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榆木叙事散文《一块煤,一个字》

绿色之洲

<p class="ql-block">在阅读完榆木的《一块煤,一个字》这篇叙事散文后,内心深处仿佛被一盏矿灯悄然点亮,那是一种来自平凡生活却又蕴含着深刻力量的光芒。</p><p class="ql-block">从主题角度来看,文章将煤矿生活与文学创作完美融合,呈现出独特而深刻的主题内涵。作者以自身从矿工到诗人的转变历程为主线,探讨了平凡与伟大、现实与梦想、劳动与艺术之间的关系。煤矿,这个充满艰辛与挑战的工作场所,在作者的笔下不仅仅是一个劳动的地方,更是一个孕育着希望和梦想的精神家园。文学的力量如同黑暗中的矿灯,照亮了作者原本平凡的世界,赋予了他新的视角和意义。这种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让读者不禁思考自己在平凡生活中的价值和追求,具有强烈的现实启示意义。</p><p class="ql-block">在结构方面,文章呈现出清晰的脉络和自然的过渡。开篇作者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对成为作家或诗人的意外,迅速将读者带入他的世界。接着,以时间为线索,叙述了从 2008 年进入煤矿到结婚生子,再到后来在煤矿工作中的各种经历。最后,通过去鲁迅文学院学习这一事件,实现了从煤矿语境到文学语境的转变,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整个结构严谨而流畅,各个部分之间过渡自然,让读者能够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绪,深入了解他的故事和感悟。</p><p class="ql-block">语言表达上,这篇散文更是可圈可点。作者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如“文学在给予我一种新的力量,在给予平凡一种新的定义。它像一盏矿灯,照亮了我眼睛之外崭新的世界”,将文学比喻为矿灯,形象地表达了文学对作者的重要意义,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同时,作者对煤矿生活的描写细腻而真实,“从黑乎乎的工作服口袋里找出一张褶皱的纸在膝盖上展开,发现在矿井下要保持一张纸的雪白也变得困难了”,这样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矿井下艰苦的环境。此外,文章中还不乏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如“一个汉字写不透一块煤,一块煤却可以悟透人生”,这些语句不仅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更深化了文章的主题。</p><p class="ql-block">情感方面,作者的真挚情感贯穿始终。从对煤矿生活的接受和拥抱,到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再到对工友们的深厚情谊,每一种情感都表达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对煤矿生活的描写,既展现了工作的艰辛,又流露出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自豪。“回想起身上的工作服被汗水浸透,坐在进风巷口晾衣服时的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回想起工友们下班之时的相互调侃、回荡在巷道里的笑声”,这些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与工友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p><p class="ql-block">从借鉴意义来看,这篇散文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首先,它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和价值。作者在煤矿这个看似平凡的工作场所中,找到了文学创作的灵感,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这提醒我们,无论生活多么平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中的闪光点。其次,文章也让我们看到了坚持梦想的力量。作者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依然坚持文学创作,最终实现了从矿工到诗人的转变。这激励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最后,文章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抒发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生动的描写、形象的比喻和真挚的情感,能够让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p><p class="ql-block">总之,《一块煤,一个字》是一篇优秀的叙事散文,它以深刻的主题、清晰的结构、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矿工的文学梦想和人生感悟。无论是在主题挖掘、结构安排、语言表达还是情感抒发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块煤,一个字》原文</b></p><p class="ql-block">作者:榆木</p><p class="ql-block">(此文刊登于2025年1月3月《人民日报》副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不曾想过,有一天会成为一名作家或者诗人。我早已接受了矿工的身份,接受自己的平凡,也拥抱了这种平凡。而当我拿起自己的第一本诗集时,我突然明白文学在给予我一种新的力量,在给予平凡一种新的定义。它像一盏矿灯,照亮了我眼睛之外崭新的世界。</p><p class="ql-block">当我独自待在矿井下二盘区水仓时,发现只有闭起眼睛,脑子里的巷道才会变得更加清晰。眼睛会看到我们应该看到的,心灵让我们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当我从黑乎乎的工作服口袋里找出一张褶皱的纸在膝盖上展开,发现在矿井下要保持一张纸的雪白也变得困难了,以前轻易得到的事物此刻在矿洞里变得格外珍贵。我在涂满煤灰的交接班验收单上歪歪扭扭写下第一行诗句,多年以后才追溯到,那是我文学之路开始的地方。2008 年,我左脚踏出校园,右脚便迈进煤矿。2014 年我结婚时,已经在矿井里扛了6年的液压柱。儿子出生时,我在矿井下抬隔爆开关、拖电缆一年了。小女儿出生时,我在矿井下的盘区水仓看护水泵3年了,一个人变成了一家人。矿工从拥挤的集体宿舍搬到了河谷上建起来的公寓楼里,会看到新办公楼前的青草坪上开着的野花,在矿区公园里的雪松上落着的鸟雀,金黄色的银杏叶在河谷的微风里摇曳。</p><p class="ql-block">从当初来到煤矿简陋的设施到现在的崭新建设,从当初矿工井下的辛苦劳作到机械化开采,智能化发展正在成为煤矿的主流……而这些时间的印迹都被我带入深深的矿洞里,构成了我文学语言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以前,我一直是以矿工的身份来审视煤矿,理解矿洞里的黑,探索矿井里的未知,接触跟我一样黑乎乎的矿工,以此来定义煤矿和基层的意义。现在,当我用诗人的视角回望我在煤矿工作的16年,回想起身上的工作服被汗水浸透,坐在进风巷口晾衣服时的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回想起工友们下班之时的相互调侃、回荡在巷道里的笑声,我忽然明白,正因为我当时对煤矿的未知,生活才冒出了惊喜;正因为我们积极参与生活、认真生活,我的诗歌才找到了情感的落脚处。</p><p class="ql-block">我在矿洞里写下的诗歌,它们饱含着对美好的向往,浸染着对幸福的理解,也同样孕育着平凡中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其实,每一名煤矿工人的工作日常,就是劳动和休息、入井和出井,井下的工作就是把地里的煤层挖掘出来。多年之后,我去鲁迅文学院学习,突然意识到在这一段时间里不会再听到这些词语:一个班杠几根柱、清几车煤、抬几台开关等。我从原本煤矿的语境进入到文学的语境里,正在经历一种纯粹的文学生活。</p><p class="ql-block">我把想象中的文学概念彻底释放出来,并赋予诗歌一种实在的意义。支撑这种观念的,是词语的准确性和个体经验的真实现场感,而我仅仅是将一块块煤一样的汉字从矿洞深处搬运到白纸上。一首诗歌放不下煤矿,一座煤矿却可以放得下一生;一个汉字写不透一块煤,一块煤却可以悟透人生。我尊重每一个汉字的到来,就像每一句詩歌對白紙的尊重,就像每一塊煤對大山的尊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