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致雪</b></p><p class="ql-block">手记 : 你说这像某种殉道,想要献祭自己</p><p class="ql-block">陈致和 | 让格.杂言.大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听到花朵撑开夜晚</p><p class="ql-block">你怀抱一匹小马,二月和二月的瓦片</p><p class="ql-block">二月吞噬羊群</p><p class="ql-block">爱人,二月有二月的撄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托出就是托出</p><p class="ql-block">二月的泉水溢出无需赦免</p><p class="ql-block">二月有二月的低鸣</p><p class="ql-block">燃烧的就请你们幽若而野蛮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有的狭小都要尊崇狭小</p><p class="ql-block">你怀抱火即一支支蘸满 毒液的箭</p><p class="ql-block">所有的山峦</p><p class="ql-block">所有的,层叠的地方都会层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人,你站在无人的泉水</p><p class="ql-block">果树挨着果树,你站在光秃秃的枝头</p><p class="ql-block">你戳截自己</p><p class="ql-block">你的前世没有姻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奔赴就是奔赴</p><p class="ql-block">二月的青苔你戳截自己(你是一匹小马)</p><p class="ql-block">你的今生不能清欢</p><p class="ql-block">你站在二月就是为了下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献祭就是献祭</p><p class="ql-block">你是黑夜的小女儿怀抱信仰</p><p class="ql-block">你守的祖国没有人烟</p><p class="ql-block">爱人,你别归还</p><p class="ql-block">2022.9.29. 凌晨</p> <p class="ql-block"><b>品读陈致和白话诗《致雪》</b></p><p class="ql-block"><b>霜叩 | 文</b></p><p class="ql-block"> 最近细细品读了陈致和先生的诗集《照见集•篱笆烟火》中的第一首诗《致雪》,感触良多,受益匪浅,故写此篇笔记,以为笔者今后学习写诗提供参考借鉴。</p><p class="ql-block"> 既然诗题《致雪》,我们不妨就以雪的聆、观、感开始,这些部分融入了一定比例的“山非山,水非水”的虚变技术,需要仔细领会。🌷</p><p class="ql-block">其一,用雪的耳朵聆听。</p><p class="ql-block"> 于是乎,我们和诗人一起听到了“花朵撑开夜晚”,它告诉我们,这将是一个让人欣喜的、期待的、美妙的阅读之旅。“二月有二月的低鸣”,而这种超过人耳阈值的低频“低鸣”,大概也只有“雪”能听见。😊🌷</p><p class="ql-block">其二,诗人用雪的眼睛观看。</p><p class="ql-block"> “二月和二月的瓦片”“二月有二月的撄犯”等诗句,都是“雪”的敏锐视觉更容易观察的的物与事。</p><p class="ql-block">其三,用雪的身体感受。</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层叠的地方都会层叠”非常贴切的雪的身体的感受,挽着“山峦”画面直扑眼前;“你站在光秃秃的枝头”,充满了诗意,却又无比很俏皮(童真)的诗语;“你怀抱火即一支支蘸满毒液的箭”,这里要注意,诗歌的措辞是有力量的,很多人可能不以为意,读到这里时,我感受到了毒箭的杀伤力,对物(雪)对人(诗人和读者)皆有作用力。这句我思量了颇久,这蘸满毒液的箭到底为何物?我理解为阳光,雪最惧怕阳光的箭。中国人讲究五行,讲究“万物之定律,相生相克”,雪化而为水,水升而为云,若遇冷,可再次凝而为雨或雪,周而复始,不断完美演绎着相克复相生。所以,克无妨,是危,也是机。(跑题了😂)</p><p class="ql-block"> 聊完“雪”的感受,我们不妨继续看看这首诗的其他特性。</p><p class="ql-block">笔者认为,《致雪》一诗多次体现了诗人崇尚真,崇尚美的艺术追求。</p><p class="ql-block"> “你托出就是托出”,“所有的狭小都要尊崇狭小”,“你奔赴就是奔赴”,“你献祭就是献祭”,这样的诗句,质朴直白,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是诗人崇尚回归实本的写照,是诗人对率真与果敢的赞美。</p><p class="ql-block"> 率真呈现给读者的观感通常是可爱的特性,可爱与美共生,人因为可爱而美丽,诗亦然。我们一起来看,诗中“你站在光秃秃的枝头,你戳截自己”,“二月的青苔你戳截自己(你是一匹小马)”中“你戳截自己”两次出现,这种“会戳戳自己”的可爱充满了童稚和纯真,自然而然会流露出人之初的纯洁之美。“光秃秃的枝头”和“一匹小马”这样直白的童言童语也给了读者无限纯净的欢乐。</p><p class="ql-block"> 《致雪》这首诗中用了大量的句子营造美的氛围,充分说明诗人非常注重诗歌的唯美性,崇尚艺术之美。</p><p class="ql-block">我们看诗句。“我听到花朵撑开夜晚”,“二月和二月的瓦片”,“爱人,你站在无人的泉水”,“你的前世没有姻缘”,“你的今生不能清欢,你站在二月就是为了下雪”,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自然之美,情节之美,古典之美,跃然纸上。不经意(或可说是无法克制的措辞)流露出的典雅,说明诗人有良好的古文功底。撄犯,清欢,这样的词古意盎然;瓦片,青苔,泉水,枯枝,等等都是文言诗词中常用的元素,古典之美,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想和大家聊聊《致雪》这首诗的矛盾冲突性,或者说,是诗人本身的矛盾性(当然,每个人都是矛盾综合体,无一例外😂)。</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冲突在本诗的第一段。“二月吞噬羊群,爱人,二月有二月的撄犯”,听完花开,看完温顺的小马和静谧的瓦片,是不是让人突然就警觉了?没错!戏剧冲突性出现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冲突在第二段,或者说诗人固有的矛盾性,诗人用诗语很直白的表述出来了。“燃烧的就请你们幽若而野蛮吧”,幽若而野蛮,很直白的矛盾吧,正是这种营造了同和谐不一样的美,冲突和矛盾的美,有痛点的美。</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冲突。如果说前面的矛盾冲突表现得还比较温和婉转,那么,第三段的这次冲突就尤其尖锐了。“你怀抱火即一支支蘸满毒液的箭”,不知其他读者有何种感受,我读到此处时,是突然受到了惊吓的,紧张感不由自主而生,担心“雪”?亦或是自身?说不明,总的来说,就是突然感受到了文字的杀伤力。</p><p class="ql-block">在经历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之后,后面出现的,更类似于是无力的伤感。</p><p class="ql-block"> 第四段中,“你的前世没有姻缘”;第五段中,“你的今生不能清欢,你站在二月就是为了下雪”,都体现现实和理想的冲突,亦是诗人对无力掌控现实的伤痛,矛盾的、率真的诗人拒绝长大和长大之后必须直面的忧伤。当然,这样的诗句也充满了灰色而忧郁的美感,伤痛的、抱残守缺的美。</p><p class="ql-block"> 行文自此,发现笔者思绪也随着诗人的诗一起跌宕起伏,一次唯美的读诗之旅即将结束。</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段,满怀热忱和祭献精神而来,最终展示了悲观和失望。“你守的祖国没有人烟,爱人,你别归还”。当然,这种悲观也是唯美的,孤独本身就是一种美,又或者诗人是因为营造氛围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收笔前,笔者想说,无妨啊!生生不息,危险和生机总是并存的。任何时候,任何事物都一样,盛极则衰,否极则泰来。纵使没有人烟,吾辈亦当以“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自勉,砥砺前行,不忘初心!</p><p class="ql-block">附录原诗以便读者欣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金林辉.字:复兴号.66年.温州人。</p><p class="ql-block">现就读全球诗学致和学院顶级班,爱生活,爱写标准诗。经常在《西北杂志社》等期刊发表文章。有一群爱好诗歌的朋友,望有共同爱好诗歌的美友联系:</p><p class="ql-block">复兴号1390577670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