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古镇,人们总是想到是湖南的凤凰古镇、浙江的周庄、山西的平遥等地。 而镇远古镇则是一个被人们遗忘的,且充满少数民族气息的5A级古镇。 它位于贵州武陵山余脉的崇山峻岭之中,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车入古镇,我不得不感慨大自然对这古镇的神奇造化,一舟泛不动的㵲(Wǔ)阳碧色。 我们入住的是古镇祝圣桥旁的民宿,放下行李,坐在观景阳台上,一眼是望不到尽头的江岸民居。 手握一杯贡品天印茶,眼见一堤垂柳,耳听山谷幽,桥无声,喜欢镇远,从此时开始。 伙伴们急忙步入古镇,开始行摄逛不完的古巷,欣赏起“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的镇远古镇。 碧绿的山水,望得人心神安宁,三街六巷,引领你入幽境古巷,逗你遐想万千。 镇远古镇四周皆山,㵲阳河以S形穿镇而过,在云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一般。 横跨在㵲阳河上的祝圣桥,曾名“溪桥”,(因给康熙帝祝寿才改的名)。 此桥由清一色的青石切成,桥上有亭,小巧而精致,桥下的七孔桥洞可过水行船。 三层高的亭子为木结构,亭子飞檐翘角,精雕细琢,线条流畅。 㵲阳河就像一面蓝色的镜子,水面波澜不惊,碧绿如玉,澄明如镜。 把蓝天、白云、青山、石桥收录其中,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 古镇影像倒影在㵲阳河上,美成一种扑朔迷离意境,让人有了梦一样的朦胧。 这种恰到好处的烟火气,吸引了喜欢悠闲旅行的游人,前来探寻这一处“世外桃源”。 㵲阳河北岸是旧府城,南岸是旧卫城,城垣依山而建,蜿蜒的城墙。 高高的烽火台,居高临下的炮台,组成了一道固若金汤的古镇。 沿玉屏山台阶拾阶而上,眼见始建于明朝青龙寺贴岩而建。 建筑群翘翼飞檐,雕梁画栋,呈现道、儒、佛三种宗教的寺庙同存。 凌空贴崖古建筑群,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集天下山水楼阁荟萃为一方。 青龙洞内共建于书院与戏台,使寺院在香火气之外,又平添了书卷气。 古镇原住民把中原四合院的建筑风格搬到山上,改造成屋檐精雕细刻的花草鱼虫,青砖、青石结构的山院。 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的四合院民居,状若奔马,高低错落的封火墙。 踏着青石板山道,看着巷中花样繁多的建筑,曾经的“八十会馆、十二戏楼” 已是人去楼空了。 古巷道狭长幽深,明清时代的建筑遗风随处可见,最绝的就是“歪门邪道”的建筑,“歪门邪道”有两层意思。 一是古巷沿山势蜿蜒曲折,巷道幽深,七拐八绕如同迷宫,便形成了“邪道”。 二是做买卖的商人讲究财不露白,院门都是斜着开的,不与小巷平行或垂直。 古人说这“歪”与“斜”是按照民间风水的说法,实则是镇远古民的智慧所在。 还有古镇清朝时期的镖局,那“镇远镖局”的匾额,那一对石狮,无不诉说着镇远的幽幽古韵。 兴隆老街靠山的一边现存有多口古井,至今仍清水汩汩的四方井、琵琶井。 古朴幽静的四方巷、仁寿巷、石牌坊巷、复兴巷、米码头巷等等。 绿苔暗生,浆声犹在古码头回荡,都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商贾云集、舟车辐辏,曾经的繁荣与喧闹。 每当夜幕降临,穿城而过的㵲阳河则温情脉脉,河中是波光粼粼。 月影朦胧,灯火倒映,岸上是华灯辉煌,人声鼎沸。 沿河两岸灯火通明,㵲阳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用现代灯光技术巧妙融合。 夜登玉屏山,登高望远,更能感受美丽古城的夜景,营造出梦幻镇远,达到雅而不寡、艳而不俗、雅俗共赏的效果。 古建筑的灯光不时变幻出各种颜色,灯光装饰的亭台楼阁,倒映在河水中,如诗如画,五光十色。 此刻古镇的美丽,似一幅朴素中见珍奇,淡雅中显神韵的水墨画。 有着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令人沉醉其间,让人流连忘返。 青砖街道上,时间缓缓流淌,街巷是那么安静,感觉到它的安逸、闲适、自然。 古巷城垣,石瓦青砖,以及那些散落在古镇各个角落的古建筑,无不在诉说昔日的文明与辉煌。 一座古镇,走过了数百年,历史在这里沉淀,繁华过,喧闹过,而今平静了,成熟了。 就如一位经历跌宕的男人,魅力也在起伏其间写就。 一个人,走过很远路,看过很多风景,灵魂也才会安定下来。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阐述就是这种意境吧。 <p class="ql-block"> 续黄果树大瀑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