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芦松林 文稿:章汛 <p class="ql-block">上海温度在摄氏0一5度,先生与我依旧按计划,冒着寒冷的天气去参观了【上海鲁迅纪念馆】。</p><p class="ql-block">乘地铁9号线转8号线,在“虹口足球场”站下车,步行约150米即到达上海鲁迅公园。</p><p class="ql-block">上海鲁迅纪念馆,建于195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人物类纪念馆。建筑面积为5249.28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馆内二层为"人之子﹣﹣鲁迅生平陈列"。陈列以鲁迅手稿、文献照片、遗物为基础,辅以多种展示手法,以生命的路、首在立人、画出国人的魂灵、保存者开拓者建设者、精神界之战士、人之子六个专题真实再现了鲁迅博大深邃的精神世界以及他曲折、多姿的人生历程。</p><p class="ql-block">目前,上海鲁迅纪念馆藏品8万余件,其中最为珍贵的有鲁迅诗歌手稿《悼丁君》、小说手稿《故事新编》、译稿《毁灭》、鲁迅致赵家壁书信、鲁迅收藏的中国现代版画,以及粘有鲁迅胡须和眉毛的石膏遗容,每年出版发行馆刊以及其他研究专著数种,为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鲁迅,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取自母姓,鲁迅二字蕴含着愚鲁之人应当赶快做的严格自勉。</p><p class="ql-block">1898年,鲁迅赴南京求学。《天演论》等书宣传的新思潮对鲁迅形成进化论的社会发展观起了很大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02年,鲁迅赴日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后入仙台医专学医。在异国他乡作"自题小像"诗,立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随着对国民性问题思考的深入,认为"立国"必先"立人"。有感于同胞的愚弱,决定弃医从文。从此毕生从事改变中国人精神的启蒙活动。</p> <p class="ql-block">代表早年思想和文化成就的论文﹣-《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陆续发表。1909年结束留日生涯返回祖国,一面从教,一面投身辛亥革命。1920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师大等学校兼课。</p> <p class="ql-block">1918年写下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彻底反封建的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1921年写下了不朽之作《阿Q正传》。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等。因支持学生爱国运动曾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与许广平相爱,写下与她的通信集《两地书》。</p> <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到上海从事革命文学运动,度过了人生最后辉煌的十年。其间参加和领导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团体,撰写数百篇杂文。关心青年,成为青年人的导师和益友。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p> <p class="ql-block">上海鲁迅公园,主要以中国传统山水为骨架,以英国自然风景园的疏林草地为景观亮点,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点缀其间。公园中部以鲁迅墓园、纪念亭、纪念馆等建筑物为主,构成公园纪念性主题区。公园北部和东部为纯风景游览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