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3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将“高台乐善忠义班(秦腔)”公布为省级非遗项目。无论是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还是“乐善忠义班”,都无不为之欢欣鼓舞。张掖市融媒体中心派出王旭东、周鑫两位资深记者,迅速前往该班作深度调查,筹划拍摄纪录片。笔者因15年来一直关注并研究此班,故被邀请前往做辅助工作。</p> <p class="ql-block">三九三:大雪纷飞的日子,我们去高台乐善忠义班采访</p> <p class="ql-block">84岁的盛世祥老先生曾担任乐善忠义班箱主、团长20多年。弟子评价他:为人性格耿直,对戏班用情最深,可谓戏班之父!</p><p class="ql-block"> 在这寒气逼人的大雪天,他执意在村戏台前表演《苏武牧羊》(片段),弟子徐作明用唢呐曲牌[困山]伴奏。</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六年,随大将冯胜西征军队中的锣鼓班子带着一棵从山西洪洞县移植的槐树苗最终在高台县乐善村落户,锣鼓班子随之与当地戏班“整建”,于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秦腔戏班由此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84岁的盛世祥老先生每每见到这棵古槐总是很激动、忆乡愁!今天在此树下他就情不自禁地表演起了《出五关》中自己扮演关公的几个经典动作。</p> <p class="ql-block">戏班老演员,摄于建国初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史书记载,乐善忠义班是明朝开国大将冯胜于洪武6年(1373年)西征时在原甘肃省高台县宣化镇乐善堡(现高台县宣化镇乐二村)原有民间戏班基础上“整建”的。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清朝康熙年间仍然有购置戏箱和重建戏台的记载。戏班自清康熙47年(1708年)殷启运任班主至今,继承关系明确,从未中断。戏班名称的变化始于民国30年(1941年)。当时,根据艺人团体“正乐育化会”号召,戏班改为以“社”字命名,将“忠义班”改名为“华俗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高台县内乡、镇名称屡有变动,原属宣化乡(镇)的乐善村被分为乐一村、乐二村、乐三村。戏班的主体留在了乐二村并沿袭至今。1953年,高台县人民政府将“乐善忠义班”改名为“新民剧团”。 1979年根据戏班老艺人的要求, “新民剧团”更名为“乐二秦剧团”。2015年元月正式更名注册为“高台县乐善忠义班秦声文化传媒中心”。</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乐善忠义班实行村级所有,箱主全权负责经营的机制。戏班一般由25—30人组成,戏班设箱主1人,长1-2人。现在的“高台县乐善忠义班秦声文化传媒中心”共有演职人员30多人。</p><p class="ql-block"> 乐善忠义班秦腔戏曲表演风格和演员表演技能自古以来均为师徒相传。戏班善于表演反映民族英雄气概、弃恶扬善、教化人心、伸张公平正义、抚弱济困等内容的剧目。“寓褒贬别善恶百代文章全在祖,载治乱治兴衰历史春秋公羊传”(乐善古戏台楹联)就是乐善人对戏曲文化的最好诠释。戏班表演使用的唱腔有“老腔”和“新腔”之分。老腔为秦腔在甘肃河西走廊形成时产生的腔调,可谓秦腔唱腔的“活化石”。其特点主要反映在生、净两个行当上。生角行腔悠扬舒缓但不乏激情;净角行腔坚刚慷慨、粗犷豪放但不粗野。新腔则受陕西秦腔发声方法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净”这一行当上出现了激越,高亢乃至“吼”的行腔样式。戏班总体表演水平上乘,1958年甘肃省举办文艺观摩汇演,省文化厅点名乐善忠义班赴兰州以其独有的传统“老腔”演出《三对面》《火焰驹》《告御状》等剧目,终获团体表演特别奖。在“2015年全市迎新春首届秦腔戏迷大赛”中戏班表演的“《铡美案》—一辩理”折子戏获团体比赛一等奖。在“大美张掖·百姓唱大戏一一2017贺新春全市第二届秦腔戏迷大赛”中该班表演的"《铡美案》一一杀庙"折子戏又获团体比赛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清代时,戏班演出的剧目有400多本。 20世纪80年代能演出的本戏仍有300多本。戏班演出的代表性剧目有《回荆州》《八件衣》《闯宫抱斗》等50多部。</p><p class="ql-block">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戏曲文化积淀,孕育出了许发昌、许开元、殷正绪、盛正魁、殷庭贵、冯良基、刘兴和、盛世祥、殷开祥等许多杰出演员。</p><p class="ql-block"> 乐善忠义班自“整建”以来,演出足迹遍及河西走廊,同时还曾跨省到新疆哈密地区进行过演出。</p><p class="ql-block"> 创建600多年的戏班,留下了30多件各个历史时期的戏曲文物。其中最主要的为全国独有的“庄王爷”和“眉子碗”。</p><p class="ql-block"> 中国历史文献记载中最早的戏班是成立于明初的“秦王府戏班”(陕西秦腔班),但遗憾的是该戏班早已被历史长河淹没,名存实亡,无据可考。而“整建”于明洪武6年的“乐善忠义班”比以上记载要早且一直延续至今。因此,乐善忠义班当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秦腔戏班,可为“中国第一秦腔戏班”。</p><p class="ql-block"> 乐善忠义班创造的秦腔戏曲文化是张掖优秀传统文化中内涵最丰富且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集中体现!乐善忠义班600多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历史无疑是中国戏曲文化的一个奇迹!</p> <p class="ql-block">2011年正月笔者在乐善忠义班采访期间见到的情景:天还未大亮,戏班演员们就聚到老团长盛世祥家院子里练功!</p> <p class="ql-block">2011年正月,乐善忠义班在本村戏台演出时,这几位老友早早来到戏台前聊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