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浏览 上了热搜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深圳南山区四年级期末数学卷子因为太难,教研院被迫临时给学生加时20分钟。这事火上了热搜,网上铺天盖地的吐槽,其中不乏一些吐槽者纷纷借机把教育制度骂个痛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热闹归热闹,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理清楚: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我该怎么应对?</b></p> 发生了什么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一场“教育翻车事故”,出卷团队这会估计正在复盘反思,至少“给学生加时20分钟”已经充分说明:由于考前调研不足、命题预估题目所需时长,以及命题后缺乏试卷完卷时间的检测,从而影响了这次期末考试的安排,引发不好的负面影响,导致冲上热搜引发大范围关注。</b></p> 为什么会发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调研了深圳南山区去年的期末试卷,也是整整6页,36道题,说明命题团队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似乎是紧贴考试命题新思路去的,或者说是命题以及考试制度改革的风向标。最直观的表现是: 一是融合了大量情境,比如把深圳地铁开通的新闻融合进去;二是大量的文字阅读量,比如这次试卷没个20分钟读不完;图表阅读量增加,大家不妨数一数这张试卷究竟有多少个图表;三是场景丰富,干扰条件增多,有的题目5个条件中有3个条件是多余的,命题思路用比较高大上的说法就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到的知识要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为了检测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核心素养。</b></p> 思考一:理念如何落地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教育改革的宏观视角思考,此次事件彰显了深圳南山区积极探索、敢于实践,注重把情境化、跨学科、课程思政等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质量监测命题的探索与实践之中,这种探索与实践完全契合时代发展潮流以及教育发展的趋势,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及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践行教育改革的新理念过程中,如何精准把握新教学理念与学生实际能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已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攻克解决的关键课题。深圳市南山区四年级数学考试中,试卷的情境化和跨学科内容虽立意新颖,但部分题目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畴,导致学生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难以完成。这启示我们,在教学和试卷命题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不能盲目追求创新而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应当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稳固且持久的平衡点,让教育改革的步伐既坚定有力又扎实稳健。</b></p> 思考二:命题思想的拟定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份好的试卷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合理分布不同层次的题目,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深圳市南山区命题思路中,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过高,阅读量过大,导致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答题,影响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考查。这个事件提醒我们注意:数学考试评价的着力点应该是: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对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等维度的知识与能力的考察,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运用。在此基础上,适度融入情境化、跨学科元素,为试卷增添丰富的内涵与多元的维度,使试卷更具生命力与时代感,这样的思路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需要严格控制题目难度和题量,把握试卷中新题型的比例做到适度适量,控制在小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一旦逾越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解题能力边界,便会陷入事与愿违的尴尬境地。因此,在设计试卷时,我们应当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充分考量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雕琢每一道题目,确保试卷既能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b></p> 思考三:优化试卷命题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SOLO分类评价理论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五个层次。试卷设计可以参考这一理论,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试卷更具区分度和针对性。同时,在命题过程中,注意优化试卷设计流程,充分运用教育测量学的科学理论与方法,精准锚定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合理把控试卷的难度系数与阅读量,确保试卷难易适中、详略得当。始终坚守数学学科的本质属性,突出对数学核心概念、关键思维与基本技能的考查,让试卷真正成为检测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工具。</b></p> 思考四:命题不要“炫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命题考试的目的是检测学情,情境化、跨学科、增加阅读量,这是新中考新高考的新特点。但情景化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在真实的学习中培养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情境题中的情境应该是有边界的,那就是情境题中的情境应该:不能生硬,不能冗长、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地为了情境化而情境化,这样的话就背离了数学学习的本质,画虎不成反类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数学之美,美在简洁,美在精炼。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八省联考试题值得命题者学习借鉴,可以作为命题人员的参考范例。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八省联考试卷题量减少,题面简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回归数学命题本质。真正避免“学的是一粒沙,考的是撒哈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