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采风】 京汉大道之变迁——昔日铁道的内与外

萍晓

<p class="ql-block">2025年元月10日,武汉冬日的阳光格外暖人。午后,朋友开车,隔着玻璃看京汉大道街景,8公里的路程,跑了一个来回。沿途看到好几辆无人驾驶的“箩卜快跑”出租车试跑繁华路段,看到铺警小心搀扶盲人过马路的温馨场面。</p> <p class="ql-block">汉口京汉大道,北起卢沟桥路,南止沿河大道。黄浦路、三阳路、大智路,三座地铁站横贯其中,它串联着南来北往的1号线、6号线、8号线。空中轻轨呼啸而过,地上车马肆意奔驰,地下列车巨龙潜行,立体式交通描绘出汉口最浓墨重彩的一景。</p> <p class="ql-block">1997年京汉铁路汉口城区铁轨拆除前,汉口人时常把“铁路里”、“铁路外”挂在嘴边。此前汉口人是以京汉铁路为界,将汉口分为“铁路里”和“铁路外”两部分。直到有了京汉大道,这一叫法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06年张之洞视察京汉铁路。</span></p> <p class="ql-block">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京汉铁路(原卢汉铁路)兴筑,起自北京卢沟桥,经河南郑州,迄于湖北汉口。修建卢汉铁路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工程施工和通车,扩大了汉口市区,促进了汉口工业和商业发展。</p> <p class="ql-block">1906年4月,伴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汽笛轰鸣,第一辆火车从汉口站驶出。它是中国第一条自己建造、贯穿南北、穿越腹地的铁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汉口从这时走向全国,这里也成了世界茶都。</p> <p class="ql-block">此后,京汉铁路以内,红砖穹顶的租界区、商贸繁华的华界区、名流人物聚集的新华界区次第坐落,现代工厂、商贸洋行、跨国银行、金融机构等扎堆崛起,私家花园、西餐厅、跑马场等,亦沿着京汉大道沿线遍地开花,拉开了这座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传奇序幕。</p> <p class="ql-block">铁路通车,造就大批移民涌入。因铁路之便,河南、江西、黄陂、孝感、大悟等地之民,扒火车至汉口,于铁路两边搭简易棚子而居。时光荏苒,来者各施谋生手段,棚子渐改为板皮房,后又有部分改建为砖瓦房。几代之后,移民终融为地道汉口人。</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江岸车站,旧时叫刘家庙车站,是汉口最大的移民所居。光绪三十二年前后,河南周口遭天灾,难民携家带口逃荒,止于入汉必经刘家庙。此地临长江、倚铁路,交通便利,谋生之路亦多。遂驻足定居,芦席窝棚迅速扩展,又称之为河南棚子。</p> <p class="ql-block">今日的解放大道南侧、武汉广场西侧的滑坡路,原是一片藕田,有一条泥土小路。滑坡者,昔修京汉铁路,为固路基防水患,皆以石砌护坡,即滑坡。京汉铁路建成后,滑坡将小路一分为二。上世纪30年代,铁道两侧附近的湖塘逐渐淤塞填平,开始有“新市民”在泥土小路两旁搭盖棚屋,形成居民区。</p> <p class="ql-block">滑坡路原长370米,宽6米,北起万松园路口,南至京汉铁路。五十年代,路加宽,铺沥青,滑坡路可行车,部分路段并入中山大道。20多年前滑坡路改名武商路,后来滑坡路小学也改回最初的名字,汉口辅仁小学。</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京汉大道两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眼望不到边;街道上行人匆匆,川流不息。今天的您,或许路过京汉大道,却不一定记得京汉铁路。</p> <p class="ql-block">一条铁路,两个江湖。京汉大道,藏着百年汉口多少往事。历史的车轮在这条古老铁路上碾过,见证着城市沧桑巨变。</p> <p class="ql-block">建于1903年的大智门火车站,现<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它位于武汉市京汉街,是京广铁路的汉口终点站。1949年改名为汉口火车站。它记载了中国铁路发展历史,见证了保卫武汉的日日夜夜。1991年10月1日,新的汉口火车站建成后,它停止了使用。</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武汉长江隧道,于2008年12月28日试通车。长江隧道位于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之间,全长3.6公里,双线4车道。工程于2004年11月破土动工,是中国第一条开建、最先贯通的长江公路隧道。</p> <p class="ql-block">江汉路位于汉口中心地带,南起沿江大道,贯通中山大道、京汉大道,北至解放大道,全长1600米。宽度为10至25米,是武汉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p> <p class="ql-block">1910年,京汉铁路外,传奇富商刘歆生,建起一座私家花园,面积三亩多(约2000平方米)刘将园林取名为“西园” ——即今日的中山公园。</p> <p class="ql-block">1927年,西园正式从私家园林变成了公园,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故改名为“中山公园”,被誉为汉口第一公园。据史料记载,开园当日游客人数高达5万人。</p> <p class="ql-block">翻开老武汉人的童年相册,总能找到一张儿时在中山公园的照片:<span style="font-size:18px;">飞檐小亭、小桥流水、划船、旋转木马、林荫道旁、大树之下、露天电影……</span></p> <p class="ql-block">中山公园占地32.8万平方米,其中水上面积6万平方米,是武汉市历史悠久的文化休憩公园。绿地率91%,古树名木140株。资料显示,从1925-1949年,全国共建有267座中山公园。</p> <p class="ql-block">几经扩建,园内有湖心亭、深秀亭、回瞰阁、落虹桥、步桥、游泳池、人民会场、儿童运动场。图书阅览室、梅花园、动物园、岩石园等。有孙中山、宋庆龄铜像,有抗日战争胜利的受降堂。</p> <p class="ql-block">武汉广场的前身,是1959年修建的武汉中苏友好商场,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10周年诞辰,作为武汉市十周年献礼重点工程之一的中苏友好商场被提议建立,堪称当时武汉的国际名片和城市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1966年,友好商场正式更名为武汉商场,成为武汉市“武”字头企业之一。如果问一个武汉人,汉口最繁华的地方在哪里?90%的人会毫不犹豫地指向京汉大道与解放大道之间拥有大刀与人头马地标——“武汉广场”。</p> <p class="ql-block">2007年,武汉国际广场一期正式开业。随后,一些国际一线品牌纷至沓来,四十二大奢侈名品全线入驻国广;2014年,武汉广场更名为武商广场,“新武广”拉开实践“百年武商梦”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武汉展览馆,其前身是中苏友好宫,为前苏联援建北京、上海、广州的4座展馆之一,为典型俄式风格建筑。1999年12月17日,曾作为武汉标志性建筑屹立40年的武汉展览馆被炸掉近五年之后,新馆动工兴建。</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中央喷泉池曾是武汉人热衷留影的景点,16个“花瓣”围成一个圈,喷水嘴藏在荷花装饰物中间,中心喷泉高达20多米,在夜晚灯光的烘托下更加璀璨。</p> <p class="ql-block">武汉展览馆1955年12月16日破土,总工期不到100天建成。它的中轴对称,主楼呈“凸”字形。印象深刻的是正中前部富丽堂皇庄严肃穆的中央大厅,高25米,相当于现在的8层楼房。中央大厅一般不布置展览,作为参展观众进出通道,厅内悬挂四幅巨幅油画。</p> <p class="ql-block">汉正街位于汉口的繁华地带,它的存在为武汉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过去的汉正街把握着武汉早期商业的命脉,<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全国十大市场中名列前茅。</span></p> <p class="ql-block">坐轻轨从京汉大道起点走到终点,一路途经武汉剧院、喧嚣的江汉路、活力的新华路体育馆、再到流光溢彩的武广和恒隆广场、郁郁葱葱的中山公园。20分钟的路程,却已经经历百余年。</p> <p class="ql-block">这是巨变的时代。城市比任何时候变得更快。当初的低房矮巷,如今已经被高楼大厦所替代;当初的铮铮铁轨,也已经成为现代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城市是人类集体记忆的载体,它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脉络。</p> <p class="ql-block">京汉大道已不是以往的模样,沿路衣食住行设施样样都有。入住的有中南剧院、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体育馆、商业街等文化文艺体育医疗机构应有尽有,便利周边人们的生活,满足人民物质和精神追求。</p> <p class="ql-block">漫步京汉大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种无法割舍的依恋与情感油然而生,更何况</span>一路有那么多精彩纷呈的故事。当您坐上时光的列车,总有一段往事,让您分不清这里是过去还是现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城市的记忆无法抹去,只有对过去心怀感激,才能开创更好的未来。</span></p> <p class="ql-block">诚谢金兄给予的帮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