【2024龙龘之旅】十三、人类智慧杰作--赵州桥

薛军天行健

<p class="ql-block">上午10点左右离开柏林禅寺,去往3公里处的赵州桥,虽然相距很近,一路上的古文化氛围还是感染了我,逐渐给我们带到赵州桥。</p> <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们所有人认识赵州桥,最初还都是从小学课本上知道的。</p> <p class="ql-block">赵州桥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开皇十一年至开皇十九年(公元591-599年),由著名工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历史,是当下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此桥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3月8日邢台发生7.6级地震,赵州桥距离震中只有40多公里,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4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以来共修缮99次。</p> <p class="ql-block">沿着街边叫卖的商贩,大都是些当地小吃,道上略显拥挤的车辆,这一切尽管打破了赵州桥的宁静,但依然赋予“人间烟火”的气息,留存的是从古至今的热闹和繁华。如今,来到赵州桥,这里与其它名胜相同的是,都建造了以主建筑为主题的公园。</p> <p class="ql-block">走到正门,匾额上“中国赵州桥”的隶书大字,书风凝厚稳健,而又俊逸潇洒,是由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所书,到处洋溢着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进到里面第一个照壁,诉说着赵州桥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还有个不知名的“树雕”。</p> <p class="ql-block">这是景区的至高点,一个登高望远亭。</p> <p class="ql-block">走进赵州桥,迫不及待的先拍几张照片,回忆起小学时期的课文。桥身用青石砌成,线条流畅,结构精巧,历经千年风雨仍屹立不倒。站在桥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桥拱的设计之巧妙,它既能承载重量,又能分散水流,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这才是当今“工匠精神”的本源。</p> <p class="ql-block">一桥连接古今的变迁,赵州桥的风采和独特的魅力闻名于世,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观赏。绿树掩映波光潋滟的赵州桥上,草长莺飞树枝摇弋的田园风光,使我的脚步放慢了节奏,只怕遗漏了眼前的每一处绝妙美景,特别是那些细微不被人发现,能有所共鸣的地方。我想起一句话,“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留心观察,就能获得知识,获得学问。寄情于山水,流连于风景…这才是最大的收获和乐趣。</p> <p class="ql-block">中国名胜的特点,大多都离不开美丽的传说。传说中,桥是鲁班修建的,修好之后玉皇大帝派财王爷、张果老载着五岳山来测试,走到桥中间,桥身开始晃,鲁班跳入河中只手撑起桥体。留下了一个深深的手掌印。张果老的毛驴踩下了一个驴蹄印。柴王爷的的独轮车轧了一道沟,这些印记依然清晰可见!这些情节在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中有精彩的唱词:“赵州桥是什么人修?玉石栏杆是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了一条沟?赵州桥是鲁班爷爷修,玉石栏杆是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财王爷推车轧了一条沟...”</p> <p class="ql-block">这座"神桥"文明于世,所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像一位默默无闻饱经沧桑的长者,在接受游人们的膜拜,同时向游人们讲述着千百年来重复不断的峥嵘岁月,不断续写着未来的属于自己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不管游人如何行色匆匆,我们都应静静地站在桥上手扶桥栏,哪怕片刻的时间,与古今超越千年的对话,倾听从古代传来厚重的脚步声,大自然朝夕脉动的心跳声...那是一种神知意会,享受着一种不可言传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赵县属石家庄市下辖县,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农业县,当地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走出景区看着街边诱人的小吃,买一些在路上,边走边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