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五十年前的今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参军入伍初到军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作者 孙长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原坦克21团7连连长</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今天是2025年1月7日,五十年前的今天,告别了家乡,满怀着兴奋的心情,充满着对部队的向往,我和我的战友们坐上了前往部队的运兵火车。一路上走走停停,车厢碾压着铁轨不断发出有节奏的声响,经过一个晚上,一个白天的奔跑,终于在第二天(1月8日)下午到达了目的地——南口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南口火车站</b></p> <p class="ql-block"> 就在大家手忙脚乱整理着挎包背包准备下车时,带队干部对着我们用手一比划说,你们几个负责把车上东西搬下来,就这样我们6个就被抓了差。有几个竹编筐,装着路上没吃完的饼子和面包、接兵干部们的提包和大小纸箱。待我们往返几趟扛着东西,一通忙乎装完车后,此时发现,新兵大部队早已经不见了踪影,接兵干部招呼我们一块上了车。</p><p class="ql-block"> 从火车站乘车出发,残阳伴着冷冽的风,感觉寒气逼人。车过新华书店路口后一路向南,不太宽的街道,只见路两边全是平房院落和规模不大的商铺,一眨眼功夫向西拐上一条大马路,路边分散的居民院墙上居然画着大白圈,这个我知道啊,那是那年月北方老百姓用来吓唬狼入侵的土办法,据说狼看到白圈怕被套就会躲开不进院了,心里一惊,好家伙!咱当兵这地方还有狼?这可是北京郊区啊!这是南口留给我的第一印象。</p><p class="ql-block"> 随着几下颠簸,汽车跨过了铁路道口,又驶过了一座大桥,桥下无水,干涸的河滩上乱石遍布,只见右前方山峦起伏,左前方是地形开阔,正在傻乎乎东张西望时,汽车驶进一个简陋的大门后进院了。把车上东西卸下来,我们被早已等待的班长带到院子里最前一排房子,最西边一间大屋里。</p> <p class="ql-block"> 原步兵连,左边窗户就是我们新兵12、13班宿舍</p> <p class="ql-block"> 屋子和一间教室面积差不多,南北长东西短,全是大通铺,两边住人中间过道,我们在西边,东边已经安排人了,地上铺着厚厚的稻草,上面已经挨个摆好了白色棉褥子,过道边上码了两层红砖正好挡着不让稻草跑出来。大家解下背包,挨个放好,就听班长说,大家先吃饭然后再整理。</p><p class="ql-block"> 说话间,几个炊事员抬过来一个装满大米饭的大笸箩和一盆酱油醋伴着的咸菜丝,盛米饭的家伙什儿也是第一次见,这是一块长约四十公分宽约七八公分的竹板,虽说第一次用,别说盛饭非常方便。大家坐了24小时的火车,虽说路上有补充,年轻人消化快,早就饿了,一顿大米饭加咸菜,吃得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这是到部队后印象深刻的第一顿饭。</p><p class="ql-block"> 饭后,天色已暗,开了一个班务会,班长自我介绍后,简单明确了作息时间注意事项外,被告知,部队通讯地址:北京南口1871部队新兵三连13班。</p><p class="ql-block"> 通过和同屋12班的战友聊天才知道,新兵大部队下火车后是从南口火车站排着队一路走回营房的,然后列队按照1至12报数,报数是几就是几班的,我们几个出公差的回来晚,班次顺延就是新兵第13班,人家还奇怪我们班只有6个人?分别是我,武宏毅,关平,郭志忠,孙德权,闫贵堂。</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饭后班长给大家发津贴,每人6元。每人还发一本《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和毛主席像章“为人民服务”语录章,像章和语录章要求统一佩戴在上衣左侧口袋上方。</p> <p class="ql-block"> 然后班长带领哥几个来到军人服务社,要求大家每人购买一个搪瓷脸盆,一个喝水用白色搪瓷缸子,没带牙膏牙刷香皂盒香皂洗衣粉的一次全买齐了。原以为武装部发的军绿色搪瓷缸子是喝水的,实际上是装牙具的。军人服务社牙膏牙刷毛巾肥皂,还有烟酒糖茶日用品齐全,吸烟的乘机买包烟。</p><p class="ql-block"> 差不多一周时间,班里陆续又加入了王明,秦明、蔡国江、杜建平,这下好了我们班终于凑齐了10个人。</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陆续得知,我们这边是东营房院,从北向南的四排大屋顶平房分别是汽车连,高炮连,修理连和步兵连宿舍和伙房,除汽车连还住有部分老兵外,几个连队腾出房间都让给新兵连使用了。</p><p class="ql-block"> 东营区面积不大,西边是宿舍,东边是个操场,操场上有一个篮球场,东墙根是厕所。汽车连后面通向营房外有两个大门,南侧大门供人员车辆进出,北侧的大门是走坦克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团这批兵除我们外,还有来自湖南湘潭县和河北无极县的,他们比我们到部队要早几天,住在西营房,特别是河北无极兵,班长说,他们是从家乡按照野营拉练的方式,徒步行军走了七天到部队的,他们可真行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营房院子,北向南方向</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日子,每天早上起床号一响大家就会从铺上弹起来,出操跑步,整理内务,打扫卫生,除了三顿饭,全天操课进行队列动作训练或是学习条令条例。队列训练是军人的一项基本的军事技能,通过反复练习,培养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作风,最能体现军人的意志和形象,是新兵训练的必修课,为什么军人都看着挺拔,那都是通过常年的队列训练磨练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训练以班为单位进行,东营区面积小,我们几个班天天在营房外马路上训练,那时候汽车少,一天也见不到几辆车。队列训练讲究整齐划一,令行禁止;内务整理被子要求叠成豆腐块;装具和牙具毛巾摆放也要统一看齐。在寒风料峭的冬日,从此开始了我们的新兵连生活。</p> <p class="ql-block"> 当年业余生活简单,那时还没有电视机,晚饭后有一个以班为单位组织的读报时间,通过读报了解国内外大事时事政治。部队习惯每周放电影,开始几次没有让新兵去,因为大礼堂容纳不了,后来新兵看电影有时是在大礼堂,有时是在团大操场,在大操场看电影新兵没有小马扎只能打背包当马扎。</p><p class="ql-block"> 当年看电影故事片开始前先放《新闻简报》,一集十分钟,内容都是二三个国内重大新闻,如南国粮食丰产,西部铁路铺通,国际友人来访等等。</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新闻简报》很多内容见证了新中国从创立到改革开放前这段艰苦曲折的岁月,记录了共和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们这代人头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随着不断变换的队列训练科目齐步、正步要领的掌握和完成,大家很快适应了部队一日生活制度紧张的节奏,在班长的带领下不断进步,和班长关系也越来越熟悉,我们班长叫郑志学,1973年入伍、河北石家庄人、坦克三连驾驶员,个头不高,人黑瘦很精干。班长对大家要求严格但不死板教条,讲解要领,纠正动作,没见过他发火。</p><p class="ql-block"> 新兵连最紧张的事,莫过于紧急集合训练。训练也是遵循渐进,先易后难,掌握方法,练出技巧,最开始是练习打背包,然后是白天组织紧急集合,直到最后是夜间紧急集合训练。每次面临新兵连组织夜间紧急集合训练时班长都会给大家暗示。</p><p class="ql-block"> 紧急集合时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三横两竖快速打好背包,并在背包上插上一双胶鞋,军挎包左肩右斜,同时要扎好武装带,全班集合。依次排队集合后集体跑步前进。通过一定距离的跑步后,检查此次紧急集合个人着装是否合格,携行物质是否齐全,背包捆扎是否符合标准。我们是新兵,与老兵比个人携行物资中没有水壶和枪支弹药。</p><p class="ql-block"> 紧急集合其实质是锻炼个人有条不紊工作顺序和遇事不慌的心理素质。训练之初问题较多,紧急集合的哨声一响,个个手忙脚乱,个别人也是洋相百出,有背包捆扎不紧跑步后背包散架的、忘记带挎包的,裤子前后穿反的等等。</p><p class="ql-block"> 几次紧急集合训练下来,我们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熄灯后如果班长不在,就有拉动紧急集合的可能,往往这个时间暗中做一些准备。比如提前穿好袜子,把挎包放在手边,有人甚至提前穿好裤子,开始这招挺灵验,后来被连里发现后就改在夜半紧急集合了。</p><p class="ql-block"> 通过多次训练暴露问题不断纠正、不断进步,直到最后人人过关合格。新兵三连这批兵,城市兵占大多数,参军前分别来自上山下乡知青、生产建设兵团及部队和农村子弟,年龄偏大的多,仅个别年龄小,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生活常识,适应新环境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批兵参军前,很多人在中学期间就已经系统接受过驻校现役军人组织的队列训练和半自动步枪射击,以及“三打三防”训练。因我们是地处“三北”边疆正北方的省份,当时,中苏对峙战争一触即发,国内备战压力极大,在那工农商学兵全面军管,实行战时体制的严峻形势下,要打仗的气氛无时不刻在空气中弥漫着,上中学就开始接受基础军事技能是全民皆兵做最坏打算无奈的举措。</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批兵绝大多数当兵前是知青,队列训练这点苦,跟农村干活儿比那都不算事。对我来说面对新兵训练的强度,并不觉得有多难,站军姿的苦比插队时农田劳作轻松多了,比起知青生活饥一顿饱一顿,部队生活充满了获得感。</p><p class="ql-block"> 新兵连伙食每天老三样馒头窝头大米饭,窝头多数情况下是一天一顿,一天两顿时候也有,吃饱没问题,北方人过去吃大米少,大米饭肯定比窝头好吃,新兵们饭量大,有时吃饭动作慢就可能吃不饱。我们班里有聪明人,秦明总结经验告诉大家的办法是,第一碗盛饭别太满,第二碗再多盛保证吃饱。</p><p class="ql-block"> 总之新兵连期间,正值冬季几乎天天是大白菜当家,其他吃过什么菜,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了,但是,吃大米饭黄豆拌咸菜丝当菜是常有的事。新兵连期间最盼望的事,是对早日能戴上领章帽徽的期待,终于在春节前发下来了,大家佩戴上领章帽徽后显得格外精神,整个人都焕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 迫不及待的想去照相,寄给亲朋好友显摆显摆。当年不比现在,要照相必须去南口照相馆,那时候管理严格,周日外出去南口人数是有比例的,十多天后,大家都拿到了自己的入伍第一照,并相互赠送全班战友留念。带上领章帽徽时刻意味着新兵连的生活要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 新兵三连13班:上排左起:孙德权,杜建平,蔡国江,关平,秦 明下排左起:武宏毅,闫贵堂,郭志忠,王明,孙长春</p> <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大家开始议论下连分配问题,此时我们才知道,穿大头鞋的是按照坦克乘员身体标准应征入伍的,穿黑色棉布鞋的是按普通兵员应征入伍的。这意味着有部分人员会被分配团直属分队。</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坦克团,除坦克分队外,团直属分队有指挥连、汽车连、修理连、工兵连、步兵连,37高炮连,卫生队。那时工兵连驻在距营房西北4公里左右的檀峪沟,负责看管坦克战备洞库,步兵连驻小汤山农场,其余直属分队都在营区里。</p><p class="ql-block"> 一天新兵连文书到各班询问,谁会开拖拉机?我们班有人刚要报名,被班长一瞪眼及时制止了,文书走后班长说,挑选会开拖拉机的不是让你去开坦克,是去小汤山农场的,你傻呀!原来如此。后来,这个拖拉机手还真有人应聘,结果他的整个服役期是在农场度过的。</p><p class="ql-block"> 通过严格的新兵训练生活,锤炼着我们的意志,磨砺着我们的耐力,我们学会了坚韧,与战友们同甘共苦,让我们懂得了团结与信任。更为重要的是感受到作为一名军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军营这片热土,见证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使我们从青涩走向成熟。</p><p class="ql-block"> 新兵训练结束后,三月初的一天,全连打背包携带个人物品集合,宣布分配下连名单,我们班分配结果,5人分别到坦克2、3、7、8连,4人到汽车连,1人到指挥连。下连后老兵说去汽车连的都是找过有关领导的。从个人来讲,我还是喜欢在坦克分队,当坦克兵就要名副其实嘛,这是我内心的渴望和志向。过去有个现象,直属分队的兵都喜欢穿着印有人民装甲兵字样的背心,坦克分队的兵几乎没有,说明大家充满对坦克兵生活的向往和羡慕。</p><p class="ql-block"> 转眼五十年过去了,我们早已脱下军装告别了军营,耳边再也听不到熟悉的军号声。怀念新兵连难忘的日日夜夜,因为那是军旅生涯中的第一个起点。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总会在心中默默地向我们的青春致敬!</p><p class="ql-block"> 2025.1.7写于京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