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自驾房车,环游中国》第4季第93集

大闫

<h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自驾房车,环游中国》是我的梦想,希望走遍各地,浏览山海风光,体验风土人情,品尝风味美食,记录旅行点滴。</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ygnfy8?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泉港区-惠安区-洛阳桥《自驾房车,环游中国》第4季第92集</a></b></p> 2024年11月25日,星期一。离开洛阳桥景区,导航前往泉州市北部少林寺景区,少林寺景区停车场收费10元一次。 从少林寺景区停车场步行到公交车站,坐公交车前往泉州市内知名景区开元寺一游。<div>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176号,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div> 开元寺双塔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176号开元寺内。开元寺双塔东为“镇国塔”,高48.27米,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西为“仁寿塔”,高45.06米,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东、西两塔是中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 东塔名为“镇国塔”,位于寺内大雄宝殿东侧。该塔建于唐咸通年间(公元860年-公元874年),初为九层木塔,东塔在南宋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被大火焚毁后在原址重建为砖塔,在南宋时期就地取材,运用当地的花岗岩为建筑材料,改为现存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石塔,东塔建于南宋嘉熙二年至涥祐十年(公元1238年-公元1250年)。 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初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名为开元寺。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开元寺发生火灾,公元858年-904年,重修开元寺。到了元代,开元寺内集合了佛教众多宗派,形成了“千人共住”的盛况。 自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至1981年后,陆续翻修了大殿、后殿、东西塔等建筑。现存大殿为崇祯年间(1628-1644年)郑芝龙重修。<div>中轴线由紫云屏、天王殿、拜庭、大雄宝殿(又名百柱)、甘露戒坛、藏经阁组成。</div><div>副轴线包括东廊、檀越祠、小开元寺(准提禅林)、西廊、功德堂、尊胜院(弥一法师纪念馆)、水陆寺。两轴线及镇国、仁寿二石塔组成福建最大的佛教建筑群。 2000年后,增建安养院,并将准提禅寺改建为泉州佛教博物馆和弘一大师纪念馆。</div> 弘一法师纪念馆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开元寺内尊胜院,陈列有我国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一生中的最后14年在泉州生活的史料、照片、著作和墨宝。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嘉兴平湖人人,生于天津,艺术教育家,一代高僧。<div>“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弘一大师才华横溢,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诸多文化艺术领域都曾开风气之先。</div><div>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朴拙圆满,浑若天成”的境界,鲁迅、郭沫若等文化名人都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荣。</div><div>他也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人,他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已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在我国画界开创人体写生的第一位教师。他卓越的艺术造诣培养出画家丰子恺和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div><div>在过完繁华的青春岁月之后,弘一大师于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开始了一种刻苦向佛、精研律学的简朴生活。他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div><div>弘一法师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由绚丽至极归于平淡清寂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div> <p class="ql-block">石版画</p> 西塔为“仁寿塔”,位于寺内大雄宝殿西侧。五代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初为七级木塔。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西塔被大火焚毁后在原址重建为砖塔,在南宋时期就地取材,并采用当地的花岗岩作为为建筑材料,改为现存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石塔。西塔建于南宋绍兴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年-公元1237年),曾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多次修建,这也反映了当时泉州经济的繁荣与实力。 天王殿俗称三门或山门,坐北朝南,为开元寺的主入口。其原始建筑已毁坏,经过多次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存主体建筑修建可追溯于1925年,呈现出三间三进呈方形的“悬出式”建筑形式,面积共427.7平方米,天王殿内设有密迹金刚与梵王,与其他寺庙雕塑的四大金刚有所不同,被称为“哼哈二将”,殿内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为梭柱,殿内棂门栏额之上悬挂着“大开元万寿禅寺”匾额,两侧柱子上有弘一法师所书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开元寺紧邻西街。 泉州西街是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开元年间形成,唐天祐二年(905年)延伸,民国12年(1923年)改建马路 。<div>泉州西街东起钟楼,西至城西路,全长1700米,宽10米。</div> 说是街,但部分街路就是小巷弄堂,两侧都是商铺。 西街看开元寺西塔。 那天领着心爱的人来此戴花。 中山路步行街 泉州中山路是条传统商业街,贯穿城市南北,是泉州古城"三片一线"保护的重要地段,其建筑风格体现了泉州多种文化融合的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价值。 泉州中山路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1901年泉州工务局成立,开始从城南新桥头一带拆卸旧城,辟为马路,后因遭到商民反对只好中断。不久工务局易名市政局,新任者翟沾本意让新辟马路破城而入,后碍于社会阻力,只得循着城墙,使马路从南门入城,拆去天后宫西廊,衔接旧街北上,路面略作拓宽。那时因时局动荡,计划又在孕育中宣告流产。 为了永久纪念孙中山先生,全国各城市的主要街道统一命名为“中山路”。泉州市南北大街改称“中山路”,是老城区最著名的街道,它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沿街廊柱式骑楼浓缩了南洋式建筑精华,正所谓“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是我国仅有、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div>中山路上,罗马式钟楼、大上海理发店、原为施琅后花园所在地的基督教堂、花桥慈济宫、秀才读书的泮宫,同样散发着古城特有的魅力。</div> 钟楼,泉州的中心地标,始建于民国23年(1934年),位于泉州中山路与东、西街交叉口。<div>钟楼高13.8米,由留英设计师设计, 本体以西洋风格建造又融合闽南风格,是福建省首屈一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div> 西街 东街 钟楼周边 泉州影剧院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20号。始建于1958年,1959年10月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工程落成开业。泉州影剧院位居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区西街20号,占地面积7728平方米 ,建筑面积3350平方米。主体建筑雄伟、壮观,富有闽南特色。拥有1800平方米的广场,豪华气派的观众大厅设有1151位高档软席,可供120名嘉宾就坐的大舞台配置台阶式主席台。 半城烟火半城仙<div>“半城烟火半城仙”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泉州》一诗,全诗为:<br>半城烟火半城仙,千古风华觅华年。<br>山在城中心水围边,深巷明朝卖杏翻。<br>此诗描绘了泉州城市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成为泉州的代表性诗句之一。<br></div> 居民小巷,真的很窄。 雨中红衣女子,姗姗来迟。 乘坐公交返回少林寺,公交终点就是少林寺山下新建的少林文武坊。 新建的商业设施,游人不多。 少林寺正门欢迎词。 步行上山。 少林寺内的古树,有年头了、 寺庙饲养的孔雀,落在围墙上,也不往远飞。 曾经的少林寺,建筑漫山遍野,多次毁于战火,现在的殿宇都是近期新建。<div>从少林寺东门出去就是停车场。午休后离开少林寺停车场,导航前往市政府。</div> 2024年11月26日,星期二。<br>昨晚驻车在泉州市政府大门外,外来人员停车场,停车免费,白天车位紧张,需要错开上班时间进来,很安静,休息蛮好。 高德导航搜一下附近卫生间,有很多。洗漱后,逛逛泉州市政府周边风景。 <p class="ql-block">泉州市政府办公大楼。</p> <p class="ql-block">市政府办公大楼前各大政府部门的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科技馆,大剧院,文化馆等造型基本一样,分列广场四周。</p> <p class="ql-block">截一张卫星地图,比较比较。</p> <p class="ql-block">泉州市政府拍照打卡,2024年11月26日,我的大白里程表数字为130260公里</p> 离开市政府,导航前往石狮市,继续我的国道228线打卡之旅。 泉州市新区,紧邻市政府,都是新建的高楼大厦。 跨过晋江大桥,进入晋江市内。 自驾房车,环游中国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喜欢阅读我的游记,可以下载关注美篇公众号,也可点击美篇游记题目下方我的名字,即可阅读全部的游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喜欢阅读微信公众号的游记,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游记不如美篇有声有色,且发布时间要晚于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