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称:老李 美篇号:68652477 <p class="ql-block">2024.12.15日早晨七时,兄弟姐妹四人随旅行团一行乘“运中游”大巴,开启了从上海南站——广西北海、涠洲岛等十八日游。</p> <p class="ql-block">去年这个时候亲朋好友一行九人自由行,在海南博鳌避寒十五天,非常惬意。今年换了个方式、换了个地方,十八天。目的没变:气候要温暖、有美食、美景…。</p> <p class="ql-block">十六日下午二点半,到达赣州市古城建春门。出车门脚刚踏上这块土地上,心情一下子被搅动起来了,掰着手指头算离开这里己43年。回想起47年前刚恢复高考便来到了《江西理工大学》,当时是《江西冶金学院》,寒窗苦读了四年,感情深厚、记忆深刻!青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像书页一样在心中翻阅……。</p> <p class="ql-block">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历来为江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重镇。文天祥、周敦颐、海瑞、王阳明、辛弃疾、蒋经国和中共第一代核心领导人皆在赣州主政过,赣州还是禅学、理学和心学的重要形成地。</p> <p class="ql-block">赣州市是江西省保存文物古迹,尤其宋代文物最多的一座滨水城市,有“江南宋城”之誉。</p> <p class="ql-block">赣州市也是客家先民南迁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人占赣州市总人口的95%以上,有“客家摇篮”之称。</p> <p class="ql-block">建春城门出来便是东河浮桥。现在的浮桥几乎都是新制作的船,用绳索捆绑。在我印象里四十多年前的船体都是旧式的、还有修修补补的痕迹,船与船是用铁链和粗麻绳固定的。浮桥两边也没这么多渔船驻泊、卖鱼获,人流也没这么大,水也比现在清潵。</p> <p class="ql-block">赣州古浮桥,学名叫惠民桥,又称东津桥、东河浮桥。浮桥长约400米,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联而成。</p> <p class="ql-block">古浮桥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由知军洪迈所建,连接贡江的两端,每天定时开启,以便来往商船通行。</p> <p class="ql-block">赣州市三面环水,江面宽阔。建国以后,西河、南河浮桥因修建了公路大桥而被折除,东河浮桥就成了现今赣州市的“国宝”级文物。近千年的浮桥成为赣州市人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这座古浮桥,昂首屹立在贡江边,并与市内的古朴逶迤的古城墙、壮观秀美的八境台、雄伟沉重的涌金门一道伴随着赣江的涛声,造福赣州人民,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成为赣州市一道特有的风景线,被誉为赣州的一绝。</p> <p class="ql-block">八境公园位于赣州城区北端,章、贡二水经此合流,汇作赣江,占地面积是574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八境公园内有赣州著名的古迹——宋城墙和八镜台。登上八镜台,赣州八境一览无余,赣江源风景尽收眼底。八境公园四周一半以上被古城墙环绕,南侧为涌金门,北端为北门和赣江源头。</p> <p class="ql-block">八境台,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章江和贡江在这里汇合。八境台依城墙建造,台高28.5米,总面积574平方米,朱楼碧瓦、雄丽壮观。</p><p class="ql-block">建于北宋嘉佑年间,因郡守孔宗瀚筑台后绘制《虔州八境图》,并以图求诗于苏轼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赣州古城墙,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章江与贡江交汇地带的江畔。赣州古城始建于晋代。现保存较完整的砖城墙,修建于北宋年间。</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从西津门沿章江至八境台,从八境台沿贡江经涌金门、建春门至原百胜门旁、今东河大桥止,共3664米,城高5一7米,城面宽4一6米;保留有北门、西津门、建春门和涌金门四座城门,八境台和西津门2座炮城,马面1座和部分警铺。</p> 湧金门 <p class="ql-block">蒋经国故居位于章江古城墙处,是1940年蒋经国主持兴建的仿俄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为170多平方米,平面呈"凸"字形,鱼鳞板墙,板瓦屋面,1939年6月至1945年2月蒋经国先生在赣州任江西第四行政区专员期间,与夫人蒋方良及儿子蒋孝文、女儿蒋孝章居住于此。蒋经国曾在这里接待过张治中、白崇禧、雷洁琼、美国代表、苏联顾问等各方人士。</p> <p class="ql-block">《有功文教》这块匾是蒋经国先生书赠给江西安远县欧阳振先生的,欧阳振因为捐款一万元,修建了安远中学,蒋经国觉得他慷慨可风,所以就题写出了这块匾赠给他。</p> <p class="ql-block">《新赣南家训》,是蒋经国先生当年在赣州的时候根据《朱子家训》的格律和韵文写的,要求男女老幼都会读,都能背诵。赣州很多老人还能背出这首《新赣南家训》。</p> <p class="ql-block">游完古浮桥、古城墙、八境台和蒋经国旧居天色也暗下来了,网上搜到附近较热搜的《石城芋饺》,打车十来分钟便来到了店铺,还别说吃的人还不少,牌子上还有C CT V推荐美食店字样,排队等了几位食客后,品尝到了它的美味,芋饺比蒸芋圆好吃,芹菜馅的比韮菜馅的好吃(回程时又来吃芋饺了!)。</p> <p class="ql-block">晚餐后抓紧时间打车来到了母校(红旗校区)大门口,大门口大变样。通过与门卫保安人员简单的沟通后,热情的打开闸门让我们进入了校园。</p> <p class="ql-block">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学院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学校由一个校区拓展为四个校区,办学地点由赣州延伸至南昌。母校创办以来为国家钢铁、有色、稀土等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技术骨干,为祖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学校大门改建后,在进门左边的一条小路上复建了原来的校大门,学校可谓是用心良苦,看到这个门很亲切,会浮想连翩…。转了一圈后才发现老的建筑物几乎全没了,八角塘还在,唯有这个复制的校门还是老样子,我们在老校门口合了个影留作记念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原来出校大门的主路,记忆中老路只有现在的一半宽,现在取名青春路。除了主路加宽了,两边加了人行道。</p> <p class="ql-block">青春路边上的体育场还在,比原来整得更漂亮了,场地面积好象也大了点。体育场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除了下雨,几乎每天下午都在体育场活动,直到天黑,晚饭由同学之间互相代买。四年当中除了上课用时最长排第一,第二个用时最长是体育场,第三个用时最长是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还在老位置上,像是进行过扩建或是改造。晚上光线的问题,没看太清楚,只看了个大概轮廓。</p> <p class="ql-block">从大门进后门出,不管是老教学楼还是老宿舍、食堂等全部拆除了,一点老痕迹也没有了,全是新的高楼大厦,原址的三层楼宿舍变成了十七层楼房……回过头来看大门口左边复制的老校门是唯一能和老校友脑海里的那个画面对上号。</p> <p class="ql-block">十七日清晨,太阳从东边的山岚上冉冉升起,橙红色的阳光染红了东边的天空、映红了章江的水面……画面非常漂亮,此时我们收拾好了行李准备出发下一站……。</p> <p class="ql-block">重游赣州古城、母校,想了几十年,一直没有成行,中途有一次机会,1998年10月学校40年校庆发过来函,当时正在地方挂职,因事务冲突而错过。没想这次游广西,了结了我这么多年来的一桩心事。赣州古城是第一站,尽管时间紧张,很短暂,古城、母校里总算重走了一回,走完过后心里好像感觉又少了些什么……。</p> <p class="ql-block">还有这里的美食,如米粉鱼、赣南小炒鱼、鱼饼、鱼粉皮等,念念不忘,这次时间有点紧,没有品尝到,只好以后等机会再来。</p> <p class="ql-block">赣州是风景秀美的“生态家园”、是名扬海外的“世界橙乡”、是享誉世界的“堪舆圣地”;还有红色故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等都是赣州市旅游的闪光名片!</p> <p class="ql-block">文尾想和美友们分享一首元末明初文学家张以宁的佳作——《赣州城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让我更加感受到了赣州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番禺北下险秦崤,章贡西边近楚郊。</p><p class="ql-block">五岭气来苍雾合,双溪声动玉虹交。</p><p class="ql-block">山邮傍岸多攒石,野屋缘城半覆茅。</p><p class="ql-block">细雨舟中无一事,新诗吟就手重抄。</p><p class="ql-block">您有没有被诗中的哪一句所打动呢?</p> <p class="ql-block">图片:老李</p><p class="ql-block">文字:老李/部分资料摘选</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老李</p><p class="ql-block">2025.1.10</p><p class="ql-block">谢谢观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