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做中医文化,其实是许多医馆很普遍的一种模式,或者说是一种手段,因为它可以通过渲染一种氛围,产生中医的气息。而大部分医馆做到这一步,就没后文了,或者说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但是,这就是中医文化了吗?<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不,这只是一种表面工作,就像是套上了中医的</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外壳</b>,仅此而已。而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一开始就对于中医文化存在误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氛围,它应当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下,让人得到一种“疗愈”!</b>患者,不会因为文化的标榜作用而高看医馆一眼,而是会由这种文化的“疗愈”作用对医馆由衷认可。好的中医文化,又何尝不是一味“良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段位更高的医馆会在这上面下苦工。但这依旧不是“上乘”。在我看来,要把中医文化做到极致,是要能将中医渗透到文化,又要能让文化回流到中医,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良性自循环,而中医馆发挥的作用是帮助他们学习、打通和实践这其中的要领。<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中医馆像是一面镜子,让患者看清自己生活方面的不足,让正确的生活方式融入患者的生活中。而同时,这种中医文化不会因为患者离开了中医馆就不存在了。恰恰相反的是,中医文化的精神会在这位患者身上得到延续。因为他会将正确的中医生活方式坚持下去,甚至惠及更多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医治国,需要靠文化;上工治未病,更需要依靠文化。因为:文以“化”人、文以“愈”人。而绝大部分医馆都不曾完整把控的一点是:如何将中医文化和中医治疗形成一套完整的闭环管理?这也是我今天想和您着重探讨的内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二者最有力的连接桥梁就是<b style="color:rgb(237, 35, 8);">“能量医学”</b>,相信对此各位已有所研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比那个缺衣少食的革命年代,现代人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是为什么反倒变得更加体弱多病、或是罹患重症?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并不是我们绝少营养,而是因为我们缺少能量。现代人精神力的下降,其实是很多疾病发生、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因。这也是为什么如今习总书记强调要“文化强国”、“改善网络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医馆要建设的文化项目,如果能与“能量医学”产生联系,将会大放异彩,也会是将中医推向海外市场的重要门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医自身就与“能量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量医学”本身是属于<b>“生物物理学”</b>的范畴,也正是它的学科属性跨度之大,才能较为完整地诠释中医的内涵。中医学中有“水扬千次”而成的甘澜水,也许“遇水则浮”的浮小麦。如果单纯从生化角度来分析它们的成分,其实并没有特殊之处,但正因为它们升降浮沉的能量属性不同,就能治疗相对应的病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前人的一点研究成果,引以为证。下面是我的一些中医能量学的研究心得,希望能给各位提供一些具有创新价值的灵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下社会的肿瘤患者不计其数,而西医对此已经使尽了浑身解数,但依旧不见根本成效。为何?其实,在我看来,是他们最初的研究方法和治疗思路就存在误区:肿瘤细胞是由于自身正常的细胞“叛变”转化而来的,它不是“细菌”、“病毒”,所以用这种驱逐异类、一刀切的方法路径,从本质上来看,是片面的。而正确的打开方式,或许是应该<b>“转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好比社会上的黑暗组织,如果我们和他们硬拼,有可能会壮大他们的势力,如果我们成功剿灭了他们的组织,他们可能还存留有自己的“势力”,准备东山再起。那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会陷入一种<b>死循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中医的治疗方法,是去改变肿瘤细胞的生存环境,甚至是让患者彻头彻尾地改变生活、饮食、运动方式,戒掉诱因和坏习惯。从现代的研究分析,是改变患者的代谢模式,乃至物质、能量循环路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论是西湖大学施一公校长还是尹烨老师的观点,其实他们的研究方向,都是指向生物“<b>暗能量”、“暗物质”、“暗反应”</b>去的。而这些都和中医“黑匣子”理论高度重合,或者说是不谋而合。因为中医治疗具有能量态,信息态,可以改变肿瘤细胞的“非物质状态”。这一点可以极大地补充肿瘤患者术后的康复治疗。而临床实践证实,肿瘤患者术后,经过中医治疗后可以大大延长预期寿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在此衷心希望:各位中医同道们可以考虑将中医文化和“能量医学”二者来为医馆做宏观且长期的布局。<b>一来,能将文化为医学所用;二来,能借能量医学的东风,将中医文化吹向海内外。不失为良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下时代中医馆文化的关键点,还是回归到了一个<b>“和”</b>字。这或许是终点,亦或许是新的起点。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管之见,希望可以抛砖引玉,让大家有所思考。如果有什么更好的意见或建议,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畅所欲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谢子善(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