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4

牧童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3日拍摄于郑州魏河冬日晨光</p>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5日拍摄于明理路贾鲁河桥。敬业的钓鱼人</p>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7日拍摄于郑州魏河冬日清朗</p> <p class="ql-block">杨桥引黄闸的述说</p><p class="ql-block"> 真没想到,自己能把贾鲁河象湖段的跨河渡槽与杨桥引黄闸门联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几年了,每次骑车从明理路贾鲁河的北岸出发,沿贾鲁河向下游骑至象湖,然后沿着贾鲁河上的渡槽转向贾鲁河对岸返回,多少年来,从来没有想过追究这个渡槽的源头。</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了,每次沿黄河南岸向东,驱车路过几个引黄工程闸门,即杨桥闸、三刘闸和赵口闸。关于赵口引黄工程,中牟县同学引我看过,所以,十几年前就知道它通向雁鸣湖;关于杨桥闸口的上游、下游均没水,仅剩干枯的河道,所以,从没有关注过杨桥闸水的流向?</p><p class="ql-block"> 上周又一次沿原路骑行,站在新修建的杨桥大道的贾鲁河桥头(是个断头桥),向北远远望去,渡槽的渠道向北一直延伸,伸向岗吴村东(碧桂圆·象府),突然萌发奇想,计划沿着渡槽向上游骑行,追根溯源,这条渡槽的渠首在那里? 回家后,打开地图查询,才恍然大悟,原来它的源头杨桥闸,是一条引黄工程渠。从八零年到现在,在郑州已经生活了四十多年,居然对郑州东边一小点区域的地理、历史了解的如此之少,有点惭愧。然后,翻寻几年间,无意中曾经拍摄的照片,其实,自己曾经沿着这条渠(或河)驱车或骑车走了许多趟,但是一直没有探究它的来由,今天总算对它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据资料记载:杨桥灌区建于1970年,引黄渠首闸为三孔涵洞,设计引水量为35m³/s,加大流量42m³/s。设计灌溉面积41.26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为20万亩,灌区控制范围北起黄河,西至郑州市郊,东邻三刘寨灌区,南达堤里小清河、丈八沟两岸,涉及万滩、刘集、白沙、大孟、郑庵、姚家、韩寺、刁家、九龙等10个乡镇。灌区总土地面积4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8万亩,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蒜、蔬菜等。</p><p class="ql-block"> 灌区现有总干渠1条,长7.48km;干渠2条,长62km;支渠20条,长103.64km。灌区范围涉及10个乡镇。</p><p class="ql-block"> 杨桥灌区在象湖以下向圃田泽提供补充水源,满足南部内循环工程水量需求;远期将杨桥灌区渠道南延,建蓄水提水工程解决芦医庙、郑庵、谢庄、八岗、张庄、三官庙等乡的缺水问题,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压力。</p><p class="ql-block"> 从 2021年4月拍到2024年1月。</p>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13日拍于郑州二七区西大街附近</p> <p class="ql-block">二七万达广场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妹妹说:航海路二七万达人气很旺,负一楼是各具特色的小吃一条街,如果有时间可以去看看。于是从康复后街,沿着大学北路向南徒步前行,因为大学北路施工,却实不好走,步行了近一个小时。二七万达广场位于航行路与大学北街西南角。广场面积不小,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在广场的西北是二七金街。</p><p class="ql-block"> 广场的布局与其他的大型商场大同小异。地上一二层是购物层;三楼是著名的饭店;负一楼是全国天南海北的各种特色美食小吃。</p><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13日拍摄于郑州航海路万达广场负一楼</p>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16日拍摄于郑州魏河雪景</p>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16日拍摄于龙子湖校区雪景</p>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17日拍摄于丰产路</p>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17日拍摄于东风渠花园路段</p> <p class="ql-block"> 青藏高原的邂逅</p><p class="ql-block"> 2015年8月,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完成了自己的西藏之行。无意中,邂逅了青藏高原疾风骤雨般的暴雨雪,时至今日,我仍然不知道,邂逅的是暴雨?还是暴雪?山谷的确是雨,山顶、山间远远望去,白花花的,是雪吧?</p><p class="ql-block"> 从羊湖回拉萨的途中,路过一座坐落在小山包上的藏传佛庙。寺庙不大,应该不太出名,坐落在山顶,各外引人瞩目,于是同行几人商议,到寺庙看一看。大伙推测,寺庙偏僻,朝拜的人少,才能真正领略到藏传佛教文化精髓。我们驱车行驶山脚下的藏族村庄时,天空还是太阳高照、蓝天白云。</p><p class="ql-block"> 当行驶到半山腰时(也就不到二十分钟时间),乌云密布了山下的藏族村庄,山间开始雾云弥漫,远远望去,远处的高山和山谷已瞬间被乌云笼罩,当然也不是完全笼罩,浓云中间还留了一个“大嘴巴”缺口,阳光照射在山间、山谷,通亮通亮的。</p><p class="ql-block"> 等到我们到达山顶寺庙时,暴雨开始降临,随着暴雨的来临,山谷的田野里,人们的喊叫声、牛畜的哞哞声,还有身边的雨打声、混杂在一起,响彻整个山间峡谷。 再回首遥望远处的天空,犹如一个巨大的“棉花团”或者说“棉花糖”,悬挂在天空中,在巨大的“云球”下面,似乎装的个硕大的漏斗,高原的雨不是下的,而是倾盆倒的,人们站在遥远的地方,都看见雨下泻的痕迹,好像李白“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模样,而紧邻乌云的另一边和山的另一侧,仍然蓝天白云依旧。</p><p class="ql-block"> 暴雨大约下了二三十分钟左右,雨停了,一切恢复了平静,山谷的田野潮湿一片,再次遥望被雨洗礼的山体,山顶、山间一片白茫茫。</p><p class="ql-block"> 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山顶下的是雨?还是雪?但山谷下的确实是雨。</p> <p class="ql-block">年味-----吹糖人</p><p class="ql-block">寻找年味,翻看过去的照片,发现了2012年至2014年春节或正月十五在郑州城皇庙拍摄的照片,感觉有点自己想象中的年味。</p><p class="ql-block"> 随后几年,每年春节或正月十五,都要到城皇庙和文庙看一看,但是,再没有发现儿时记忆中的年味景象了。随后几年新冠疫情,更看不到了。吹糖人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历史悠长。</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每逢村里支戏台子唱戏、春节、集市等,总会见到吹糖人的人,并且绝大多数是老翁。吹糖人的摊子前总是围满了观看的人,多是小孩儿。孩子们一边瞪着圆溜溜眼睛看,一边嘴里流着哈喇子,多想有一个,就是没钱,当然也没少缠着父母给自己买个糖人吃。</p><p class="ql-block"> 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农村、都市有了走街串巷的吹糖人。多数情况下,糖人可以用家里的废物或旧东西换。如几支牙膏皮可以换一个公鸡或一个烂锅可以换二个小猪,等等。</p><p class="ql-block"> 在到后来,主要出现在政府组织的各种民间艺术节上。 </p><p class="ql-block"> 据传,吹糖人儿祖师爷是刘伯温。据说朱元璋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传下去,就造“功臣阁”火烧功臣。刘伯温侥幸逃脱,被一个挑糖人儿担子的老人救下,两人调换服装,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糖人担换破烂。在卖糖的过程中,刘伯温创造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后制作各种糖人儿,有小鸡小狗什么的,煞是可爱,小孩子争先购买。在路上,许多人向刘伯温请教学吹糖人儿,刘伯温一一教会了他们,于是,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到现在据说有600多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年味-----捏泥人</p><p class="ql-block"> 泥人面塑(捏泥人)是我国古老的一门传统民间艺术。捏面人也称面塑,它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传统民间工艺品。2012年到2014年春节和正月十五期间,在郑州城皇庙拍摄一些捏面人的照片,现在看来,很有趣,挺有过年的气息。捏面的艺人有老翁、老𡛕、青年人、中年人,也有幼嫩的少年,他们捏的很认真,周围的人群看得入迷。</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p><p class="ql-block">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p><p class="ql-block">围观的人群有老人、有小孩,你看小孩子搬个小凳子坐着看。</p><p class="ql-block"> 面人艺术的特点有:1、颜色丰富;2、体积教小、便于携带;3、材料便宜,制作成本比较低廉。</p><p class="ql-block"> 经过面人艺人长期摸索,面人作品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为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外国旅游者参观了捏面人的制作工艺后,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折服,赞不绝口,称赞面人为“中国的雕塑”。</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面人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源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p><p class="ql-block"> 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为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赞誉,称北京面塑为“中国的雕塑”。捏面人的在北京的庙会上很常见,他们以蒸熟后着色的面团为原料,当场捏成各种戏剧人物和飞禽走兽,惟妙惟肖,这个行当以“面人汤”等最为知名。</p> <p class="ql-block"> 年味---糖画</p><p class="ql-block"> 继续寻找记忆中的年味。 2013年春节,拍摄于郑州紫荆山公园。在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中,有许多总是记忆犹新,其中不凡用糖做画的糖画。</p><p class="ql-block"> 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分为平面糖画与立体糖画两种。糖画是地道的民间画种,颇具特色的街市艺术,备受老百姓喜爱的工艺食品。无论庙会集市,还是公园名胜,随处都可见糖画。</p><p class="ql-block">  糖画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p><p class="ql-block"> 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熔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p><p class="ql-block">  糖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它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在明代,人们用模具印制糖狮、糖虎和文臣武将等形象用以祭祀,由于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故时戏称为“糖丞相”。后来该技艺传入民间,逐渐演化为糖画。到了清代,糖画更加流行,制作技艺日趋精妙,题材也更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p>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27日拍摄于绿地新都会360</p>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30日21时30分摄于徐闻县海安港</p>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31日零时30分摄于海口秀英港</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1日摄于澄迈县天赐上湾</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1日摄于澄迈县</p><p class="ql-block">相逢冬季</p><p class="ql-block">相距仅两千,判若两重天,</p><p class="ql-block">北方冷雪飘,南边热蒸衫。</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2日摄于澄迈县</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2日在海南海口偶遇发小!四人异乡小聚</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3日摄于澄迈老城</p> <p class="ql-block"> 除夕家宴</p><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9日晚。除夕之夜,异地过年,姐妹四家齐集,共同努力,在“宋大厨”哈哈哈,亲自抄刀下,做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做了20个菜,以海鲜为主。</p><p class="ql-block"> 曾经二次到海南,并没有深入海南的生活。真正了解海南生活、风土人情,这是第一次, 也是第一次在异地过春节。海口的天气和集贸市场与郑州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气温,其次是市场的各种水果、蔬菜。特别是各种海鱼、贝类,在郑州不多见,今年海口的鲍鱼特别便宜,小的二三元、大点的五元。</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鱼、贝类,异常兴奋,不管三七二十一,不讲价格,不想是否会做?每样先买一条再说。一口气买了八九样海鱼。如:石板鱼、左口鱼、马头鱼、鲳鱼、鳕鱼、鱿鱼、红鱼、鲍鱼、带鱼等等,吃到肚里已经排出,也不知道叫什么!还买了几十只鲍鱼,圣子、生蚝等五种贝类,大约十四五斤,四五斤大虾。</p><p class="ql-block">  从30早晨,全家人就开始备菜,下午4点左右,两个厨房同时烹饪,该蒸的蒸、该炸的炸、该炖的炖,该包的包,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劳动”,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准备好了。</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10日正月初一</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10日正月初一</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10日正月初一</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10日正月初一</p><p class="ql-block">听涛</p><p class="ql-block">正月初一听晨涛,涛声依旧人稀少,</p><p class="ql-block">浪潮涌滩画个圈,渺无痕迹看海啸。</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14日摄于临高县解放公园</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14日摄于头咀村</p><p class="ql-block">临高县新盈镇头咀村,坐落于美丽富饶的后水湾河畔,村前那个随着潮起潮落而忽隐忽现的邻昌屿神秘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15日摄于海口马村。</p><p class="ql-block">马村位于海南岛西北部的澄迈湾内花场,隶属马村镇,马村以马村港而出名。</p><p class="ql-block">房子</p><p class="ql-block">就地取材把房起,四面漏风为透气,</p><p class="ql-block">羊肠石道幽又窄,官寨民房矮小低。</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16日摄于罗驿村</p><p class="ql-block">罗驿村,位于澄迈县老城镇白莲区。古时称“倘驿”,后改名“罗驿”。罗驿村建于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是古代海南岛西线的驿站。罗驿村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分布,村中有火山岩古民居430间,基本完好,均坐北朝南。建筑风格多为海南典型的“十柱”屋结构,石头为火山石,木材均为杉木、菠萝蜜格板等,是海南具有代表性的火山岩传统民居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17日摄于大美村</p><p class="ql-block">大美村位于海南省澄迈县金江镇。全村现保存有火山岩石垒砌的一间三格的古石屋204间。村子有12条由石块铺设的东西向的古石道,石屋沿石道左右分布,形成方块状,较为整观。</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19日摄于热带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19日摄于分界洲岛</p> <p class="ql-block">分界洲岛</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20日摄于陵水角误入瓜田</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20日摄于黎安岭仔村</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20日摄于莺歌盐场</p><p class="ql-block">海南省莺歌海盐场位于乐东县黄流镇金鸡岭,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盐场。莺歌海盐场建于1958年,总面积3793公顷,年生产能力25万吨。1956年5月两广盐务局又组织了100人的勘探队。1958年3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和退伍的5600多人为主,以当地民工为辅,组成5个施工工程队,总人数9200多人。</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21日摄于儋州东坡书院</p><p class="ql-block">东坡书院,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始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21日摄于澄迈金山寺</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23日摄于冯小刚电影公社</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23日摄于骑楼老街</p><p class="ql-block">海口骑楼印象。海口市“海口骑楼老街”,占地面积8.05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博爱路、中山路、新华北路、得胜沙和解放路5条街区。</p> <p class="ql-block">南国鱼香</p><p class="ql-block"> 六十多岁了,有幸第一次在海口过龙年春节。节日前的南国集市与北方集市大致相同,一片热闹、繁荣的景象。在这采购队伍里,不凡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北方的人们。</p><p class="ql-block"> 对我而言,感受最深的是,肉类品种的差异。南方市场主要以海鲜鱼类为主,而北方市场主要以各种畜禽肉为主。由于外地人的大量涌岛,使得各种海鲜产品,每天一个价,相比平常的价格,各种海鲜的价格翻了一倍以上。</p><p class="ql-block"> “候鸟”北方人来说,来到了海南过年、贵贱都应该品尝一下海鲜的味道,兄弟姐妹不差钱,无论贵或便宜,买到心里都舒坦,管他会做不会烹饪,先买回来再说。这几天确实累坏了鱼商们。</p><p class="ql-block"> 鱼类品种繁多,能叫上名的寥寥无几。经过几天的努力,记住了几种。</p> <p class="ql-block"> 海滩之夜</p><p class="ql-block"> 异乡过年,总想领略一下异乡的人土风情,不凡逛超市,品美味,领略自然、古迹,观看万家灯火。海口的海滩夜色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因此,独自一人,步行半个小时,来到盈滨海滩。</p><p class="ql-block"> 盈滨海滩的夜晚,没有想象中的热闹景象,反而多了几分休闲惬意的气息。凉爽的海风,有节奏的浪涛,清馨的柔沙,闲聊的人们,玩沙的小孩子,再加上节日的鞭炮、烟花,为夜幕中的海滩增添了几分温馨浪漫的情调。</p> <p class="ql-block">海滩画</p><p class="ql-block">  每到一地,总是有一些新鲜感,不免会有一点兴奋。对于北方人或者说“大陆”人来说,看到无垠的大海,确实另有一番乐趣。</p><p class="ql-block"> 早晨跑到海边,观涨潮,听涛声。浪涛轻柔的一波又一波,在滩涂上画了一个半圆又一个半圆,仿佛盛开的花朵,一圈压着一圈,画完又瞬间擦涂掉,好像永远画不完,总是“不满意”自己的作品。仿佛大海的泼墨做画。</p><p class="ql-block"> 午后跑到海边,看退潮,赏滩涂,玩柔沙。退潮后的海滩,大海留下了自己的杰作,大海滩上,犹如一幅巨大的长卷,没有终点,而且没有笔的重复的。</p><p class="ql-block">站在海滩细看,只有感叹。</p><p class="ql-block"> 于是,随手拍了几段,算是大海给我的启示。</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北方冰天雪地,万花凋零的季节,南国却温暖如春,百花盛开。在海南,大街小巷、庭院公园、荒山野滩;地栽的盆栽的;大株的小棵的,都能见到她的身影,那就是三角梅!姹紫嫣红的三角梅,叶连叶、枝连枝、鲜亮热烈,在开得最绚烂多彩的时候,那红色的、紫色的中间几乎找不到绿叶的影子。 </p><p class="ql-block"> 三角梅得名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三角梅一般有三枚花瓣,第二是三角梅的单个花瓣形状为三角形。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分布在中国南方许多省份,海南定为省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临高角解放公园</p><p class="ql-block"> 春节初五,一家八口人,瞻仰临高角解放公园。临高角是琼州海峡突出中的一岬角,三面环海,有7公里长的海岸线。岬角顶端有250米长的天然拦潮礁石堤直伸大海,古有“仙人指路”之说。登临堤上,可观海上日出奇景。岸边一公里长的沙滩东西两侧是天然游泳场,一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海底平坦,沙白如面,清洁柔软;一边波涛滚滚,白絮阵阵,煞是气势磅礴,素有“南海秋涛”之称。岸上有古烽火台和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琼海关建造的一座高22米、宽1.88米的灯光可照数十里,指引船只夜间航行的铁灯塔,是著名的国际航标。海岸上绿林成带, 花草丛生。1950年4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这里全线登陆,解放海南岛。1995年4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五周年纪念大会暨解放海南纪念塑像奠基仪式”在临高角隆重举行,为临高角增添了更加光辉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临高角解放公园位于临高县北部海岸,距离临高县城11公里,是解放军渡海登陆战主要登陆点。为纪念解放海南渡海登陆战,在登陆点建起了临高角解放公园,公园已被确认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园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重大的革命历史纪念意义,是海南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和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2019年10月26日,由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和县政府主办海南亲水运动季—临高“渡海解放”徒步活动在临高角解放公园举行。2022年,海南解放公园被确立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1950年3月5日,解放海南战役拉开了帷幕。解放海南大军在前两批四次7000多人成功潜渡海南后,于4月16日19时开始实施总攻,第四十军和第四十三军第三批8个团主力大规模向海南岛进发。4月17日凌晨3点钟,我军在海口以西至临高角一线大举登陆,四十军6 个团18700 多人在临高角登陆。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破了海峡封锁,越战壕,破铁网,炸碉堡,夺险隘,成功地摧毁了薛岳精心构造的海陆空立体防线,即“伯陵防线”,表现出了我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战斗中,四十军880多人英勇牺牲,四十军一一九师副师长黄长轩以身殉职,长眠于临高这片热土。</p><p class="ql-block">  解放海南登陆战是名副其实的战争史上的奇迹,它开创了我军渡海作战胜利的先河,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用原始木帆船打败了现代化铁甲兵舰的奇迹,冲破了陆、海、空立体防线,成功地实现了敌前登陆,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临高角岸上有千米海滩,海水澄澈,白沙洁柔,椰林洒绿,阳光充足,是海南西海岸的优良天然泳场之一。沙滩东西两侧,西边叫“大鹏湾”,风平浪静;东边波涛滚滚,秋风吹处,涛声不绝,人称"南海秋涛"。这里有百年前建造的古灯塔,是著名的国际航标。1950年4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海南利用木帆船横渡琼州海峡,首先在这里登陆。</p> <p class="ql-block">罗驿村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传说李文英游学澄邑,在倘驿村(现罗驿村)教学时,某日下午几个学生迟到,被先生严训,学生诉其原委,说是看见几只大乌龟背着一只死乌龟,且有九只小龟跟随一行埋葬死龟在松山上的奇景怪事。李文英认为其地定是“风水宝地”,便嘱咐其子,待去世之后将他葬于该地。李氏子孙按他遗嘱葬其松山坡地。往后,李家果然丁旺家兴,人才辈出。现今,罗驿村四千多人全是李文英的后裔子孙。</p><p class="ql-block">  罗驿村,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白莲区下辖自然村,中国传统村落,古时称“倘驿”,后改名“罗驿”,村域面积10平方千米。罗驿村建于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是古代海南岛西线的驿站、海南省历史文化古村、澄迈县长寿之乡;罗驿村保留有明代的牌坊、清代的宗祠,环日、月、星三潭而建的火山石屋、古道、老井;罗驿村街巷格局典型,村内建筑遗产、历史文化遗迹分布集中、颇具规模、风貌较好,周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p><p class="ql-block"> 李氏祠堂。李氏宗祠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位于罗驿村东部,占地面积约599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900平方米,为三进四合院式布局的木石结构。有殿堂3间、廊庑2间、影壁1块,宗祠坐北向南,三进五开间,四合院式布局,进深68.08米,通宽23.5米。第一进门前立有一对石狮和方形抱石,十三檩,宽7.5米。第二进门前有一对抱鼓石,十五檩,宽9.3米。第三进为祠堂,十五檩,宽10.5米,右侧立有记载建祠石碑一通。宗祠的二、三进之间的厢房檐壁上,彩绘有人物出游、绿树飞鸟、荷塘游鱼的图画,并浮雕有北宋诗人王令的《送春》和史学家司马光的诗作。</p><p class="ql-block">  罗驿村原称“倘驿”,是海南岛西线的驿站。南宋初年(1127-1236年),因村子之东建有琼州府西路官道驿亭而得名。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年),驿亭改建为驿站。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吴、陈两姓村人聚居而形成村落,取名“倘驿村”。明洪武年间(1368-1398间),因“诸峰环绕罗列,驿站于此”,村中有识之士改村名为“罗驿”,《李氏族谱》记载为:“罗者,诸峰环拱罗列;驿者,马公开琼建驿,因以村名”。清代,罗驿村曾称为“罗亦”,不久后又恢复“罗驿”一名。</p> <p class="ql-block">游儋州东坡书院</p><p class="ql-block"> 出岛车辆太多,预约出岛排不上队。即留之,在安之。于是,驱车沿海南环岛旅游公路,转了一整圈。第三天,参观了位于儋州中和镇的“东坡书院”。收益颇深。苏东坡一生,是历经坎坷磨难的人生,一生被贬,但是乐观、开朗,被贬到儋州仍然“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东坡书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东郊,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讲学场所。东坡书院原名载酒堂,始建于1097年(北宋绍圣四年)。书院占地46.8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土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有前门、大殿、载酒亭、载酒堂、东坡祠、东西厢房(现为书画廊)、尊贤堂、钦帅堂、望京阁、迎宾堂、陈列馆等主要建筑物及东坡讲学彩雕群像、春牛石雕、东坡铜像、钦帅井和碑刻等。院里古木幽茂,群芳竞秀。院门正中挂有一块"先生悦之"的大匾,两旁有长联:"生面重开更有客吟诗对此茂林修竹;芳踪如晤看执经问难依然沂水春风"。院内展出苏东坡许多书稿墨迹和文物史料,载酒堂内陈列着历代名家诗画的碑刻,明初宋濂题写的"东坡笠屐图"勒石立在其内。</p><p class="ql-block"> 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载酒堂始建,系苏东坡居儋期间讲学会友的场所。元代,载酒堂故地建为学宫;延祐四年(1317年),在桄榔庵旧址建东坡祠;泰定三年(1326年),重修东坡祠,恢复载酒堂旧名。明代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载酒堂改称“东坡书院”;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重修东坡书院。清末学制改革,东坡书院改为农学。民国时期,书院扩建为东坡公园;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国民革命军独立团重修东坡书院。1982年,儋县人民政府重修东坡书院。</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25日晚摄于海口港</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春节,在海口过龙年。第一次在所住小区看见这种花,一簇一簇的橙红色长筒型小花朵,挂满篱笆墙、或花架上,误认为是凌霄花。第二次再详细观察时,发现叶子与凌霄花的叶子不一样,花朵也有很大的差异。</p><p class="ql-block"> 炮仗藤原产于南美洲巴西,现在中国东南沿海、云南等地均有栽培,在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和的地中海气候都有分布。炮仗藤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光线充足、空气流通的环境,对土质要求不严。红橙色的花朵累累成串,状如鞭炮,故有炮仗藤(花)之称。也称鞭炮花、黄鳝藤。</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在海南见到这个花,确实让人感觉有些“撩人”。真的红的像火一样,颜色十分纯正。花盘似乎有点像“向日葵”,花瓣从外向内,依次开放,并且每朵花朵的边缘,都镶嵌着一条金色的线,有些“花上添金”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她叫“火焰树”花。</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春节,在海口过龙年。第一次在所住小区看见这种花,一簇一簇的橙红色长筒型小花朵,挂满篱笆墙、或花架上,误认为是凌霄花。第二次再详细观察时,发现叶子与凌霄花的叶子不一样,花朵也有很大的差异。</p><p class="ql-block"> 炮仗藤原产于南美洲巴西,现在中国东南沿海、云南等地均有栽培,在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和的地中海气候都有分布。炮仗藤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光线充足、空气流通的环境,对土质要求不严。红橙色的花朵累累成串,状如鞭炮,故有炮仗藤(花)之称。也称鞭炮花、黄鳝藤。</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10日摄于中牟牟山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 2023与2024年之交的冬天,好像是郑州多年冬日最寒冷,并且雨雪多,冷得日子最久的冬天。近几天,郑州的天气逐渐变暖,柳树枝条一天一个样,明媚的阳光,和煦的微风,把人晒得、吹得懒懒洋洋的。周日闲暇,哈哈哈,退休了,什么时间都是闲暇时间,来到了位于中牟县城北边的牟山湿地公园。</p><p class="ql-block"> 周日,到牟山湿地公园踏青的人们真不少,有组团来的(有几辆大巴车),有开车自由行的,携家带口的居多。大人小孩脸上都洋溢着春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郑州牟山湿地公园位于郑汴新区绿博组团弯月路(广惠街东侧)以东、郑开大道以南、官渡组团以西、中牟县城以北,总占地面积4200亩。郑卞物流通道将湿地公园分南北两大区域。目前,主要景点在北区。园内以山丘、湖泊为主,主峰海拔100米左右,南北两个较大湖泊湿地。</p><p class="ql-block"> 牟山湿地公园的主峰高153米和三座配峰,配峰也有几十米的高度。山体之上还修建了多条上山步道,供人们登高眺望。</p><p class="ql-block">  牟山与中牟的来由:《三国志》中记载,“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众大惧。”袁绍和曹操对峙,袁绍借助高地选择利用地形搭建箭塔、堆砌起土山,命令士兵站在高处拉弓射击曹军营帐,迫使曹兵只能用盾牌护住身子。当时袁绍堆砌的土山在战争后遗留下来,被当地人称之为“牟山”,后来到了明朝的时候,因为有牟山在这个位置,山脚下的县城就被叫作中牟。</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初期时期,牟山因其居高临下的地势优势,国民党在山顶搭建了碉堡。1938年,国民党炸开黄河花园口,洪水将千年历史的牟山完全毁灭。现在的牟山,并非历史上的牟山。</p><p class="ql-block">拍摄于2024年3月12日</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16日摄于黄河郑州二桥</p> <p class="ql-block">春 分</p><p class="ql-block">密林深处寻幽雅,数丈连翘四李花,</p><p class="ql-block">富贵窈窕总适宜,明媚微风春意佳。拍摄于2024年3月20日</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23日摄于魏河</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24日摄于魏河</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25日摄于龙子湖</p> <p class="ql-block">油油吊兰</p><p class="ql-block">油画婚礼吊兰的中文正式名叫“油画婚礼紫露草”。属于鸭跖草科紫露草属的植物,是毛花紫露草的变种:花叶毛花紫露草和金叶毛花紫露草</p>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4日摄于三门峡西站</p>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6日摄于峡州区大营村</p> <p class="ql-block">采得百花香</p><p class="ql-block">辛勤忙碌采花蜜,春夏巢穴蜜满溢,</p><p class="ql-block">哪知蜜香引人羡,终年劳累做嫁衣。</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27日拍摄于龙子湖</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1日摄于魏河</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5日摄于东风渠经三路桥上</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9日摄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校园</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31日摄于贾鲁河岸</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5日摄于贾鲁河边</p><p class="ql-block">今日忙种</p><p class="ql-block">城里不知季节变,闲情雅致在河边;</p><p class="ql-block">乡村三夏收种忙,机鸣人唤田地间。</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10日摄于龙子湖!端午节</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1日日摄于魏河</p><p class="ql-block">今日夏至</p><p class="ql-block">摆了一年又一年,今天又到最北端,</p><p class="ql-block">每年索性待一天,再次相见等来年。</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7日摄于陕州源上</p><p class="ql-block">有感</p><p class="ql-block">脚站土塬崖边,遥望沟壑触感。</p><p class="ql-block">亘古造就天地,万物如此茂然。</p><p class="ql-block">相对日月星辰,生命如此短暂。</p><p class="ql-block">还未来得体验,瞬间回归自然。</p>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6日摄于魏河岸</p> <p class="ql-block">今日早晨六点</p><p class="ql-block">听雨观雨登楼顶,雨珠雨帘弄雨情。</p><p class="ql-block">树朦桥朦河更朦,似画似景似仙境。</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8日摄于龙子湖家属区楼顶</p>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7日拍摄于贾鲁河</p>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22日拍摄于贾鲁河</p><p class="ql-block">大暑时节</p><p class="ql-block">朝霞映红天,碧空翠草嫣,</p><p class="ql-block">人间似蒸笼,静寂汗渗衫。</p> <p class="ql-block">暴雨过后</p><p class="ql-block">昨晚暴雨冲刷脸,今晨露珠挂草尖。</p><p class="ql-block">河水浑浊急湍流,垂钓晨练真悠闲。2024年7月23日摄于贾鲁河</p> <p class="ql-block">早晨</p><p class="ql-block">今早起的早,绕着子湖跑。</p><p class="ql-block">太阳刚露头,停下拍个照。2024年7月30日摄于龙子湖</p>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7日摄于贾鲁河。立秋</p>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1日摄于贾鲁河</p>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2日摄于象湖</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3日摄于龙子湖</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4日摄于魏河东段 </p><p class="ql-block"> 多日没有来魏河与贾鲁河交汇处了。深秋,天气温和,沿贾鲁河南岸向下游进发,计划目标是象湖,当骑到魏河汇入贾鲁河桥时,发现新修的魏河河道有人在撒网捕鱼、清理河道的杂草,于是停下,站在桥上向上下游眺望,才意识到魏河新修建的河道已经起用。为了证实,沿新修的河道向上游步行,到了仓库集聚区,证实了这一点。魏河河道,从东四环桥到贾鲁河交汇处,修建了三四年,河道与两岸初见成效,只有仓库集聚区尚未开工。</p><p class="ql-block">魏河改道</p><p class="ql-block">久日未观貌,观貌已改道。</p><p class="ql-block">两岸旧颜存,新容小露角。</p> <p class="ql-block">冬夜赏景</p><p class="ql-block">路灯照叶叶更黄,黝黑瘦枝枝油亮,</p><p class="ql-block">微风赏叶叶唱歌,静谧净心醉酒漾。</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7日摄于文苑北路</p> <p class="ql-block">今年彩叶</p><p class="ql-block">叶子又换装,凉风吹树晃;</p><p class="ql-block">瘦枝随摇曳,岁月又增长。</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0日摄于魏河南岸</p><p class="ql-block"> 拍过了龙子湖的春夏秋,随后就要拍龙子湖的冬了。昨日一场冬雨过后,今天早晨,龙子湖被浓雾笼罩着,湖中心一片白茫茫的,湖面和岸边,隐隐约约,朦朦胧胧的,仿佛梦幻秘境。湖中心岛的高楼瞬间不见消失了,岛两岸的树木时隐时现,恍恍惚惚,只有走到近处才能看清秋叶凋零,瘦枝墨染,娇叶劲绚,胜似“雨桂林,雾重庆”的景象。于是沿着湖边,走着拍着,不知不觉走了近三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银杏树有感</p><p class="ql-block">万年化石今重生,憋足力气育娃猛,</p><p class="ql-block">累弯枝干迎风笑,只为将来不绝种。</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1日摄于魏河南岸</p> <p class="ql-block">门口乌桕</p><p class="ql-block">赏叶何需去爬山,门口桕叶已斑斓,</p><p class="ql-block">凉雨洗涤尚未干,嫣味浓醇醉八仙。</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4日摄于贾鲁河北岸</p><p class="ql-block"> 我对乌桕树的认识来源于贾鲁河、魏河两岸绿化栽植的乌桕树秋叶。每年到了秋冬季节,棵棵乌桕树叶由绿变黄、变橙、变红,彩叶颜色调配的如此细腻、和谐,渲染着两岸与河水,是人们徘徊流连,心里痒痒,总也看不够。十多年以来,每年都拍,每天都看,每次拍摄都有不同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在五彩斑斓的树叶当中,枝头点缀着黑色的小珠、露出洁白的小牙,有的笑开了花,露出了颗颗白牙。特别是冬日,万叶凋谢,仅剩枝头那些白果,尤其瞩目、显眼。</p><p class="ql-block"> 我十分喜欢冬日里,乌桕树脱光衣服倩影。褪去斑斓的光彩,仅剩瘦枝、白果,但它哪多姿的身材,吸引了冬日众多鸟来觅食,为萧瑟的冬日增添了生气。</p><p class="ql-block"> 于是查寻了几首赞美乌桕的古诗词,共同欣赏。</p> <p class="ql-block">魔幻黄栌叶</p><p class="ql-block">季节变换如染缸,万物感知皆换妆,</p><p class="ql-block">黄栌瘦枝挂彩叶,褪去绿意赤橙黄。</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5日摄于贾鲁河南岸</p> <p class="ql-block">冬日银杏叶</p><p class="ql-block">小小叶片多变幻,恰似小扇悬枝间,</p><p class="ql-block">凉风吹拂蝶飞舞,落入谁家富贵现。</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6日摄于魏河南岸</p> <p class="ql-block">英姿飒爽·乌桕</p><p class="ql-block">赤橙黄绿皆为韵,有叶无叶身姿美;</p><p class="ql-block">繁叶似花呈富贵,瘦枝残叶风骨威。</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8日摄于贾鲁河</p> <p class="ql-block">拍不够的那片叶</p><p class="ql-block">天晴天阴不一样,清晨傍晚不一样,</p><p class="ql-block">仰视腑视不一样,赏者不同不一样,</p><p class="ql-block">心情不同不一样,那片不同的冬天。</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1日摄于魏河北岸</p><p class="ql-block"> 入秋以来,人们似乎总是仰视着天空,欣赏着多彩无常的缤纷世界,我也毫不例外。今天雨过天晴,拿着相机,俯首细品潮湿的土地,特别是油光泛红、泛黑、泛黄、泛白、泛绿的各种落叶,或长或短、或圆或弯飘散在道路、草地上、灌木丛上,突然有种莫名奇妙的心情,联想到落叶归根的感觉。于是惦着相机,在魏河两岸,寻找不同色彩、不同形态的树叶,拍摄了一中午,不知道是否能表达落叶归根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冬阳</p><p class="ql-block">冬日里,暖洋洋,闲散登到土岗上;</p><p class="ql-block">向北俯瞰听荒凉,向南眺望盖楼忙。</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17日摄于河南大学校园北墙</p> <p class="ql-block">冬至</p><p class="ql-block">太阳摆止最南端,冬至之时昼最短,</p><p class="ql-block">预报七点半时升,八点时分才露脸。</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1日冬至。摄于魏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