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严州古城古称“梅城”,其名始于隋朝。唐高祖李渊设立严州,管辖今建德、寿昌、淳安等地。自唐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睦州州治迁至严州古城后,这里一直是州府、路、专署所在地直到1959年。历史上,严州因其地理位置险要,成为东吴、东晋、南朝时期的军事要地,唐代更是商贸繁荣,成为浙西地区的经济中心。明清时期,严州古城进入鼎盛时期。</p> <p class="ql-block">严州古城,地处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三江汇合处,北枕乌龙山,南临三江口,依山傍水,风光秀丽。严州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自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置县以来,一直是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严州古城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作为州城也有1200多年的历史。其地位曾仅次于杭州,是浙江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澄清门是严州古城的南大门,朝南面临新安江,位于严州古城正大街最南端,是古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游客登上澄清门上的澄清楼二层,可以俯瞰整个古镇、观赏新安江壮美的景色,是拍照的最佳地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远望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三江交汇处。新安江自西向东,兰江自南而来,两江汇合后流向富春江,最终流入钱塘江。三江交汇处形如“丁”字,杜牧诗“越嶂远分丁字水,腊梅迟见二月花”描写的就是此处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始建于唐末、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修缮和扩建,至今保存完好。古城墙周长近6000米,高约7米,底宽约10至13米,顶宽5至8米,由块石和青砖砌成,气势雄伟。</p> <p class="ql-block">远眺新安江对岸的南峰塔。位于古城的东边还有一座北峰塔,它们隔江耸峙,形成了著名的“双塔凌云”景观。</p> <p class="ql-block">严州古城的建筑主要是徽派建筑风格,这种风格以其白墙灰瓦、高耸的马头墙和众多的牌坊为特征,散发着古色古香的魅力。正大街是古城的一条主街,这里美食聚集,沿途还有许多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清邮局旧址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严州邮局的设立,结束了上千年的驿站传统。现为严州邮驿文化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建德侯坊是为纪念三国时期将领建德侯孙韶建造的。牌坊高约10米,宽约7米,雕刻精美。建德侯坊不仅是历史的纪念,更是梅城古镇的一个地标性建筑。,还是《奔跑吧》综艺节目的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太平桥位于正大街和玉带河交界处,是古时连接严州城南北的重要通道。太平桥始建于宋代,历史上经历了多次修缮…现在的太平桥是在原遗址上重建的。桥下穿过的玉带河宽度不足5米。</p> <p class="ql-block">桥前有三座牌牌坊,正中为思范坊,西侧为理学名邦坊,东侧为汉春富治坊,它们各自承载着不同的纪念和表彰意义。</p> <p class="ql-block">思范坊位于太平桥前的正中,纪念的是范仲淹。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影响深远。这座牌坊是为了纪念范仲淹而建,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精神。</p> <p class="ql-block">理学名邦坊位于西侧,它纪念了朱熹、吕祖谦和张栻三位理学贤人的会聚。牌坊反面上枋额刻“三贤会聚”,并配有理学贤人聚会的浮雕,栩栩如生。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道德和理性的结合。这座牌坊反映了梅城在理学方面的历史贡献和学术地位。</p> <p class="ql-block">汉富春治坊位于东侧。为汉富春县治古迹历史由来的一个明证。牌坊顶层的小龛上的龙凤牌上镌刻有“御制”两个大字,表示牌坊的等级标志。牌坊正面写着“吴越分野”,表明严州所处的方位是吴越两国的交界。背面写着“龙兴之州”,暗合严州潜龙之地。在两宋时期,太宗赵光义,高宗赵构、度宗赵禥,在登基之前,都曾任睦州(严州)防御使、节度使,并以诏书的形式公布于天下,下方“星纪南斗”则从星象方位上,表述严州府所在的地理位置。</p> <p class="ql-block">总兵府考古遗址公园。明朝时期,总兵府作为镇守边区的武官驻地,主要负责统领军队和应对战事。总兵官在遇到战事时佩将印出战,战事结束后缴还,后来逐渐演变为常驻武官。</p> <p class="ql-block">福建会馆</p> <p class="ql-block">新华书店是一座有年代感的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严州古城有记载可考的石牌坊在历史的鼎盛期达到187座,加上严州城外近郊的牌坊12座,总共达到199座石牌坊。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许多的牌坊被毁或被拆除,目前古城仅剩下了19座。众多的牌坊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严州古城的文化象征和历史见证。牌坊分为四个等级:御赐牌坊、恩荣牌坊、圣旨牌坊和赐赠牌坊,这些牌坊不仅展示了皇帝对功勋和德政的褒奖,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状元坊,中间那行字写的是宋代的时候为状元方逢辰立的状元坊。其背面为“甲第魁首”。</p> <p class="ql-block">三元坊。商辂是严州淳安人,他在明宣德十年连续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中取得第一名,成为明朝唯一一个在三次考试中都取得第一名的人。为了纪念他的成就,建造了三元坊。</p> <p class="ql-block">六眼古井,古时严州城内人多井少,为解决百姓饮水问题,当地富户马景福出资雇人开挖了六眼井。明宣德八年(1433),严州知府万观为表彰马景福,在六眼井旁立石,上刻“德沛甘泉”四字。</p> <p class="ql-block">六合堂位于严州古城府前街六曹巷口,是为纪念三国东吴孙权封孙韶为建德侯,并置建德县而兴建的。它不仅承载着孙权对孙韶的深厚情谊,也见证了严州古城的繁荣与发展。六合堂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堂内雕梁画栋,尽显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奎星阁</p> <p class="ql-block">我们漫步在澄清门往东方向的古城墙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在城墙上可以近距离观赏“品字形”梅花形城垛,这是中国仅有的三座梅花形城墙之一。关于建梅花城垛有多样说法:最多的一种说法是,元末明初,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守严州时,大兴土木,扩建严州城。当时的北京城和南京城,其建筑格局都是梅花形的。李文忠仿照北京和南京,也将严州城建成梅花形。结果只建了一半,就停了下来。其原因人们各执一词,有说是城没建好,李文忠就调走了;也有说是有人告了状,说他建梅花城,是想与北京、南京平分秋色。言外之意,不言而喻。因此,“天下梅花两朵半,北京一朵,南京一朵,严州半朵”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第二种说法是,严州古城城墙上的城垛为品字形,也就是呈半朵梅花形,梅城因之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沿着城墙向东到了“福运门”,市民俗称小南门。我们在这里走下了城墙。穿过城南东路就到了市民路—这条当年浙江大学西迁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 1937年11月抗日战争初期,浙江大学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怀着教育救国,科学兴邦的理想,踏上漫漫西迁之路,谱写了一部空前而伟大的文军长征史,而建德梅城就是浙江大学本部西迁的首站。竺可桢、苏步青、谈家桢等多位知名教授、科学家曾跟随浙大在此生活、授课。虽然浙大在梅城只停留了短暂的一个多月,但为建德留下了百年名校的精神传承。</p> <p class="ql-block">浙江大学师生西迁第一站至梅城。根据《竺可桢日记》、《国立浙江大学在建教职员工通讯录》等记载,当时学生住在严州中学、乾源当铺、严子陵祠、文庙、何宅和东门街一带。此建筑紧邻东门街,原为范公祠,光绪年间建筑,西迁期间临时用作浙大学生宿舍。</p> <p class="ql-block">乾源当铺,浙大西迁时临时的浙大学生宿舍旧址。</p> <p class="ql-block">浙大西迁研学路线↑</p> <p class="ql-block">祖孙科甲坊,这座牌坊背后是为宋贤而立的故事。宋贤,这位建德梅城人,他的名字与龙山书院紧密相连,成为了这座历史悠久书院的重要人物。牌坊的屹立,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对龙山书院千年学术传承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龙山书院牌坊。</p> <p class="ql-block">龙山书院大讲堂</p> <p class="ql-block">龙山书院原旧址于北门外乌龙山麓,据民国《建德县志》记载为范仲淹所建,是严州历史上第一所官办书院。可惜建后不久被毁,因此未留下充足史料。2020年,梅城镇启动龙山书院复建项目,建成综合会议厅、藏经阁、大成殿、潇洒楼、范公祠以及四个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走进书院,可以看到一座四柱三间、石梁相接的牌坊,中间写有“棂星门”三个字,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的天镇星相比,也意味着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p> <p class="ql-block">走过石桥,就来到了仰圣门前,这里就是书院的正门,也被称为先师庙门,里面就是大成殿,殿内供奉着孔子的雕像,他的四大弟子也陪伴左右。</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范文正公祠是为了纪念范仲淹,缅怀其贡献和成就而建立。</p> <p class="ql-block">范仲淹在龙山书院种下的,是一颗文化的种子。如果说旧时的龙山书院,可以视为严州的文化地标,那么今日修葺一新的龙山书院,更是如今严州文化的制高点,建德文化的汇集地。</p> <p class="ql-block">东门是古城的重要入口之一,地处三江汇合处。</p> <p class="ql-block">字民坊,是严州古城最古老的牌坊之一。早在唐宋时期,作为严州古城十九个里坊制管理体系之一,是以门坊建筑形式出现的。原牌坊毁于太平天国时期的战火,2019年11月重建。</p><p class="ql-block">字民坊,旧名申政,字民即抚治、管理百姓的意思。赵禥在被封皇太子之前,曾领设在严州的遂安军节度使。</p><p class="ql-block">严州也因这层关系升格为府,政称建德府,主官从五品知州升格为四品知府。重建的字民坊,为四柱三间五楼冲天式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文澜阁《四库全书》与浙大。1937年,为躲避日寇毁坏,在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浙江大学教授陈训慈主持下,在竺可桢校长的鼎立支持下,阁书于12月2日运抵建德,藏于绪塘方宅,随后转移至北乡松阳坞。自此,阀书便跟随浙大师生开始了近9年的长途西行,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7月5日重返杭州。建德作为浙大师生文脉延续、护书西行的首站,意义重大。</p> <p class="ql-block">竺可桢校长办公室旧址。1937年11月,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率师生近千人西迁至梅城。根据校史资料考证,竺校长当时办公室设置于此。此建筑原为当地百姓住宅,在梅城美丽城镇建设时,拆迁、征收后进行修缮、保护。</p> <p class="ql-block">东湖景色宜人,沿着湖边漫步欣赏湖光山色美景。</p> <p class="ql-block">唐代的城市吉祥物- 儡石。儡石原位于严州古城的儡石巷。据史料记载,儡石上原有铭文:“伟哉儡石,作镇此州。此石被视为严州的镇州之宝,寓意消灾赐祥、五谷丰盈。然而,在历史变迁中,儡石神秘失踪数百年,只留下碎片化的文字记录和无尽的传说。2021年1月8日,在严州古城的一次文物修复工作中,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了失踪已久的儡石。这块呈赭红色的巨型碾子石头上,清晰地刻着铭文,与史料记载相吻合,为这座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镇增添了新的传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浙大西迁—竺可桢校长记录的梅城。</p> <p class="ql-block">浙大西迁教务处旧址。此处原为徐宅,浙大西迁梅城后此处设为教务处,诸多知名教授曾在此办公,发布教学信息。</p> <p class="ql-block">浙大西迁—苏步青教授旧居。苏步青(1902-2003),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曾任浙江大学教授、数学系系主任、教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7年11月随浙江大学西迁队伍,迁至建德梅城居住于此。同年12月继续西迁搬离此地。</p> <p class="ql-block">浙大西迁— 竺可桢旧居。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p> <p class="ql-block">进入旧居是一座小院,迎面是一组竺可桢等人西迁的群雕像。</p> <p class="ql-block">竺可桢旧居是浙大教员孙汭的娘家,建筑有门屋、正屋、北侧附房和一座三合院,总占地面积1221平方米,建筑面积699平方米。其门屋、正屋融合西洋风格,三合院和附房为传统砖木结构建筑,是抗战时期浙大西迁“流亡办学”的重要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门厅</p> <p class="ql-block">竺可桢居室</p> <p class="ql-block">竺可桢书斋</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是严州府谯楼(古城北门)。至此我们在严州古城的游览就要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 严州古城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古城墙、牌坊、微派建筑等展现了其历史和文化底蕴。古城的街道和建筑布局保留了古代的规划,漫步其中仿佛可以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繁华的古代,这些都会在游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你的浏览和支持!</p> <p class="ql-block">手机拍摄于2024年11月2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