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两个多月前,我和妻子到医院看望她三婶。三婶名叫袁洛锦,整九十岁,肠胃出血,人昏迷着,瘦小的身躯像个大点儿的孩子,蜷缩在病床上。陪护说早晨输的血,昨晚都以为过不来了。妻子这是第一次见她的三婶,对三婶的过往也没什么了解。老人的两个儿子在北京工作,把她从武汉接来养老。</p><p class="ql-block"> 过了两天老人挺过来了。妻子身体欠安,让我再去看看老人。我也想再见见老人。我这个人崇尚英雄,凡知道谁从战场上过来的,忍不住就想多聊一聊。我想问问她,她已故的丈夫,也就是我妻子的三叔胡寿苏,是不是去过朝鲜战场。对七十多年前的事情,后辈们已经没几个人说得清楚了。老人靠在床头,眼睛睁开了,神志是清醒的。只是身体虚弱,加上口音,说话我听不大懂。和老人你来我往说了半天,老人才知道我是谁。</p><p class="ql-block"> 老人的小儿子正好来了。他说爸爸参加了抗美援朝。他爸爸当年是报务兵,就在志愿军司令部,也许还见过毛岸英,但肯定不知道毛岸英的真实身份。他爸爸回国后一直在总参情报系统工作,直到离休。他爸爸回国后才知道,爸爸的大哥胡寿文,舅舅周嘉业和表弟周志明,当时也都在朝鲜战场上。大哥是九兵团58师医政股股长,在长津湖一带抢救伤员时,遇敌机袭击牺牲。他爸爸的四兄妹,其中包括我岳父胡寿万,都是小小年纪参加的新四军。他爸爸已经去世多年了。</p><p class="ql-block"> 让我没想到的是,刚活过来的袁洛锦老人,也是个老革命。她老家是湖南邵阳,1949年四野部队打到湖南,她15岁上跟着四野的48军走了。她当的是通讯兵,跟着部队往西南挺进,走不动了就骑马。在广西剿匪时中弹受伤,子弹从后背上取出,切掉了一部分肺,成了残疾军人。组织上安排她在河南鸡公山疗养,遇到了从朝鲜归来也在疗养的胡寿苏,后结成夫妻。一对革命夫妻。袁洛锦此后被安排学医,毕业后一直在武汉第九人民医院当医生。</p><p class="ql-block"> 老人的小儿子说,妈妈也是“离休干部”呢。这个我懂,战争年代参加革命的,退休后统称“离休干部”。</p><p class="ql-block"> 新年前我和妻子在西安住了一个多月。12月29日我们开车返回北京的路上,接到袁洛锦老人的小儿子的电话,我说,不好!果然,老人昨晚去世了。</p><p class="ql-block"> 在袁洛锦老人的追悼会上,从湖南邵阳来的她的侄子给我说,他姑姑是袁国平的亲侄女。我楞了一下,袁国平是谁?这名字我怎么有点儿印象?他说,袁国平是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我心头一动,还有这层关系啊!随即在手机上搜到:袁国平,湖南邵东市人,1925年10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五次反围剿作战和红军长征。1938年3月,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皖南事变时,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突围中被叛徒杀害。袁国平指挥部队继续突围,激战中身负重伤,举枪自尽。他生前有过一句名言:“如果有100发子弹,要用九十九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做俘虏。”</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焚烧炉火光正旺。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的那一代人越来越少了。我们应该永远记住那一代人。</p><p class="ql-block"> 2025.1.8</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