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红军东征后 到底是谁陷入四面楚歌(下)

海云

<p class="ql-block">美篇名:海云</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745141</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海云</p><p class="ql-block">王立华大校授权转载美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广事变是继福建事变之后,国民党军事集团中第二起大的抗日反蒋兵变,之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是第三起,此时两广事变仅过半年。这说明什么?不排除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争夺,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天下大势和人心所向,大家不愿同蒋介石一起当卖国贼与亡国奴,蒋介石不改弦易辙已经不能维持下去了。但在两广事变解决后,蒋介石不但没有汲取教训认清大势,反而认为,两广收服,统一告成,实为历史鲜有。表现得极其得意忘形。这样的错误认知,很快就给他带来几乎是灭顶之灾。</p><p class="ql-block">而远在陕北的毛主席却看得非常清楚,极具预见性地指出:蒋介石继续投降卖国,统一与停止内战已是不可能,全国必将继西南之后到处举起反蒋的旗帜。[11] </p><p class="ql-block">当时,政治局开会研究两广事变及整个形势,周恩来作关于西南问题的报告后,大家讨论发言。毛主席认为,时局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日本派兵到华北,蒋介石的国民党中央的势力退出华北,中国内部整个起了很大变化。帝国主义世界也起了变化,英国原是支持日本侵略中国的,现在变为反对日本侵略中国。西北是抗日的大本营,西南事变的发动,对西北也起了作用。我们的口号,我们的重心是抗日,请蒋出兵,以扫除抗日阻碍。我们的办法是,坚决驳斥胡适之的亦即蒋介石的民族改良主义的言论,指出蒋介石的政策是卖国的政策。[12]</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坚决驳斥胡适呢?胡适的所谓民族改良主义,就是和帝国主义妥协的主义[13]。蒋介石的论调与胡适一致。日军侵占东北之后,胡适到处宣扬:反正东北已丢,我们又打不过,不如成人之美,将东北送给日本人,并承认伪满,如此便可获得和平发展的机会。他给蒋介石提出的建议是:“我们应该抱定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放弃东三省为最高牺牲,求得此外的疆土的保全与行政的完整,并求得中日两国关系的彻底调整。”当时南京政府内有一大群汉奸掌握着实权,基本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有过之无不及。提出批胡适的民主改良主义,就是批蒋介石南京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就是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抗日救国在思想政治上开道。</p><p class="ql-block">[胡适(1891-1962.]</p> <p class="ql-block">红军东征后,不仅牵动了华北政局,也牵动了南京政府及山西周边的利益攸关方,各地方实力派和国民党政治上的各派势力,纷纷通过各种关系与中共中央秘密联络。</p><p class="ql-block">两广事变爆发后,几乎第一时间,李宗仁和白崇禧就派人到上海和平津地区寻找共产党的关系。在上海,王公度找到了冯雪峰,表示非常渴望与中共合作,两广方面反蒋坚决不会动摇,希望在舆论宣传、群众团体的策动与配合、军队的联络特别是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等方面一致行动。还派人到陕北与我联系,讨论统一战线及西南问题[14]。我们也派出重要代表南下联络,以做到互相配合。中革军委毛主席和朱德,还专门发表宣言表示支持,提出立即召开全国抗日救国代表大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p><p class="ql-block">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也派人与我联系。我们派张曙时、冯雪峰秘密去成都做刘湘的工作,签订了中共与刘湘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秘密协定,刘湘把反共政策改为“抗日、反蒋、联共、建川”的八字政策,还将一些重要情报送给中共,给了6万银元做活动经费。[15]</p><p class="ql-block">西北“剿总”代总司令张学良已与红军密切合作,陕西省政府主席、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代理甘肃省主席新新一军军长邓宝珊[16],河北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第29军军长宋哲元等都与我有联系,甚至派人到陕北[17]。山西土皇帝太原绥靖主任阎锡山被红军东征打过后,准备联共抗日。绥远省政府主席、35军军长傅作义也开始与共产党接触,商谈合作抗日的问题。[18]</p><p class="ql-block">主动与我联络的还有,打响抵抗日本人第一枪的东北军将领马占山,淞沪抗战的粤军抗日爱国将领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等。甚至新疆王盛世才,也给中共代表团王明写信,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统一战线政策,说自己是共产主义的信仰者,提出要加入共产党,要把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五省变成中国革命的可靠根据地。[19]</p><p class="ql-block">还有,英、美、法等从他们自己的利益出发,更加趋向于鼓励中国政府对日本采取较强硬的政策。共产国际和苏联积极支持中国对日抗战。[20]</p> <p class="ql-block">出现这样众望所归的局面,到底是共产党和红军没有出路了,还是蒋介石陷入四面楚歌了?中国文化界领袖支持红军;进步的政治领袖支持红军;国民党重要将重要将领和地方实力派举起抗日反蒋大旗,要与蒋介石直接刀枪相见;那些过去与蒋介石一起反共的重量级国民党元老,不但不再反共,还强烈的反蒋抗日;各地各派的军事政治人物,也纷纷派人联络中共和红军,要合作抗日。从一般意义看,中央红军到陕北之后,根据地周围强敌环伺,似乎无路可走。但在红军东征后,竟然出现了近似多米诺骨牌效应,民族革命的大风暴竟然掀起来了。尤其西北地区和北方的实力派,本来与蒋介石联系就少,并被蒋介石视为异己力量,现在都开始与共产党联系,表示抗日反蒋、联合抗日的意愿,再加上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大大国的态度变化,时局发展方向越来越与共产党的主张一致了。蒋介石为共产党和红军设置的包围圈,最后竟然把自己包围起来了。</p><p class="ql-block">东征刚刚结束时,毛主席就指出:红军东征动员了全国,军事上、政治上打败了阎锡山,政治上打败了蒋介石,推动了各派军阀的反蒋运动。我们的同志中,长征以后觉得自己小了,山西的胜利,扫除了这种观念。[21] </p><p class="ql-block">抓住抗日救国这个主要矛盾,掌握了政治、军事、舆论和人心上的主动权,改变了党和红军的被动局面,不但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还成为引领时局转变的旗手。蒋介石不承认主要矛盾变化,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坚持对日不抵抗,搞得众叛亲离,最后几乎走到绝路,只能让命运牵着鼻子走。</p><p class="ql-block">由此想起,中学课文中曾经学过的孟子的千古名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诚哉斯言!古人诚不欺我!</p> <p class="ql-block">作者介绍:王立华大校简历</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曾任总参宣传部领导、研究员。</p><p class="ql-block">长期负责解放军总部机关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工作、部队和院校领导管理工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方法、党的创新理论、领导管理科学、学习型组织建设、团队思想文化建设、时事政策及党史军史等有深入独到的研究和学识。</p><p class="ql-block">来源:“昆仑策研究院”公众号</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p><p class="ql-block">[2] 中共山西省石楼县委宣传部编:《红军东征——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战略行动》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275-280页。这个评价源自:1936年5月20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给红四方面军领导电报,1936年5月26日一方面军政治部《东征的胜利和目前的任务(讨论大纲)》。</p><p class="ql-block">[3] 中共山西省石楼县委宣传部编:《红军东征——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战略行动》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279页。</p><p class="ql-block">[4]《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33页。</p><p class="ql-block">[5] 任石平、郭宝主编:《数风流人物——1936年红军东征》,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4-75页。</p><p class="ql-block">[6] 倪墨炎著:《鲁迅革命活动考述》,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233-234页。</p><p class="ql-block">[7]《毛泽东书信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06页。</p><p class="ql-block">[8] 李新:《中华民国史》第八卷(1932-1937下)。</p><p class="ql-block">[9]《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0页。</p><p class="ql-block">[10] 冯玉祥著:《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16页。</p><p class="ql-block">[11] 张迪杰主编:《毛泽东全集》第八卷,润东出版社2013年版,第419页。</p><p class="ql-block">[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51页。</p><p class="ql-block">[13] 金冲及著:《毛泽东、蒋介石与抗战中的国共关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版,第315页。</p><p class="ql-block">[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76页。</p><p class="ql-block">[15] 王光远著:《冯玉祥与中国共产党》,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28页。</p><p class="ql-block">[16]《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33页。</p><p class="ql-block">[17]《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0页。</p><p class="ql-block">[18] 徐占权、徐婧著:《决策•存亡——长征中重要会议的解读》,解放军出版社2016年版,第360页。</p><p class="ql-block">[19] 杨奎松著:《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8-133页。</p><p class="ql-block">[20]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第三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43页。</p><p class="ql-block">[21] 任文主编:《东征•西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2014年版,第6页。</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15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wjxgt0" target="_blank">王立华:红军东征后 到底是谁陷入四面楚歌(上)</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xgtent" target="_blank">王立华:红军东征后 到底是谁陷入四面楚歌(中)</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