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智慧》人生问题三百问(六)

荣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安身立命 内圣外王(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我们怎样效法孔子的成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孔子概括他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的看法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孔子成长的一生中汲取智慧,把孔子当作一个标杆和尺子,在孔子这面“镜子”面前反思自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比如,十有五而志于学,什么叫志于学?就是孔子在十五岁的时候,已经非常清楚这一生要做什么了。我们多少人活了三四十岁,都还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还在碌碌无为,不知道此生的使命和责任。周总理十二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孔子十五志于学,这给我们的启发是,一定要先探寻和确认此生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所谓“三十而立”,什么是“立”?孔子到三十岁的时候,看问题、处理事情,基本的格局就立起来了。我们现在很多人一辈子都立不起来,听张三说张三有理,听李四说李四有理,很多人陷入传销里面,一两天就已经完全被洗脑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思考判断能力。用《中庸》的话来说,我们听到各种观点之后,要“明辨之”。用基本知识做出基本判断之后,才知道该怎么取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十而不惑,就是在道理上都很通达,看什么都能明白其中缘由。可现实中多少人都有惑:业务开展中、人际关系中、升职过程中等等各种困惑······可是,孔子四十岁的时候,他看这些事情都已经不惑了。不惑的背后有秘密:那就是领悟了世间的规则都有因和果,任何事情的出现,必有其原因,任何事情原因苗头出现了,必有其结果。理解这个道理之后,大家再看事就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心中的不解就会消解很多,从而达到不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十而知天命,什么是知天命?这个境界很深,一个人知天命,就是一个人不仅对外部的道理很通达,而且对自己在宇宙中间该怎么生活有了领悟。如果“四十而不惑”是对外部世界的一种通达,“知天命”则是指“我”(孔子本人)在宇宙中间,应该有什么样的使命,该做什么,不做什么,有清晰的自我认知,这就是知天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六十而耳顺,什么是耳顺?大家说我好,我高兴;说我不好,我也不生气。人一般都是不耳顺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为什么不耳顺?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对“小我”的执着,你的话符合我的想法,我就高兴,你的话不符合我的想法,我就生气。这就是被“小我”紧紧地包裹了,只有把“小我”打开了,没有“小我”了,拥有了海纳百川的胸怀,这时候你听到什么都耳顺。这就是孔子的修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到了七十岁的时候,从心所欲不逾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做什么也不违反规矩。这个境界非常大,我们现实中的人,如果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会做多少违法乱纪的事?可是孔子不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心所欲还不逾矩,其中的秘密是什么?秘密就是孔子把心中的污点给去掉了,把很多人性的弱点给克服之后,心中留下的是什么?用孟子的话叫良知,就好比是光亮的珍珠,光芒四射,这些,孔子都找到了,找到以后,按照良知去做事,超越了人欲境界,从心所欲,就完全是道德的境界。道德澄明之后的境界,做什么都符合伦理而不逾矩,这个状态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人与道同。人和宇宙的大道是一体的,孔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都不违背道。这就是孔子得道的境界,也是“道心”真正做主的境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我究竟是谁”重要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一场告别。每一个人最后的告别,就是告别自己的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只是人在迎新的欢喜中,忘却了再美的旅程也有终点,忽略了每一次告别都是永远不可再回来的人生风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现在生活的节奏太快了,一天一天仿佛在赶着走,在急匆匆的行程里,我们是否想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华严经》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有的人忘了初心,有的人也许就没有初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能否安心是一个人成熟与否的一个标志。无论多耀眼的光芒,无论多平凡的人生,都有生命的充实和意义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究竟是谁?这是人生的必答题。只有知道了自己是谁,才能确立人生的使命和担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如何知道自己的使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如何才能成就人生,让生活有意义和有价值,这是几乎每个人都关注的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首要的是立志,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知道自己这一辈子是为什么活着。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活在世上,其他任何学识的积累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浑浑噩噩过一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常说安心、踏实,其实只有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什么的人,才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远见,才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毛泽东、周恩来、钱学森等历史上伟大的人,都知道自己这一生是为何而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人问:我如何知道自己的使命?人生的使命是自我确立、自我承担、自我实现、自我完成、无怨无悔。所以,大家明白历史上的哲人为什么特别强调发愿的重要性,没有给众生当牛当马的大愿,只求自我的安乐,绝不可能有一番作为。发愿,实际上是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安排,是觉悟者对自己命运的把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如果进一步追问:有了为大众服务的大愿后,落脚点又在哪里?没有实际给社会服务的平台,那只是夸夸其谈。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志向,都必须有一个实际落脚的地方,周恩来搞革命,钱学森做火箭研发,袁隆平种水稻,梁漱溟研究传播中华文化,如此等等,都是把为大众服务的志向和实际从事的行业结合起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既成为行业的精英,又实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志向。现在的年轻人,要么没有服务大众的心愿,要么不知道自己想干啥,找不到落脚的地方,这是很多年轻人的现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的建议是,理想的建立,需要明晰自己的责任,自己给自己的人生确立目标。至于具体的职业,一定要找到最喜欢的和最擅长的结合点。从事喜欢的行业,可以一生快快乐乐;从事最擅长的行业,容易在社会上脱颖而出。至于什么冷门热门的区分,是普通人不知所以然的闲话。任何行业,本质上没有绝对的冷门热门之分,如果你能学好,冷门也可成全你;如果学不好,任何热门专业也不会让你找到自己的位置。更何况,社会日新月异,行业的冷热时刻在变化,根本没有定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其次,在方向确立之后,最重要的就是目标如何实现的问题。人生切忌浮躁,没有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一般不会有走到社会前台的机会。再就是踏踏实实,把基础打牢,找明白人指点,将知识学习和智慧的领悟相结合,做事的能力和德性的提高相结合,等等。如何在细节上做好,真正成就自己,大家可以读一本书-《直面人生的困惑》,我在这本书里已经做了很多解答,可以参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总之,每一个希望成就人生的人,不妨自问,我心中有服务社会的大愿吗?这个大愿就是人生的使命和情怀,也是人生生不息、不断进取的力量之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再就是我知道我这一辈子该做什么事吗?这个问题想清楚了,就有了落脚处,任何人,都要有自己发挥作用的平台,而不是高谈阔论,一事无成。至于该如何做成事,如何迎接做一番事业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另当别论。以上供参考。</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为什么说权力的诱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如同刀尖上的蜂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看到不少政治人物,在查办其违法乱纪之后,面对铁窗余生,禁不住当场落泪。人生的道路都是自己选择的,既然选择从政,就应该想到各种诱惑挑战,各种选择的后果,应该肝脑涂地为人民做事,应该预见各种挑战而岿然不动。当然,做到这些非常不容易,所以才有不同的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有一个比方,权力上附着的利益,就好比是刀尖上的蜂蜜,确实诱惑人动心。等权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刀尖上的蜂蜜也就成了蜂王浆,更加香甜。但是,一个有定力和正确价值观的人,绝不可去舔食那蜂王浆,因为一旦经不起诱惑,就会面临鲜血淋淋的后果。所以,认为“升官就是为了发财”这样价值观不正确的人,不要去做公务员,否则一旦走错路,身陷囹圄都是小的事情,甚至会家破人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生都是自己选择、自己承担的。但愿每一个人都能确立自己的使命,做好自己的选择,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不要在落难的时候再痛哭流涕。</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为什么想要成功必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要全心全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庸》一书说,至诚可以感天,不诚无物。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至诚之心,不能制心一处、全心全意,很难做出一番成就,成为行业的佼佼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世间最常见的现象,莫过于变化。大至斗转星移、四季变化,小至人事变迁,风俗流转。一些人沉醉于灯红酒绿,忘记了人生的终点,最终无可挽回。人生再长,一般不过百年,白驹过隙,其实看穿了,有何挂碍?可正是在无所挂碍的地方,有此生必须要完成的使命和任务,这就是以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业。无所待,不迷恋,兢兢业业完成此生的使命,无怨无悔,一往无前,不辜负曾经的承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事业与道业是怎样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一生,要修两个“业”。一个是事业,一个是道业。事业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人生一世,总要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对人民有所裨益,能力当然有大小,但总要做一点对社会、国家有益的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道业是对自己生命的责任,生之为人,自己就要有好的修为,不断地自我净化,自我升华,实现生命的超越,不辜负这一期生命的时节因缘。在事业中修炼道业,在道业中永不迷失生命的责任。当生命抵达终点需要告别的时候,道业已成,才是人生的圆满。</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为什么人生要修两颗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生的感受在于心的体验。为什么烟雨蒙蒙,有的人觉得浪漫,有的人觉得压抑?勿怪烟雨蒙蒙,不同的心境使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生的这一场修行,应该修好两颗心:一颗是入戏的心,这意味着我们一旦做自己该做的事,就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而不可三心二意,不可患得患失,得陇望蜀。入戏的心考验我们的真诚,考验我们是否全心全意地投入,唯有制心一处的赤子之心才可成就事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另一颗是旁观的心,我们既要有入戏的专注,又要有站在别处的冷静旁观。人一生,有无数的因缘,一个缘分过了,就要有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的达观,要在潮起潮落之间,有一双慧眼观潮的安静,在因缘际会的变迁中,有一份随缘和放下的通达。否则,遇到一个缘分 就把心粘附在上面。一旦遇到因缘变化,就要死要活,痛苦万分,这不是自我折磨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了这两颗心,既要投入地做事,又要有随缘的自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为什么说人生是一场旅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生仿佛是一场旅行,愿景和理想就是旅行的目标,各种诱惑就是路边的风景。没有愿景和理想的旅行,漫无目的,有的时候也许有惊喜,但更多的是错过时光的悔恨和感伤。如果一个人沉湎于路边的风景,就会在流连忘返中忘记初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个人的修养如何,终极的检验就是一个人的心。任何外在的形式,都是为了修心。世界不是任何人的,人只是世界的过客而已。面对浩渺宇宙,人不过是孤鸿飘影,沧海一粟。我们要放下我执,不要以为某个就一定是自己的,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这场旅行是否精彩,就在于自己领悟了什么,做了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时代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关键是在同样的时代,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回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生是众缘和合,我们在各种缘分的交错中演绎自己的人生。为了在旅行的终点不遗憾终生,那就要自己制定旅行的方向和目的,在彼此成全中完成人生,交一份曾经许诺的答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如何理解内圣与外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庄子曾经概括大成就者的境界,那就是内圣外王,这也应该是所有教育的目标和我们努力的方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内圣,就是指内在的修为;外王,就是指外在的功业。一个人内在的修为是基础,包括德行、智慧、组织能力、驾驭能力、运筹能力、团队精神等,这些内在的能力具备了,才有可能做成一番事业。如果一个人的内在修为不够,就如同地基不够扎实,根本不可能盖起人生的高楼。内圣和外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内圣促进外王,内圣也需要在外王的过程中修炼;任何人,只有内在修为经得起检验,外在的功业才能巍然耸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个人的外在和内在是一致的,内在是“因”,外在是“果”。如同种一棵树,需要勤劳培育、耐心管理,需要等待花开的季节。任何急功近利、不劳而获、没有足够奉献的妄求,都必然遭遇现实的惩罚。世间的事,都是种什么因,就有什么果。如果希望得到真正的幸福,就努力奉献,用汗水浇灌人生的树林,至于人生的硕果,也自然是水到渠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简言之,内圣的境界决定了外王的壮阔;同时,也只有在外王的拼搏中,才能真正验证和提升一个人的智慧和德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谁才是人生的终极拯救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的人习惯性地依靠关系和人脉让自己飞黄腾达,有的人寄希望于外部的神秘力量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果真能如此吗?武王伐纣的一段故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据记载,商纣王荒淫无道,草菅人命,政治腐败,人民苦不堪言。周武王决定起兵伐纣,救民于水火之中。但为此事卜卦的时候,发现卦象很不吉祥,于是很多人劝告他不要出兵,但武王力排众议,坚持出兵。出兵途中,大风折断了旗杆,很多人又感到惊恐,劝告武王退兵,武王依然意志坚决、不改初衷。后来牧野之战武王大获全胜,商纣王鹿台自焚,武王伐纣取得成功,人民的苦难得到纾解。这个时候,武王向大臣说出了心里话:卦象不好,旗杆折断,我为什么还要坚持出兵?因为如果我们不起来伐纣,人民的苦难就不能得到纾解,社会的腐败和混乱就不能结束。理想社会的建立,社会问题的解决,不能简单靠天意,要靠我们自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个故事意味深长。到底人类的整体命运和个体命运由谁决定?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既非卦象,也非看不见的神秘力量。人生最根本的拯救者是自己。自己不主动解决,自己不想办法,问题永远不会自动解决。人们常说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但通过谁才能体现救苦救难的精神呢?是通过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要身体力行,而不是遇到困难就等着别人乃至神佛菩萨来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懂了这个道理,面对人生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自强不息。对于他人,我们能给予的最大帮助不是包办,而是启发引导,提高其能力,激发其自信,引导大家都去做自己的拯救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