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bd.baidu.com/ma/s/lEKIgIgv" target="_blank">【文心雕龙_百度百科】</a></p><p class="ql-block">探寻文学之精髓,领略创作之真谛——《文心雕龙》带你走进刘勰的文学世界,感悟古典文论的博大精深,汲取创作灵感的智慧源泉,是文学爱好者与研究者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心雕龙》:古典文论的璀璨明珠</p><p class="ql-block">——探寻文学之美,感悟创作之道</p><p class="ql-block"> 文/ 何军2025.1.10</p><p class="ql-block">《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杰作,它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精湛独到的审美见解和严谨周密的论证结构,成为古典文论的巅峰之作。以下是对这部文学巨著的书评。</p><p class="ql-block">一、体系完整,论述全面</p><p class="ql-block">《文心雕龙》共五十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论述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创作方法,下篇则对各种文体的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刘勰从文学的本质、起源、发展、创作、鉴赏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阐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这使得《文心雕龙》成为研究古代文学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二、文以载道,强调教化</p><p class="ql-block">刘勰在《原道第一》中明确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强调文学的社会教化功能。他认为文学创作应遵循圣人之道,传达道德观念,引导人们向善。这一观点对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文学始终肩负起传承文化、教化人心的重任。</p><p class="ql-block">三、审美追求,自然之美</p><p class="ql-block">《文心雕龙》提倡自然之美,主张文学创作要顺应自然之道,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刘勰认为,文学之美在于神思、情感、辞藻、声律等方面的和谐交融。这一审美观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无数文人墨客在追求自然之美的道路上不懈努力。</p><p class="ql-block">四、注重实践,指导创作</p><p class="ql-block">《文心雕龙》不仅是一部理论著作,更是一部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指南。刘勰通过对各种文体的分析,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如“神思”、“熔裁”、“附会”等,均为后世文学家所借鉴和传承。</p><p class="ql-block">五、博采众长,兼容并包</p><p class="ql-block">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对古代文学进行了全面总结。他既推崇儒家经典,又重视道家思想;既关注文学创作,又兼顾文学批评。这种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治学态度,使得《文心雕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p><p class="ql-block">总之,《文心雕龙》是一部集文学理论、审美追求、创作实践于一体的古典文论巨著。它不仅为我们揭示了文学之美,还为我们指明了创作之道。在当今文学创作和研究中,依然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探寻刘勰《乐府第七》中的音乐与诗歌之美</p><p class="ql-block"> 文/何军2025.1.19</p><p class="ql-block">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批评作品中,刘勰的《文心雕龙》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乐府第七》篇对乐府这一文学体裁的论述,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刘勰在本文中深入剖析了音乐与诗歌的关系,强调乐府诗在文学与音乐上的独特价值。通过阅读《乐府第七》,我们得以一窥刘勰对诗歌、音乐及其教化作用的独到见解,进而感悟到古代文学与音乐相互交融的和谐之美。本文旨在梳理《乐府第七》的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刘勰的文学审美观念。</p><p class="ql-block">刘勰在《文心雕龙·乐府第七》中主要探讨了乐府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和重要性。他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1. 乐府的定义和起源:刘勰认为“乐府”最初是指汉朝掌管音乐的官方机构。随着时间的推移,乐府逐渐演变成一种诗与乐合而为一的文体。这种文体主要来源于民间歌谣,并配有乐曲。</p><p class="ql-block">2. 音乐的重要作用:刘勰强调音乐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它不仅是声律的配合,还能反映社会的盛衰和兴亡。音乐具有教化作用,能够陶冶人们的思想感情。</p><p class="ql-block">3. 乐府诗的特点:刘勰提出“诗为乐心,声为乐体”,强调诗歌是音乐的灵魂,而音乐则是诗歌的表现形式。他认为乐府诗应该符合礼的规范,起到政治教化的作用。</p><p class="ql-block">4. 乐府的文学价值:刘勰对乐府的评价采用了文与乐的双重标准,认为只有诗声俱雅,才能达到“中和之响”。他的这一观点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刘勰的这些观点不仅体现了对乐府这一文体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文学和社会责任的重视。</p><p class="ql-block">思考题</p><p class="ql-block">1.乐府诗有哪些著名作品?</p><p class="ql-block">2.刘勰对后世有哪些影响?</p><p class="ql-block">3.乐府诗的起源是什么时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诗第六》——刘勰以深邃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深入剖析四言诗与五言诗的精髓,不仅揭示了诗歌的本质特征与历史脉络,更赋予了诗歌审美与教育双重价值。此篇是领略古典诗歌魅力、洞察诗学真谛的必读之作,对文学爱好者及研究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p class="ql-block">施民贵2025.1.14</p><p class="ql-block">一、题解</p><p class="ql-block"> "明诗"这个题目中的"明"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阐明、说明或者揭示的意思。"诗"则指的是诗歌。因此,"明诗"这个题目整体上可以理解为阐明诗歌、说明诗歌的艺术或者揭示诗歌的内涵和特点。</p><p class="ql-block">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明诗"作为一篇的标题,其意图就是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分析和讨论,来阐明诗歌的本质、发展历程、创作技巧以及审美标准等,从而为后人理解和创作诗歌提供指导和参考。所以,《明诗第六》实际上是刘勰对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系统性论述。</p><p class="ql-block">二、主要观点</p><p class="ql-block">《明诗第六》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第六篇作品,主要讨论了四言诗和五言诗的发展历史及其写作特点,而未涉及楚辞、乐府、民谣等其他诗体。</p><p class="ql-block">在《明诗第六》中,刘勰提出了几个主要观点:</p><p class="ql-block">1. 诗歌的本质特征:刘勰认为诗歌是感物言志的,即在外物的触发下产生的思想感情。他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诗言志,歌永言”的观点,虽未直接提出“缘情”这一概念,但在具体论述中包含了这一思想。</p><p class="ql-block">2. 诗歌的审美和教育作用:刘勰强调诗歌的审美功能和教育意义,认为诗歌应陶冶人们的情思,使之具有雅正的道德观念。他还主张诗歌应与政治秩序相结合,起到顺美匡恶的作用。</p><p class="ql-block">3. 诗歌的基本格调:刘勰讨论了四言诗和五言诗的基本格调,认为四言诗以雅润为本,而五言诗则以清丽为主。他重视特定文体共有的基本格调,认为这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部分。</p><p class="ql-block">4. 诗歌的文采:刘勰非常重视诗歌的文采,认为文章和作品应具有文采,但这种文采的运用和表现是有原则和限度的。</p><p class="ql-block">整体而言,《明诗第六》不仅阐述了诗歌的本质特征和起源,还评论了历代诗人和作品,形成了诗歌发展史纲的架构,对后世的诗歌研究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辨骚第五》——探寻文学之魂,领略辞赋之美。刘勰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独到的批评眼光,带你深入《楚辞》的瑰丽世界,解读屈原的忧思与激情,揭示《离骚》的艺术魅力,为文学鉴赏与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这是一部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每一位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都不可错过的智慧篇章。施民贵2025.1.13</p><p class="ql-block">(一)解读刘勰《辨骚第五》</p><p class="ql-block">《辨骚》是刘勰在其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中的第五篇,主要任务是辨析《楚辞》中的《离骚》等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并对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进行评价。</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对《辨骚第五》的主要解读:</p><p class="ql-block">1. 对《离骚》的总体评价</p><p class="ql-block"> 刘勰认为《离骚》是情深、文采丰富的杰作,它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才华和情感。在文学史上,《离骚》具有极高的地位,是辞赋的典范。</p><p class="ql-block">2. 《离骚》的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 - 情深:刘勰认为《离骚》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贯穿全文。</p><p class="ql-block"> - 采丰:《离骚》在艺术形式上,使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兴手法,辞藻华丽,富有音乐性。</p><p class="ql-block"> - 宏博:内容上,《离骚》涵盖了天地万物,展现了宏大的宇宙观和深邃的哲理。</p><p class="ql-block">3. 对屈原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刘勰高度赞扬屈原的忠贞品质和卓越才华,认为屈原的作品是忠臣之文,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值得后人学习。</p><p class="ql-block">4. 对《楚辞》其他作品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刘勰在文中也提到了《楚辞》中的其他作品,如《九歌》、《天问》等,虽然这些作品也有其特色,但在艺术成就上都不及《离骚》。</p><p class="ql-block">5. 《辨骚》的批评标准</p><p class="ql-block"> 刘勰在《辨骚》中提出了自己的批评标准,他认为文学批评应该兼顾内容与形式,既要看作品的情感深度,也要看其艺术表现力。</p><p class="ql-block">6. 对后人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辨骚》不仅是对《楚辞》的评价,也为后世的文学批评提供了范例和方法,影响了后来的文学批评和创作。</p><p class="ql-block">在解读《辨骚》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刘勰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文学观念,以及他如何将这些观念应用于对《楚辞》的评价。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辨骚》不仅是文学批评的典范,也是理解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和文学价值观的重要文献。</p><p class="ql-block">(二)《辨骚》是刘勰辨析《楚辞》中的《离骚》,对吗?</p><p class="ql-block">不完全正确。《辨骚》确实是刘勰在其著作《文心雕龙》中的一篇,但它不仅仅是对《楚辞》中的《离骚》进行辨析,而是对整个《楚辞》这部文学作品及其文学风格进行评价和辨析。</p><p class="ql-block">《辨骚》中,刘勰主要对《楚辞》中的代表作品《离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但同时他也涉及了《楚辞》中的其他作品,如《九歌》、《天问》等。他的目的是通过辨析《楚辞》的风格和艺术特色,来探讨文学创作的原则和标准,并对屈原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给予评价。</p><p class="ql-block">因此,《辨骚》是对《楚辞》整体的一种文学批评,而不仅仅是针对《离骚》一篇。刘勰在文中提出了“辨骚”的概念,旨在区分《楚辞》中的文学成就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差异,并探讨其独特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纬第四》——刘勰《文心雕龙》中的璀璨篇章,揭秘纬书与经书之别,批判迷信之风,重塑儒家经典之真谛。此篇文字精炼,思想深邃,带你领略古代文学批评的魅力,感悟传统文化之精髓,是文学爱好者和哲学思考者的必读之作。</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正纬第四》是《文心雕龙》中的第四篇文章,由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一部古代中国文学批评作品,涉及文学、修辞、美学等多个方面。《正纬第四》主要探讨了纬书与经书的关系,并对纬书进行了批判。</p><p class="ql-block">纬书是一种假托经义以宣扬符瑞的迷信著作,通常被认为是在西汉末年至东汉时期兴起的。刘勰在《正纬第四》中主张,纬书与儒家经典无关,并指出纬书的流行导致了儒家思想的误解和滥用。</p><p class="ql-block">文章分为几个部分:首先,刘勰说明了古代圣人关于河图、洛书的论述是基于自然之道的。其次,他列举了四点理由来证明后世托名孔子的纬书是伪造的。这四点包括纬书与经书的不一致之处,纬书的隐晦和繁琐,以及纬书对经典的曲解和误用。第三部分,刘勰讲述了汉儒伪托孔子编造谶纬的恶果,即搅乱了真正的经书。最后,他指出纬书虽然对经典无益,但对文学创作有一定帮助。</p><p class="ql-block">在学术思想方面,刘勰对谶纬的荒谬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这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他反对对儒家思想的神化,但对于儒家经典中提到的诸如河图、洛书等唯心主义传说,他不仅不敢反对,反而表示相信。这反映了他在“征圣”、“宗经”思想上的局限性。</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正纬第四》是对当时流行的纬书进行批判的文章,旨在恢复儒家经典的真正含义,并指出纬书的错误和荒谬。</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纬书和经书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性质、内容、来源和地位:</p><p class="ql-block">1. 性质与内容</p><p class="ql-block"> - 经书:经书是儒家经典,被视为中华文化的核心文献。它们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根本原则和教义,如《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经书内容涉及哲学、伦理、政治、历史等方面,旨在指导人们的行为和思考。</p><p class="ql-block"> - 纬书:纬书则是一种迷信色彩的文献,通常假托孔子或其他圣人的名义,内容多涉及预言、占卜、符瑞等神秘主义元素。纬书试图解释或补充经书,但往往充满了荒诞不经的神话和迷信。</p><p class="ql-block">2. 来源与历史</p><p class="ql-block"> - 经书:经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过长时间的编纂和传承,逐渐成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书被视为儒家学派的正统经典。</p><p class="ql-block"> - 纬书:纬书则主要出现在汉代,尤其是西汉末年到东汉时期。它们是汉代儒家学者在经书之外发展出来的一种文献形式,但并不被视作儒家正统。</p><p class="ql-block">3. 地位与影响</p><p class="ql-block"> - 经书:经书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是古代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 纬书:纬书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受到重视,但后来因为其内容的荒诞性和迷信色彩,逐渐被儒家学者所批判和忽视。</p><p class="ql-block">简而言之,经书是儒家文化中严肃、理性的哲学和政治论述,而纬书则更多是神秘主义的、非理性的预言和迷信。两者的性质和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有着明显的区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宗经第三》——探寻文学之源,领悟圣贤智慧,刘勰带你深入儒家经典,重塑文章筋骨,领略千古文章之正宗。遵循五经之旨,开启文心雕龙之旅,让创作回归崇高,让文采照耀古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宗经第三</span></p><p class="ql-block">《宗经第三》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述宗经(即遵循经典)的重要性的一篇,以下是该篇的要点:</p><p class="ql-block">1. 经书的价值:刘勰认为经书是圣人的教诲,是文学创作的根基,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权威性。</p><p class="ql-block">2. 经书的起源:经书起源于圣人的德行和智慧,是圣人对宇宙和人生深刻理解的表现。</p><p class="ql-block">3. 经书的地位:经书在文学中的地位至高无上,是衡量一切文章的标准。</p><p class="ql-block">4. 宗经的意义:宗经意味着遵循圣人的教诲,以经书为准则进行文学创作,确保文学的正确性和价值。</p><p class="ql-block">5. 经书的范围:刘勰提到的经书主要指的是儒家的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p><p class="ql-block">6. 经书的风格:经书的风格典雅、精炼、含蓄,是文学创作的典范。</p><p class="ql-block">7. 经书的作用:经书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也是教化民众、治理国家的工具。</p><p class="ql-block">8. 经书的传承:刘勰强调经书的传承必须严谨,不得随意篡改,以保持其纯正性。</p><p class="ql-block">9. 批评时弊:刘勰在文中批评了当时文人不重视经书,追求华丽辞藻而忽视内容实质的现象。</p><p class="ql-block">10. 文学与政治:刘勰认为文学与政治密切相关,宗经有助于维护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p><p class="ql-block">《宗经第三》的核心思想是强调文学创作应当以经书为宗,遵循圣人的教诲,以此来提升文学的品质和社会功能。</p> <p class="ql-block">《文心雕龙·征圣第二》——探寻文学之魂,领悟圣贤之道。刘勰以此篇开启文学批评之新篇章,引领读者深入古典智慧,感悟创作真谛,让每一位文学爱好者在追慕圣人之文中,找到心灵的指引和艺术的灵感。欲究文章之本,必读《征圣第二》。</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心雕龙·征圣第二》主要观点</span></p><p class="ql-block">《文心雕龙·征圣第二》是刘勰所著的一部古代文学批评作品,主要论述了文学创作应当遵循圣人之道,以下是其主要观点:</p><p class="ql-block">1. 征圣的重要性。刘勰开篇即提出“征圣”的概念,强调文学创作应当以圣人的言行作为准则,以此来规范文辞。</p><p class="ql-block">2. 圣人之文的特点。刘勰认为圣人之文具有“精微”、“广大”和“光明”的特点,即内容深刻、意境宽广、意义显明。</p><p class="ql-block">3. 文辞与德行的统一。刘勰提出文辞应当与圣人的德行相统一,文辞是德行的外在表现,德行是文辞的内在根据。</p><p class="ql-block">4.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刘勰认为文学创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关系到国家政治教化的工具,应当服务于政治。</p><p class="ql-block">5. 文以载道的观念。强调文学应当承载道德教化的功能,文学创作应当以传达圣人之道为目的。</p><p class="ql-block">6. 文学的传统与创新。刘勰在文中提到文学创作既要继承古代圣贤的传统,也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有所创新。</p><p class="ql-block">7. 文辞的修饰与质朴。刘勰主张文辞应当既修饰又质朴,既要注重辞藻的华丽,也要保持文意的质朴。</p><p class="ql-block">8. 圣人之文的典范作用。刘勰认为圣人之文是文学创作的典范,后世文人在创作时应以圣人之文为榜样。</p><p class="ql-block">9. 文学批评的标准。刘勰提出了文学批评的标准,即以圣人之文为尺度,评价文学作品的高低。</p><p class="ql-block">10. 文学的社会责任。刘勰强调文学创作应当承担起教化民众、促进社会和谐的责任。</p><p class="ql-block">《征圣第二》体现了刘勰对文学功能和价值的深刻认识,以及他对文学创作和批评原则的系统阐述。</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题解</p><p class="ql-block">“圣”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其含义丰富而深刻。以下是对“征圣”的解读:</p><p class="ql-block">1. 字面意义</p><p class="ql-block"> - “征”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寻求、遵循、效仿或达到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 “圣”指的是古代的圣人,如孔子、老子等,他们被认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智慧。</p><p class="ql-block">2. 文学创作上的遵循</p><p class="ql-block"> - “征圣”意味着在文学创作上要遵循圣人的言行和思想,将圣人的道德标准和审美观念作为文学创作的指导原则。</p><p class="ql-block"> - 刘勰认为,文学创作不应仅仅追求辞藻华丽,更应注重内容的道德性和教化作用,这与圣人的教诲是一致的。</p><p class="ql-block">3. 道德追求</p><p class="ql-block"> - “征圣”也体现了对圣人道德品质的追求。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应当以圣人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使作品具有道德的内涵和教化的功能。</p><p class="ql-block">4. 文学批评的标准</p><p class="ql-block"> - 在文学批评中,“征圣”成为评价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批评者应当以圣人的标准来审视作品,看其是否传达了圣人之道,是否具有道德教化的价值。</p><p class="ql-block">5. 文化传承与创新</p><p class="ql-block"> - “征圣”还涉及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问题。刘勰认为,文学家应当继承圣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使文学既不失传统,又能适应时代的发展。</p><p class="ql-block">6. 个人修养</p><p class="ql-block"> - 对于文学家个人而言,“征圣”也是一种修养的要求。文学家在追求文学技艺的同时,也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以达到圣人的境界。</p><p class="ql-block">7. 社会作用</p><p class="ql-block"> - “征圣”强调了文学的社会作用,即文学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承担着教化民众、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责任。</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征圣”是刘勰对文学创作和批评提出的一种理想状态,它要求文学家在创作和批评活动中都要以圣人的道德和智慧为准则,以此来提升文学的价值和地位,同时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探寻文学之本源,领悟圣人之大道——《原道第一》带你深入刘勰的文学思想殿堂,感受文与道的和谐共鸣,开启智慧与审美并重的文学之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原道第一》是刘勰《文心雕龙》的第一篇,主要论述了文与道的关系,以下是该篇的要点:</p><p class="ql-block">1. 文以载道:刘勰认为文章的根本任务是表现圣人之道,即文以载道。</p><p class="ql-block">2. 道之源:道的本源是自然之道,即宇宙万物生成和发展的规律。</p><p class="ql-block">3. 文与道的关系:文是道的体现,道是文的内在精神。文与道相互依存,不可分离。</p><p class="ql-block">4. 文章的作用:文章具有教化作用,可以引导人们遵循圣人之道,实现道德修养。</p><p class="ql-block">5. 文章的审美标准:文章应追求“自然之美”,即顺应自然之道,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p><p class="ql-block">6. 文章的写作原则:刘勰提出了“神思”的概念,强调写作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文章具有神韵。</p><p class="ql-block">7. 文章的发展:刘勰认为文章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从简单的文辞到丰富的文学,体现了道的不断发展和完善。</p><p class="ql-block">8. 文章的批评:刘勰提倡批评要有针对性,要善于发现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以促进文学创作的进步。</p><p class="ql-block">《原道第一》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批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