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们在欣赏传统京剧《铡美案》时,自然会想起“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如果有机会去开封,一定要首先去那里,看看包拯的龙书案和龙头铡。家喻户晓的铁面无私人人敬仰包公,曾经办案生活起居的地方。</p><p class="ql-block">2017年10月2日,我随女儿家三口人,自驾去河南旅游,按着计划首站开封,从北京出发,一路沿大广高速行驶,全程650公里。我们三个人轮流驾车,欣赏着沿途风光,心情爽快,也不觉得累。其中一段路由我开车,一口气跑了300多公里。我们一路上只是在山东泰安服务区吃饭时休息了一会。</p> <p class="ql-block">用时近9个小时,一路顺风地到达六朝古都开封城墙下。预订住宿酒店安顿好后,稍作休息,去寻找正宗开封开口包子餐馆。步行来到开封府前包龙府酒店,时分已是满城灯火,包公湖畔更显多彩神密。</p><p class="ql-block">到达开封府门前,已是下午6时25分,府门早已是紧闭,只能是望门兴叹呀,只好在府门外附近转转。第二天早些过来吧,进入府门里,好好游览一番。</p> 府门,是开封府的大门,宏伟壮观,上方悬挂着 “开封府” 匾额,门口的牌坊气势恢宏。府门左右两侧的门称为仪门,东侧仪门是鸣冤鼓,西侧仪门是开道锣,内有开封府大印,两边是开封府碑亭。 <p class="ql-block">开封府,位于包公东湖北岸,是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古代一个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行政机构。</p><p class="ql-block">公元 907 年后梁开平元年,朱温代唐称帝,升汴州为东都,并建置开封府,称为东都开封府。后唐时,开封复名汴州,废东都和开封府称谓。后晋、后汉、后周时期,均建都于汴,仍旧置开封府,称东京开封府。</p><p class="ql-block">公元 960 年北宋建隆元年,赵匡胤代周称帝,仍都汴,国号宋,开封府成为国都东京的管理机构,称东京开封府,地位显赫。</p><p class="ql-block">金代时期:北宋靖康二年,金兵攻破汴京,北宋灭亡。金初,开封府依旧,海陵王贞元元年改开封为南京,置南京路,辖开封府等三府。</p><p class="ql-block">贞祐二年,金宣宗迁都开封,开封府又成为京府。</p> <p class="ql-block">元朝时期:金哀宗天兴元年蒙古军破金首都开封。元代初开封仍为南京路,后改名汴梁路,设汴梁路总管府。至元二十八年,立河南江北行省,开封虽未置府,但仍为省会重地。</p><p class="ql-block">明朝时期:明洪武元年,定开封为北京,置开封府,有迁都开封之意。洪武十一年,朱元璋改变初衷,封其第五子朱橚为周王,镇守开封。开封仍为省城、名郡。</p><p class="ql-block">清朝时期:清军入关后,开封仍为河南省城,置开封府。顺治十四年,开封知府丁时阶在城内重建开封府署。</p> 近现代时期,1913 年,废府。2003 年,开封市重建开封府,是以宋代开封府为原型重新修建的主题文化景区。<br>开封府的建筑风格有着浓郁的北宋特色,主体建筑采用了宋式建筑风格,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屋顶覆盖着瓦片,整体造型简洁大方,具有强烈的古典美。 <p class="ql-block">开封府牌坊,位于开封府府门广场东西两侧,为四柱三门三楼冲天仿木过街牌坊。东边的 “承流” 牌坊,据《嘉庆县志》载,明・天顺间(1457-1464)郡守唐渝建,万历中毁,郡守瞿溥复建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 年)。</p><p class="ql-block">东边牌坊上书 “承流”,寓意开封府的一切政务都要秉承朝旨办事,体现了开封府作为地方行政机构,对朝廷政令的服从与执行。</p><p class="ql-block">西边牌坊上书 “宣化”,寓意开封府要秉承朝廷的旨意教化百姓,强调了开封府在文化教育、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职责。</p><p class="ql-block">建筑采用仿木构造,虽为石质或其他材质,但在雕刻和构建上模仿木质建筑的样式和工艺,如斗拱、飞檐、梁柱等细节都刻画得十分精细,展现出木质建筑的韵味和美感。</p><p class="ql-block">同时,牌坊上通常会有精美的浮雕、彩绘等装饰,内容多为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花鸟鱼虫等,寓意吉祥美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2017年10月3日上午,我们怀着急迫心情,步行再次去往开封府。天下起淅沥沥的小雨,身上似乎有些丝丝凉意,但是丝毫也没有减少游览六朝古都汴梁的热度。</p><p class="ql-block">路上经过开封的老城门 “新门”,也被称为小南门,门墙边上有两个肃穆庄严的门神,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从规模和建筑风格来看,它展现了开封古城墙建筑的独特魅力,虽没有经过过度的商业包装,但却保留了较为古朴的韵味。</p> 新门,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开封历史文化的窗口,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古城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夜幕降临时,灯光映照下的新门别有一番景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拍照,也成为了开封市的一个特色旅游景点之一。<br><br> 开封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新门作为城墙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见证了开封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对于研究开封的城市历史、军事防御体系以及古代建筑技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br> 开封府门里侧,高悬府门楼上匾额”励精图治“四个篆书大字。 这是一张翻拍的照片。开封府门前演绎包丞相出巡,仪仗队伍的威武隆重场面。 开封府大堂,大堂是开封府的核心建筑,是开封府的审判大厅,堂内陈设仿宋代风格,可观看仿古审案表演。<div>大堂是历代府尹开堂审案的地方,作为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许多重大案件和纠纷在此审理判决,包拯等著名官员曾在此主持正义,为民伸冤。<br>开封府尹在此发布各种政令,传达朝廷的旨意和政策,对开封地区的行政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br></div> 大堂,重大的庆典、祭祀等仪式也在大堂举行,彰显了开封府作为天下首府的权威和地位。<br>大堂正中高悬 “正大光明” 匾额,下方悬挂 “黄河巨浪图”,两旁楹联为 “仰学士遗风且向汴京寻胜地;瞻龙图旧制可知首府有青天”,体现了大堂的庄重和公正,也表达了对历任府尹的赞誉和期许。 <div>包拯蜡像。</div>包拯是北宋名臣,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 年),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div>包拯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勤奋好学,在宋仁宗天圣二(1024 年),朝廷开科取士时,为照顾父母放弃机会。</div><div>天圣五年(1027 年),包拯得中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但因父母年迈,他辞去了建昌县知县的职位,直至父母相继逝世。守孝期满,于景佑三年(1036 年)才正式踏入仕途。</div> <div>包拯古代画像。</div>包拯于嘉祐六年(1061 年)官至拜枢密副使。嘉佑七年(1062 年)五月,包拯在枢密院处理公务时突发疾病,当月二十四日(7 月 3 日)去世,享年 64 岁。 开封府大印上的文字一般是篆书。篆书是中国古代一种古老的字体,其线条规整、笔画粗细均匀,造型古朴典雅。在印章中使用篆书,一方面是传统的延续,因为篆书在印章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另一方面,篆书的规整性和艺术性使得印章更加庄重、正式。<br>印文是“开封府印” 字样。这几个字明确了印章所属的机构,在行政事务等诸多场合使用。例如在公文的签发、政令的传达、司法文书的盖章等诸多事务中,“开封府印” 的印文代表着开封府的官方权威。当一份公文盖上开封府印后,就表明这份文件是经过开封府认可或发布的,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龙头铡,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包拯用来处决罪犯的刑具,在民间传说中与 “虎头铡”“狗头铡” 并称包青天三铡。<div>龙头铡,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元代杂剧《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中,是包拯用来处决罪犯的刑具。<br>在历史记载中,并无龙头铡真实存在的证据。它是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为了塑造包拯形象而虚构出来的道具。<br>龙头铡,象征着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的 “律前平等” 思想,尽管古代并无 “天子倒在龙头铡下” 的故事,但这种思想体现了对法律至上的追求,强调即使是皇亲国戚触犯法律,也应受到制裁。<br>龙头铡,对皇权起到了一定的制衡作用,它警示皇室亲戚不可滥用权力,是一种威慑皇室成员遵纪守法的象征,代表了一种限制皇权滥用的理想。<br></div> 虎头铡,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戏曲中包拯用来惩治罪犯的刑具之一,与龙头铡、狗头铡并称青天三铡刀。<div>虎头铡,通常被描绘为用长板凳的一端套一虎头盔,凳面披红色下襕,扎两把单刀,刀刃向上,再绑一把红穗大刀作刀铡,四条凳脚如虎爪,给人以雄壮有力之感。<br>虎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威严、勇猛和权力,虎头铡以虎为造型元素,象征着对违法犯罪的大臣官吏的严厉制裁,代表着法律的威严和公正,彰显了 “刑上大夫” 的理念,警示官员们要清正廉洁,奉公守法。<br><br></div> <div>图片中左侧是狗头铡,在包公戏曲中的演绎,狗头铡也经常出现。如《铡包勉》中,除了铡了包勉,还铡了一些与包勉勾结的地方恶霸,他们在当地横行霸道,欺压百姓,包拯得知后,毫不犹豫地动用狗头铡将他们绳之以法,大快人心。<br></div> 二堂是官员议事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场所,内有古代文物和书法作品展示。 开封府议事厅,是北宋时期开封府官员商议政务的场所。<br>开封府议事厅,原名都厅,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 1120 年)尚书省都堂改名为都厅,为了和尚书省的都厅区别开来,开封府的都厅改名为议事厅。<br>议事厅位于开封府中轴线,在正厅(大堂)之后,通过半封闭的过厅相连,后为齐民堂。<br>议事厅整体布局规整,体现出庄重典雅的宋代建筑风格,厅内正中通常摆放着条案和座椅,用于官员们就坐和摆放文件、文书等。<br> <br> 开封府议事厅,作为开封府官员商议重要政务的场所,诸如城市管理、税收政策、治安维护、水利工程建设等各项事务,都在此进行讨论和决策,以确保开封府的正常运转和发展。<br>开封府的官员们对于一些重大、疑难案件,会在议事厅共同商讨案情、分析证据、研究法律适用,以做出公正的判决,包拯在任开封府尹期间,想必也曾在此与同僚们商讨过众多棘手案件。<br>议事厅也是制定和讨论开封府各项政策的地方,官员们会根据朝廷的大政方针和开封府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并商讨如何有效执行,以保障政策能够落地生根,惠及百姓。<br><br> 议事厅,是开封府历史的重要见证之一,它承载着北宋时期开封府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制度,见证了众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决策过程。<br>议事厅,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府衙文化的精髓,代表了当时的政治智慧和管理理念,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行政管理以及法律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也为后世了解和传承北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潜龙宫,属于帝王文化景区,宋太宗、真宗、钦宗三位皇帝登基前均曾任职于此。 殿内有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御像。 天庆观景区,建有豪华道观。 整个庭院是一个巨大的太极八卦台,殿内绘有表现北宋崇奉道教的巨幅故事壁画, 三清殿是天庆观的主体建筑,供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位道教主神。 白发苍苍老太太八旬有余,在儿孙的搀扶下,坐上花轿。也许回味一下,当年曾经游过的坐花轿的经历,或者弥补一下没坐过花轿的缺憾。活动区域150米远,价格五十元一次,不贵。 获得如此的快乐和幸福 小伙的芦笙吹的卖力起劲。 唢呐喜庆曲调吹的欢快,认真大方,身临其境的感觉。 开封府东侧的小花园,站在假山上,望去府内房屋林立,街道车水马龙,好一派歌舞升平。 清心楼:是开封府内最高的楼阁,通高 32 米,共 4 层。一楼大厅有国内最大的铜铸包公站像;二楼以手卷方式介绍历任开封知府姓名、籍贯及事迹;三楼以微型景观展示北宋开封府内重大活动场面;四楼有宋代歌舞、鼓乐表演和茶艺展示。 登上清心楼,放眼望去开封府尽收眼底,娶亲热闹欢快景象,随着耳畔的唢呐芦笙,仿佛回到北宋代汴梁城,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领略到宋代的人间正气和文化风貌。 雨中游览宋代汴梁城,走在大街小巷,欣赏街道两侧的店铺,别有一番情趣。 <div>开封府英武楼,在北宋时期的开封府校场内,是该校场的主体建筑,<br>英武楼建筑风格为宋代建筑,在建筑形式上布局规整、庄重典雅,高挑的屋脊、精细的彩绘,处处体现了宋代的建筑风格,大柱上所刻的抱柱长联和楼檐下的 “英武楼” 三个大字,更显示出这座宋式建筑的宏大气势。<br>在宋朝时,英武楼是科举考试中武举考试的考场,知府和长官可以在英武楼上检阅考生在校场操练武艺。<br>演武迎宾场所,这里是开封府重要的演武迎宾之地,用于举行各种盛大的仪式和活动,展现开封府的威严与气势。<br>开封府坚持历史与演义相映成趣的经营理念,在英武楼前的校场,每天都会上演 “开衙仪式”“包公断案”“演武场迎宾表演” 等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br>历史上,岳飞枪挑小梁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虽然这一故事更多地存在于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但它为英武楼增添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和历史文化底蕴。<br></div> 府司西狱,是开封府的刑狱文化区,主要包括狱神庙、典狱房、男牢、女牢、男死牢和女死牢,可在此了解古代刑罚制度和牢狱生活。<div>低矮的牢狱房,高不过两米,随着游人排队进入,狭窄的过道,墙壁暗黑,令人窒息。每个牢室面积不过六平方米,地上铺一点碎杂的稻草。难以想象狱中人,是如何度过那样暗无天日岁月的。</div> 从开封府出来后,在车内见到一座规模很大的院落,在古建筑的大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在身着兵卒服装的表演节目。从大门的匾额上字迹得知,原来是“天波杨府”。<div>天波杨府,是一处集湖光山色、历史文化和宋代建筑群于一体的大型私家园林,是为纪念北宋抗辽名将杨业而建。<br>天波杨府,原是北宋时期抗辽名将杨业的府邸,宋太宗曾御笔亲书 “天波杨府” 匾额,并颁旨凡经天波府门前通过,当朝文武百官皆行文官落轿、武官下马的礼制。<br></div> 现今的天波杨府是依据《宋东京考》《如梦录》《祥符县志》等史书中记载所述,在杨氏故居的旧址上新建的一座纪念性建筑,于 1994 年完工。 <p class="ql-block">我们按着计划,偶遇“天波杨府”和“碑林”,赶往下一站“清明上河园”。在两个景区门前没有停车。</p><p class="ql-block">仍然继续前行,抓紧时间去“清明上河园”游览,看看宋代汴京城里的大公园,去寻找对照熟知“清明上河图”里所描述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注:文中照片均由本人拍慑,部分文字取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