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龙门古镇,地处秀丽的富春江南岸,环境优美。龙门古镇为三国东吴大帝孙权故里,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留存着浓郁的宗族氛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为国内所罕见,古建筑种类包括祠堂、厅堂、民宅、石桥、牌楼等。</p> <p class="ql-block">龙门因东汉名士严子陵畅游龙门山时,留下“此地山青水秀,胜似吕梁龙门”的赞叹而得名。几千年来,孙权后裔在此繁衍生息,逐渐发展成为拥有三千余户,七千多人的江南大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龙门古镇的建筑特色是其一大亮点。整体布局上,古镇以防御性极强的发散状街巷为骨架,以宗祠、厅堂为中心,构成了迷宫般的传统民居聚落。这种布局不仅有利于防御外敌入侵,还使得古镇内部的空间错落有致,充满了神秘感。我们从游客中心检票口进入古镇。</p> <p class="ql-block">思源堂初建于宋代,为龙门孙氏元支(大房)孙权二十八世治的宗祠。原与亨支洽公同一宗祠即孙处士祠,后龙门孙氏不断繁衍壮大,大房治公后裔另建祠堂思源堂。</p> <p class="ql-block">思源堂不仅是孙氏后裔饮水思源、怀念祖先的地方,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祠堂内墙上的孙氏世系源流图展示了龙门孙氏家族的繁衍生息。游客可以从中了解孙氏家族的历史脉络。思源堂存放有上至皇帝下至孙氏65代的族谱,记录了孙氏家族的世代传承。</p> <p class="ql-block">思源堂的建筑风格简洁古朴,梁柱构架无雕饰、无油漆,体现了古代建筑的实用特点。思源堂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宗族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诚一堂遗址小院规模不大,但每一处都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气息。院内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斑驳的墙面都在默默地述说着过去的故事。这里曾经是当地文人墨客聚集之地。</p> <p class="ql-block">龙门图书馆,又称龙门书屋,位于古镇七房厅,是诚一堂遗址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屋内布局融合传统与现代风格,设有6层书架,共藏书1万余册。书屋不仅提供阅读,还提供了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服务。</p> <p class="ql-block">余荫堂原为孙权第45世孙濡房下的议事厅,又叫官房厅。大门门额上“端履”两字为孙濡亲笔,意思是做人要走正道。此堂初建于明代,民国时期重建,历经百年而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古镇是三国吴大帝孙权后裔聚居地,千余年来,代有贤才,著名于邦国,载录于宗谱,人杰地灵称播于世。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龙门孙氏历朝为官者不下数十人,他们虽所处时代不同,遭逢及行事各异但都清正廉洁,为后人所敬仰。诸如孙祁的刚正不阿,孙濡的爱民如子,孙汉威的鞠躬尽瘁,孙衔的勇革时弊等,这种心系百姓,把个人利益和安危置之度外的高尚品格,堪为千秋楷模。</p> <p class="ql-block">余荫堂内展示的是龙门孙氏先贤中清廉勤政方面的内容,以绘画、匾联、碑刻和实物等形式,展示他们的事迹及风范,</p> <p class="ql-block">冬官第是明朝永乐初年工部清水吏司主事孙坤的后裔所建。孙坤主持了郑和下西洋所乘的八十多艘宝船的建造,为了铭记祖先的功绩,获得了朝廷恩准建造“工部”牌楼,牌楼上刻有“冬官第”三字。</p> <p class="ql-block">龙门老街绵延1公里,宽4、5米。沿街店铺林立,各具特色,大多为前店后坊、前店后居。</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的建筑具有浓郁的明清风格,保存完好,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龙门古镇的特色美食有龙门面筋、龙门米酒、龙门米酒、手工麻糍等。我品尝了龙门面筋味道不错。</p> <p class="ql-block">保和堂为清末时期,由孙尧生开办的著名药房。</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是古镇的经典景点之一。其主体建筑包括牌楼、山门、正殿、后殿等,布局紧凑且错落有致。正殿为二层主殿,上方有御书楼,庙内供奉着关羽的塑像以及刘备、关羽、张飞的合塑像,彰显出三国文化的深厚底蕴。(目前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义门建于明嘉靖年间。该牌坊为四柱三间五楼门楼式建筑,坐北朝南偏西,通高6米,面宽13.1米,两侧墙呈八字型,重檐歇山顶。牌坊正门刻“义门”二字,为当时富阳知县奚朴所题,背面刻“燕翼”二字。牌坊上花板正面透雕双狮戏球、背面浮雕云鹤,雕刻精细,造型生动。</p><p class="ql-block">嘉靖年间,朝政腐败,赋税苛繁,民不聊生,乡绅孙潮捐献家藏积谷1000多石,替乡民们代缴粮锏。村民为此申表朝廷,嘉靖皇帝知道后特赠“义民”一匾,并赐孙潮建造此八字砖砌牌坊义门。</p> <p class="ql-block">古巷内卵石铺筑的路,卵石堆砌的围墙,被岁月磨平了棱角,平添了光滑。</p> <p class="ql-block">龙门古镇景区面积2平方公里,镇上有7000多人口,其中90%以上的居民姓孙,各房族依厅集居,十代同镇,是孙权后裔的最大聚居地,如此聚集的家族是极为罕见,被称为封建宗族集族而居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老街东端的“石扶梯”孝子牌楼虽已不存在了,可它的牌匾名“钦褒纯孝”存留至今。这位孝子先贤名孙钥,字世用,对父母非常孝顺。父亲去世,他按古礼隆重安葬;抚养庶弟长大成人,情逾骨肉。母亲去世,搭草屋守墓三年,昼夜不归,早晚祭祀。清雍正八年(1730年),皇上亲赐“钦褒纯孝”匾额以资褒奖,并拨库银勅建孝子牌坊。</p> <p class="ql-block">龙门溪水从古石桥下流淌而过。</p> <p class="ql-block">龙门溪旁的民居是革命烈士孙晓梅的故居(孙晓梅烈土纪念馆)。馆内展示了孙晓梅的生平事迹、遗物、照片等,介绍了烈士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砚池是古镇内的一个水塘,它如同一方巨大的墨砚静卧在古镇中心,白天池边建筑与蓝天白云倒映其中,清晰如画。</p> <p class="ql-block">一泓清水,轻风拂动;亭台楼榭,傍水而筑;皓月当空,读书人依旧寒窗青灯。宛若一方大砚台的池水,昭示着读书乃是家族的最大希翼所在,考取功名,光耀门楣成为龙门后生的最大抱负。</p> <p class="ql-block">龙年游龙门,砚池畔“龙飞凤舞”~</p> <p class="ql-block">孙氏宗祠,这是古镇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宗祠。它承载着孙氏家族的历史与荣耀,是了解孙权后裔文化的重要场所。宗祠内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和文物展品,让人不禁感叹孙氏家族的辉煌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孙氏宗祠初建于宋期,是孙权第二十六代世孙孙劻名下分支的宗祠,后经历代扩建,最后一次扩建于乾隆五十六年。正大门前置有一对石抱鼓,显示出皇家的气派。</p> <p class="ql-block">孙氏宗祠余庆堂是孙氏家族庆典、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余庆堂的主体建筑宏伟宽广,分为三进。余庆堂保存有孙权的画像和孙权撰写的《天子自序》,记录了孙氏家族的历史和迁徙繁衍过程。</p> <p class="ql-block">正厅后设有戏台。</p> <p class="ql-block">天子堂是龙门孔氏后裔为缅怀孙权的丰功伟绩而建造。</p> <p class="ql-block">厅堂正中的《权衡天下》的匾额,是浙江省书记薛驹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孙权不光在政治上非常突出,在国家内部也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使江南百姓得到了实惠,经济也开始飞速发展。左侧的《惠泽东南》一匾,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协会主席朱关田先生题写。因孙权的历史地位也已远超过他的“三分天下”,因此右侧的《功盖三分》这块匾是对孙权之赞誉。'</p> <p class="ql-block">正中为孙权的塑像,墙上精美的画面,讲述着孙坚、孙策、孙权父子的人生历程,处处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百狮厅位于古镇的东南角,问了几位当地人才找到。百狮厅堂名为“慎修堂,建于清代中期。百狮厅的梁柱、雀体、牛腿都雕为狮子,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百狮厅”一名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二进“慎修堂”</p> <p class="ql-block">百狮厅北门上方,由清代书法家梁同书题写“积善庆余”四个字。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p> <p class="ql-block">太婆桥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桥,见证了古镇的沧桑变迁。游龙门古镇除了从游客中心进入外,也可以从太婆桥免票进入。</p> <p class="ql-block">太婆桥旁,这棵有着几百年树龄的古樟树,如同一位守护者,静静的守护着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你的浏览和支持!</p> <p class="ql-block">手机拍摄于2024年11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