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乡村的夜晚</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我再次响应上级支农号召,来到我曾经两次支教过的地方—叶县保安镇燕山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燕山中学不缺语文教师,让我这个教了几十年语文的老教师改教了道德法制课。道法课没有早晚自习,对我这个晚上爱出来溜达的人来说再好不过了。</p> <p class="ql-block"> 寄宿制学校,晚上吃饭早,吃过晚饭,天还不黑,我就在屋里忙乎一会,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我开始走出校门。学校门口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柏油小路。这是一条连接花山吴村和许南公路的乡间小路。全长有2600多米。学校坐落在这条小路的旁边。校门东400米是许南公路,西400多米是兰南高速。兰南高速西100米处,有一条与兰南高速并行的运河就是南水北调叶县保安镇辛庄段。</p> <p class="ql-block"> 晚上出来,世间万物都被夜色所笼罩,一片漆黑。学校东边的许南公路和西边的兰南高速把学校加在正中间。两条国道遥相呼应,路上来回穿梭的汽车灯光一次又一次划破黑色的夜幕,使本该静默的山村不平静了。从校门往西不远就望见兰南高速两端的护栏灯在不停地闪烁。汽车的马达声打破了四周的宁静。等到夜深人静时,汽车的轰鸣声更加响亮,似乎要传到远处的山间。</p> <p class="ql-block"> 沿着这条乡间小路前行,不大一会,便来到了高速桥上。这是当年修筑南兰高速时,为方便过往行人而修筑的一条下穿高速桥。桥的两端各有护栏。护栏上安装有铁丝网。透过护栏上的铁丝网眼看下面的车流,往来穿梭不停。看不清车辆,只看到灯光在来回穿梭。时下春节将近,尽管是晚上,车辆密集,一派繁忙的运输景象。重卡过往时马达声带着呼呼的风声,彰显了这些过往运输巨霸们的大气。这声音使附近的村庄不平静了。穿村而过的高速公路,使夜晚的村庄变热闹了。桥头竖有两块大牌子。一块是圆的,手电一照,一个大大的“慢”字格外醒目。另一块是方的,上面是修筑兰南高速的介绍及道路保护条例。从这块牌子得知南兰高速是2004年12月12日通车的。本想站在桥上,欣赏一下四周的夜景,可除了汽车灯光之外,什么都是模糊的。这真是应了那句古话“夜不观色”。夜晚看什么都模糊,一切都笼罩在夜幕之中。公路之外,没有被汽车灯照着的地方全是漆黑一片。用手电照一照,才发现,那是麦田和白地。</p> <p class="ql-block"> 远处黑色的屏障接二连三。我知道那是附近的小山。这些小山起伏连绵,消失在西部天边。小山上红色的灯光不停地在闪耀。这是风车顶端的指示灯。近几年,为了发展山区经济,乡政府依托这里的区位优势,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在几个山头上安装了几十台风车。风车日夜不停地转动,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助推了乡村旅游业的开发。</p> <p class="ql-block"> 在桥上站了一会,我走下桥,继续向西走。几分钟时间,便来到了南水北调辛庄桥上。桥上也没有灯光,无法欣赏周边的景色,只能站在桥上聆听桥下流水的声音。无论我怎样调整方位,都无法听到桥下流水的声音。水的流速实在是太慢了。长达1400多千米的南水北调总略差才100多米,想想也真是难为那些工程师们了。略差小,流速慢,怎能听到流水声呢?我借助手电的灯光看到水面上荡漾着细小的波纹。一泓黑水(夜幕下,水是黑色的。)缓缓向北流去。桥下的水网把流淌的河水拦住。水从网眼里奔出来,继续北上,悄无声息。站在桥上,放眼远眺,河水就像一条褐色的带子伸向远方。夜晚,看不清水面,只看到远处村庄的灯光在不停地闪耀。它们仿佛在为这穿梭而过的南水北调指引方向,唯恐这条生命之河迷失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在南水北调辛庄大桥上驻足观赏之后,我继续西行。这里灯光逐渐变弱。汽车的马达声也听不到了。眼前只剩下了笔直的水泥路和路旁静默的行道树。用手电筒照在路旁的南水北调牌子上,字迹清晰可见。反光漆映得整个牌子耀眼光亮。上面有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的《南水北调保护条例》。条例上列举了20多条对南水北调生活用水的保护措施。最后的落款日期是2014年2月16日。说明南水北调这项举世闻名的民心工程于2014年2月通水,距今已有11个年头了。招牌就像是勇士,日夜矗立在河边,守护着南水北调。</p> <p class="ql-block"> 此时,刮起了东北风,呼呼的北风刮得树叶哗哗作响。走着走着树叶声小了,也许是风小了,我感到浑身都是热的。似乎觉得身上的汗将要排出来。我怕汗水浸湿内衣,就赶紧脱下外套继续前行。沿着小路西行不远,看到一幢小房子。在这漆黑的夜晚,周边没有其它建筑物,这幢坐落在路边的小房子显得格外醒目,上面高高的接收架呈宝塔状直插苍穹。铁架顶端有一小红灯在不停地闪烁。不用问这是通讯接收站。每隔一个地方都要有这样一座地面接收站好接收卫星上发出的各种信号,经过分析处理后,再转发给手机末端用户。也许是独自夜行,再加上是在乡间的缘故,此时此刻,我感到浑身好像有些战栗,生怕有人从小屋里窜出来,拦截住我。走到这里本不想再前行了,可一想到前面不远就是烧车河了,已胜利在望了,一股胜利的喜悦油然而生。伟人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我已即将走到路的尽头,怎能半途而废呢!想到这里,我的劲头又足了,两腿又来劲了,走起路来感到双脚都是轻的,我不觉加快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 说起烧车河也有些来头。它原来不叫这个名字,东汉末年,昆阳之战发生在今河南叶县叶邑镇南一小河边。刘秀获胜,王莽大败。留下无数战车。因一时找不到那么多赶马车的人,战车无法运走,刘秀怕落入敌手,导致王莽东山再起,就下令把这些战车全部烧毁。熊熊的大火在河滩上整整烧了几天几夜,才把这些战车烧完。当地人为了纪念这次烧车,就把流经叶县叶邑镇的小河更名为烧车河。烧车河是醴河的支流。发源于此,流经叶邑镇,在镇北注入醴河。如今,烧车河经过治理,岸边垂柳丝丝,鸟语花香,水面碧波荡漾,白鹭成双。河边的千古名刹兴隆禅寺香火兴旺,信徒众多。每逢初一十五,这里门庭若市,人头攒动。庞大的寺庙建筑向游人展示着这里古老而又辉煌的历史。这是白天在兴隆禅寺门前看到的热闹景象,如今是黑夜,只看见一片明亮的灯光在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从小屋往西走,见到一岔路口,这是一处丁字路口。向西200多米就是烧车河源头。向北直通庙岗村。过了这个丁字路口,走不了几分钟,就到了河边。这是烧车河的上游,河床较窄,河流南北走向。河东岸是花山吴村,西岸是漫山坡。说是小河沟,不如说是小山谷。左右两边地势都高,中间地势较低。最低处有一条小水沟,就是烧车河的源头。春、冬天没水,夏秋两季有水。河坡上种植着大白杨及其它树种。众多杂树遮得杨树生长很慢,虽说种上十几年了,也只有成年人胳膊般粗细。树下杂草丛生,荆棘纵横。这里是鸟的天堂。早些年还有不少野兔在草丛里出没,如今很难再见到了。这是白天在这里看到的景象,现在是夜晚,什么也看不到,展现在眼前的除了黑色的树影和树下漆黑一片的杂草,什么也看不清。</p> <p class="ql-block"> 仰脸看对面的山坡,可就两样了。散落在山坡上的灯光零散地分布在半上腰上。在这漆黑的晚上点缀着被夜色笼罩的山包,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山上养殖场的灯光。近年来,保安镇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引进双汇集团,大力兴办养殖产业,先后建起了三家现代化的养猪场。养殖业带动当地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既助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使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即可实现就业。由于是夜晚,看不到远处的猪舍,只看到养殖场红色的灯光。随着山区的开发,这红色的灯光将会越来越多,乡村经济振兴为期不远。</p> <p class="ql-block"> 沿着这条小路下到河谷底。这里有一座小石桥。从桥上低矮的栏杆可看出这座小桥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桥处于最低点。桥面又短又窄,一辆轿车就可把桥面占满。站在桥上,听到桥下当当的流水声。用手电筒照照,桥下有水,是四周渗出来的积水,从这里流往下游。烧车河上游发源地到这里才有水。小桥上游,长年干涸。站在桥上不多一会,一股寒冷的北风吹来,感到浑身都是凉的。周边的小杨树在风中猎猎作响。由于所处的位置低,看不到四周的灯光。此时的我方感到形单影只,有些颤栗,时间已不早了,干脆打道回府。</p> <p class="ql-block"> 回来的路上,感到走得格外快。虽没有明亮的月光指引,但天上的星星显得特别光亮。漆黑的夜晚,天空中无数星星在眨眼,他们好像是在为我今晚的夜行摇旗呐喊,有了他们为伴,我不觉得孤单,感到浑身都是力量,不由得加快了脚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