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广东潮州,历史悠久,著名侨乡,人杰地灵。一千六百多年深厚的文化积淀,让潮州有了岭海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p><p class="ql-block"> 看了潮州古城,归纳起来可以用个、十、百、千四个字来描述这座历史古城的特点。让我们慢慢的一一道来。</p> <p class="ql-block"> 走进潮州古城,满街的牌坊一座接着一座,数也数不过来。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牌坊街。最早的可以追朔到唐宋两朝。每座牌坊都蕴藏着一个丰富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座牌坊横梁上悬着“四朝大老”四个大字。讲的是潮州进士林熙春,经历明朝四位皇帝。做官为民,为潮州留下了好名声。</p> <p class="ql-block"> 状元牌坊的故事讲的是潮州在明朝出了个状元林太钦。</p> <p class="ql-block"> 这座牌坊上的四个大字可有讲究了,唐朝时曾有四位宰相到过潮州。宋朝时又有六位宰相来到这里,将中原文化带进了潮州,潮州人为纪念这十位宰相的功绩就建了这座“十相留声”的牌坊。</p><p class="ql-block"> 十相中的文天祥可是个民族英雄。他的《过零丁洋》的英雄豪气让人思今忆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更是中华民族屹立千年而不倒的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 故事到这里还有个续篇,文天祥的后裔中于1867年诞生了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叫文素勤的女孩</span>,因排行第七,又叫文七妹,她就是毛泽东的母亲。时间的长河将民族英雄文天祥和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领袖毛主席给连上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潮州古城除了牌坊多,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历史上有山东人闯关东,山西人走西口,闽粤人走的更远,出国下南洋了,又把南洋的建筑风格带回到家乡。上世纪二十年代,潮汕地区要求将骑楼作为首选的建筑式样,逐渐形成了如今潮州牌坊街与骑楼街共存的独特的历史文化街。距今已有百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 陪伴骑楼街成长的百年老店也是比比皆是,独特的潮州菜布满了整个街区,吸引了众多食客涌入潮州。</p> <p class="ql-block"> 沿着东门的骑楼街一路东行,就看到一座宏伟的城楼,那是潮州古城墙的一部分——广济楼,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出城门,視野开阔,眼前一亮,韩江宽阔无比,由北向南,浩浩荡荡,奔腾而去。一座座亭楼横亘江面,直至江的对岸,十分壮观,。</p><p class="ql-block"> 走近江边,中国四大千年古桥之一的“广济桥”便完整的展现在眼前,只是一眼望不到头,桥面和桥墩是一个挤着一个,数也数不过来,直至对岸的桥楼,极为震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座桥墩上都建有亭屋,造型各有不同,这座有三层飞檐,取名“摘星”。</p> <p class="ql-block"> 这一座显得比较朴实,取名“得月”。</p><p class="ql-block"> 每座亭楼都有一个诗一般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这座桥墩上还有一座牌坊,写有“民不能忘”四个大字。故事讲的是1841年韩江发生大洪灾,有桥墩被冲毁,当时的太守刘浔,分司吴均发动盐商富家捐款修建,经历数年的努力,终于修复完成,并立了桥上唯一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 桥的中央是由十八条木船连成的浮桥,方便来往船只通行。</p><p class="ql-block">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广济桥”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p> <p class="ql-block"> 江岸上有一条花冈石石梁,长有十多米,宽有一米多。估计重约四十余吨。供展视。</p><p class="ql-block"> 五百多米宽的江面上建有廿三个桥墩,廿四座桥楼。所有的桥面就是由这样的石梁铺成。</p><p class="ql-block"> 千年之前建如此规模的桥,可以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但是我们的先辈还是用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毅力完成了。成了造福两岸人民的千年古桥。</p> <p class="ql-block"> 网上搜到一幅广济桥夜景的全景照,潮州的夜景也是特别引人注目。晚上在去广州的火车上,仍然沉浸在对潮州历史文化,潮州古城的壮观景观赞叹不已。因此作了“个、十、百、千”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出个状元美名扬,十位宰相留声响,百年骑楼百年店,千年浮桥锁大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