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苏坡乡金沙村,是一处青铜器时代的遗址,距今约3200年至2600年,是古蜀王国的重要都邑。金沙遗址的发现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的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与三星堆遗址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的发展演进。 <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非常有名,金沙和三星堆都曾作为古蜀国的都城,在时间上,金沙比三星堆晚。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考古发现,被评选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三星堆遗址共同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p> 金沙遗址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器等,总数超过5000件。其中太阳神鸟金饰、商周大金面具、十节玉琮等文物尤为引人注目。2007年4月,金沙遗址博物馆在金沙遗址原址上建成,共同构成金沙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进入遗址公园大门,两件镇馆之宝雕塑太阳神鸟金饰和商周大金面具引人瞩目。其中“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国家文物局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p class="ql-block">遗址公园一角</p> 走进金沙遗址博物馆,了解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探寻那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走进金沙》展览,带你穿越时空,回到3000年前的成都平原。展览分为五个展厅:远古家园、王都剪影、天地不绝、千载遗珍和解读金沙。 通过生动的场景复原,展现了3000年前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该展厅通过大型半景画与实景结合,生动再现了金沙先民的生活环境,包括河流、植被、民居等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金沙平原。 展厅内展示了数以千计的野猪獠牙和鹿角等动物骨骼等文物。 王都剪影:展示了古蜀国的社会生活。展陈结合了考古发掘成果、场景复原和科技手段,沿着展线缓缓呈现出一幅先民生产生活的剪影,包括居所、工具、烧陶、冶铸、制玉、墓葬等。 金沙遗址出土数以万计的陶片,出土的陶器种类丰富,主要包括夹砂陶、泥质陶和彩绘陶等。这些陶器在制作工艺、造型和用途上各具特色,反映了古蜀文明的独特风貌。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水井结构具有独特的设计特点,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先在井上盖一口陶罐,底部铺上鹅卵石进行过滤,然后再盖上另一个陶罐,最后打水。这种设计不仅能够有效过滤杂质,还能防止污染,确保水质的清洁。<br> 金沙遗址的玉器制作工艺精湛,艺术风格独特。 遗址中的玉料大多来自成都平原西北部地区,部分玉料则来自玉垒山,出璧玉,渝水所出。这些玉料色彩丰富,玉工们依此特点进行创作,呈现出了精湛的工艺。 金沙遗址出土的玉器种类丰富,包括玉琮、玉璧、玉戈、玉凿等。这些玉器不仅在工艺上精湛,而且在造型和纹饰上也独具特色。 金沙遗址的“天地不绝”展厅是博物馆的第三展厅,主要展示了古蜀国的宗教祭祀场景和相关文物。这个展厅通过神秘的“祭祀走廊”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青铜立人像,双手环握,双拳中空,体现了古蜀人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展厅内还展示了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卜甲等精美文物,这些文物生动地再现了古蜀国的宗教祭祀场景,展示了古蜀文明的辉煌与神秘。<br> 青铜立人像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的人像高14.6厘米,脚下的插件高约5厘米,整体通高19.6厘米。这件青铜圆雕作品展示了古蜀青铜雕塑工艺的成熟与发展。此外,青铜立人像的造型与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大立人非常相似,表明金沙和三星堆遗址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镇馆之宝<br> 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主要包括几何形器和像生形器,其中几何形器占绝大多数,人像生形器较少。跟三星堆比起来,青铜人像非常少。青铜壁<br> 螺型铜器 兽首铜饰件 青铜戈 铜铃、铜挂饰 金沙遗址出土玉器3000余件,数量巨大,种类丰富。玉器被远古先民视为自然造化之精髓,天地灵气之结聚,是奉献给诸神的圣洁之物。在古代祭祀活动中,玉器成为通天地,礼四方,祭鬼神的社稷重器,亦是统治者权势与地位的物质表征。 玉凿。凿是一种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形体窄长,平刃或弧刃。 玉璧 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筒型玉器,是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神祇的一种礼器。内圆外方的设计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内圆象征天,外方象征地,中间的孔洞寓意着天地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金沙遗址出土的象牙是古蜀人祭祀天地神灵的重要祭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些象牙在2001年出土于金沙遗址的祭祀区,数量庞大,保存较为完好,最长的一根象牙达到了1.85米。 和三星堆一样,考古学家在金沙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象牙堆积,多达8层,重量估计有两三吨。关于这些象牙的来源,有学者认为可能是通过商贸交易从南亚等地运送而来,但也有人认为这些象牙可能是本地所产。 绿松石珠 黄金自古就是人们最喜爱的贵金属之一,被视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金沙遗址出土的200多件精美的黄金制品,其数量、种类级制作工艺为目前我国同时期遗址出土金器之最。金沙金器不仅是古蜀祭祀文化的重要载体,更代表了商周时期中国黄金艺术的顶峰。 跪坐石人像和石蛇 饼形石器 金沙遗址出土的卜骨主要是龟甲,主要用于占卜活动。这些龟甲大多是龟背甲,古代人们通过在龟甲上钻孔并用火烧灼,根据出现的裂纹来预测吉凶。金沙遗址出土的龟甲数量较多,其中最大的一件龟甲长达50厘米,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大龟甲之一。<br>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千载遗珍馆位于一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该展厅展示了30余件精品文物,包括高贵灿烂的金器、神秘诡异的青铜器、色泽艳丽的玉器和生动写实的石器,这些文物展现了金沙先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艺术的精髓。这是最为精彩的一个馆。<br> 石跪人像共有12件,造型大致相似,高约20厘米。人像的脸形方正瘦削,颧骨高凸,具有高鼻梁、大鼻头和大嘴巴,耳垂部位有穿孔。石像未穿衣物,双腿弯曲,双膝跪地,双手被绳索反绑,臀部跪坐于脚后跟上,石跪人像的发式也非常奇特,头顶的头发从中间向两翼分开。<br> 石虎为商周时期的石器,呈灰黑色,虎呈卧姿,直颈昂首,威猛而狞厉。整体看去,自然而拙朴,在静态之中蕴藏着动感,生机勃勃,充满力量,是商周时期不可多得的石刻圆雕艺术精品。黑色石料上遍布的白色纹理恰如老虎的斑纹,镇馆之宝。 这个器物作伏卧状,颈部有一个直径较大的圆孔,无头。颈部与小腿处各有一对对称小孔,可能为铆接固定或悬挂之用。人像身体正面凸起,背面平整,可以平放在地上。此类器物为古蜀文化中首次发现,共出土2件,造型完全相同。镇馆之宝。 整器为一人面,以墨绘勾勒出圆眼、半圆形的嘴,并施以朱砂。此类器物为古蜀文化中首次发现,其人面形象与祭祀区出土的金人面形器以及玉璋上的人面图案非常相似,推测应为古蜀文化中极具特殊意义的重要图像。<br> 带柄铜有领璧形器呈圆环形,中有一孔,孔缘凸出环面,形成高领。外缘一端有一矩形柄部。环面近边缘处有两道同心弦纹,在弦纹与孔壁间铸有三只相同的首尾相接的鸟纹图案。<br>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像。在青铜这一块,不管从数量和精美程度,三星堆比金沙遗址强太多。金沙几乎没有发现三星堆那种大型青铜器。</p> 千载遗珍馆玉镯是金沙遗址博物馆中的一件重要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这件玉镯由透闪石玉制成,玉质温润,青玉半透明,夹杂褐色沁斑。整体呈圆形,窄环,方唇,平底,内壁平直,外壁略弧,素面。器体制作规整,打磨精细,圆润光滑。<br> 金沙遗址千载遗珍馆最大的绿松石珠是金沙遗址出土的绿松石珠中形体最大、制作最精美的一件。这件绿松石珠不仅形体巨大,而且制作工艺精湛,展示了金沙遗址玉石工匠的高超技艺。<br> 海贝形玉佩饰和阳刻昆虫纹玉牌。 凹刃玉凿是一件商周时期的玉器,主要特征是整个器物呈长条状,一面较平,刃部像贝壳形状;另一面呈弧形凸起,顶部多不平整。凹刃玉凿不仅是一件实用的工具,更是古代工艺美术的杰出代表。其独特的形状和精致的工艺,展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精湛的技艺。<br> 金沙遗址的玉矛是一件具有重大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它长24.6厘米,宽4.65厘米,厚0.68厘米,由透闪石玉制成,质地温润,牙白色,透明,整体略呈细长柳叶形,窄体,尖锋,直面,器身与边刃交界起脊斜收至刃,断面呈横六边形,小六边形平顶,器表通体打磨抛光,制作极其规整。<br> 出土的玉戈是商周时期的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件长42.6厘米、宽10.43厘米、厚度仅为0.9厘米的玉戈。这件玉戈由灰白玉制成,器表有黄、黑、褐色沁斑。其形状为无胡直内戈,上下刃前端出齿突,器两面的援本部有长方形方框,框内刻划交叉菱形纹。镇馆之宝。 千载遗珍馆的玉圭是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玉圭是古代重要的礼器,广泛用于“朝觐礼见”,以标明等级身份,同时也是祭祀和盟誓的祭器。<br> 玉璋是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玉钺是一件重要的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件玉钺长22.4厘米、宽11.4厘米、厚0.21-1.71厘米,形制独特,上部呈尖圆三角形,下部为梯形,刃部为圆弧形。器身两侧各饰有一条竖形纹带,由五组对称的卷云纹组成。上部以兽面纹为主,外侧饰有变形夔龙纹。<br> 璧形玉钺,玉质为深墨绿色玉,器呈扁平似璧形,中部有大圆孔,孔壁光滑,顶端呈圜形,刃部分四段磨成连弧形双面刃。 有领玉牙璧的设计独特,外缘有三节或四节的牙状突起,并附有齿状装饰,这种设计在以往的玉璧中发现得并不多。它的出现不仅填补了四川地区不出牙璧的历史空白,还反映了中原文化与古蜀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影响。这种独特的牙璧设计在金沙遗址之前从未在四川地区出现过,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辽东和陕北一带。<br> 带柄铜有领璧形器呈圆环形,中有一孔,孔缘凸出环面,形成高领。外缘一端有一矩形柄部。环面近边缘处有两道同心弦纹,在弦纹与孔壁间铸有三只相同的首尾相接的鸟纹图案。<br> 十节玉琮是古蜀地区出土的众多玉器中一件独特的文物。它的做工精妙,与其他金沙玉器有很大区别,却与良渚文化玉器的特征相似。有学者认为,这件玉琮可能是良渚文化遭遇重大变故或自然灾害时,由一支族群带到古蜀之地的。表面共有40个简化人面纹,每节以器表的转角为中轴组成一个简化人面纹。这件玉琮的出土证明了远古中华大地各区域文化交流的活跃,承载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源流脉络。镇馆之宝。<br> 镂空喇叭形金器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美的追求。它的表面有卷云纹,中间部分微微隆起,并且有一个小洞。其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表面有三朵线条简洁流畅的镂空卷云纹,这些图案美得让人心醉。金器通过捶揲成形,再经过精细的镂空工艺制作而成。其表面镂空的卷云纹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对美的独特理解。镇馆之宝。<br> 金冠带是呈圆环形,直径上大下小,出土时断裂为长条形。这件金冠带采用锤揲成形,表面纹饰主要通过錾刻技艺完成,局部纹饰采用了刻划工艺。其纹饰由四组相同图案构成,每组图案分别有一鱼、一箭、一鸟和一圆圈。镇馆之宝。<br> 大金面具造型面部呈方形,额齐平,长刀形眉凸起,大立眼,三角形鼻高挺,长方形耳,耳垂穿孔,显得十分威严。是目前中国商周时期保存最为完整,最为精致、体量最大的一件金面具。此件面具与三星堆遗址一、二号坑中出土的青铜人头像、青铜人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这再次证明了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有着紧密的承袭关系。金面具目前在中国先秦时期仅见于古蜀文化中,是古蜀青铜文明特有的文化现象,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蜀文明浓郁的地域特色。有关这一文化现象的渊源至今还是一个谜。镇馆之宝。<br> <br>太阳神鸟金饰是21世纪初我国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它不仅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还被誉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金饰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成为了中国古代黄金工艺的杰出代表。 太阳神鸟金饰是一件薄如蝉翼的圆形黄金饰品,外径12.53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仅为0.02厘米,重量约20克,含金量高达94.2%。其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内外分两层,内层周围等距分布12条旋转的齿状光芒,象征太阳;外层由4只神鸟首足相接,呈逆时针飞翔,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br> 国家文物局认为,太阳神鸟图案不仅具有较好的徽识特征,还完美结合了古代人民的哲学思想、艺术创造力和工艺水平。<br>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广汉,而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两者相距约四十公里。三星堆文化兴盛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而金沙文化则延续至春秋时期。两者在宗教信仰、城址布局及时间延续上都有明显的继承关系。金沙遗址出土了大量与三星堆高度相似的器物,显示出两者在信仰和崇拜上的共同点,如对大树和太阳的崇拜。<br> 金沙遗址和三星堆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代表了数千年前古蜀文明的面貌和发展水平,是同时期长江流域内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都城遗址。两者在文化上是一脉相承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金沙遗址是在三星堆文明衰落后,在成都平原兴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见证了古蜀王国的衰落和再次兴起。 <p class="ql-block">面对金沙璀璨的文明形态,人们惊喜之余也产生了不少疑问:她何以如此辉煌?源自何方?流向哪里?这期间还有多少秘密尚待人们去探寻?(配乐选自音乐剧《金沙》中的歌曲“飞鸟与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