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古国土耳其

方久•贵宝专家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苏丹哈迈德广场》《托普卡皇宫》</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历史底蕴深厚,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自然景观的国家。其历史可追溯至古代文明时期,如赫梯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等在此留下深厚的文化遗产。最著名的莫过于伊斯坦布尔,曾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拥有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托普卡帕宫、多尔玛巴赫切宫等。此外,安纳托利亚地区还保存着古老的遗址,加济安泰普的罗马剧院、以弗所古城、荷马史诗发生地以特洛伊遗址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土耳其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卡帕多奇亚的奇特地貌,包括“烟囱精灵”、著名的地下城市是自然与人类智慧结合的奇迹。爱琴海沿岸的棉花堡以其白色的石灰岩梯田而闻名,而黑海地区的原始森林则提供了探索自然之美的绝佳场所。土耳其的美丽不仅在于其历史的厚重,也在于其自然风光的多样性和独特性。</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帝国的主教堂,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见证了多个历史文明的更迭,是拜占庭式建筑的代表作。它因其巨大的圆顶和富丽堂皇的装饰而闻名于世,圆顶直径达31.24米,高55.6米,是拜占庭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展现了东罗马帝国卓越的建筑技术和美学追求。</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始建以供奉智慧之神索菲亚。建筑因战乱损毁,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重建,由物理学家米利都的伊西多尔及数学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设计,于公元537年完工。此后,圣索菲亚大教堂作为基督教的宫廷大教堂,持续了9个世纪。</p> <p class="ql-block">在公元537年建成后,大教堂成为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的东正教牧首所在地,同时也是东罗马帝国的皇家庆典举办场所。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灭亡了东罗马帝国,教堂被奥斯曼苏丹穆罕穆德二世改建为清真寺,并增设了四座宣礼塔。</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虽在八百年前被改成清真寺,今天仍可看到作为基督教堂的遗存,圣经里的圣母玛利亚、耶稣、圣人,帝王及皇后的马赛克画像。当年奥斯曼人将大教堂改为清真寺,由于伊斯兰教禁具像和影像,许多圣像马赛克镶嵌画用石膏覆盖并未被铲除,使今天的人们仍有机会欣赏这些精美的艺术作品。遗存的马赛克镶嵌画,是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由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建立的土耳其共和国,力推世俗化改革。1934年,圣索菲亚大教堂被改建成博物馆,1935年重新开放后,成为土耳其最负盛名的历史文化景点。1985圣索菲亚大教堂被联合国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用途引发争议。在总统埃尔多安的决定下,这座历史建筑从博物馆又改回清真寺,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应。圣索菲亚大教堂作为土耳其的历史瑰宝,它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我们前去探索。</p> <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著名清真寺之一。它由伊斯兰世界著名建筑师锡南的得意门生Mehmet Aga于17世纪的1609-1617年设计建造。 建造初衷是为了与圣索菲亚大教堂相媲美,证明阿赫迈特苏丹是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p> <p class="ql-block">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历史悠久,经历了多次历史变迁和战争洗礼,至今仍保留着古罗马时期的遗迹和多个重要的历史纪念碑。广场周围集中了伊斯坦布尔最著名景点,包括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托普卡帕宫等。广场每天都吸引着数以万计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是伊斯坦布尔必游的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融合了拜占庭的希腊文化和奥斯曼的突厥伊斯兰文化,是奥斯曼帝国时代建筑和艺术的辉煌杰作。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瓷砖装饰,这些瓷砖的设计超过五十种郁金香款式,非常华丽。蓝色清真寺拥有260个有色玻璃窗用以采纳天然光线。现今以吊灯辅助照明,使清真寺内光线明亮,灯火阑珊,氛围梦幻。</p> <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全世界唯一拥有六座高塔的清真寺,四周建的六座宣礼塔象征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信真主(安拉)真,信天使(天神),信经典(古兰经),信使者(先知),信前定,信后世。信真主是六大信仰的核心,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穆斯林必须坚信真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化育者和唯一的主宰。</p> <p class="ql-block">苏丹艾哈迈德广场,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老城中心。广场原名君士坦丁堡赛马场,始建于公元203年,是古罗马时期君士坦丁堡的竞技场。曾是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体育和社交中心。1453年奥斯曼帝国时期,将君士坦丁堡竞技场改名为苏丹艾哈迈德广场,用于各种大型庆典活动。</p> <p class="ql-block">傍晚来到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圣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的圆顶在夜空中熠熠生辉,向我们诉说它千年的历史。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广场被柔和的灯光照亮,纪念碑和雕塑在灯光的照耀下,更显雄伟壮观,不禁感叹岁月的沧桑、历史的厚重。大教堂和清真寺在灯光的映衬下更加神秘庄重。广场如同一幅动人的画卷,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广场的塞奥道西斯“奥拜里斯克” 方尖碑,是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思三世为纪念他的胜利而建造,原矗立在埃及卢克索卡纳克神庙门前。狄奥多西大帝在公元390年从埃及购买了这块粉红色花岗岩雕刻的方尖碑,并竖立在赛道内侧。方尖碑 被切割成三块运回君士坦丁堡,加装大理石底座,现在所见的碑体是其中顶端的一段。这块方尖碑已存在近3500年,仍然保存完好,是苏丹艾哈迈德广场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苏丹艾哈迈德广场的德国喷泉,是德国为纪念1898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访问伊斯坦布尔两周年而建,作为礼物送给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喷泉有两个铭文,一个是奥斯曼土耳其语,另一个是德语。喷泉部件在德国制造,苏丹艾哈迈德广场组装,新拜占庭风格,里面装饰有拜占庭和奥斯曼时期的文物,像一个露天博物馆,喷泉为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增添了独特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梦幻古国土耳其《托普卡皇宫》</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在历史上曾经是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托普卡帕皇宫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重要皇宫。坐落在伊斯坦布尔欧洲部分金角湾南岸的山顶上,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领军队,攻占了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历时千年之久的东罗马帝国灭亡,这一年也被认为是中世纪的结束。到了1459年,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在伊斯坦布尔老城拜占庭卫城原址修建属于自己的宫殿。</p> <p class="ql-block">托普卡皇宫有7座大门,其中主要的一座大门面对着圣索菲亚大教堂。皇宫由四个庭院和众多小建筑组成,占地70万平方米,由5公里长的宫墙环绕四周。托普卡皇宫内曾居住约四千人。第一庭院是进出皇宫的人下马的地方,同时还是皇帝举行国家仪式的场所,皇宫的每个角落都承载着历史充满了故事。</p> <p class="ql-block">托普卡宫皇宫由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兴建,从1460年至1856年,它一直是奥斯曼帝国的行政中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最初称为“新宫”,在19世纪更名为“托普卡帕”,意为“大炮之门”,寓意其重要的军事地位。皇宫从建成到19世纪近400年,历任苏丹都居住于此,同时它还是苏丹的官邸。</p> <p class="ql-block">托布卡大宫与北京的故宫、巴黎的凡尔赛宫、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奥地利的美泉宫等并称为世界十大皇宫。宫殿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拜占庭、赛尔柱和奥斯曼的设计元素。宫殿内部装饰精美,大理石、瓷砖、彩色玻璃、金泊、水晶吊灯使宫殿富丽堂皇。花园的喷泉、水池、雕塑为宫殿增添了一份宁静与优雅。皇宫的御善房,可供五千人同时食用,有巨大的灶台灶具及多个厨房。</p> <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宫除了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装饰,还以其丰富的藏品闻名于世。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国父凯未尔将这座皇宫变成了博物馆。宫殿内收藏了大量的文物、艺术品和档案文件,包括珍贵的珠宝、瓷器、纺织品和武器等。这些产品不仅展示了奥斯曼帝国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趣味,更揭示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宫被誉为除中国外拥有最多中国瓷器的地方,收藏了从10世纪到19世纪末的10358件中国陶瓷。40件珍贵的元青花瓷器,都是举世无双的孤品。皇宫博物馆至今仍完好保存着中国早期的青花瓷器,包括雕花盘、镂空碗、彩烧盘以及镶金带钻石的盘子等。</p> <p class="ql-block">展出的瓷器年代最早为宋代,大多数是明清时期,以青花为主,也有少量龙泉窑的青瓷。据统计,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土耳其皇宫的中国瓷器总数超过1万件,其中约4500件产于元 朝和明朝,另外5500件产于清朝。亲眼见到这些远方的“亲戚”,对于我一个爱好瓷器人的心情真是五味杂陈。</p> <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皇宫于1924年4月3日在政府政令下变成帝国时代的博物馆,现为土耳其最大的博物馆,除了精美瓷器馆外还有这个“帝国宝库”的珍宝馆。包括、官服、服装、武器、盾牌、盔甲、奥斯曼细密画、伊斯兰的书法原稿、圣遗物、壁画以及奥斯曼帝国皇家的珠宝、各种宝物等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奥斯曼帝国通过征战、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购买制作了许多珍贵宝石饰品和器皿。宝石来自本国,印度、波斯、中国等世界各地。这些镶嵌着宝石的物品不仅材质珍贵,工艺精湛,独具匠心。帝国的工匠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手艺,将宝石与金属完美地结合,创造出许多令人惊叹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帝国宝库的镇馆之宝,86克拉的梨形钻石有一个神奇的传说。1679年,乞丐在垃圾堆发现一块圆形石头,一位商人用三把勺子换走了它,得名“制勺者钻石”,某天夜里石头突然闪出光芒,珠宝商得知后用10个银币买走了它。购得此物珠宝商拿给同行看,两人都觉得此物非同寻常,却又把握不定。有一天终于确认这是一块罕见的钻石,两人为利益引发了激烈的争执。珠宝商的头儿知道了,给每人满满一小袋子钱,拿走了石头。大维齐尔(宰相)听闻此事将石头买来献给苏丹,经工匠抛光打磨成这颗无比璀璨的钻石。托普卡帕宫中最引人注目的藏品</p> <p class="ql-block">这张苏丹阿麦德一世的御座,从椅背到椅脚全部由纯金覆盖,看照片似铆钉实物却是镶了一千多颗钻石和宝天然撖览石,豪华绚丽,做工精细,端庄威严。许蕾姆苏丹(苏丹皇后在奥斯曼帝国称苏丹皇太后,土耳其称许蕾姆)的坐椅,镶满了天然珍珠、红宝石、袓母绿等珍贵宝石,精致精美,充分体现女性特质。皇子的婴儿床镶嵌了天然松石。这些皇室用品都是金银珠宝镶嵌,每一件都极其精美,可见皇室的奢侈。</p> <p class="ql-block">苏丹和许蕾姆的服装,先知穆罕默德的斗篷、成为历史学家和学者研究奥斯曼帝国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苏丹宝刀手柄一侧镶有三颗颜色和净度很好的哥伦比亚祖母绿,宝石排列的序列与宝剑的形状相契合。祖母绿宝石鸽子蛋般大小,上下两颗为梨形切割中间一颗为枕形切割。祖母绿周围镶嵌着小钻石,手柄的末端是八角形的素面祖母绿,被用作盖子,打开会显示出一只小表。围绕盖子和刀两侧是成排的钻石,手柄的背面采用珐琅和珍珠贝母制成,苏丹的宝刀是绝无仅有的稀世之宝。</p> <p class="ql-block">珍宝馆收藏的奥斯曼帝国的古兰经,装饰的极其精美,让人惊叹无比。经书封面镶滿了珍贵的天然宝石,有红宝石、碧玺、松石、祖母绿,由此可见古兰经在伊士兰信众心中尊贵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文化有也书法,是参观了帝国宝库才了解,阿拉伯书法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书写艺术。帝国宝库收藏了很多拉丁字母书法,展示了伊士兰珍贵的书法作品,有阿拉伯文、土耳其文等。各名人的作品风格不一,体现了不同书法家的独特风格和精湛技艺。作品不仅字迹工整、流畅,像绘画一样精致,并且充满了宗教气息和艺术美感。</p> <p class="ql-block">这个像眼睛似的书法作品展示很多,我不太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它一定有着重要意义。在伊斯兰文化中,眼睛常常被视为洞察真理和监视行为的象征。这样的书法作品可能寓意着神明的洞察力和监视力,不知道是不是。</p> <p class="ql-block">托普卡宫在土耳其象征着,奥斯曼帝国的辉煌历史。它曾是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官邸及主要居所,见证了奥斯曼帝国的荣辱兴衰。宫内帝国宝库是土耳其的文化和艺术宝库,珍藏大量的宝剑、奥斯曼的缩画、伊斯兰的书法原稿、壁画以及奥斯曼的珠宝宝物,它们是伊士兰文明的灿烂的花朵。托普卡帕宫在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世界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