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聚”胜“大席”

沧海人家

<p class="ql-block">  上班时,有幸参加过不少宴席,美酒没少喝,好话没少说,尽管自己不好酒,但在时光隧道的某个黄金交叉点上,为活跃酒场氛围,也常常引领众人“浮一大白”,如此这般,竟然赢得了酒风硬,酒德正的好名声。当然,偶尔走一次“麦城”也有之,检讨下来,归结为“对手”过于强大,或者自己“技术”上的失误,留下的依然是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退休以后,与昔日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机会不是很多。一则,作为一名普通的退休人员,应该懂得“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道理,不能再留恋那些已经不属于自己的“圈子”,努力开创快乐、雅兴的退休生活新局面。二则,人老了,经不起“过饱和”酒精的冲击,毕竟到了一定的年岁,保证身体好是第一位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可话又说回来,人无老幼,不可整日无所事事,与世隔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纵然使人向往,但不是我等俗人所能达到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于是乎,有了想法,找个可以坐一坐的地方,人无须多,几个老友,一把年纪,反正时间有的是,聚在一起耗上半天又有何妨。</p><p class="ql-block"> 我发现,最能体现“小聚”妙处的地方,不在酒楼,而是茶庄。几位同学乡友酒足饭饱后,送走客人,留下朋友,到茶楼坐坐,不仅冲淡酒气,还可留有茶香。</p><p class="ql-block"> 茶庄看似朴素无奇,里面往往别有洞天。数间不算很大的茶室,装修典雅温馨,墙上挂着当地的名人字画,几只小竹椅围成一圈,一张台子上放着讲究齐备的茶具,年轻漂亮的茶艺师先为客人表演一番茶道,剩下的都是属于自己的休闲时光了。说来也怪,大家刚才还在饭桌上欢声笑语,大呼小叫,来到茶室后内心忽然宁静下来,一杯清茶,几位同窗,从开学聊到毕业,从老师聊到同学,茶喝透了,嘴嗑麻了,话说够了,大家才不情愿地走出茶楼,一个个心满意足地消失在空无一人的马路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家中茶叙</span></p> <p class="ql-block">  回家路上,月光似水,繁星闪烁,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中学时读过的毛主席《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一词,“粤海饮茶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由于自己学业不精,加上当时的政治气候,并没有参透这句词的时代背景,今日茶楼一聚,体会颇深,茶饮一旦饮出韵味,的确是令人难以忘怀的美事。其实,主席讲的“粤海饮茶”是指广东人的茶点。后来到南方出差,终于领略到了“老广”吃早茶的盛况。在他们那里,一早起来,男女老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街上的茶楼摆上“一盅两件”,讲究的“老广”还少不了“水陆杂陈”美味,别小瞧一顿早茶,要想吃的高兴,消费几百元是平常事。在外人眼里,与其说是广式早茶,实则表现为一种风气,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在全国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 当然,我们的茶楼“小聚”比不得南方的“早茶,”没有什锦果盘,大煮干丝,也没有蜜汁叉烧,精细糕点。多是一盘瓜子,一包葡萄干,剩下的就是一壶一壶地不停蓄水,直到茶水变成白水为止,花费不多,快乐不少,虽不见粤海饮茶的场面,却有着春风拂面的感觉,使人心身获得极大的放松。</p><p class="ql-block"> 闲暇时,我也会约一两位老友到家中茶叙一番,把自己所存的各式茶叶拿出来供朋友们自选,有人喜欢温润的普洱,有人喜欢浓厚的黑茶,皆随其便,而我独好老北京的“张一元”花茶,这大概是对父亲喝了一辈子花茶的传承吧。因为是在家里,无需排座次,讲尊卑,更显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说错说对,最后哈哈一笑,不用担心“失言”带来的麻烦,这大概是家中“小聚”让人放心的缘故吧。</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想,我们这一代人,出生于风清气正的年代,生长在动乱时期,该吃的苦吃了,该受的罪受了,生活里的酸甜苦辣体会了一圈,顺利熬到退了休,对于身外之物,得到也不会多什么了,失去也不会少什么了,就像手里握着的那杯茶,越冲越淡,滋味全部沁到心脾里去了。再往后,等到烟离开你,酒离开你,亲人离开你,朋友离开你,能够与你一陪到底的只有这一杯茶,它会长长久久、实实在在的握在你的手里,慢慢地陪你变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同学“小聚”</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也喜欢带上一瓶老酒,与几个朋友到酒馆里小聚一下,都是同辈人,平日里各忙各的,难得见一次面,小聚一次,为平淡的生活添一份快乐。时间久了,人员也会固定下来,尽管如此,却是非帮非派,真正的可遇而不可求。因为投缘,大家聚在一起,没大没小,无宾无主,信口开河,发挥自由。目的只为解颐逗乐,开心凑趣,有助于大家增强食欲。这样的小聚总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几乎每一次都有服务员进来,礼貌地问我们还需要点儿什么。其实“前半场”早就结束了,“后半场”打了个延时。临别之时,转圈买单,约定下次的日子,循环往复,算得上人生的一大幸事。</p><p class="ql-block"> 我有时候甚至幻想,在一个大雪封门的夜晚,几个好友来到荒郊野外的小店,像古人那样,上好的牛肉切二斤,店家的烧酒来几坛,边赏雪,边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顺便再打一只猎物,那是何等的逍遥。</p><p class="ql-block"> 聚会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风一波人,浪一波客,水花过后,剩下的才是值得珍惜的。</p><p class="ql-block"> 最为重要的是,与志趣相投的人聚会,不以浪费自己的情感为代价,也不吃过去情份边际贡献的老本。如是这样,“小聚”不是单一的饭局,而是友谊的寻梦,不是表面的应酬,而是深层的交融,不是显得无聊才临时起意,而是持久的友谊续存。</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我的交际面儿很窄,用别人的话说,没有清高的资格,养成了“清高”的模样,对于一个天生不喜欢逢场作戏的我,“小聚”恰好是一个不错的替换。</p><p class="ql-block"> 来吧朋友,想了,就聚一聚,为了那一份难得的清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大聚”同样精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