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和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span style="font-size:18px;">和顺古镇先后获得中国第一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多项殊荣,2024年2月,和顺古镇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 和顺古镇在众多的古镇最大的特色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第一、几百年来形成以“和”为中心的乡风乡俗,把“和”具体为“和谐”、“和睦”、“随和”、“融合”等一系列内容。第二、重视读书与教育。和顺村位于西南边垂,但是学校与图书馆都是最早建立的。第三、从古至今尊重人才、表彰人才成为一种时尚。从和顺走出的华侨热爱家乡,热心为家乡做公益活动,成为一个传统与风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内和外顺”的大影壁。大影壁位于大门入口处,背面则写着“世界腾冲 天下和顺”。这块大影壁不仅是和顺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还寄托了人们对和谐生活的美好向往。↑↓</p> <p class="ql-block"> 和顺古镇依山傍水、绵延数里,聚落着寺院、道观、祠堂和众多小巷,这里的建筑一个特色就是中西合璧,既有徽派建筑的婉约,又有西式建筑的明朗,兼有东南亚风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和顺古镇中的牌坊是旧时代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和顺古镇现有12座牌坊,分为百岁坊、文化坊、节孝坊三类。</p> <p class="ql-block"> 和顺顺和牌坊建于2001年,是和顺标志性建筑。牌坊背面是“仁里”二字,意为和顺是讲究传统文化的仁义道德之乡。↓</p> <p class="ql-block"> 双虹桥新桥头的“冰清玉洁”牌坊为节孝坊。↓</p> <p class="ql-block"> 双虹桥老桥头的“文治光昌”牌坊为文化坊,另一面字是“佑启人文”。通体用火山石雕砌而成。左右两边石板分别刻有颜楷“士和”、“民顺”,寓意着文化和社会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 双虹桥是位于和顺古镇的两座石拱桥,因其形似双虹卧波而得名,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清清河水悠然流过桥下,水禽在水中嬉戏展翅,初生的阳光打在盛开的花朵上,金灿灿、亮闪闪,远处的残荷明暗交织、斑斑驳驳,正在收割的庄稼一片明黄色,有人慢慢行走在其中,好一派惬意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 雨洲亭是纪念益群中学首任校长、曾任云南大学副校长的寸树声先生而建。寸氏宗祠里有他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 文昌宫始建于明代,复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和顺文化的摇篮,曾是1940年由华侨捐资创办的益群中学旧址。左右楼阁下镶嵌的《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记录了和顺历史上取得功名者809人,充分说明和顺历来重视人才、表彰人才、激励人才,才使得和顺历史上人才辈出,杰出人物各领风骚。↓</p> <p class="ql-block"> 《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局部。↓</p> <p class="ql-block"> 清晨走在和顺古镇的大街小巷里,这里古街古巷顺山而建高低错落、曲折蜿蜒,地面是方青石铺就,两侧店铺林立,商业氛围浓厚。清晨的阳光洒在一侧的街道与店铺里,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早上游客不多,三三两两穿行其中,寻找着自己钟意的景致,当地的老人有的在家门口慵懒的晒着太阳,也有稍年轻的忙着挑着担子沿街售卖。早上除了早点铺生意兴隆外,其他大都还在睡意朦胧之中,小镇显得古朴安静平和,慢生活的节奏让人远离喧嚣,心情悠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 拥有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和最早建立的学校。和顺图书馆的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舍落成。迄今有藏书13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李石曾等文化大家的题字。如今,不到八千人的边陲小镇,近三千人在图书馆办理了借书证。</p><p class="ql-block"> 和顺镇中心小学,它始建于清光绪34年(1908年)。</p><p class="ql-block"> 图书馆馆名的石碑静静的守候在门口,石碑上的黑色斑驳点点,让人感受到年代的久远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 "和顺和谐"是前总理朱镕基题于2006年8月5日。↓</p> <p class="ql-block"> 和顺小巷。和顺小巷容纳了马帮馆、滇商馆、走夷方馆、古法造纸馆、翡翠大王家乡、总兵府等场馆,是腾越文化、和顺文化的缩影。集文化艺术、文创体验、美食休闲为一体,在这里,不仅能感受自然风光、人文荟萃,更能体验文化传承,人间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马帮馆里驮队雕像。2000多年前,南方这条古道从成都出发,穿越长山大水,通过云南,走向缅甸,走向印度,通往中亚、欧、非。和顺有许多人随马帮走出家门,来到缅甸等地谋生,在异国他乡,吃苦耐劳、忍辱负重,艰苦创业!</p> <p class="ql-block"> 水上印象。我和老伴乘船而行,这里有亭有岛,先是两岸店铺林立,然后进入风光旖旎的河道,河道时宽时窄,芦花与蒲棒荡漾,黑水鸡、小鸭子等不时出现,天空中也有飞鸟掠过,近处有清清的湖水,远处山谷有白雾袅袅,真是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让人心情愉悦。↓</p> <p class="ql-block"> 和顺最独特、最温柔的公益建筑——洗衣亭。和顺是著名的侨乡,华侨侨眷的总人数是家乡人口的几倍,前辈出国扔时刻挂念家中的亲人。为了家乡的妇女洗衣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从清光绪年间开始,逐步沿河修建了九座形态各异的洗衣亭。↓</p> <p class="ql-block"> 艾思奇纪念馆。听到这个名字,我心里感觉好像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既亲切又有些生疏。亲切是半个多世纪前的我们学哲学的那个时候,我们人手一册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书籍,真没有想到50多年后,我们在和顺古镇参观了他的故居与生平展览,就像粉丝见到了偶像一样。此时此刻我才知道他的祖籍是腾冲和顺的人,原名李生萱,李氏家族也是富有的世家大族,他却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党在理论战线的忠诚战士,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在延安期间与毛主席有书信往来,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中院子里艾思奇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李氏宗祠。建于1920年,占地3300平方米,规模宏大,所处地势高峻,视野开阔,内有民国元老谭延闿、李根源题写的楹联。和顺李氏家族曾产生了云南都督蔡锷将军秘书长的李日垓、哲学大家艾思奇(李生萱)等一批文化名人。↓</p> <p class="ql-block"> 中西合璧的寸氏宗祠,是和顺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腾冲寸氏宗族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寸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扩建于清代嘉庆十年(1806年),由寸氏族人集资修建。大门采用西式风格,内部则是典型的中式设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寸氏的始祖成员是寸庆,原籍南京,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由四川重庆奉旨随其他官员平定云南滇西后,驻守腾冲,因军功遂被封为卫指挥使,后定居和顺,成为早期定居者之一,和顺乡最早开基业的五姓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寸氏祠堂里悬挂着寸氏始祖及做出卓越贡献的后代子孙的照片与文字。</p><p class="ql-block"> 寸氏的后代在和顺繁衍生息,至今已传24代,人才辈出,包括早期追随孙中山先生翡翠大王寸尊福,加入同盟会,为民主革命捐巨款,被孙中山称为“华侨领袖、民族光辉”。抗日名将寸性奇在中条山战役中负重伤后壮烈牺牲,1986年5月10日民政部发给“革命烈士”证书。还有寸玉,官至高位,年老还乡后带领村民兴修水利、改造良田、修路建桥(双虹桥老桥),为当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村民的尊敬与敬仰,寸氏宗祠里还有许多让人敬仰的人和事,不一而足!↓</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和顺古镇运气特别好,傍晚可遇不可求的还拍到了余霞成绮的火烧云。火烧云的形状开始像是白云镶上了金边,变成了一条黄色的飘带,一会儿又像是一片片的金色大花瓣洒在天空,天空变换莫测,让人驻足观看,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几分钟过后,太阳落山天空瞬间变成蓝黑色!↓</p> <p class="ql-block"> 和顺古镇的祠堂、博物馆、牌坊、牌楼等文化古迹众多,内容丰富,全镇总面积为17.4平方公里,我们在镇内民宿住宿了2天,把大多数地方进行了参观、游览、拍照,精简了再精简,留下这些图片。</p><p class="ql-block"> 谢谢观看。部分文字来源于景区介绍。</p><p class="ql-block"> 2024.11.29-12.1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