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元曲博物馆

乡间小道

<p class="ql-block">正定元曲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2016年,由清末民初的马家大院“改建”而成。</span>位于正定古城内大十字街东行30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近距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与天宁寺。博物馆</span>以“曲韵天成、遗音流响”为主题,较全面地阐述了正定元曲艺术的发展经过。同时,还承接古筝与古琴艺术表演、戏曲表演等活动,成为元曲文化普及与传播,正定戏曲艺术及传统艺术展示展演场馆。</p> <p class="ql-block">正定古称真定,是一座具有丰厚积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元朝统一全国前期,真定已跃升为北方经济、军事、政治中心城市,具备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社会条件。许多金朝旧臣和大批文人名士聚集到真定,元曲的创作从此走向繁荣。到了鼎盛时期,北方形成了四个创作和演出中心,真定(今河北正定)是四大中心之一,而且是最早的一个。</p><p class="ql-block">真定作家群具有规模大、文化素养高、作品体量多的特点,他们对元曲的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白朴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 家。他创作的《梧桐雨》被戏剧界列为中国古典戏曲十大悲剧之一,《墙头马上》被列为中国古典戏曲十大喜剧之一。真定的元曲成就,在本地区文学艺术 史上最为辉煌,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p> <p class="ql-block">元曲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陈展面积430平方米,展厅5个,展板面积680平方米,展线长220米,多媒体8处,收集高仿元代磁枕26件,古本书籍140余册。</span>以“曲韵天成、遗音流响,正定元曲文化陈列”为主题,通过四个单元,较全面阐述了正定元曲艺术的发展经过。</p> 第一单元:三峰并立成熟繁盛——元曲的使命担当 <p class="ql-block">元曲,是中国戏剧成熟繁盛的代表。当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与印度梵剧的魅人光泽消失的时候,13、14世纪的中国元杂剧却在世界的东方勃然兴起,形成了人类戏剧文化史上又一座艺术高峰。中国戏曲、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与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文化。</p><p class="ql-block">元曲,分为散曲与杂剧两大类。杂剧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装扮表演。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现成分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唐代,出现了由优伶表演发展来的滑稽表演为特色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宋代,出现许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发展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的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戏文”。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也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戏曲、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与印度梵剧并成为世界三大 戏剧文化的三座高峰。</p> <p class="ql-block">《同乐院燕青博鱼杂剧》 </p><p class="ql-block">元代李文蔚著</p><p class="ql-block">民国影印明万历减氏雕虫馆曲本</p> <p class="ql-block">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p><p class="ql-block">元代白朴著 民国影印明万历减氏雕虫馆曲本</p> <p class="ql-block">《迷青琐倩女離魂》剧本</p><p class="ql-block">元代郑光祖著</p> <p class="ql-block">《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p><p class="ql-block">清代周祥钮等著 1982<span style="font-size:18px;">年学生书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原音韵》明刻本</span></p><p class="ql-block">元代周德清著 学海出版社</p> <p class="ql-block">《音注中原音韵》 </p><p class="ql-block">元代周德清著 广文书局</p> 第二单元:灯火管弦群星竞辉——元曲的故乡正定 <p class="ql-block">滹沱河西出太行,东奔大海,日夜不息地流淌走了多少岁月。岁月淤积了沃野,催生了文艺之花。始于商周、盛于秦汉的南北两岸城市群,传承延续了2500多年,凝结了外延广阔、内涵丰富的城市文化,造就了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正定最具代表性的古代文化当属在中国文学史上与汉赋、唐诗、宋词并称为中国古典文学艺术高峰的元杂剧。真定(今正定县)是金末元初仅次于大都,却早于大都的元杂剧创作和演出中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名公乐府——</span>史天泽</p><p class="ql-block">史天泽(1202—1275),四十以后始折节读书,酷 嗜《资治通鉴》。他好贤乐善,金亡后归依的名士颇多,他均待以宾礼,并在一起研究经史,推明治道。真定成为南北散曲、杂剧流传繁盛之地。而史天泽酷爱元曲,并亲自作词作曲,对元曲繁荣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元杂剧迅 速走向成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朴的导师与引路人——元好问</p><p class="ql-block">白朴与元好问一起生活了六年,这六年是元好问对白朴言传身教的六年,也培养了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感情。在元好问的教育指引下,白朴由文艺青年走上了戏曲事业的创作舞台,最终成为了一代元曲大家。</p> <p class="ql-block">白朴、李文蔚、尚仲贤等元代戏曲家都曾求学于封龙山,山东人焦养直、藁城人董文用、真定人苏天爵,也曾在封龙山求学,他们后来走上仕途,成为名宦。</p> <p class="ql-block">封龙书院在元代迎来了辉煌,但这辉煌的塑造者,却不是一两位山长,而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一群人。张德辉督学真定路期间,时常与元好问(字裕之)、李冶(字仁卿)同游封龙山中,时人号为“龙山三老”。</p> <p class="ql-block">勾肆瓦栏微缩景观</p> <p class="ql-block">《元曲选》</p><p class="ql-block">元代臧懋循著 9199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p> <p class="ql-block">《元曲选外编》</p><p class="ql-block">隋树森编 <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7年中华书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录鬼簿</span>》</p><p class="ql-block">元代钟嗣成著 <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河朔访古记》</span>(影印本)</p><p class="ql-block">元代纳新著</p> <p class="ql-block">“二簧学”虽是民间社团,却也培养了许多戏曲人才,有的由票友转为专业演员,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p><p class="ql-block">如:王树槐下海改唱评剧并担任齐齐哈尔市评剧团团长。周瑄下海改唱河北梆子,任“河北梆子剧团”副团长。师凤鸣是“保定京剧团”头牌文丑。李儒是“石家庄京剧团”头牌铜锤花脸,与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先生配戏多年。刘造栓是邢台京剧团头牌老生。</p> <p class="ql-block">阳和楼位于真定县城中心至南城门的中段,横跨在南门内大街上。它始建于金末元初。很高,建在高敞的砖台上,台下有两个圆拱洞门,行人车马可以通行,很像北京天安门的端门,南面正中还有关帝庙。</p><p class="ql-block">元代,阳和楼周边是真定最繁华的区域,有点像开封的大相国寺,北京的天桥。是豪商大贾、歌楼舞女、勾栏瓦肆聚集之所。文人雅士喜欢登阳和楼把酒临风、吟诗作赋、唱戏作曲、交流创作。</p><p class="ql-block">令人痛心的是阳和楼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拆毁。</p> <p class="ql-block">2008年,正定历史文化街建成,阳和戏楼也已在原阳和楼的基址上修建起来。这里又一次成为“二簧学”票友们的乐园,又一次唱响戏曲之音。</p> <p class="ql-block">阳和楼旧影</p> 第三单元:扬笔悲欢布衣笑傲——元曲大使白朴 <p class="ql-block">白朴在真定生活了四十一年,是真定养育了山西才子,也是真定的经历,成就了他的元曲生涯。在蒙古大军灭金的时候,元好问救助的少儿就是将来成为真定元曲作家群最杰出的人物白朴。白朴自幼聪慧,记忆过人,精于度曲,十几岁就才华出众,声名远播。然而生逢乱世,幼年仓皇失母的离散之痛不绝于胸。因此,成年之后他也无意于建功立业,拒绝了真定史天泽的极力举荐,只是以纵情诗酒、游乐山水为己事。这条人生道路的选择,使世间少了一位官宦,却诞生了一位元曲大家。</p> <p class="ql-block">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 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p> <p class="ql-block">白朴书房</p><p class="ql-block">他从12岁到51岁近40年生活在真定,是真定给了他文化的滋养和稳定的生活,因此他一生对真定表现出深深的依恋和归属感。记载元曲作家的《录鬼簿》对白朴籍贯真定的记载,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普遍接受。在社交场合介绍其人时,必定说“此乃真定白仁甫也”。</p> <p class="ql-block">公元1232年,真定九路都元帅史天泽作为蒙古灭金的汉军元帅,攻破金朝都城开封。时年6岁的白朴在蒙古军队杀戳中失去了母 亲。元好问救助了白朴和他的姐姐。</p> <p class="ql-block">元好问带着白朴姐弟渡河北上,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的幕府。元好问虽然也是亡国奔命之臣,但把白朴姊弟视如亲生。有一次,白朴得了严重瘟疫,高烧不退,元好问把他昼夜抱在怀中,使白朴出了一身大汗而逐渐康复。</p> <p class="ql-block">白朴12岁那年秋天,元好问带着白朴姐弟经真定回太原。得知白朴父亲白华就在真定史天泽的幕府,遂将白朴姐弟送归白华。父子、父女相见,使白华格外惊喜。</p> <p class="ql-block">元好问为修撰金朝历史书籍,往来于大都和真定。他很关心白朴的学业,曾有诗夸赞白朴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勉励他刻苦用功,成就一番事业。</p> <p class="ql-block">史天泽喜爱白朴的才华,常给予他们父子关照。在史天泽挽留之下,元好问也落籍真定获鹿县。</p> <p class="ql-block">白朴十五六岁时,就能与父亲、元好问和史天泽对诗,并创作散 曲。史天泽对白朴的才学十分器重。</p> <p class="ql-block">白朴在真定娶妻生子,成家立业。长子白钧、次子白镛、女一,小字桂娥。</p> <p class="ql-block">公元1261年4月,元世祖命各路举荐人才。当时已成为元朝中书左丞相的史天泽亲自向忽必烈推荐36岁的白朴入朝为官。然而白朴谢绝了史天泽的举荐,明确表示不愿入仕。</p> <p class="ql-block">白朴在杭州一带游历,过着诗酒仙游的生活。他55岁时移居建康,定居金陵桐树湾(今南京秦淮河西岸武定桥与镇淮桥之间)。</p> <p class="ql-block">81岁后白朴游历扬州。同年病逝。按照他的遗愿,遗骨从安徽白家庵归“葬真定朱骆村之茔,圹有石蟾”。</p> <p class="ql-block">《墙头马上》取材于唐代白居易的诗歌《井底引银瓶》,但超越了白居易的故事,第一次提出了“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的理念,这就是后来的“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先声。对30多年后王实甫创作《西厢记》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也 为《西厢记》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p> 第四单元:照亮时空曲高韵长——元曲的传承影响 <p class="ql-block">在仅仅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元曲犹如狂飙突起,攀升上了它生命的辉煌顶点。作家似群星灿烂,才华如江河横溢,剧作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影响之大艮古未有。许多作品在后世屡演不衰,不仅被移植、改编为中国各种地方剧种,而且还远涉海外,使异国观众为之倾倒。18世纪早期,元杂剧作家及作品就被译介到欧洲、东亚、东南亚等地 区,并受到广泛赞誉。然而它却没能穿越多么漫长的时间隧道,很快黯淡了它的熠熠光华,被迅速崛起的传奇剧所取代。但在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以及近现代的戏剧文化中却随处可见元杂剧的种子和精神。</p> <p class="ql-block">魏良辅有着较高的文学词曲修养,不但嗓音优美,且娴通音律,酷爱戏曲艺术。然初习北曲,不及北人王友山,乃钻研南曲。嘉靖年间,他来到南戏北曲十分活跃的太仓,结识了南曲专家过云适,北曲戏剧家、善弦索的张野塘。</p> <p class="ql-block">魏良辅与张野塘专心致志“镂心商曲”。他们身边还聚集了洞箫名手苏州张梅谷,著名笛师昆山谢林泉,优秀歌手张小泉、季敬坡、戴梅川、包朗朗。在他们共同协助 下,魏良辅把南北曲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格调新颖、委 婉舒畅的崭新唱腔。故时人称之为“水磨腔”,又称“昆 剧”、“昆曲”。</p> <p class="ql-block">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俗文学的第一次大规模收获,从此以后,俗文学便活跃在文坛艺苑上,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p><p class="ql-block">元杂剧是中国文艺史上戏曲艺术的第一次大规模收获,为古典戏曲艺术不可逾越的典范;元杂剧的作家们创作出一大批旷世杰作,使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p><p class="ql-block">元杂剧不仅是中国戏剧文化的瑰宝,也是13、14世纪世界戏剧艺术 的高峰,对世界戏剧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构筑起了又一座宏伟丰碑!</p><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演变,人们的生活逐渐加快,戏曲这种传统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忽视、淡忘。希望本次展览能够为传统戏曲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一点贡献,更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能够重新唤起人们对戏曲艺术的关注和热爱,让戏曲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使真定这个古老的戏曲之乡重新焕发出耀眼的戏曲艺术之光!</p> <p class="ql-block">马家大院建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末民初,为马氏第十五代子孙马兆霖请山西五台县的工人设计施工建造,在结构、造型上具有山西民居的特点。现存建筑为三进四合院,南北纵深,皆为单檐硬山式灰瓦布顶,总长 70.5米,东、西宽13.65米,占地面积962平米。是</span>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据《马氏族谱》记载,正定马氏是三国名将马援的后裔,明代从山西洪洞县迁居真定府(今正定),务农经商,明末时候发展成富甲一方的大户。马兆霖是马家第十五代孙,喜欢练武,人称“武秀才”。他在正定城里最繁华的大十字街东、南两侧购置了大量的土地和房屋。1933年,梁思成先生来正定考察古建筑时,也关注到了马家房屋。马氏房产到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只有这处“马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马家大院里,檐下灯笼高挂,<span style="font-size:18px;">墙上砖雕精美,</span>院里绿植环绕,整个环境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第一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第二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第三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河北自由行</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9月10日——2024年9月19日</p><p class="ql-block">本景点游览时间:14日10:50点,30分钟</p><p class="ql-block">门票:免票</p><p class="ql-block">天气:阴•19——21℃</p><p class="ql-block">摄影:乡间小道</p><p class="ql-block">文字:乡间小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