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石斋杂记(四十一)梅洲思梅

蓝银坤

<p class="ql-block">梅洲思梅</p><p class="ql-block">蓝银坤</p><p class="ql-block"> 桐庐梅蓉旧称九里洲,早以梅花著名。史载:“江分燕尾,绿荫桑麻,北有小港,其袤九里,居民擅渔薪之利,号小杭州。”清朝中期官员、经学家、训诂学家、金石学家阮元作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先后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供职,并出任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身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所至之处,以提倡学术、振兴文教为自任,勤于军政,治绩斐然。阮元在其《定香亭笔谈》有记“过富春数十里,未至桐庐有九里洲,丁巳春余侍家大人至此,值梅花盛开,青山隐天,澄江东泻。居民种梅花为业,花满九里,约三万株。家大人云:‘余足迹半天下,从未见此香海’。”可见这里的住户多种梅树。在严子陵钓台南宋张浚诗碑背后阮元题有:“嘉庆三年三月四日,学使者仪征阮元六次过钓台下,华亭张子白若采、阳湖陆邵闻耀遹同来”。这一题记与阮元《定香亭笔谈》中的另一条相对应:“戊午上巳日,过桐江,风日清美,江山佳丽,同张子白、陆邵闻诸君把酒临江,赋诗终日,挂帆连舫,直至钓台”,作《上巳桐江修禊》诗云:“去年秋禊到兰亭,今日春江倚画舲。上巳风光晴更远,富阳山色晚逾青。要将觞咏临流水,须向纶竿拜客星。濯遍尘缨何处好,钓鱼台下碧泠泠”。戊午上巳日,就是嘉庆三年三月三日,这一天,阮元与好友一行于梅蓉、富春江上把酒吟诗,挂帆逆江而上至严子陵钓台已是第二日,停桡钓台于张浚诗碑的背面留下了他第六次过钓台下(过桐庐)的印迹。</p><p class="ql-block"> “梅花洲”的由来,见于张图南的《偶游梅花洲记》,中有“若洲名‘九里’,吾为若更名‘梅花洲’,居曰‘梅花村’,民益欣然称谢”的记载。以前的游士,雇一小舟,穿行于香海,吟咏其间,酒至半酣,间或以爆竹震落花瓣为戏,全然没有现在的游人那么匆忙。可以想象,当梅花盛开的时候,疏影横江,清芬袭人,九里一色,人行其中,沐浴香海花雨之中是何等的惬意。梅花洲因梅花吸引了文士,文士为梅花洲留下了文化,以前这里曾建有占魁亭。元朝诗人何骥子有诗“欲寄题封雁未还,洞箫吹彻兴阑残。雪浮远树岚光润,月堕空江水气寒。身在扁舟愁滟滪,梦回孤枕共婵娟。他山风味应堪乐,整屐何妨慕谢安。”明代吴祖谦则写:“浅水横沙九里长,梅花如雪覆沧浪。未移艇子神先往,转过村头看更忙。疏处似云停翠竹,密时疑露撒清香。家山一别西溪路,对酒花前忆故乡。”入清,孙瑞谷笔下又是另一番景象:“扁舟一叶共寻芳,此地居然玉照堂。树密不知林尽处,影疏浑隔水中央。渡头艇子花为壁,沙嘴人家梦亦香。都道孤山景清绝,到来也合费平章。烟渡四面护琼林,诗梦香薰半不禁。屋压冷云清影重,帆迷情雪大江深。恰逢沙软铺茵坐,耐得春寒拍手吟。合以嘉名号梅里,胥乡近在钓台荫。”把九里洲香雪海景色与杭州孤山梅景相提并论。周天放、叶浅予先生在《富春江游览志》中记录的梅洲是:"春日花开,疏影横江,清芬袭人,九里一色,实乃桐庐之胜景也。"可以看出九里洲赏梅一直是闻名于世的。</p><p class="ql-block"> 2019年梅蓉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梅蓉村作为第二批村落单馆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2022年,入选2019年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名单。可是,当年“九里一色”之景象已不复见,其实,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在梅蓉倒是可以多种植些梅花,恢复“香雪海”赏梅胜景。我向往有一天:“凌风却月是梅花,冷蕊疏枝态自嘉。九里沙洲梅不断,残香犹在野人家”的九里梅海的重现,到时可邀三、五好友,舟楫其中,醉于香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