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泉城的翠湖青山、曲水潺湲,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志士文人,造就出了济南历史上辉煌的名士文化。</p> <p class="ql-block">“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幅楹联来自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中的一句。杜甫原诗如下:</p><p class="ql-block">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p><p class="ql-block">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p><p class="ql-block">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p><p class="ql-block">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p><p class="ql-block">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p><p class="ql-block">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p><p class="ql-block">唐天宝四年(745年),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和北海太守李邕在亭内宴聚会,席间杜甫诗兴大发便即兴赋诗一首:《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后来,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将其中的一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书作对联,镌刻于此。 </p> <p class="ql-block">诗中海右这两个字,其实这里的“海右”是交待历下亭方位,也就是在渤海之右,下联显现出济南的品位,有着众多的名士。那么,何为名士?</p><p class="ql-block">“夫名士者,魏晋间指名下之士,不如后世习称之专指文人雅士也,理应扩而大之,凡于世有功德与事业有成而闻名者皆可称为名士,不如此则不足显山川之秀与人文之盛也。”</p><p class="ql-block">济南到底有多少名士呢?有一本书叫《济南七十二名士》,书中列举了历代祖居、官居或客居济南,并集功德与大业而名世者的七十二位士。居首者为古代圣王大舜,末尾者为清末小说家刘鹗。</p><p class="ql-block">七十二为泛指数,孔门号七十二贤,《史记·孔门弟子列传》实超出此数。济南号有七十二泉,今仅市内有泉源有名可按者即有一百几十处。济南历代驰名于世者,又多于泉水之数,名士何止七十二也。</p><p class="ql-block">济南自古以来,以她博大胸怀开门纳客,广罗人才,人才辈出,人才济济。因而济南名士不仅仅是祖居者,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土著人、原籍人、第一故乡的人,还包括第二故乡的人,即南来北往的客居者和在此做官的官居者,以及舞文弄墨的文人墨客。</p> <p class="ql-block">济南名士为何多?钟山川之秀气,诞济济之人才。"济南潇洒似江南。"岂止景物潇洒,人物亦风流倜傥,所谓人杰地灵也。</p><p class="ql-block">济南的自然环境优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济南以"泉城"称名于世,自古就有"泉水甲天下"之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对她的真实写照和由衷的赞颂。济南市泉水总数达733处,名泉72处。泉水滋润人,泉水文化熏陶人。</p><p class="ql-block">济南地理位置优越,吸引人。济南处于儒家中心的鲁国曲阜和稷下学宫所在的齐国临淄之间,是勾连半岛和内陆中原的要地。济南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政治经济文化重镇(府城),交通便捷,是人们的向往之地、神往之地,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慕名前来游历和定居。</p><p class="ql-block">济南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民风淳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宜居、宜学、宜农、宜商,留得住人。</p><p class="ql-block">上述因素综合作用,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志士文人,造就出了济南历史上辉煌的名士文化。</p> <p class="ql-block">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位,济南也算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风吹来,把济南的老歌吹远,也把文脉,深深吹进了济南人的血脉。崇尚文化、尊师重教、名士精神、儒雅风度一一成为济南抹不掉的胎记。天下名士汇济南,更激发了这座城市笑迎八方客的海纳情怀。笔者想循着书本去旅游,追寻名士的足迹,把济南七十二名士中的佼佼者一一介绍给大家,希望你能喜欢。这对于宏扬泉城的名士文化、泉水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大富美强的新济南会有脾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