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p class="ql-block"> 根植山野,春暖花开</p><p class="ql-block"> 李俊海</p><p class="ql-block"> 当代诗人海子,出身贫困,却博学高就。他的人生像极了两根铁轨,一根超级感性为生命的灿烂无限延伸;一根超级理性,秉持孤勇而潸然独醒。铁轨有目标,有志向,合而不同,永不逾越。他著名的诗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最后的人间绝响。而这位极度贫穷又极度富有的一代诗才那年携两根铁轨仰天长啸,一去不返。</p><p class="ql-block"> 这世间真奇妙,有的人为诗活着,也为诗而死。海子是,我眼前的周启发老哥哥也是。不同的是,他也为诗活着,但不会为诗去死。他生命的根和归宿永远在他的田园---燕山脚下的小村。清贫的他,独守着苍茫燕山,无需远行,便能春暖花开。</p><p class="ql-block"> 周启发老哥哥,1953年出生在燕山主峰雾灵山脚下的雾灵山镇的扁担沟村,他除了当过25年的民办教师之外,一直都在这生他养他的小村务农。在他28岁那年,妻子生下儿子六个月后因病离世,他独自一人将孩子抚养大,成家立业,生下孙子孙女。在他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儿子又不幸病逝。他又和儿媳一道将孙女孙子抚养成人。这期间,为了这个家他一直未再婚。像他这样痴情的男人在当下的农村极为罕见。可以说,周启发本身的坎坷就是一个感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而我与他结识,由于他是乡村文化名人。</p><p class="ql-block"> 在没见他本人之前,我就在媒体上发现他持续不断地发表作品,诗歌纪实、随笔、小小说各种体裁都有。他写小村里的人和事,写四季葱茏变迁,写人情世故,写沧桑感悟,入情入理,平实和美,充满正能量。一次他找我帮他修改描写村里乡村振兴中新面貌的纪实,我给他理顺了之后被镇里采用了,县里也进行报道,这使他欣喜若狂。我还发现河北日报客户端有过县文明办走进扁担沟村,进行“传统文化进家庭 移风易俗扬正气”家风家训赠送活动的报道。活动现场,县委宣传部将“德为根勤为本”“家和万事兴”“勤俭持家”等家风家训牌匾送到扁担沟村村民手中,村民代表周启发分享了个人好家风故事。我敢断定,他在当地他肯定是一个受人尊敬重视的文化人。</p><p class="ql-block"> 周哥锲而不舍地写作打动了我们,有人建议吸收他加入我们的老年书画艺术研究会诗词文学分会和县诗词协会。于是,我们就破格接收了一个农民会员。他入会后,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作品与我们的会员一道经常在微信群、公众号、美篇以及省市老干部局网站上发表。他还加入了中国乡村融媒体平台,成为签约作家,经常在线上或纸刊发表作品,《兴隆周讯》上有时整版地登载他的作品。这期间,他的作品每周能写好几篇。大家议论,这位老兄是写顺了,写疯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周启发老师的《田园牧歌》出版了</span></p> <p class="ql-block"> 光这些还不够,我发现周哥的手伸得很长,而且干成了许多跟他不相干的事。</p><p class="ql-block"> 他被雾灵山镇塔前小学特聘为“知名校友”,受邀定期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2024年6月份,他联系县诗词协会、县老研会和县职工文体协会,发起了为学校捐书筹资购买课外读物活动。会员在一周内筹集现金3000元,收集各种书籍500多册,学校举办了隆重的捐赠仪式。</p><p class="ql-block">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还结识了石家庄的文化名人、中国梦伟人艺术团的特型演员宋庆龄的扮演者刘新星老师。刘老师被这位未曾谋面的农民所感动,无偿地为他的家乡鼓与呼。</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1日,由中国梦伟人艺术团组织举办线上“弘扬劳模精神争当时代先锋五一劳动节全球直播晚会”, 晚会节目来自全球各地,聚集了众多中外朋友大联欢。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英荟萃、精彩纷呈,有一百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周哥被特聘为晚会嘉宾,他的反映新时代新农民精神风貌的小小说《老充电》被晚会采用,由相声界名家闫嘉庆老师播讲。</p><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10日,中国梦伟人艺术团组织举办线上“ 携手共进 再创辉煌”2024年全球直播春节联欢晚会。经他举荐,雾灵山镇塔前小学的12名学生表演的舞蹈《小小女兵》被组委会安排演出。主持人介绍说,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的雾灵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那里是红色革命老区,人杰地灵。塔前小学的孩子从小接受红色思想洗礼,传承红色精神,践行感恩行动。塔前小学校长、承德市优秀教师王慧还被特约为晚会嘉宾。由于周哥的一己之力,使得山乡风采绽放,为世人瞩目。</p><p class="ql-block"> 够了!周哥做的这些事情,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农民的能力范围。这些事让体制内有头有脸的人来办都未必做得好,但他却做到了。</p><p class="ql-block"> 从周大哥身上,我想起了“布衣”一词。“布衣百姓”原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而名不见经传的周大哥如明珠陨落在乡草,乐此不疲地歌唱他的乡村风,默默地挥发着与生俱来的光和热。写作,已经成为他维系生命质量的必须。若是在古代的乡村,周哥肯定是秀才或举人,可享赠田免税赋徭役,受人拥戴。而时下,周哥的所作所为,在乡邻们的眼里,无疑是乡贤一样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我统计一下周哥2024年的发稿数量,他在《中国乡村》发表“我爱家乡小山沟”、“ 我爱家乡的红珍珠”、“ 五月的感动”等诗文9篇;百度刊登诗文25篇;《兴隆周迅》诗文 10篇;兴隆诗词群 20篇。他的这些作品朴实无华,充满激情,如刚从山岳田野或村庄里采拮出的花朵瓜果,鲜嫩欲滴,香气四溢,散发着浓浓的原生乡土味道。</p><p class="ql-block"> 是周哥的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精神感染了我;是他的阳光明媚的心态震撼了我。他说出了生活来源除了地树,每月有几百元的乡村教师补贴,还要管孙子孙女,日子苦一点,但很充实。他没有电脑,每天在手机上写作投稿,写成一篇稿子比吃饭都香。我们逐渐成为文友,我经常帮他修改稿子,为他专门建了一个文件夹,前后收录诗歌94首,散文、随笔、纪实和小小说42篇。他还要我帮忙加入中国散文学会,让他的文章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示,也展示昔日革命老区的风貌。</p><p class="ql-block"> 前些日子,他刚因贫血治疗出院,跟我说想把他的作品编纂成一本书,留给朋友和孩子们。我决定帮他编纂,而且为他写序,把他的故事介绍给大家。元旦过后,他的这部17万多字的诗文集终于付印完成。接到书后,他告诉我说兴奋得彻夜未眠。</p><p class="ql-block">周哥的人和事作为一种现象,一直在 我的脑海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 当下,我站在一棵树下为自己的羸弱而迷茫;站在明亮的晚霞中为自己的冷冽而自悲。此时,我不知道该怎样评价这位矢志不移地为他的乡村放歌的人。50年来,无论怎样风云际会,无论怎样苦辣酸甜,周哥始终矢志不移,笔耕不辍。这位穷困潦倒的农民为家乡做了许多好事善事。他和他的温暖人心,照亮他人。在我看来,大诗人海子曾经面朝大海,但心胸未必比我们面前的周哥旷达。在周哥的眼里,他的山野,他心中的村落,永远春暖花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图片撰文:李俊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美篇制作:卢建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制作时间:2025.01.10</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对于网名为“田园牧歌”的乡土作家周启发老师,您有什么想说的,欢迎交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