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寺的时光印记

道伟( ZHU)

<p class="ql-block">美篇名:道伟(ZHU)</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256887</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在我心田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对故乡静安寺的思念,如同珍藏多年的陈酿,愈发醇厚,香气四溢。这些年来,我与夫人心中一直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在静安寺周边寻一家静谧的酒店,让我们沉浸在这片既熟悉又新鲜的土地上,慢慢回味那段充满活力的往昔岁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老家……静安寺,我们期待在欣赏其新貌的同时,去追寻那些被时光掩藏的足迹,探访那些承载无数回忆的老建筑,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故事。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新旧交织的体验,慰藉我们内心深处对静安寺那份难以割舍的眷恋与情感。</span></p><p class="ql-block">此次归国探亲,我们选择了愚园路上的国际丽都酒店公寓(昔日愚园公寓),它静静地矗立,仿佛在低语着过往的篇章。距离百乐门仅百步之遥,对面是繁华的1788广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每一个角落似乎都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在这片充满回忆的土地上,我们时常漫步在老家的周边,心中总会涌动着复杂的情感。童年时的天真烂漫、少年时期的青涩梦想、青年时期的激情满怀,直至成年的深沉思考,这些成长的片段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我们既感到温暖又不禁感慨。那些熟悉的面孔,那些亲切的笑声,那些无忧的时光,仿佛就在眼前,而我们只能在这片土地上追寻它们的踪迹。</p> <p class="ql-block">静安寺周边的变化翻天覆地,各种高端商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在欣赏这些建筑的瞬间,眼前常常浮现出过去的一幕幕老景,让我想起收藏的那些老照片。每一张老照片,都如同一把开启往日时光的钥匙,引领我们窥探那些珍贵的瞬间。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宛如一颗颗熠熠生辉的珍珠,串联起我们生命中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当我闭上双眼,那些繁华的街景、熟悉的店铺、温暖的街头、弄堂文化便会一一浮现在眼前……这一切,共同铸就了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静安寺印象,成为了我们灵魂深处永恒的牵念。整个假期,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之中,住在承载着无数故事的老家周边,感觉无比美好!</p> <p class="ql-block">愚园路上的国际丽都酒店公寓(昔日愚园公寓),现在改建后的公寓是五层。以前往东背后就是静安商场和大沪电影院。这是一排三层楼的公寓(地下还有一层),分好几个门洞,先要往下走几阶台阶,有一块十多平方米的门厅,麻石子地,然后才是上楼的楼梯,小时候感觉这些公寓房里很安静。公寓东侧是一家服装加工场,百乐商场愚园路进口,雨鞋店,万岁照相館,百乐门美发厅💈(在静安寺属于高档),转弯角就是百乐门。</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愚园公寓,背后就是原静安商场。</p> <p class="ql-block">酒店公寓外貌,二、三、四和五层都有公寓客房。</p> <p class="ql-block">酒店公寓往西二百多米,愚园路乌鲁木齐北路口是静安区消防支队。这是一幢老建筑,以前我们一直称救火会。建筑较以前加了三层,燎望台看不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以前救火会的照片(三层)</p> <p class="ql-block">酒店公寓正对面是1788广场的愚园路入口。这里是一个国际级的商业中心,坐落于南京西路1788号。这座建筑高达130米,是一栋顶级的国际甲级办公楼和精品商业综合体。商场内部充满文艺氛围,建筑设计精巧,玻璃幕墙晶莹剔透,自然采光极佳,拥有多家知名的网红餐饮店,人气旺盛,成为了静安寺附近居民和白领们休闲娱乐放松的理想之地。</p><p class="ql-block">1788广场愚园路入口,曾是原和平路(童年时我们称为和平弄)朝西包括庆云里的位置。以前,南京西路入口与大发南货店之间设有一个报栏,和平路路口曾有小摊贩聚集。和平路西侧原是德济医院,后来变更为戏曲学校,静安越剧团也曾在此,戚雅仙担任团长。看门人阿彩阿姨(曾是邻居)负责接待。记得门前摆放了许多康乐球摊位,还有打汽枪和套圈圈的娱乐摊位,小时候常去那里玩耍。和平路通往愚园路,北路口有一个颇负盛名的炝饼摊,老板是山东人,他制作的炝饼风味独特,给附近居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1788广场夜景</p> <p class="ql-block">原和平路愚园路入口处往西的一些商店。三电实业有限公司、个体裁缝店、中一服装店等。很久前近乌鲁木齐北路口这一段,曾是竹蓠芭围起来的柴爿店,后来里面的部分房子也曾是向群中学早期的部分教室(因而也曾有人称向群中学是柴爿中学)。</p> 原和平路平面图 <p class="ql-block">原和平路愚园路入口的右侧是259弄庆云里(中一服装店旁)。</p> <p class="ql-block">愚园路乌鲁木齐北路口,新建的紫安大厦。</p> <p class="ql-block">新华园(235弄)在和平路愚园路入口的左侧。往华山路方向较有名的是永固无线电商店、中西照相材料商店(以前自已冲印照片的一些药水都是在这家商店里买的)和元元帽庄。</p> <p class="ql-block">南京西路1788号,位于1788广场的南京西路入口处。对面是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的后门。沿着南京西路向西行走,您会看到几家颇受欢迎的网红餐厅,其中备受老年消费者喜爱的上海1号餐厅就位于附近。</p> <p class="ql-block">1788广场右侧(朝向华山路方向),位于大发南货店之间,设有一个报刊橱窗,那里每日都有众多读者驻足阅读。沿着和平路向西,会见到一家专门售卖香烛的店铺(名为大有兴),它后来转型成为了一家酒店,在秋季大闸蟹上市时,这里还有热闹的夜市。再向西走,便是洪餘酱园店(后来更名为万裕新酱油店),我小时候经常受母亲之命,来这里购买酱油、醋、豆瓣酱等。紧邻的是一家茶楼,名为和平食堂,它后来改造成了南京饭店。记得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饭店里出售油条和豆腐浆,一根油条售价二角五分,价格不菲,那时候能吃上一根油条是一件非常渴望的事情!饭店西侧是联合诊所,之后更名为延安西路地段医院。再往前就是静安浴室所在的弄堂,以及长宁冷库,冷库门前是57路公交车的起点站,每逢周末去西郊公园,人们都得排起长队等候乘车。</p> <p class="ql-block">报刊橱窗</p> <p class="ql-block">早年的洪餘酱園店(后称万裕新酱油店)(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弄内20号是静安浴室</p> <p class="ql-block">南京西路1788广场夜景,与以前相比,变化太大!实际上,静安寺这一地块,老建筑所剩无几,都是新面孔。</p> <p class="ql-block">愚园路靠百乐门那段,建筑没动,沿街店面仅保存一家理发店,百乐门理发店,现改成南京理发店,原来套鞋店、照相店都被其他商店取代。</p> <p class="ql-block">位于酒店公寓不远处的是著名的百乐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百乐门逐渐恢复了其昔日的风采。门厅内陈列着当年的照片和历史资料,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那份怀旧的氛围。解放后,舞厅一度改为红都剧场,我们儿时也曾在这里聆听京剧、观看电影。</p> <p class="ql-block">百乐门舞厅始建于1932年,由建筑师杨锡镠设计,被誉为“东方第一乐府”。从当年在上海滩广为流传的诗句:“月明星稀,灯光如练。何处奇足,高楼广寒,非敢作遨游之梦,吾爱此天上人间。”,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名流对百乐门的钟爱。</p> <p class="ql-block">百乐门之父:顾联承。1932年南浔商人顾联承投资七十万两白银,在静安寺购地建造Paramount Hall,成为“东方第一乐府”,并以谐音取名“百乐门”。</p><p class="ql-block">百乐门设计师是杨锡缪,建筑共三层,第二层是舞池和宴会厅,可供千人同时跳舞,陈设豪华。三楼为旅馆。顶层装有一个巨大的圆筒形的玻璃铜塔,当舞客准备离场时,由服务生在塔上打出客人的汽车牌号,车夫可以从远处看到,而将汽车开到舞厅门口。</p> <p class="ql-block">转弯楼梯墙上挂有老上海的电影明星的剧照。</p><p class="ql-block">左一袁美云</p> <p class="ql-block">百乐门不仅是老上海的文化象征,也为静安寺乃至整个上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提及老上海,人们便会想起百乐门,随之而来的是旗袍、爵士乐、以及那“蹦擦擦”的旋律,仿佛又能闻到70多年前老上海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上海的夜生活比香港早了20年,而百乐门舞厅的成名法宝之一,便是二楼的大舞厅拥有独特的“弹簧地板”,跳舞时地板会倾斜或颤动,带来别样的动感体验。</p> <p class="ql-block">2003年7月28日,内部重新修缮,上海百乐门大舞厅以崭新的面貌再度迎客。再次传来那久违的蹦擦擦旋律之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百乐门</span>朝北(<span style="font-size:18px;">万航渡路方向)</span>的商店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依次是红星眼镜店、金猪韩国料理、手机商店、麦当劳和900食品城。</p><p class="ql-block">在文革之前,位于红都(即百乐门)转角向北的地方,有一家规模较大的旧货商店——永乐调剂品商店。这家商店物品繁多,常年吸引着众多顾客前来挑选旧货。在文革初期,由于抄家没收的物品,如红木家具、古董艺术品、钢琴等堆积如山,价格低廉得难以置信。紧邻永乐调剂品商店的是百乐商场的进出口。百乐商场与静安商场一同构成了静安寺地区的两大商业中心,对于40、50后的人来说,这两个商场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后来,百乐商场经过翻新重建,变成了中百九店。对于年轻人来说,中百九店同样是一段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现华山路愚园路交叉口是雷允上药城大楼(原中南药房和元元帽庄的位置),背后是百乐门大都会。往西是工商银行静安支行等,属静安高和大厦。</p> <p class="ql-block">雷允上旁边,现是老凰祥银楼</p> <p class="ql-block">在静安寺商业圈的改造之前,这里曾是众多商铺的聚集地,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和熟知。在华山路与南京西路的交汇处,有一家著名的大发南货店。沿着华山路向百乐门方向走去,商铺依次是:新华书店(位于华山路42号),眼镜店(位于华山路34号),西区老大房(位于华山路24号,其标志性的是圆框内写有一个“真”字。这里主要销售苏式糕点、蜜饯,以及各种包装精美的糖果,如牛皮糖、酥心糖。其特色产品包括现做的鲜肉月饼和糖炒栗子),接着是新元泰水果店,以及中南大药房(一家西药房)。</p> <p class="ql-block">著名西区老大房,现在百乐门旁万航渡路900食品城中,有西区老大房的二个大柜台。(密制的上海熏鱼为夫人至爱,每次来沪必须购买)</p> <p class="ql-block">雷允上大药城对面,曾经熙熙攘攘的商店街如今已变了另一番景象。那些熟悉的招牌和店铺已悄然离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幕古色古香的画面。静安寺庙的知思阁、西厢房的外墙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阳光轻轻洒在墙面上,映出斑驳的光影,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在这面古朴的外墙之外,几家特色商店点缀了这条街道。友谊商店里,一些古玩爱好者正细心挑选着各式珍品。三叶眼镜城里,各式眼镜在灯光下闪烁,吸引着顾客的目光。而城隍庙金福银楼的金银饰品熠熠生辉,让人不禁驻足欣赏。</p><p class="ql-block">近旁地铁入口人来人往,上班族、游客、学生穿梭其间,为这条街道注入了现代都市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确实带有岁月的痕迹,很可能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在上海拍摄的。我依稀记得华山路上(从南京西路到愚园路的那一段),店铺林立,热闹非凡。在那个略微弯曲的角落,坐落着中国人民银行。紧邻着的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中药店,名字历经变迁,曾是百和堂、雷允上、益新参店等。再往前,可以看到梅兰照相馆,许多人的结婚照都是在那儿拍摄的(我们也不例外)。接着是永利钟表店、正丰腌腊店、金银珠宝店,以及鸿运斋熟食店。15路公交车的调度室也在那里,还有报刊门市部(也卖邮票)、长虹烟杂店。华四小学的入口处,乐村酒家、大同布店,以及位于愚园路拐角的旗篷商店,都构成了这条街道的独特风貌。</p> <p class="ql-block">梅兰照相馆</p> <p class="ql-block">丽都国际酒店公寓的地理位置极佳,毗邻我的老家,每日漫步其间,四周的一切都透着熟悉的温暖。晚餐过后,我们习惯于在这片充满回忆的土地上散步。</p> <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晚,我们特地去探访了1788广场对面的市少年宫。</p> <p class="ql-block">六十一载光阴似箭,当年在市少年宫参加金工小组课外活动的日子,如同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虽然被岁月磨砺,但依旧清晰如昔。当晚,当我再次站在那座熟悉的白楼前,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充满热情与梦想的年代。岁月如梭,而我对那段时光的怀念,却引发了无限的遐想和深深的感概。</p> <p class="ql-block">时刻准备着,多么熟悉一句誓言!</p> <p class="ql-block">这组雕塑是那么熟悉!</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市少年宫的后门进入,凝视着那座“白宫”,在大草坪上默默回忆起六十一年的六一庆典。</p> <p class="ql-block">大厅</p> <p class="ql-block">那天离开少年宫的正门,便踏上了延安西路,站在延安西路天桥上远眺静安寺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下了天桥,沿着华山路前行,对面便是大胜胡同,那里曾是我们家在抗日战争前的居所。走到长熟路口,便折返回程。</p> <p class="ql-block">途径同学的家门口。</p> <p class="ql-block">走过天桥,穿过静安公园的侧门,便来到了位于静安寺的地铁十四号线站点。静安涌泉纪念墙附近那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喷泉池,晚间的灯彩十分艳丽夺目。</p> <p class="ql-block">仰望对马路华山路南京西路口的会德丰国际广场。变化真大!</p> <p class="ql-block">以前,这个拐角正是历史悠久、享有盛名的正章洗染店(成立于1925年的老字号)所在地,位于静安寺附近。沿着西边的街道依次坐落着新春茶叶店、四海百货店、静安配电站、华山粮管所、一家小酒店、杂货店、玻璃店,以及通往老街的弄堂。继续前行,便是市少年宫的后门及其围墙,直至抵达乌鲁木齐北路。</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记录着时光印记的老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正章洗染店”的招牌。紧邻正章洗染店向南延伸的是著名的“老街”,一条交织错落、充满历史沧桑的老式里弄。在街口,华山路80号的那座二层高的公共厕所,无疑是静安寺区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继续往南走,便是顾家的五金店、大隆烟纸店,其南侧藏匿着一条窄窄的弄堂(小门通向里面的住家)。再往前便是华山点心店,早晨时分总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旁边是建材点,在120弄(127弄对面),穿行至弄堂尽头,便可见到尚宗小学的后门(这所学校昔日为私立小学,我的哥哥姐姐都曾在此毕业)。我的中学同学华荫榆也曾居住在这条小弄堂之中(望见此文再度建立联系)。而与之毗连的弄堂是学校正门所在。</p> <p class="ql-block">“老街”对面,以前也是一家家店铺。南京西路电报局起始之处,紧邻华山路与南京西路交叉口,坐落着一间皮鞋店。其旁侧设有一门,拾级而上便是私人牙科诊所。往南继续前行,依次可见一家小型理发店、充满怀旧气息的旧书店、唱片店以及木匠铺(后转为长江刻字店)。再往前,是一家自行车修理店和皮鞋修补店。此处还藏有一条小巷,可通向南京西路1699弄。</p><p class="ql-block">相邻的是一家米店,那是小学同学顾守安家的产业。不远处,有一家历史悠久的老酒店,早年以售卖汤圆而闻名。酒店的旁边是一家烟纸店,属于小学同学王静仙的家。再接着是棉花店,那是小学同学阿忠的家。旁边老酒店在公私合营后变更为对面大隆烟纸店的仓库。</p><p class="ql-block">继续漫步,可见另一家理发店、茶馆、竹器店、水果摊、民生广东商店以及旧货店。旁边是里弄生产组的加工场,紧接着是127弄(通南京西路1699弄),最后一段就是静安公园围墙,这里汇聚了往日的记忆与今日的宁静。(谢谢老同学阿忠提供信息)</p> <p class="ql-block">华山路南京西路的路口。背景中的高楼是得利车行和电报大楼,路口几家商店。</p> <p class="ql-block">站在延安西路的天桥上,远眺静安寺,你会发现华山路与延安西路口至南京西路口的这一段,两旁的商业店铺已消失。曾经正章洗染店所在的这一片,现都纳入了会徳丰国际广场的范畴。而对面的区域,大部分已经整合进静安公园的绿地之中。靠近南京西路的一端,则是14号地铁静安寺站的便捷入口。这一带的转变,展现了城市景观的更新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途经百乐门,不久便回到了酒店。这一夜的怀旧之旅,每一步都充满了回忆,仿佛又一次穿越了时光的长廊。</p> <p class="ql-block">我的老家位于繁华的静安寺,我出生在南京西路1699弄<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今的静安寺广场)</span>,那里正对着静安寺这座千年古刹(上海的百年历史靠外滩,千年历史靠静安寺这座千年古刹, 历史太悠久了。有关静安寺庙的描述在记忆中的老家静安寺这篇美篇中有所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十岁那年,我们搬家至静安公园东面的延年坊,我在那里度过了学生时代,直至文革期间、上山下乡的岁月,才暂时离开了这片故土。1977年恢复高考,我重归静安寺的怀抱。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家生活了四十多个春秋,往事如烟,却历历在目。对于静安寺的一切,我始终记忆犹新,那份情感深深地烙印在心中,难以抹去。</p><p class="ql-block">正如许多老静安人所说:“静安情结,对于我们这些老居民而言,就如同那段难以忘怀的初恋。她的魅力不仅在于美丽与繁华,更在于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静安寺,就像一坛陈年的美酒,随着时间的沉淀,愈发醇香”。静安寺周边,从华山路至常德路延安中路这一区域,如今已焕然一新。除了静安公园依旧绿意盎然,其余住宅地带均已转型为繁华的商业城和星级酒店,展现出一片现代都市的繁华景象。而那些承载着往日记忆的老宅和周遭的一切,如今只能存留在我的回忆之中。</p> <p class="ql-block">静安寺广场原来地貌,原南京西路1699弄(思义坊,绕泉村),华山路一带和部分静安公园。</p> <p class="ql-block">丰盛里•静安寺广场(南京西路1699号)亚洲第一大苹果旗舰店。(前身就是南京西路1699弄。)广场中心独特的敝开式露天舞台,深灰色花岗石铺就向半圆形观众席,广场上的喷泉,配上静安寺涌泉题词墙,静安寺地铁入口,成为静安寺地区新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静安寺广场涌泉题词纪念墙</p> <p class="ql-block">位于原南京西路1699弄的弄口,右侧首户便是2号,紧接着的第二扇门是4号,那里住着范家(儿时玩伴多多的家),他们的家门恰好正对着思义坊的弄口。左侧的第一户则是思义坊1号的边墙(我家)。在这条1699弄里,居住着许多小学时期的同窗,以及大学时代的校友。每当小学同学们相聚一堂,我们总会回忆起那些年在弄堂里的点点滴滴,那些记忆依旧清晰如昨。</p> <p class="ql-block">思义坊1号,思义坊是1699弄的单号(1,3,5,7,9,11,13,15号)11号是张冶秋医生家。</p> <p class="ql-block">1699弄弄堂底,几家人家都是有黑色铁门,弄底右侧可通华山路127弄。</p> <p class="ql-block">1699弄旁是有名的得利车行。往东是关帝庙,很小,知道的人不多,也就是我们住附近的小孩还捉迷藏到这地方。关帝庙外墙是广告栏。旁边是20路电车调度室。再过去就是静安公园了,墙外靠马路边设立了长长的电影画廊,凡是有新的电影即将公映,画廊必定展出该影片图片。可以从中了解到故事梗概。不仅国产片,外国影片也占有重要地位,如西班牙《骑车人之死》、联邦德国《柏林情话》、民主德国《科伦上尉》以及许多苏联影片。这个画廊好像一直延续到了60年代初期。小时候常去光顾,后来增加了报栏,傍晚来此阅读新民晚报的读者很多。</p> <p class="ql-block">静安公园的大门经过精心整修,现已焕然一新,彻底摆脱了往日的容颜。属牛的人在铜牛雕像前留下身影,这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更承载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早期的静安公园大门口很小,这张照片看来是入冬时拍的。当时大门就是很简单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进公园的大门口,最令人忘怀的,就是这两旁齐整的三十二棵梧桐树,如今我老了,可它们比我更老,棵棵都已有一百多岁了!那还是1897年建立外国公墓时栽种的。如今树干高大粗壮,似威武卫士、列队巨人,站在公园入口,一眼望去,绿荫如盖,郁郁葱葱,一条很幽静的绿色长廊,但现在似乎少了几棵。我在魁北克家咐近的小路,也发现类似的景点,会即刻联想到老家静安公园的门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在我漫长的人生旅程中,静安公园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那里承载了我童年的欢笑、少年的梦想和学生时代的美好记忆。时至今日,每当我踏入静安公园,那高大的梧桐树、旧日白色大理石砌成的西式凉亭、绿意盎然的大草坪,都让我感到无比亲切。坐在长椅上,我静静地回忆往昔,耳边似乎还回荡着童年、少年和青春时期的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夏日的记忆里,我们一群小伙伴在公园里捉蟋蟀、捕蜻蜓、追逐蝴蝶,还跟着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一起参与灭蚊、驱赶麻雀的活动。那些生动的画面,如今依然历历在目。即便成家立业之后,我仍会时常带着孩子来到这个充满回忆的公园。</p> <p class="ql-block">站在宽广的草坪前,我仿佛又能看到父母当年每天早晨在这里锻炼的身影。静安公园,不仅是我个人成长的见证,更是我们家庭温馨时光的凝聚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静安公园前身是外国"坟山",梧桐树、大理石西洋白厅,以及哥特式教堂都是旧物。白色西洋厅是墓室改建而成大理石亭,雕刻精细,结构别致,中间是大理石桌、凳,面积约20平方米。我们童年时,它是安放于现在八景园的位置,现移置于公园的南端。</p> <p class="ql-block">摄于2024年</p> <p class="ql-block">1959年,我们搬至南京西路1603弄(延年坊),在这条充满特色的石库门新式弄堂中度过了数十年。这里见证了我难忘的青少年时光、文化大革命,以及1969年我上山下乡离开静安寺的家园。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我从黑龙江考回上海,再次回到了静安寺的故居。后来结婚并出国留学,虽然告别了延年坊,但在出国前,我仍会带着孩子回家探望父母。1996年,因拆迁,我们的家从繁华的静安寺中心搬至浦东新区。</p><p class="ql-block">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延年坊留下了无数故事和成长的足迹,许多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括邻居、同学、朋友和长辈们。那些一起玩耍、打球、打牌、玩官兵捉强盗,甚至一起翻墙进入静安公园的日子,每一件细微的事情都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这种情感,只有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人才能体会到的弄堂岁月。</p><p class="ql-block">对老家的回忆,实际上是对静安寺、1699弄、延年坊以及周边的商店、弄堂、建筑的一种怀念、留恋和热爱。这些珍贵的往事沉淀成了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延年坊是1928年建造的。弄堂大铁门,上方建有过街楼,下沿有石刻"延年坊"三个大字(铁门于1958年大跃进大炼钢铁时,被扔进大溶炉),延年坊是标准新式石库门建筑,生活设施煤卫齐全(后期搬进人家多了,就不一样了,不是每家都有卫生设备),前门大,进去天井,客堂,两旁厢房(前后厢房,中间卫生间),客堂后面有后天井加厨房,有后门出入。上楼后分客堂楼,左右厢房,后面亭子间,有铁制楼梯通向晒台(亭子间顶上)。</p> <p class="ql-block">老家后门</p> <p class="ql-block">右边13号陈家阳台,左边赵家阳台。</p> <p class="ql-block">芮欧百货,这座为当代时尚达人精心打造的高端奢华商业大厦,坐落于静安寺的黄金地段。它的所在地,曾是承载我童年记忆的延年坊和常德路嘉禾里等地块。那天在咖啡时光之后,我们漫步于静安寺的老家附近,踏入芮欧百货的华丽大门。尽管眼前尽是繁华景象,但我的脑海中却不禁浮现出往日石库门弄堂的温馨画面,那宽敞的弄堂,通往记忆深处的延年坊。</p><p class="ql-block">曾经的横向弄堂,从第一弄到第四弄,如今已被直通的电梯所取代,通往L1至L5的楼层。这里成为了高端奢华潮牌的聚集地,融合了时尚、美妆、美食、运动、艺术等前沿理念,引领着现代摩登生活的潮流。虽然我的老家已不复存在,但静安寺却迎来了全新的面貌。老家虽无法回去,但那份属于老静安寺人的情感,将永远留存心中。</p> <p class="ql-block">芮欧百货大楼内景</p> <p class="ql-block">芮欧百货大楼内景</p> <p class="ql-block">酒店大堂</p> 静安公园往东是鼎新园,最早是美康食品公司。鼎新园隔壁就是广东店"公成号",广东烧腊烤鸭,叉烧,烤肉十分出名,后期与旁边广东土特产商店,水果店一起,成立立丰广东土产食品店。隔壁是南华五金店(与华山路公共厕所旁边的五金店,都是1699弄顾家兄弟经营)。 <p class="ql-block">延年坊的东面依次为华东搪瓷店,源源中西药房(后改为静安化学试剂商店),银器店(同学家开的,后来关掉,改为静安区第五十粮店),滄州理发店(当时比较高级的理发店),进去的大部分都是时髦人士。门口挂着漂亮的珠帘,二旁就是理发店标志,一对玻璃灯,滚动着红白蓝三色圆柱。沿街的橱上放着许多时髦发型照片来招揽顾客。</p><p class="ql-block">实际上滄洲理发店早期仅是南京西路1585弄的弄堂口,1585弄早前称益寿坊,滄洲理发店的牌子把益寿坊的三个字盖住了。延年坊的单号应该是是归益寿坊的。这段历史知道的人不太多。</p> <p class="ql-block">南京西路常德路路口</p> <p class="ql-block">常德路南京西路往南,芮欧百货东北门</p> <p class="ql-block">静安寺地铁站附近夜景,对面是静安寺庙和久光商场。</p> <p class="ql-block">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南京西路铜仁路至华山路段,庙会盛况空前。这里繁华异常,商家云集,游客络绎不绝。这张照片的取景位置与上一张照片颇为相似。</p> <p class="ql-block">久光百货大楼</p> <p class="ql-block">轻工机械大厦,往西是上海机场城市航站楼。</p> <p class="ql-block">以前轻工机械大厦位置是徐胜记印刷厂。往静安寺方向依次是南京西路1600弄牛家花园,隔壁最早是一家卖地毯的店,后来成为静安区牙防所(牙防所迁移到南京西路1614号后,成为煤气公司南京西路办事处),吉美村(南京西路1610弄,1937年建造,新式里弄),可通往愚园路。</p> <p class="ql-block">吉美村西侧南京西路1612号原先是香烛店,也曾作过炒贷店和自行车修理行,最后是万宝家电商店接盘。西边南京西路1614号原来是家冰箱店,后成为地段医院针灸间,(进门走道很小,进门就是一股艾叶香味。)后期是静安区牙防所迁入。隔壁就是南京西路1618号,一直是徐重道中药房,招牌很大,引人注目。门面挺大颇具气魄,进门还得上几级石阶,进门光线较暗,很安静,一股中药味仆鼻而来,大堂左右摆放几对太师椅,显得庄重。</p> 徐重道中药房西侧就是合作社,专买糖果糕点,少年时代经常光顾之地, 旁边是一家买布料的棉布店。 南京西路1634弄就是西庙弄,1912年建造。属于旧式里弄,与北面的东庙弄(愚园路67弄)统称为庙弄,照片中的"高楼"是太阳公寓。 西庙弄口朝西华山路方向是九星服装店。 西边是五四文具店, 里面品种很全,卖各种颜料,各种纸张,店名改过多次。隔壁一家石刻店,专刻墓碑,同时兼卖金鱼。再过去就是老虎灶、烟纸店,内开茶馆。 <p class="ql-block">烟纸店隔壁就是南京西路1664弄,泰利巷,旧式里弄,1911年建造,属于静安寺地段早期建筑。童年时我们称为静安村。弄内有好几个初中的同学(云云、豪豪、小浦东、木根和小王等)。</p> <p class="ql-block">旧时的泰利巷大约在如今久光商场边缘位置。</p> <p class="ql-block">泰利巷旁就是亚细亚副食品店,专卖外国火腿,也有中国各种肉类鸡鸭蛋和豆制品。亚细亚副食品店在张爱玲传,第六章上海的公寓生活里曾出现过。描述她买菜的情况。亚西亚旁边一直是水果店(名称不同,早期叫立丰行),静安寺庙西侧开过香烛店,有一种叫"印度奇南香"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不久以后改为花店过,然后是同茂百货店,一家陶瓷店(后来门面被庙里收回,改为静安寺庙专门提供素面的店堂)。</p> <p class="ql-block">去年十月底, 在傍晚时分,漫步在愚园路至常德路段,华灯初上,一片繁华景象映入眼帘。行至百乐门,耳边似乎响起了那熟悉的“蓬赤赤”的声音,步入大厅,旧时光的情景瞬间在心头浮现。</p> <p class="ql-block">穿过马路,斜眼望去,那曾是邮电局的旧址。</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便是愚园路胶州路口的火车售票处,每逢过年,清晨时分排队购票的人群络绎不绝,队伍甚至延伸至胶州路上的弄堂深处。</p> <p class="ql-block">站在胶州路与愚园路的交叉口,眼前正是通往南京西路的西庙弄。</p> <p class="ql-block">昔日西庙弄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稍加前行,对面矗立着晶品大厦,这里曾是承载我童年记忆的母校——愚园路第七小学。</p> <p class="ql-block">如今身处东庙弄口,小时候的幸福幼儿院便坐落于此弄堂里,左侧曾是市纺织局的幼儿园。右侧则是刘长胜的旧居,这里曾是解放前中共地下市委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抵达常德路,远眺常德公寓。</p><p class="ql-block">今晚这一路虽是短短几百米的路程,却充满了满满的回忆。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承载了我无尽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这次探亲期间,一天晚上从老家穿过安义路便来到铜仁路,抬头即可望见上海展览馆尖顶上的五角星,在夜幕下闪烁着耀眼的红光。</p> <p class="ql-block">上海展览中心是一座具有代表性建筑。它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上海展览馆,前身是中苏友谊大厦,解放前则是著名的犹太人哈同的地产——爱丽园。从童年、少年到青年时期,这里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今晚在细雨中重游故地,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感慨。我细细观赏着池中的荷叶灯,以及夜幕下建筑的倒影。踏上台阶,来到正门前,两旁的建筑依然屹立,它们见证了7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建造的这座建筑群,如同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却依旧雄伟地矗立在那里。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我们青春的纪念碑。重游故地,我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年代,每一处角落都唤醒了一段沉睡的往事,每一阵微风都带来了往昔的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正门缓缓走向后门的友谊会堂,我仿佛穿梭在时光的隧道中,眼前的景致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缓缓展开往昔的岁月。每一砖一瓦,每一束光影,都诉说着无数的故事与回忆。此次重返故乡附近,不仅是重温旧梦,更是一次心灵的寻根之旅。在这片沉淀着历史底蕴的土地上,我感受到了时光的厚重,也领略了岁月的温情。对于我这个怀旧的人来说,这不仅是一次美好的回忆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净化,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论时代如何更迭,那些美好的记忆和历史的痕迹,始终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这份情感,这份归属感,是我心中永远的指引灯。</p><p class="ql-block">我深知,这些建筑不仅仅是砖瓦的组合,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情感的寄托,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记忆家园。</p><p class="ql-block">在离去的那一刻,我再次回首,心中明了,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回忆将永不消逝!</p> 随圣诞节的脚步渐近,心中涌起一股温馨的期待,这不仅是一个节日的到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意味着我们将要与2024年说再见,满怀希望地迎接新的一年。离别故乡前,我们在静安寺附近的几家大型商场中漫步,被那里精美的圣诞装饰深深吸引。闪烁的彩灯、高耸的圣诞树、以及那些充满创意的橱窗布置,每一处都透露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p class="ql-block">芮欧百货</p> <p class="ql-block">嘉里中心商场里,各种圣诞活动热闹非凡,不仅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还有成年人眼中闪烁的光芒。络绎不绝的人群纷纷前来打卡。</p> <p class="ql-block">上海商城前</p>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不禁感慨,故乡的圣诞氛围不仅充满了节日的喜悦,更蕴含着人们对家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份情感的温度,丝毫不逊色于遥远的北美圣诞。 <p class="ql-block">在这次回国探亲之旅中,我们有幸在宁静的静安寺周边找到了一家雅致的酒店,得以沉浸在这片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土地上。每日,我们都回味着那些充满活力的过往时光。</p><p class="ql-block">静安寺,这座承载着我们成长记忆的地方,不仅展现出了它的新颜,更让我们追寻到了那些被岁月掩埋的足迹。我们探访了承载无数记忆的老建筑,重温了那些历久弥新的故事。在这新旧交融的体验中,我们慰藉了对静安寺那份难以割舍的眷恋与情感,这种感觉无比美好。</p><p class="ql-block">静安寺的今昔似乎永远诉说不尽,她是我们记忆中最美的篇章之一。尽管旧日的静安寺已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但那份历史的韵味并未消失,而是与新静安寺的国际风范相融合。重返故地,我们发现新静安寺与上海的变迁相映成趣,共同织就了一幅更加绚丽多彩的画卷。故乡的每一次呼吸都散发着新的魅力,闪耀着更加璀璨的光芒,让我们对这些熟悉的土地充满了无限的敬意与爱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资料取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文字/摄影: 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