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元月11日星期日,<b>十年前</b>的今天跟随野风户外穿越<b>黄水蛤蟆嘴窑</b>。从高庄乡宋庄开始攀登不知名的山,到达南村镇<b>寺泉村</b>,翻山越岭经<b>黄水蛤蟆嘴窑</b>、<b>上天井</b>、<b>下天井</b>到达黄水<b>西坪村</b>。<div> 日月如穿梭十年已过去,加之照片丢失,具体是从哪里开始攀爬、又从哪里下山已不是太清楚。只是从相册记载的时间、地点知道是从<b>宋庄上</b>,<b>途经寺泉</b>、<b>蛤蟆嘴窑</b>、<b>上天井</b>、<b>下天井</b>、达<b>西坪</b>返航。</div> <b>日月同辉</b><div> 大巴车停于高庄乡宋庄村,当地称<b>魔鬼大转弯</b>的附近开始攀爬,看<b>山脊之树</b>如行进中的队伍,只是山顶的<b>整齐</b>、山腰的<b>拥挤</b>。</div> 初升之朝阳,如果不是照片上时间显示更像是夕阳。<div> 看到这样的画面,很容易想起伟人的一首诗《<b>忆秦娥.娄山关</b>》中的句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b>残阳如血</b>。</div> 初升的朝阳照在每位驴友的脸上,使驴友个个<b>红光满面</b>,精神抖擞,掩饰不住内心之喜悦,这就是徒步的乐趣,<b>仁者爱山、智者走山</b>。 背后大山既是今天攀爬的<b>最高峰</b>。 看到这场景,应该想起红军当年<b>两万五千里长征</b>,翻雪山过草地,铭记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div> 时过境迁,在不爱运动者的眼里,如今的翻山越岭是“<b>吃饱撑的没事干</b>”。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牢记初心使命,砥砺前行。</div> 看到这画面,是否也想到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一句辞:<b>路漫漫其修远兮</b>,<b>吾将上下而求索</b>。 绝壁之上正在攀爬的<b>驴友</b>(红圈里)。 “<b>上下求索</b>”的驴友。 上达最高峰,<b>一览众山小</b>。 途经南村镇<b>寺泉村</b>。 根据时间推算,这里应该是<b>黄水乡</b>地界。 还是<b>大树</b>,不愧是老师,干什么像什么。 不知这里是不是黄水乡<b>蛤蟆嘴窑村</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