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八办

鳕鱼

<p class="ql-block">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位于西安北新街七贤庄,1936至1946年间,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先后设立了秘密交通站、红军联络处和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陕办事处。主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和前方转送战争物资。</p><p class="ql-block">七贤庄始建于1934年冬,1936年春落成,占地13600平方米,由10座“工”字形、土木结构的平房院落由西向东排列组成。借《晋书》中的“竹林七贤”而得名,由当时的文化名人成柏仁题书“七贤庄”镶嵌于庄首。</p><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医疗器械和药品十分缺乏,周恩来指派在张学良身边工作的我党联络代表刘鼎在西安设立秘密交通站。</p><p class="ql-block">1936年春夏之交,刘鼎用200块银元租下七贤庄的一号院作为秘密交通站,以德国牙医博士温奇·冯海伯牙科诊所为掩护,开始了为延安采买、转运医疗器械和通讯器材的工作。</p><p class="ql-block">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秘密交通站”改为半公开的“红军联络处”。</p><p class="ql-block">1937年2月6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等从张学良公馆迁回七贤庄一号院,正式成立红军联络处。经与顾祝同、杨虎城协商,门外挂出“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第三十八教导队通信训练班”的牌子。主要任务是发展东北军、西北军、红军三位一体的联络团结工作,促进国共两党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早日建立。</p><p class="ql-block">1937 年7 月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开始。为了争取国民党抗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联络处改为“八路军驻陕办事处”。</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办事处被迫于1946 年9 月奉命撤回延安。</p> 保卫中国同盟 <p class="ql-block">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是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邀集中外人士发起成立的一个国际性的救援组织。</p><p class="ql-block">1938年6月在香港成立,向世界各国朋友和海外华侨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募集物资和资金,吸引国际友人、海外侨胞投身中国反法西斯战线,包括白求恩、柯棣华等。</p><p class="ql-block">宋庆龄介绍埃德加·斯诺和马海德奔赴西北苏区,借助国际友人的力量,打破国民党对中央红军的舆论封锁,宣扬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为中国共产党赢得广泛的国内外舆论支持,特别是为世界各国同情中国革命、了解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坚实的舆论基础。</p><p class="ql-block">1945年,保卫中国同盟在上海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1950年,改为中国福利会。</p> <p class="ql-block">埃德加.斯诺</p> <p class="ql-block">马海德</p> <p class="ql-block">白求恩</p> <p class="ql-block">柯棣华</p> <p class="ql-block">汉斯.米勒</p> <p class="ql-block">詹姆斯.贝特兰</p> <p class="ql-block">爱泼斯坦</p>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 <p class="ql-block">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中国工合,抗日战争时期,由国际友人及爱国民主人士发起,国共两党参与组建和领导的,以合作社方式在大后方从事工业生产的群众性经济组织。</p><p class="ql-block">1938年8月,中国工合在武汉成立。年底,迁往重庆。</p><p class="ql-block">1939年1月,宋庆龄等人在香港成立工合国际促进委员会。</p><p class="ql-block">1941年8月,中国工合设立常务理事。</p><p class="ql-block">1946年2月,中国工合迁至上海。</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中国工合被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p><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中国工合成立文旅产业分会。</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中国工合成立产业与职教发展专业委员会。</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中国工合成立工业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中国工合成立新材料与能源应用专业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路易.艾黎</p> <p class="ql-block">乔治.何克</p> 七君子事件 <p class="ql-block">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迅速沦陷。</p><p class="ql-block">1933年《塘沽协定》签订,日本将“武力鲸吞”转变为“渐进蚕食”,企图一口一口啃噬掉中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发生,统称</span>华北事变。</p><p class="ql-block">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号召停止内战、全国一致抗日。北平学生随后发动了“一二·九”爱国运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1936年5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旨在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政权。</p><p class="ql-block">1936年11月,国民党当局逮捕救国会常务委员沈钧儒、章乃器、王造时、邹韬奋、李公仆、沙千里和史良七人,制造震惊中外的救国会“七君子”事件。</p><p class="ql-block">这七人因反对日本侵略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而被捕,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抗议。宋庆龄、何香凝等社会名流发表声明,要求释放“七君子”,中国共产党和各界人士也纷纷开展营救活动。最终,在国内外压力下,国民党当局于1937年7月31日将“七君子”释放。</p> 抗日号角 <p class="ql-block">1936年西安事变后,毛泽东提出我们党要抓两件大事:一件是办学校,培养干部;一件是办报纸,宣传党的主张。1937年7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到庐山,同蒋介石举行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谈判,正式确定由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公开的报刊。《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的问世,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一块重要阵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展示抗战战绩和根据地的精神风貌,为动员民众抗战,发展人民抗战力量,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