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威廉•莫里斯与美的拥抱》</p><p class="ql-block"> 黄磊</p><p class="ql-block"> 哲人或者智人总是手举旗帜挤往前列的那么一些人。</p><p class="ql-block"> 管仲,中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政治家。他于《管子•形势》中论述:“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这一段话从哲学的角度包含了多重的意思,简单讲为古今之间存在着相互因循的关系,既有变化也有其不变的规律。因此,对现实感到疑惑时,可以考察历史;对未来感到迷茫时,可以回顾往事。以古论今不仅仅是一个哲学的命题,更具有无以回避的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回顾世界的现代文明史, 工业革命的兴起促进和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变革。毫无疑问,这种变革也是欧洲在脱离了中世纪的野蛮和黑暗之后,人类奋而迈向现代社会的一次巨大进步。</p><p class="ql-block"> 200年前,英国在初步尝试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好处和甜头之后,将政府的关注点瞄向了劳动职业教育培训,这就为英国的持续发展和工业进步,打下了工业教育和技术支撑的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历史就是在看似无差别之中,一步一步的款款而来。</p> <p class="ql-block"> 在世界的东方我们可以看到冉冉升起的太阳,同样在世界的西方人们也能看到太阳的一轮升起,以及太阳的余晖逐渐的消失在地平线上。</p><p class="ql-block"> 昨天,在太阳逐步的离开了海的地平线的时候,我便满怀着兴趣来到了世博会博物馆,观看和欣赏“与美为期——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展。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展览,它不仅讲述了人们对美的向往和对美学的兴趣,还在于描述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史。对于我来讲,除了以上关于美学的关注点以外,我还看到了这个展览从一个侧面,回顾了英国在工业革命的蓬勃兴起和推动下,其政府如何把握时代的脉搏,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实时的推动和主导各类教育培训,尤其是引导职业教育培训的方向和发展。而且,英国政府对本国的教育培训的关注和重视,也间接的推动了全世界的现代文明的启蒙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 一个现代的、文明的社会,一定有一个智慧的、成熟的现代政府为主导。</p><p class="ql-block"> 英国逐渐蓬勃兴起的工艺美术运动,初衷是为了适应工业革命带来的好处和需要而逐步的发展起来的。英国人威廉•莫里斯敏锐的洞察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利益和需求,从而实施和跟踪了现代社会人们的现实追求,倡导和推动了工艺美术运动的蓬勃开展。对此,他是实实在在的建设现代社会的居功至伟者。</p><p class="ql-block"> 威廉•莫里斯(1834年3月—1896年10月),出生于英国沃尔瑟姆斯托,19世纪英国设计师、诗人,他还是早期社会主义运动参与者和社会活动家。他以自己一个最强大脑和一双灵巧的手,设计、指导或亲手制作了多个系列的工艺美术作品,这种多系列的设计和灵感来自于他对美的概念和对美的追求,并与人居家具、装饰品等等密切结合,引发了在工业革命之后的工艺美术运动,这场运动不仅改变了维多利亚时代给予人们的流行品味,更是带给了人们一种全新的理念、概念和享受,他的艺术成就影响和带动了全世界的工艺美术运动。</p> <p class="ql-block"> 工艺美术与文学艺术一脉相承,两者相同相通的不仅仅在于作者的创作来源和灵感,更多的还在于欣赏者和阅读者的欣赏趋同性,以及他们欣赏水平的一致性。</p><p class="ql-block"> 我和前来参观威廉•莫里斯不朽作品的人们一样,所有的参观者在展厅里迈向前的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的,唯恐由于我们无意之间的不敬和不恭,打扰了威廉•莫里斯先生的沉思。在进入第一展厅之前的三组展品,着实的让每一位参观者为之震撼,极为现代写实的两件壁纸作品为威廉•莫里斯先生的原作,还有一件纪念威廉•莫里斯的金匣子,这几件于200多年前的现代工业作品,足以代表英国的现代文明和人们的追求,每一件作品都是精彩绝伦。立于我身边的一位年轻的女性参观者轻声轻语的说:威廉•莫里斯不愧为现代设计之父。但在我看来这种认识还是不够的,威廉•莫里斯不仅是现代工业之下的现代设计师,更主要的在于他是现代文明的倡导者和启蒙师。</p> <p class="ql-block">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当我看到这些诞生在几百年前,来自英国的美轮美奂的壁纸墙画,在赞叹和惊讶人类工业文明之余,反而在我的脑海中出现了另一种“幻觉”:当我处在青涩年少的时光里,便跟随着父母去往了所谓的五七干校劳动锻炼,那时我们的家真的住在茅草搭就的牛棚里,茅草屋的一边住着我们家,另一边是我们家为五七干校饲养的牛。这所叫做我们家的“家”的四壁是用干打垒夯实的土墙,如果用手触碰一下这种土墙是真的土的掉渣。为此,与我们一起下放干校劳动锻炼的人们,便用读过且节省的旧报纸糊在干打垒的墙上挡风防土,这种用旧报纸糊就的纸墙,是否也是一种带着另类色彩的“墙纸”?如今似乎已无人能够从心而论。回想往事那一刻我真的好似无助,真的好似无奈,真的好似无语啊!</p> <p class="ql-block"> 美在一定的环境中不仅会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更会在一定的环境中诞生思想。</p><p class="ql-block"> 威廉•莫里斯在艺术设计中注重重新注入人本身的价值。他一心想要避免在生产过程中运用工业化的机械程序,而更加真实的使用工匠的手工技能,他期望工人能够在劳动中体悟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寻觅到幸福的真谛所在。</p><p class="ql-block"> 威廉•莫里斯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始终走在创新和努力创新的大道上。他的作品“草莓小偷”由于在商业上获得的巨大成功,使这件作品文明于世。“草莓小偷”是根据牛津郡凯尔姆斯科特庄园厨房花园中,经常偷吃草莓的鸫鸟而设计图案和命名的,这件作品一经问世便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客户纷至沓来。</p> <p class="ql-block"> 威廉•莫里斯说:“不要模仿别人的风格,创造自己的风格。”在他认为只有属于自己的才会获得人们的尊重,也只有把作者的思想和理解融入创作的作品之中,这件作品也就会流传下来,并获得人们的理解和借鉴。为此,他在自己的作品创作中努力的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就是将艺术与实用结合,在创作和结合中将作品努力的展现美的感觉,这种将作品在创作中予以生命价值的追求,就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的艺术价值的体现,将自己呈现于世的作品不断的赋予思想和奇思妙想,也只有威廉•莫里斯在情感极大的投入和灵感极大的激发下,一件活脱脱的作品也就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 人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便会以同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威廉•莫里斯为了将这种人们喜爱的艺术创作方式流传于世,适应工业革命和工业社会带给人们的福利,便积极的推动工艺美术运动在英国的创立和发展。他在社会中大办职业教育培训,再进一步通过学校的正规教育与学徒制的结合推广,为广大的劳动创作者照亮了技艺提升的道路。威廉•莫里斯不仅仅乐此不疲,他还将工艺美术运动在推向社会的同时,将社会主义运动中妇女解放的思想,与他的艺术创作事业紧紧的联系起来,使妇女主动的走出家庭,从而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和思想上的解放,这种将女性在获得性别平等尊重的同时,为女性创造劳动就业机会,使她们在学习刺绣、编织、珐琅等工艺的过程中,复兴和激发女性的主动创作和灵感,威廉•莫里斯的这种社会责任感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了英国的社会平权和社会稳定,也促使了英国的财富积累和财富增长。</p> <p class="ql-block"> 美,使人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同时,美也创造了价值和使用价值。</p><p class="ql-block"> 在威廉•莫里斯的思想中始终幻想和滋生着向往社会主义的萌芽。因此,在他的影响和诱导下,他的妻子简•莫里斯不仅同样的走出家庭,并在刺绣等艺术创作中大放异彩,还手把手的教授他们的小女儿梅•莫里斯学习刺绣,这种冲破了性别歧视的成功,使梅•莫里斯在父母的传授和指导下学有所成,随后又通过正规的艺术教育,再加上她聪慧的艺术天赋,并最终成为英国一代优秀的刺绣设计师和珠宝设计师。梅•莫里斯在艺术和创作中的成功,就在于人们常常将她的作品误认为是她父亲的作品。比如她的《金银花》壁纸,就经常被人误认为是威廉•莫里斯的作品。这是对梅•莫里斯的另一种的赞许和褒扬。</p> <p class="ql-block"> 中国民歌《山茶花》中唱道:“我十七你十八,我俩在说悄悄话,羞答答羞答答,何时能把我带回家?”艺术的展示和表演形式看似分门别类,其实都是相邻相通的。在人世间最美好的传情说爱之中,两情相悦无需羞答答的,更无需反复的以致重复的羞答答的,反而可以尽情的将体现和象征这种美好的情爱,以最美好的文学艺术形式予以融通和享受。因为,中西方文学艺术家所创作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无需过多的注脚和解释,同为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人类思想艺术宝库中的魁宝,都是人类文学艺术的结晶,我们都应该怀有敬畏之心,都应该得到人们的共同尊敬和爱戴。</p> <p class="ql-block"> 威廉•莫里斯在艺术上所倡导的设计理念:“为大众创造美观而实用的物品。”这种理念和追求经过几百年来的铅华洗礼,威廉•莫里斯做到了。威廉•莫里斯获得了人们的共同尊敬和爱戴。</p><p class="ql-block"> 美,在文学艺术中得到了升华。同时,美也创造了价值和使用价值。</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10日于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