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深耕探真谛,繁华灼灼畅未来—刘春莲名师融合课例研讨沙龙暨总结大会

刘春莲名师工作室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星奔川骛,岁聿云暮。忙碌而充实的一学期工作已接近尾声,有情有义相处,有声有色工作,有滋有味生活。一学期以来,工作室秉承扎实做教研,在工作室主持人刘老师的引领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有序开展,培养一批批带动力、辐射力强的优秀数学教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进一步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素养,切实加快数学教师队伍努力形成更具有教育智慧的数学教师,刘春莲名师工作室融合课例研讨沙龙暨总结大会于2025年元月10日在刘智莹老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为深化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核心素养导向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营造“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浓厚学习氛围。本次活动以说促研的说课活动拉开序幕。说课过程中,各位年轻老师们各美其美,融合创设,令人耳目一新。既打破了学科壁垒,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佳”人会说,“颖”人入胜,工作室年轻老师孙佳颖说课的题目是《月是故乡明—圆的面积》,佳颖老师的说课,富有深情,语言亲和自然,给予听者很强的代入感,说课过程中巧妙地将美术、科学、语文等学科进行适度的融合,课程设计渗透在各个学段中,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对“圆”有着不同感悟,课程设计亮点纷呈,特别是将本土的“瓷文化”融入其中,恰到其分,真正做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希”时且听,“雅”趣纷呈,工作室成员曾希雅带来的是三年级的一节关键课例《年、月、日》,曾老师教态大方自如,课程设计层层深入,以三年级孩子的认知起点出发,通过对中国重要节日的导入,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再将数学➕科学巧妙地融合,认识年月日的由来,进而引发学生疑问“为什么有时一年365天,一年366天”,利用历史小故事进行解说,让孩子们对于年月日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曾老师这节《年、月、日》的教学,打破传统式的教学壁垒,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章”法精巧,“媛”于生活,工作室成员周章媛老师分享的是一节非常有意思的课程《身体上的尺子》,首先周老师从细致入微的主题分析入手,再结合二年级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学习规划,再将学习内容分层化,让孩子们经历认尺子,比尺子,用尺子的全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量感,同时周老师还特别注重小组合作交流以及活动评价,多元的评价,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让孩子们爱数学,用数学,会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飞”速生长,另辟蹊径,工作室年轻老师黄飞研究的也是《身体上的尺子》,黄老师以研究花生生长的全过程为依托,在渗透劳动教育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命成长的魅力,“花生长大了多少,用你身体上的尺子量一量,试试”,这样的学习过程和体验,我想孩子们终身难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娅”趣十足,“雯”采飞扬,陶雅雯老师 分享的课例《度量衡的故事》,以“一斗酒”至终,为明线,以传统文化育人,为暗线,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让学生跨越时空,体验计量单位的发展过程,从知识本位指向素养本位。并以数学为底色,多学科深度融合和多维度评价,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中学巧法,“评”中会勤思。说、评课让教师可借“他山之石”攻“自身之玉”,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活动中期由工作室几位老道专业的导师对以上说课进行引人入胜的点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工作室导师卲丽霞老师针对《月是故乡明—圆的面积》进行专业的点评,邵老师指出佳颖老师精准分析教材,作为年轻老师重难点把握恰当,有内化的深度,更有外延的空间,活动过程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推理、验证等一系列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多学科的融合也恰到好处,若在活动中能突出小组合作,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便锦上添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工作室骨干教师吴春香老师对曾希雅老师的《年、月、日》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吴老师指出,曾老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对教材进行跨学科的整合是整堂课的亮点,曾老师关注学生对已有经验的把握,通过谈话发现学生对年月日在生活中有了初步的认知,创设问题情境,进而引起学生对年月日的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能从视频中了解年、月、日的产生过程,知道产生天数不同的原因,更直观生动形象,便于理解。紧接着利用年历卡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分析、填表、对比等数学活动,独立思考加上合作交流,进一步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当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更应该注重给予学生更多的多元的、过程性的评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工作室导师罗鑫云老师针对周章媛老师一课进行了精准的梳理,周老师精心设计寻找身体尺、认识身体尺、测量身体尺、建构1米和身体尺的关系、选择身体尺、应用身体尺六个活动,层层递进,不断丰富学生对身体尺的认识,让学生对测量有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在引导学生认识“身体尺”时,配合具象的活动、比划、让学生真切的感受揭示了“身体尺”的类型。整节课,在核心问题的驱动和表现性任务的刺激下,学生对“身体上的尺”的认知的建构和完善,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量感。并对周老师的说课形式进行了高度的赞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工作室导师邹艳丽对黄飞老师这节《身体上得尺子》进行了由浅入深的点评,黄老师通过多重的探究活动丰富学生对身体尺的认知,再通过层层递进的核心问题逐步帮助学生建立对身体尺的认知结构,并结合“花生生长过程”让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在不断变化时,又该选择哪一身体尺来测量,从而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测量体验,发展学生的量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由程霞导师,针对《度量衡的故事》一课进行深入浅出的点评,陶老师结合诗人李白的诗句导入,引出核心问题:1斗有多少?围绕这个核心问题,让孩子们通过调查了解斗的发展历程,借用文字、算式、图画的方式,表达对量的意义及其计量单位的理解和感悟。再引导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的“一斗”,多感官感知,加深理解,最后通过从数学角度看成语,跨学科融合知识,感悟一斗的大小,丰富量与计量单位的理解。在“量”的探究中,通过充足的体验,研究和推理,丰富的想象,真正的发生了学生的量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道同则心同,心同则学同,工作室主持人刘春莲老师秉承一贯笃行不怠的优良作风,将整场研学沙龙推向高潮,针对今天的说评课进行现场随机提问,年轻男老师魏紫杰表达了他的想法,他说聆听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说评课活动,受益颇深,往后将坚持不懈,努力紧跟刘老师步伐。县教研室干事吴鑫老师虚心地分享了今天的体验感受,收获颇丰。转岗到初中数学的曾梅梅老师对整场活动进行高度地评价,说课教师能够巧妙地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数学教学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这种跨学科教学的尝试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转岗至初中思政的尧慧玲老师则深入浅出地对五节说课分享了其内心真切感受,工作室导师杨驰老师则认为此次活动应该可以更好地外延出来,将“说”变“现”,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得到了在场导师和同仁们的一致认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工作室主持人的刘老师,不仅仅是我们教学楼教研得引路人,更是我们集体的大家长,她殷切地提出我们教师团队要“惜在当下”,刘老师说当下的你们正站在教育生涯的崭新起点,当下的每一刻,皆是熠熠生辉的珍宝。一次次活动的组织、一场场的赛课、每一个挑灯夜战的夜晚,都是成长的坚实脚印。莫等岁月流逝,才追悔未曾珍惜这些稍纵即逝的机遇。把握当下,珍惜机遇和挑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跑在当下”,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日新月异。每一堂课都是一次新的征程,要跑在教学方法的探索前沿,将创新的思维融入课堂,用生动的形式演绎知识的魅力,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积极投身于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切磋,汲取前沿成果,磨砺专业锋芒,为教育的明天注入蓬勃的青春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活在当下”身为年轻老师,当下是你们手中可雕琢的璞玉,而健康的体魄则是雕琢的利刃。健康的身心是生命生存重要的前提和保障,深切希望工作室的老师们健康生活,快乐前行,向阳而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无止境,研无止境。行而不辍,履渐致远。思维的碰撞总能令人心潮澎湃。愿我们新的一年里,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在思想的波涛里乘风破浪,在刘春莲老师的引领下越走越远,越走越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