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的有轨电车

查力

<p class="ql-block">上海的童年回忆</p> <p class="ql-block">欧洲各国的城市地标,法国为埃菲尔铁塔,英国为伦敦桥或白尔汉宫,里斯本则为老式电车。</p> <p class="ql-block">里斯本的电车始于1873年,与欧洲主要国家基本相同。然而当大部分国家,这类上有辮子,下有轨道,叮叮珰珰行驰于闹市的电车早己消声匿迹后,里斯本仍坚守着这一老古董,继续为市民出行服务,己成了这座欧洲第二最古老城市(仅次于雅典)的一道亮丽风景,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的浓厚兴趣。</p> <p class="ql-block">与英国一样最早由马拖拉。</p> <p class="ql-block">1901年第一辆有轨电车运行。一直继续发展至</p><p class="ql-block">1959年。全盛时期全市共有27路有轨电车,其中6路环城行速。</p> <p class="ql-block">l</p> <p class="ql-block">由于道路狭窄,汽车也要借用电车的轨道。</p> <p class="ql-block">自行车也只能小心翼翼骑在一旁。</p> <p class="ql-block">还有在泰国,印尼一帶盛行的“嘟嘟”车(主要用于带游客城市观光)也被里斯本引用,要挤进道中佔一席之地。里斯本的街道真是够热闹的。</p> <p class="ql-block">在里斯本Calcada do Combro街区,还保留一段街面最陡的有轨电车,路线约300公尺,仅供游客体验,拍照,留念。收费比普通电车贵,但兴致勃勃的游客仍排队等候要亲历一下这过时交通工具的惊險。</p> <p class="ql-block">随着交通工具的更新,世界的大都市都先后把有轨电车请进了博物馆,但是里斯本的有轨电车依然照常行驶,成为运动中的古董,可以标傍为全世界所存不多,仅有的十九世纪风范。</p> <p class="ql-block">我不嫌其怨地录制了这几段趁坐有轨电车的视频,与从未坐过这种古董的网友分享。这样的古董在一个科技日益发展的时代还能支撑多久,谁也无法预料,很有可能它不久后也会与时俱退,绝唱最终消失的无影无踪,徒成岁月回忆。</p> <p class="ql-block">百年之后,新生一代如果对有轨电车颇有好奇,那么看看这几段视频吧。尤其这一段较详细地拍摄了车内的情景。是否挺有趣的?</p> <p class="ql-block">图示俗称上海大马路(即现在的南京路)上的有轨电车,在我童年50年代时已经消失了。记得当时还有一条准海中路重庆路口为起点到江湾五角场为终点的有轨电车。母亲曾带我坐过几次去复旦大学探望她暨大附中就读时的黄文几老师。这是儿时最快乐的时光,电车开得不快,可以在透风的大窗户慢慢“看西洋镜”(即平时很少见到的陌生街道),又能听到清脆悦耳的“叮叮当当”声响。</p> <p class="ql-block">消失的有轨电车似乎成了拍摄老上海故事电视剧必不可缺的道具,殷实人家的少爷在电车上看见街上穿旗袍,撑纸伞的清寒女友,匆匆跳下车追去相会。或机警的地下党,发现身后有巡捕,马上跳上电车,不料又闯见车上穿黑洋纱布衫,戴墨镜的包打听,紧迫中如何甩开尾巴等等。</p> <p class="ql-block">有轨电车消失后图示中的电车仍在上海行驶多年。</p><p class="ql-block">电车己与上海市民生活紧密相连。以致形成一些上海特色“切口”(暗语)。</p><p class="ql-block">诸如二位友人相约去看电影,小张来晚了,老刘就问:为啥来晚了?小张叹口气:侬勿晓得,电车上真是“轧煞老娘有饭吃”,开到一半又跷辫子了,我只好乘11路过来。</p><p class="ql-block">“跷辩子”是指电线杆与电线脱节使电车停下。“乘11路”,並非真的乘车,而是指用两条脚走路。</p> <p class="ql-block">站在里斯本街头,回忆的却是上海童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为葡萄牙Fado法多民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