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昵 称:上善若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 篇 号:19184265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东台西溪,董永七仙女文化园是以汉唐风格为主的园区。围绕孝贤文化和爱情传说而建。园内有董孝贤祠、相亲长廊、人物雕塑、老槐树等景点。西溪这个地方是董永与七仙女传说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相传,董永家境贫寒,为葬父卖身至西溪傅家,其孝心感动天地。而七仙女下凡,在西溪的老槐树下,被董永的忠厚善良打动,并与之结为夫妻,从此开启了这段浪漫传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一传说在东台西溪地区代代相传,承载着当地人民对爱情与善良品德的美好向往,深植于地域文化的土壤之中,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符号,其故事脉络在岁月长河中不断被丰富和演绎,有将这个故事拍摄成电影的,有编成戏剧等文艺形式作为经典之作不断传颂。东台西溪这片土地与这对眷侣有着深厚渊源。人们把这个景点看成是善良与孝道、美丽与勇敢的象征。园内除设有“相亲长廊”外,还有“许愿树”、结婚照拍摄地、文艺演出台等。让古老传说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延续着独特的文化生命力。</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漫步在董永七仙女文化园,墙上的金色文字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爱情传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似乎被赋予了灵魂,那座建筑物静静地矗立着,见证着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墙上“董永七仙女文化园”几个金光闪闪大字是周巍诗题写。周巍诗江苏东台人,是音乐家、曾担任过文化部代部长,中国文联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4年参加上海左冀歌咏活动。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首次指挥演出了《黄河大合唱》。1950年创作《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964年,组织大型音乐舞蹈《东方红》的创作排练工作。1982年,领导和组织创作、演出大型音乐舞蹈《中国革命之歌》。曾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科学成果特别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4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着文化园的小径前行,我们看到了一座大型主题雕塑《董永与七仙女》,这座雕塑是中国美术学院潘锡柔教授的作品。一位身穿汉服的女子和一名男子并肩站立,他们面向前方,那坚定的神情仿佛在告诉人们他们的传奇爱情故事,他们勇敢地面对一切的种种坎坷,最后实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梦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继续前行,就能看到了一个公园内的指示牌。上面写着“姻缘树”“老槐树”等景点名,并指向不同的方向,我怀着期待的心情朝着指示牌所指的方向走去,想要探寻更多关于他们爱情的痕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千百年来,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在东台西溪口口相传,从民间传说逐渐演变为当地特色文化的核心元素。诸多传统习俗、艺术形式皆围绕其展开,如戏曲表演中频繁呈现这段爱情佳话,民间手工艺也常以二人形象为创作题材。历代文人墨客也为其吟诗赋词,使得故事的文化内涵愈发深厚,不断传承与升华,在当地文化传承体系里占据关键地位,宛如一根坚韧的丝线串联起东台西溪的历史与民俗风情,成为地域文化传承的鲜活样本,持续滋养着这片土地的文化根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董永七仙女文化园坐落于东台西溪,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其处于江苏沿海中部,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公路、铁路四通八达,便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抵达。周边河网交织,水系发达,赋予景区灵动的水乡韵味,与传说中七仙女下凡沐浴的情境相得益彰。同时,文化园紧邻东台市区,与城市的商业、住宿等配套设施紧密相连,在享受城市便捷服务的同时,游客又能沉浸于这一静谧优美的文化胜地,自然与人文的巧妙融合,加上优越的交通和区位条件,为文化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使其在众多文化旅游景点中脱颖而出,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游客前来探寻这段千古爱情传说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园中还有一个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的门楼上挂着“西溪鹽倉監”的牌匾,并悬挂着两个红色的灯笼。这个建筑风格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感受着那份古老而神秘的气息,不得不回望那段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西溪人的记忆里,西溪曾是一座“天下盐仓”,吕夷简、晏殊、范仲淹先后在西溪当盐官,从“西溪盐仓监”先后走出宋代三位为民情怀的宰相。“西溪盐仓监”似一个宰相的摇篮,历经风雨沧桑,成为东台这座城市又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标式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溪盐仓监”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最初西溪属临淮区海陵监管理,海陵监被移往如皋,在西溪设立专门的盐仓监。辖于国家“提举茶盐司”,官名“监当官”,从九品,由少府监铸,发公务铜印,印为方形,刻“泰州西溪镇茶盐酒税务朱记”字样,监管当时的南北八大盐场,如皋场,海安场,虎墩场,竹溪场,南八游,北八游,紫庄场和东台场。八大场区的实物盐及盐税都在这里进行汇总、分销和核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南宋乾道七年,撤西溪盐仓监,各盐场置盐官,建盐仓分治。明洪武元年,设西溪巡检司,检控淮南中十场生产外运的盐,正德十五年,西溪巡检司移驻东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明代之后,海岸线不断向东推移,盐田逐渐消失了,不再产盐,西溪这座曾经风光一时的盐埠慢慢地被时光遗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后,我们来到了“东台早茶非遗馆”,门口两侧分别有一副对联,“精制汤面名不虚传”“共享美味流传古今”。这里所指“精制汤面”应该是东台的“鱼汤面”。东</span>台“鱼汤面”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台市地方传统面食,属于苏菜,主要原料是面条,汤白汁浓,滴点成珠,清爽可口。东台鱼汤面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较好的养生作用,能够润脾健胃,补虚疗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经常食用,可强身健体。这是因为东台鱼汤面在汤料上,选择了野生鲫鱼、鳝鱼骨、猪骨等原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活性钙和各种氨基酸的特点。食后不上火、不口干,营养丰富,符合当代人所追求的膳食养生。民间常有“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星”之说。</span></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9日到此一游,记录生活,分享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