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个玩化石的朋友前些日子发了个朋友圈,让猜一处刻在山脊岩石上的四个字,仔细一看原来是“门斋地界”,想起北青报报道的“门斋界”界桩,但似乎还没人提到这处地界,于是便来了兴趣,想要去寻找。</p> <p class="ql-block"> 那朋友给了点位,一下就能看出是位于永定河畔王德榜治水石刻不远的地方,再加上照片远景有几栋小楼建筑,基本就能猜出大概位置,于是直接开车前往,将车停在了野溪桥边上一点。没想到这个看似合理的最近位置,可把我们累惨了。</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废弃的扳道房</p> <p class="ql-block"> 虽然那王德榜石刻近在咫尺,但拍过多次,还是直奔主题吧。爬上门斋铁路,先向南行,有山谷向东,但没走几步,就被人喊住,说这里是私人承包,不许进入,而且看两侧悬崖壁立,也无路可上,于是返回铁路向北而行。</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一、二号隧道不远,右侧有小路斜向上,于是顺路上行。沿着山坡这里似乎都是灰渣,灰白色一层层堆积如山。如果没有京西的煤炭、木材、石灰等资源,恐怕就没有现在的北京城了。所以这些灰渣恐怕都有上千年的堆积了,不远处龙泉务出产香白杏,甜香的很,甚至还有一棵石栏围起来的御杏树,号称给慈禧专供,香甜无比。园主说那杏品质好,就是因为种在了这些灰渣堆起的小山上。</p> <p class="ql-block"> 爬到上面却发现是一处铁皮厂房,一个人没有,但听得到有狗在狂吠,于是绕着外围走,看得出这里应该是一处大型的石灰石矿山。我们知道大概位置,但却没看到路。只好沿着陡峭的山体直接上拔,无路硬闯,拨开灌木,灰尘扑面,枯叶荆籽滑入脖颈,更别提那些或直或勾的酸枣尖刺,不是勾破衣服,就是扎得肉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山颇陡,只能拉拽灌木而上,快到顶时左侧就是矿体边缘,宛如利刃,右侧也是深深的矿坑,有那么几米更是两侧无依,犹如刀背上行走,终于来到山脊,感觉那石刻位置就在不远,赫然发现,这山脊居然被采石挖断了,想跳过去完全不可能,只好又原路下撤。</p> <p class="ql-block"> 这回我们穿过采石场,遍地小块碎石,整个矿坑呈半圆型盆状,裸露的山体显出一层层规整的褶曲,形成褶皱构造中背斜。这巨大的地球能量让岩石如同面团一样被揉压,震撼无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到矿坑的东侧,依然没有路,只好依旧生闯,终于在万般艰辛之下登上山脊。</p> <p class="ql-block">果真就在那断崖的对面山脊上,看到了那块刻字的岩石。如果不是提前看到过照片,还真容易错过。因为这块岩石并不突兀,只是匍匐在地上。而且岩石上裂纹很多,与字迹缠杂,不特意看很难发现。</p> <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找到,自然直接拍、撒面拍、泼水拍,不同角度拍。字体很是一般,但其还是有一定历史意义的,这就得说到这“门斋”二字。这个门说的是”门”头沟,这个“斋”说的是斋堂。这是门斋铁路的简称。</p> <p class="ql-block"> 说到门斋铁路就得提京门铁路,就得说起詹天佑。想当年詹天佑主持的著名人字形京张铁路动工后,为了保障京张铁路蒸汽机车的煤炭供给,1907年3月,由詹天佑设计的京门支线正式开工,1908年9月,西直门站至门头沟站全线通车。但并没有直接修到深山里的矿区。</p> <p class="ql-block"> 1924年5月,由门斋铁路公司负责的门板(门头沟到板桥)铁路开始修建。1927年通车,连接起门头沟的几个主要煤矿。然后在1931年又铺设了600毫米轨距的清斋(清水涧到斋堂)寸轨铁路,但因战乱最后基本被毁。</p><p class="ql-block"> 日据时期,日军对整条京门铁路重修,1940年1月,门头沟至板桥段修复通车,开始大肆掠夺京西煤炭资源。1952年,门头沟木城涧煤矿投产。1958年,国家修建大台到木城涧段铁路。此后,人们将西直门到木城涧这段铁路统称为京门铁路。</p><p class="ql-block"> 随着京西煤矿的陆续停产关闭,2019年,京门铁路三家店到木城涧区间停运,车站、扳道房等沿线设施逐渐荒废,铁路上荒草丛生。但这条依山傍水的铁道也成了众多徒步爱好者的网红打卡线。</p><p class="ql-block"> 说完门斋铁路的前世今生,看着这居于高崖山脊之上的地界石,很觉奇怪。这铁路地界不应该在铁道附近吗?感觉这处刻石距离铁道挺远,而且在这么高的位置,一般人很难看到。如果门斋全线都是这么买的地,感觉是不是有点奢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石刻周围来回翻看,突然发现在岩石侧面居然还刻着一朵盛开的荷花,伴着一只荷叶,这可真是惊喜,一下就给这荒山野岭添加了些趣味,也不知是不是刻地界的人所为,感觉刀工不像,这一定是一个有趣的闲人。</p> <p class="ql-block"> 不知周围还会不会有新发现,却看到在刻石下面还有一道人为挖出的坑道,一直顺山脊向西延伸,正面向山下的门斋铁路、京西古道及永定河,忽然感觉这会不会是战争遗存,某次战争的防御战壕。那荷花不会是守在这士兵刻的吧,钢枪与荷花,残酷与浪漫的交替。</p> <p class="ql-block"> 下山没有走那不是人走的来路,顺着山脊走到山顶小亭子,那附近都是村里的墓地,感情这边有水泥路,早知道就直接开车上来了,白白浪费了一个小时,但这也是访古寻幽的乐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赵兄还知道另一块门斋界桩,那不能不去,但字数又超了,只能分续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