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是江河的一位不倦的读者。每去一个地方,最入眼的是那条江或是那条河。闲暇之余,常去岸边走走,或找块礁石坐下,在历史与地理的时空背景下,默默地读它。读流不尽的波涛,读数不清的浪花,揣测它的源头,梳理它的脉流,遐想它的归景,更多的时候在思索它一路走去的曲折与艰难。</p><p class="ql-block"> 几乎每一条江河都是一本书,无遮蔽地敞开着,就像古人展开长长的手卷,让你静心阅读。那是用漩涡的秘语,岸崖的悬念,江湾的转折,急流的气势,浪花的腾起,对你阐释有关历史的、自然的、生命的哲理。我的阅读是不倦的,总是想读出新的发现新的认识,然而至今我没有读懂仼何一条江河。</p> <p class="ql-block"> <b>研读江河,会读出一种神秘感。</b>这种神秘,在于它的亘古与幽深,雄沉与厚重,激越与苍茫。在我眼里,每一条江河都是旷古之作,千百年来流淌的是历史,沉淀的是蕴涵。因此解读江河,亦如浪里淘金,会淘出思想的金矿。最初的惊喜,是淘到《国语·晋语》中的一句话:“黄帝以姫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最初的感动,是读懂那首最古老的情诗:“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成就了炎黄的姬姜二水,那一代代生息繁衍的在河之洲,似乎都在解说----江河,作为母腹作为衣胞,是她最初孕育了中华文明。</p><p class="ql-block"> 伫立在岸边,会油然想起一位先哲,临岁月之溪上游而立,丢下一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沉吟。那声慨叹,穿越漫漫历史时空,至今依然响彻耳旁,给人以透亮的思悟。于是,从《论语》中流淌出波光闪闪的智慧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于是,一条叫做儒学思想的河流,以其不断泉涌、汇流、奔腾的态势,洪波浩荡于亚洲大地,成为东方世界的奇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 其实何止于孔儒。老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道家、法家、墨家、刑家、名家......,那璀璨如群星的杰出人物与思想学派,也无不受萌于江河。早在《尚书·洪范》一章中,水就被认为是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和决定宇宙演化过程的“五行”之一。老子曾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家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p><p class="ql-block"> 的确,水是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但又是战胜其他事物最强大的力量。拜读诸子百家的精辟见解,不由感悟到古代的先贤们,已经把江河之水作为人类理想人格的一种象征。面对如此奔腾的思想波涛,你不能不叹喟,江河浇灌了人的慧根,如果没有江河,人类必定会少去许多智慧。</p> <p class="ql-block"> <b>研读江河,会读出一种亲切感。</b>这种亲切,源自于水的温柔与妩媚,浸润与涵养,恩泽与施善。世界上最无私的奉献者,也许要算水了。流水有情,清波柔婉。那是圣母般的博爱,滋润着、唤醒着、复苏着所有的生命。那些绿色植物、生灵动物及至整个人类,无不感念她的泽被之恩。</p><p class="ql-block"> 凡是有水的地方,就会有鲜花,有生命,有爱恋情感。大凡有江河的流动,就会有船楫,有渔歌,有稻麦飘香。一脉清流入目,会使人平添几分灵气;一生伴水而居,总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无须叹息足迹所限、目及所限,留下许多遗憾。尽管江河给人的直观视觉,永远只是某一段峡谷或堤岸的景象,你很难全程领略她的风釆,但是站在这一段岸边,你能够从那湿濡的空气中,嗅到她所带来的雪山、森林、草甸、花谷的气息,那是她带给你的远方的问候。你能够从那梦幻的雾气中,看见春花初绽、夏柳拂风、秋叶新红、冬雪飘扬,那是她赠送给你的美妙联想----因为水本身就是一切景观的原创。这时候,你会感觉到江河之水訇然流进你的身体,从你的灵魂间穿越而过,浸湿你的每一片思绪,淘洗你的每一处心地。</p> <p class="ql-block"> 作为大地上最富有动感的自然景观,江河始终在提示永不满足的创新拓展。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实际上是从江河的源头开始的,从最初的滴水如珠,涓涓细流,到潺潺小溪,并蓄为河,莫不汇聚了万泉、千溪、百川而成就大势。</p><p class="ql-block"> 几乎每一条江河的发源,都处于荒芜贫瘠之地,它孕育的过程,也孕育了古代东方哲学的精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p><p class="ql-block"> 九曲黄河的历史承载,万里长江的烟波浩渺,南国珠江的绚丽风光,都使人哲思不已。一条长江所串起的,岂止是沿岸的山峰田畴、城镇村庄,而是巴蜀文化、湘楚文化、吴越文化之明珠,是一种源远流长、富有根源性的传统力量。由是,江河之于人类,亦如汩罗江之于屈原,黄河之于李白,浔阳江之于白居易,永远是一本深奥的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 <b>研读江河,会读出一种敬畏感。</b>这种敬畏,在于它的解构与重组,吸纳与融合,坚韧与执着。在滇东北马雄山下,有一个外宽内窄的溶洞,那就是珠江之源,我曾两度探访它。第一次走进溶洞时,在鸣磬般的回响声中,仰视洞顶钟乳石倒垂的乳尖上,一滴又一滴水珠在聚结、汇聚、膨胀,终于滴落而下,同岩缝里浸溢出来的细流溶为一体。我诧异了,这哪是水呀,分明是大地母亲的乳汁,已经滴淌了亿万年。顿时,感觉进入了时光隧道,走向生命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一种特有的认知使人崇拜,而新的发现却令人敬畏。再度造访“珠江源”时,我才发现,大地的乳汁在演变成一条江河时,竟然要经过如此痛苦的分解与聚合----那些从岩层里潜溢出来的每一滴小水珠,总要在惊心动魄的跌落中,被粉碎,被解构,被重组,甚至失去了最初的自我。但正是这种不断解构、不断重组、不断吸纳的过程,才融合成新的生命新的力量,成为一条贯穿南中国四省的浩荡大江。</p> <p class="ql-block"> 走出“珠江源”洞口,整个思想宛如满山盛开的杜鹃花那样绚丽,那么灿烂。我想,如果没有跌落、解构、重组、吸纳与融合,就不会有万泉突涌、千溪欢潺、百川汇流的景象,不会有波浪奔涌、一泻千里、冲刷涤荡的壮观。这,就是江河。如此气度,如此胸襟,只惜无人喝彩,无人圈点。</p> <p class="ql-block">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一切自然之物,再没有像江河那样,以一种旷古不衰的伟力昼夜奔腾的了。也许偶临江河,会使人顿生一派豪情,或平添许多灵感,然而只有常年奋斗在深山峡谷的人,才能深切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沉实厚重。在那深凹的、瘦长的,横向由山峰阻拦而纵向任山谷延伸的狭长空间,生命的浪流在岁月的河床里奔腾不息,生命的能量在有限的空间里总是最大程度地释放。那种注定要归属于苍茫粗砺的峡谷,那种无可选择的命运,使它们义无反顾地认定,唯有勇敢地向前,不怕艰难险阻,不惜伤痕累累,才能闯出一条路子。唯有经历了无数的曲折、冲撞、跌宕之后,最终才能获得大海宽阔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 我曾是水电建设者,也是江河的崇拜者,一生中慕识过上百条河流。那些绿色的飘带,虽然渐行渐远渐无声,但却经常浮现在眼前,成为美好的忆念。多少年来,许多江河从我心间从我枕旁流淌而去,可至今仍感激它对我心灵的润泽、冲刷和洗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