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花灯,又名灯笼,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或者灯泡,成为照明工具。受汉族文化影响,在亚洲华人地区,许多国家的庙宇中,灯笼也是相当常见的物品。花灯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p> 温记灯笼是甘肃省平凉市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由温文春师傅及其家族传承制作,温师傅是平凉城“彩扎灯笼第一人”,自幼起便跟随父亲学习扎灯笼,至今已坚持了50余年。 温记灯笼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以莲花灯为例,制作过程中需要粘五层花瓣,大莲花灯要粘128个花瓣,小一点的莲花灯要粘56个花瓣。制作工序包括选择竹子、划竹篾、绑架子、染纸、糊纸、绘画、贴字等,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心完成,以确保灯笼的精美和耐用。 温师傅不仅坚守传统技艺,还不断创新,开发出新的灯笼款式,如红草莓灯、虎王灯、蟾吐钱灯等,以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他还通过微信、短视频等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温记灯笼。 温师傅给小孙子讲解制作过程 <p class="ql-block"> 温记灯笼不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平凉市独特的文化符号。每年元宵节期间,温师傅的灯笼都会成为市民和游客的热门选择,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p> 每年的春节前后,是花灯销售的最佳时期,温师傅每年8月就要开始就要忙着准备做花灯的材料,从制作到销售这段时间,是温师傅最开心,也是最忙碌的时间 温师傅制作的灯笼曾入围第六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 花灯是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它酬神娱人,既有“傩戏”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是汉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 值此新年来临之际,让我们向着花灯祈福<br><br>祈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山河无恙!<div><br><div>祈福,温师傅身体健康、蛇年大吉、全家幸福安康</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