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 Yungang Grottoes

驿动

<p class="ql-block"> 序</p><p class="ql-block">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就是一个大动荡大分裂的时代。他上承汉晋、下启隋唐,而北朝第一个王朝就是北魏。北魏从公元386年至534年只存在了148年,皇帝还走马灯式地换(有点象某国总统下场都不咋地),但成就却可圈可点:中国四大石窟他创建了两个(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接手维修续建了两个(敦煌石窟和麦积山石窟)。也就是说4个他都插手过,在我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其他《水经注》、《齐民要术》、敕勒歌、木兰辞、魏碑书法等也诞生在这个传奇的朝代。说了不起也不为过吧。</p> <p class="ql-block">①.北魏高僧昙曜(石窟一期工程项目部总经理)中国的罗丹和米开朗基罗。2008年著名雕塑家吳为山用大同煤矿的煤矸(gan音干)石创作的这尊墨色昙曜塑像立于售票处前广场之上。</p> <p class="ql-block">礼佛大道两侧的13对六牙白象塔。</p> <p class="ql-block">局部特写</p> <p class="ql-block">这幅精美的《帝后礼佛图》创作于北魏迁都洛阳年间。原本位于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东壁上。然而上世纪初被美国一个叫普爱伦的鬼子盯上了,遂勾结当地文物贩子岳彬把浮雕拆成两千多块运往海外。一幅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另一幅藏于美国纳尔逊博物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弧形《帝后礼佛图》浮雕墙(南部)</p> <p class="ql-block">北部</p> <p class="ql-block">灵岩寺</p> <p class="ql-block">灵岩寺塔</p> <p class="ql-block">②.跨过这道门,石窟群从第一窟“石鼓洞”由东向西一字排开。绵延千余米。以前的全是紧锣密鼓的序曲和为主角即将登场做的铺垫。石窟亦称“石窟寺”。不象一般寺庙是一砖一石的地面房屋建筑,而是凿开石山成庙宇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这个楼阁式建筑似曾相识?对!象敦煌石窟的标志“九层楼”。</p> <p class="ql-block">第五窟(大佛洞)内有全云冈石窟最大的佛象,高17.4米。五、六是双窟。窟前紧贴岩壁修建的四层木构楼阁称窟檐,是清初加上去的。被誉为清代大同八景之一。即“云冈佛阁”或“石窟摩云"。</p> <p class="ql-block">后人把主要石窟编成号,起名叫“洞",唯有这第12窟不叫洞,命名为“音乐窟”。侧重表现各种乐器的演奏。竟然还有乐队指挥,如图中着红裤者便是。</p> <p class="ql-block">16至20窟。</p> <p class="ql-block">第18号窟(立三佛洞)。</p> <p class="ql-block">这尊立佛原型为北魏弟三代皇帝拓跋焘。身着千佛袈裟、左手抚胸意为对其灭佛行为的忏悔。</p> <p class="ql-block">昙曜五窟第20窟的(白佛爷洞)露天大佛。是云冈石窟的代言人和名片。大佛高13.7米,双手施禅定印、结跏趺(jia fu 音加夫)坐(盘腿而坐)。石窟早年就已崩塌,这个白佛爷洞全貌究竟什么样不得而知,但根据昙曜五窟擅造大洞大佛的特点等推测,主佛西侧象东侧一样应有一立佛存在,现在只有模糊的痕迹,甚为可惜。</p> <p class="ql-block">主佛原形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p> <p class="ql-block">相当于龙门石窟的被称为东方蒙娜丽莎的“卢舍那大佛”。</p> <p class="ql-block">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与愿印。</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的主角和灵魂。</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退场。</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一样靠山临水。</p> <p class="ql-block">3路、12路、37路公交车西边终点站都是云冈石窟。还有一路从大同南站出发经过古城九龙壁站和华严寺等站的旅游专车,终点站也是云冈石窟。</p> <p class="ql-block"> 写在后面</p><p class="ql-block"> 目前国内经常有三大石窟的提法,即甘肃敦煌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足见云冈石窟的地位是承上启下的。走马观花看一遍,感觉相当震撼!在一千五百年前生产力条件下,靠一锤一凿手工完成,其难度可想而知。了不起!牛!</p><p class="ql-block"> 欢迎批评!谢谢收看!</p><p class="ql-block"> 驿动</p><p class="ql-block"> 2025.1.10于通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