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老照片,是光阴故事的缩影;是时代变迁的见证;是今昔情感的纽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时光不惊,岁月留声;史海钩沉,追昔抚今;旧照无言,款款生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唤醒沉睡的记忆,重温逝去的岁月。一组武川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照片分享大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南大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武川城东的拦河大坝建成后,原南河槽及两岸荒滩至南树林等广阔区域均纳入了城区建设归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73年,旧区往南一段土公路(呼武公路末段)与南北大街的沙土街路同时铺设成柏油路,使得新旧区往来更加畅通(当年有一条弯曲土路,由旧区原南门处向东南过河槽、穿树林、经医院东侧去新区)。后来,随着公路两侧建址新迁的机关单位逐年增多,这段南北长约一里地的公路渐渐变成了街道。1986年原旧区南、北大街统一定名为北大街,北大街向南顺直延长的这条街被定命为南大街。此后,便形成了文化街与南北大街纵横交错的旧区新格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本篇辑入的南大街东侧由北向南的机关单位图片依次为: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后成立)、政府招待所、农业银行、可镇政府(法院后驻)、乌兰牧骑、清泉巷、县政府、政府车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西侧由北向南的机关单位图片依次为:白音商场、五金公司、五金门市部、石棉制品厂、民政局、文化馆后院工地、文化、图书馆、计量局、一运公司、百货公司、供销合作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人民银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80年10月筹建的人民银行武川支行楼(图为冬季停工场景),1981年底竣工使用。由武川县工程队承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工地前,沿街临建的土房、铁棚商铺尚未拆除,当年的街况市容可见一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家属楼</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人民银行大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0年,中国人民银行武川支行建立并开业,址设可镇北大街北段东侧。五十年代,先后在二份子、西乌兰不浪、哈乐等地设营业所,1956年在可镇设旧区储蓄所(电影院对正)。1981年底人行迁入新落成的办公楼,此处为武川县第一座楼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工商银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84年,人行分别加挂“中国工商银行武川支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武川县代理处”的牌子。1985年人行和工行分设。人行作为领导和管理全县金融事业的国家行政机关,不再对企业和个人办理信贷、储蓄等业务,工行作为专业银行行使其职能。后人行迁往文化西街南侧原电影公司前址处新建办公楼及家属区。工商银行留驻原址。2022年后转迁新区呈祥路西侧。</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白音商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由二轻局筹建,1984年10月动工,1985年底竣工。由华建一公司六处承建。开业初以经营民族用品为主,兼营当地民用商品。如今,此楼底层已转制成了多家私产商铺,二楼先后为二轻局、工经委、经贸局等机关单位占用。现为商务投资促进局办公地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政府招待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可镇南河槽新建了县政府招待所(前址在旧区建设巷北侧原剧团院内)。1981年3月末4月初,武川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重新恢复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地址设县政府招待所后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八十年代末改建为武川宾馆。九十年代后期转制外租(含大门南北的商铺)。2000年后两次扩建,后院南北先后各新建宴会楼和迎宾楼一栋。2020年后停业闲置至今。</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五金公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解放初期,本县对五金交电化工商品需求量较小,其业务由百货公司经营。1962年始建五金公司,除经营对口商品外,兼营木材、煤炭、石油等。后并入民用贸易公司。1973年重建五金石油公司,建址旧区南树林座西向东临街处。1985年五金交电和石油分家单设,石油公司建址于新区工业西街北侧。五金公司留驻原址。九十年代中期转制。后拆建为武川县国税局及其家属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五金公司门市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73年,由可镇旧区北大街东侧旧址迁于新建的五金公司大门南侧。九十年代后期拆建成国税局一部份。</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农业银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64年,人民银行武川支行分设武川农业银行。次年人、农两行合并。1979年恢复、另立农业银行,设址南树林交通监理站前址。1990年,农行迁入新址(今健康东街南侧)。原址改为农行营业所。1995年9月,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分家,后此处归属武川农村信用社合作联社至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可镇政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可镇政府由旧区南大街迁至南树林座东向西临路处。1987年代末转迁至北大街北段西侧财政局前址。后武川县法院入驻可镇政府旧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1年安字号乡并入可镇。2010年前后,可镇政府由北大街迁入健康西街北侧新建大楼至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法 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0年成立武川县人民法院,院长由县长兼任;1958年至1959年,公检法机关合署办公,分理业务;1967年至1971,实行军管;1972年恢复人民法院,设址可镇北大街北段西侧原人委大院东南角临街处(后为检察院占用);1987年迁至南树林可镇政府前址;九十年代中后期建起院内新办公楼;2002年建成临街法院大楼。2017年搬迁西外环路西侧。2022年后,法院旧址归属武川县科技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民政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石棉制品厂</b><span style="font-size:18px;">(乌素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文化馆 图书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0年5月,武川县人民政府接管原国民党县政府在可镇中心地段老爷庙内开办的民众教育馆,建立县人民文化馆。设图书借阅室(今图书馆前身)、游艺室和文化宣传站等。1962年迁址可镇北大街西侧邮电局北。1966年更名为毛泽东思想宣传站。曾一度与同处北大街的广播站、新华书店合署办公,后恢复文化馆原名。1979年迁址可镇南树林南座西向东临街处,同时在原文化馆图书室的基础上建起图书馆,设置了图书借阅处、成人、少儿阅览室。1986年又将此处拆除,改建为县文化科技大楼。2000年后又随文化局移址镇东拦河大坝西侧的新建文化大楼内至今。原址已重修建成日照商务酒店、三空正骨医院及临街商户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81年,文化馆后院露天剧场建筑工地。大门左侧为当年的“乐乐饭店”。</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乌兰牧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69年4月,遵照县革委会指示,成立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址设旧区电影院北侧后院内。七十年代初迁址南树林座北向南处。队员以各公社抽选的北京、天津知青为主,有少量包头、集宁及当地队员。次年更名为“乌兰牧骑”。演出的节目有自编自导的表演唱、歌舞、曲艺、二人台、爬山调、现代京剧片段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0年后,乌兰牧骑随文化局搬迁至镇东拦河大坝西侧新建的文化大楼内。原址已拆建成临街商户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乌兰牧骑门前小巷<span class="ql-cursor"></span></b><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清泉巷)</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条小巷南侧,东为县医院及家属区,西为县政府范围。北侧,西为乌兰牧骑,东部分别为税务局、武装部、县委、政府等机关单位宿舍及部分民房私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计量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9年成立武川县计量所;七十年代末改称计量局,址设青山园内;1997年迁址新区工业西街西段北侧石油公司前址;2003年转迁新区双拥街东段北侧林业局前址;2017年与工商局合并;2019年工商局与食药局合并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县人民政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0年3月26日,武川县人民政府在原民国武川县政府原址(今可镇北大街北端西侧)处成立。1954年改称武川县人民委员会。当地人习惯地称此处为“人委大院”。1966年后县人民委员会职权由县革委会取代,办公场所也随迁革委会所在地。1981年恢复县人民政府名称并行使职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84年,在旧区树林南原工会房后、灯光场一带新建起武川县政府大楼(由武川县建筑工程公司承建)。此后县人大常委会由招待所院、县政府由旧县委院同时搬迁至此处办公至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政府车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一运公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69年武川县成立汽车队,1975年改为地方国营武川县运输公司。八十年代初,原集体所有制的运输社(马车队前身)更名为武川县第二运输公司。后来人们俗称县国营运输公司为“一运”。九十年代末转制。如今,原址已拆建成县邮政大楼。</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百货公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6年成立百货公司,在可镇旧区设批发、零售门市部各一处;1961年在新区设零售门市部一处;1963年并入贸易公司;1973年恢复百货公司;1978年由旧区迁入新区新址(今呈祥路北段西侧)。九十年代末改制。现已拆建成景泰住宅小区(西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供销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0年,成立武川县供销合作社,址设可镇南大街西侧(原城关供销社院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商业局与供销合作社时分时合,隶属性及名称多变。1978年商、供再次分家,供销合作社于新区建新址(即今呈祥路北段与影视西街交叉口西北处)。1986年,转迁南大街西侧新址(供销大楼处)。前址于2000年后已拆建为街面商户楼和住宅小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翻看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思绪不由得又回到了当年。岁月苍老了我们的容颜,却留下了许多的思念,好不令人感慨万千。能看懂得人已不再年轻,让我们感恩岁月,记住美好,珍惜今天吧!</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感谢《武川记忆》、《青山作证》、《武川在线》、《塞北家园》等网络媒体及青枫、王立仁、大漠、宏图、怀旧等网友提供的部分珍贵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将多年的散碎老旧照片辑录成篇,要经过收集、整理、甄别、修编、排序等一系例繁杂工序,更需查阅大量的当地史料及向祖父辈、知情人咨询予以表述附明,是一项比较劳心耗神的工作。篇中难免有失误和疏漏之处,敬请当事人、知情者谅解,也肯望你们指正、补缺,以求逐步臻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