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写作之旅,满怀着自信与展望,承载着积累与从容,存留着感悟与成绩,亦交织着反思、犹豫、彷徨与沉淀,每一步都彰显着对文学的执着追求;每一程,皆蕴含着无尽的思考与感悟。在向着文学高峰攀登的征途上,我深深镌刻下自己的足迹,见证着自己的成长与蜕变。</p> <p class="ql-block">高中时,语文周老师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文学的热爱之路。我常常围绕着周老师,聆听这位“老秀才”讲述古圣先贤求学治学的故事。他的课引人入胜,让我深深着迷。特别是讲解《凡人小事》的写作之道,至今仍历历在目。老师说,凡人即社会公民,小事即生活中的真、善、美之事,揭露假、丑、恶之事,以彰显正能量。不管是离奇的、稀罕的,还是寻常的,只要皆具意义,对社会有益的,都可以写。</p><p class="ql-block">课间,我来到周老师办公室,他正戴着老花镜批改作文,我心想,好机会,我的作文总上不去,不如趁机向他求教,最好一次从他口中打听到写作文的秘诀。老师见我来了,笑着问我,“有事吗?”我回复老师,“嗯”,并问:“作文要如何写才能打动人心?”老师告诉我,写好作文并不难,只要中心明确,文字精练,结构合理,短而精悍,有强有弱,便能打动人心。我谢过老师后离开。</p><p class="ql-block">彼时年少,对人世间的认知十分有限,所写的东西难以引起读者共鸣,未留下任何文字痕迹,但老师的教诲我却一直铭记在心,成为我日后写作的指南。</p> <p class="ql-block">我的文学梦,萌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九七四年上山下乡,埋下了文学的种子,渴望将来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这源于少年时就对小说的热爱,如《青春之歌》《红岩》《晋阳秋》等,成人后爱看中国四大名著,尤其偏爱《水浒传》《红楼梦》。此外,我也阅读了不少外国名著,如高尔基的《童年》《母亲》等。</p><p class="ql-block">次年春上,春光明媚,万物争荣,广阔天地,气象一新,情境之下我写了一首新诗《生命之歌》:</p><p class="ql-block">掀开深扎在污泥中的薄膜,</p><p class="ql-block">这仿佛是新生婴儿的襁褓,</p><p class="ql-block">定神楞眼看,</p><p class="ql-block">盖的什么?</p><p class="ql-block">啊!</p><p class="ql-block">仿佛一层翠绿色的丝绒拂掩着水土,</p><p class="ql-block">不,</p><p class="ql-block">她是刚刚出世的秧苗。</p><p class="ql-block">这仿佛是新生的婴儿,</p><p class="ql-block">她是那样青嫩、娇艳;</p><p class="ql-block">她是那么绚丽、夺目,</p><p class="ql-block">一派生气勃勃。</p><p class="ql-block">1975年2月作</p><p class="ql-block">这是我文学人生中的第一首诗。作以纪念,寓意我的文学生涯从此开始。</p><p class="ql-block">一段时间里,我迷上了新诗,对臧克家诗情有独钟,不仅仅因为他是《诗刊》杂志主编,而它是全国最高的刊物,内容丰富,水平顶级,我订阅了《诗刊》。虽然当时的文化氛围较为政治化,但我仍坚持学习诗歌,购买了《歌词写作常识》和《诗词曲联入门》等书籍,为写作打下基础。</p><p class="ql-block">听说有些作家随身携带小本子作手记,我也效仿,随身携带一个红硬纸皮的日记本。记录名人名言、《文笔精华》,以及自己的习作。从下放到工作的多年内几乎每天揣在怀里。我创作的《生命之歌》便诞生于这本日记本中。这本日记本不仅记录了我的创作灵感,更见证了我在文学道路上的点滴进步。</p> <p class="ql-block">1977年回江南小城——黄石。二十出头,风华正茂,时光正好!</p><p class="ql-block">出于尊重,我称当时单位团的负责人为“大姐”。缘故是我们上下班的路径相同,她对我这个新青年关怀备至,如同春风拂面。</p><p class="ql-block">春节来临,所在单位举办新工人联欢会,我荣幸的赶上这次学习交流的好机遇。那年春天,寒冬尚未完全退去,一场罕见的大雪却悄然降临。清晨,公路上结了一尺多厚的冰,公交车无法通行,但上班不能耽误。我和“大姐”一同踏雪而行,边走边聊。她告诉我,厂里将举办一场党团员与新工人的联欢晚会,并让我代表新工人发言。我心中既惊喜又紧张,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在数百人面前发言。我自认口才不佳,又有些怯场,但“大姐”的鼓励让我鼓起了勇气。为了这次发言,我反复琢磨,最终决定以一首小诗《是战友又是亲人》作为开场白。</p><p class="ql-block">今晚啊!</p><p class="ql-block">同志们为什么这样兴奋,</p><p class="ql-block">因为,</p><p class="ql-block">灿烂的明天等待着我们,</p><p class="ql-block">为了明天,</p><p class="ql-block">我们志同道合欢度这美好的夜辰。</p><p class="ql-block">在坐的老工人师傅们,</p><p class="ql-block">我们来自学校,</p><p class="ql-block">我们来自农村,</p><p class="ql-block">而今,</p><p class="ql-block">为革命同一战壕战斗,</p><p class="ql-block">是战友又是亲人。</p><p class="ql-block">1977年元月作</p><p class="ql-block">这首诗表达了我们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新工人,在同一个战壕里并肩作战,既是战友又是亲人的深厚情谊。当我念完这首诗,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表的快感,也坚定了用诗歌活出自己模样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1981年,我在单位的政工部门任职,负责宣传,兼团的工作,根据领导指示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首创《化工月报》,我担任主编。这个内部刊物,虽为领导的耳目喉舌,尽管是一个综合期刊,毕竟以文字传播为主,承载企业的风云变幻,为职工发声,宣传正能量的文化,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p class="ql-block">83年,上电大,学经济,把前面的事业放弃,又步于新的前程,事不由人,无奈之中只有服从,这是命运使然,安之若素。中文陈老师,他的课讲得有条有理,有时绘声绘色,精彩纷呈,他善说解散文杂记。在一次作业讲评中,对我的《秋天来了》一文点评:“有的同学按地理方位写秋,意思很好,但语言驾驭能力不够,顾此失彼、有点乏味。”此棒斥,我记忆深刻。三年间,我虽作出努力,却未见效果,仍未能留下值得存留的文字。</p><p class="ql-block">(待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请您欣阅</span></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0f9kk2"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5px;">我的写作生涯(中)</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