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斋铁路上的废弃小站——野溪

京郊王海春

<p class="ql-block">野溪站前的扳道房</p> <p class="ql-block">  上一篇我已经写过了位于永定河畔的京门铁路、门斋铁路的历史回顾,也找到了位于山崖上的门斋地界石刻,而这附近还有个属于门斋铁路的野溪火车站。</p><p class="ql-block"> 顺着山边的铁轨前行,沿途能看到还遗留下来的扳道房、信号灯、铁轨道岔扳道器等铁路设施。很快就到了前面一处相对宽敞的水泥月台,月台上矗立着火车站牌。</p> <p class="ql-block">  站牌白底黑字,最上面就是两个大字“野溪”,据说最早这里有条无名山溪汇入永定河而得名。下面小字分别表示了前后两个方向的下一站,分别是丁家滩站和门头沟站。但这野溪站下面本应是汉语拼音标注的地方,居然是“YEI XI”,念着却很别扭。难道不应该是“YE XI”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回来发现网上还真有牛人,就这个事认真查证了一下,从由英国人威妥玛等人合编的注音规则,简称“威氏拼音”开始,到1906年于上海举行的帝国邮电联席会议通过使用,对中国地名的拉丁字母拼写法进行统一和规范的邮政式拼音,再到1928年由国民政府大学院公布,用罗马字母变化表示声调,1940年改名为“译音符号”的国语罗马字汉字拉丁化方案。分别套用了一下,结果都不符合,最终下了结论,那就是工作人员失误,拼写错了。</p> <p class="ql-block">  冬日的天空是那么的湛蓝,远处还有白云一角。小站墙体呈现浅粉色,而屋顶是红色的瓦,还有几扇留下来的绿色门窗。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就有了日系宫崎骏动画般的模样。还别说,这建筑还真就是七七事变后,日据时期建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车站早已没了值班人员,有的门窗已经被封堵,有的已经破碎甚至被拆除,屋里一片混乱。能看到掀翻的床铺,倒在地上的桌椅,还有一个个被拉出来的扁抽屉,每个抽屉还贴有标签,“养马场、养三、三家店等沿线车站名。地面上垃圾遍地,也散落着一些规章制度及三家店车务段运输指标,有着沿线车站名及一些看不太懂的数字记录。</p> <p class="ql-block">  其中一个布满煤灰的帆布袋吸引了我,居然上面自带锁心的。帆布很结实,正面写着“北京铁路局”并印着中国铁路路徽,这个路徽那可太经典了,上面是“人”字变体,象征人民铁路为人民。下面是“工”字的变体,以工人阶级为核心。并且这也是铁轨的横截面,且下面一横比较长,体现了铁道最重要的稳固。而这两字合体又恰巧是一个蒸汽火车头的形象,这个路徽简洁明了,深入人心。</p><p class="ql-block"> 布袋下方还有一个双向箭头,分别指向野溪和门头沟,下面还有“第 號”,中间隐约可见一个2字。</p> <p class="ql-block">帆布袋后面有“专用款袋”字样,看来这袋是收存野溪站售卖的票款的。下面还有几列字,“本袋为进款专用,不论空垂均按挂号办理。如有丢失由责任者赔偿。”不过这里的“论”字是繁体字“論”,但它的言字旁却是写的“讠”。另外这个“空垂”是啥意思?或者应该是“空重”,也就是说,无论袋子里有没有钱或者其他东西,都要按挂号处理,也就是有专人负责吧。</p> <p class="ql-block">  在桌面上还散落着几叠薄纸,翻开一看居然是票根。上面有“京分”,后面是编号。居然是1989年第二季度的,都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票面中间有个圆圈,第一眼看里面有个“2”字,但翻看了后面的,发现这应该是工人的“工”字,因为后面还偶有“学”字。</p><p class="ql-block"> 票面还有两个“野溪站”的红戳,表明是在野溪站出售并出发的,到达目的地多是木城涧、大台、门头沟 ,偶有色树坟、清水涧、北京南的,看样子主要是为那几个煤矿服务的。这张到木城涧的票价居然17.1元,感觉在那个年代可不算便宜。</p><p class="ql-block"> 这也说明,此线不止运煤、运轴承,还肩负着部分客运功能,曾开行小票车方便沿线职工和山区群众的日常出行,可是1996年929路公交线路开通,坐火车的人越来越少,车厢数量逐节减少,至2008年停运前仅剩一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站台里的屋子感觉很是小巧,还有点迷宫的感觉,拐来拐去。还可以看到铁道控制台,站台示意图等,甚至还有一个锁着的保险箱。墙上党员活动园地贴的内容最后时间是2019年10月,那也许就是这个小站停用的时间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阳光甚好,照出墙壁的斑驳,就连那门上的锁眼和把手,都那么有历史沧桑感。门头沟早就传出一线(门头沟、大台线)四矿(沿线王平、大台、木城涧和千军台四座煤矿)的宏伟文旅开发战略,也希望能尽早让这些历史遗迹焕发新的光彩。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