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冬天的夜</p><p class="ql-block"> 写冬,都写冬天的雪,那漫天飞舞、晶莹剔透的雪花;那白雪皑皑,一望无际的雪原;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可我却想写冬日里那漫长的夜。</p><p class="ql-block"> 北方冬天的夜晚从下午五点就开始了,一直要到第二天的六七点才会天亮,最长可达14小时左右。呼呼的北风,零下20多度的严寒,加之漫漫长夜,你都在做些什么?</p><p class="ql-block"> 夜幕低垂,北方的天空是那么的干净清澈,一眼望到银河,满天的星光闪烁,像一双双眼睛,眨呀眨,跟你说悄悄话。</p><p class="ql-block"> 吃过晚饭,泡一壶茶,拿一捧瓜子,坐在书桌旁,与古人对话,对视神聊中发现,他们在寒灯孤影下,饮酒喝茶,吟诗作赋,抒发内心的情感。于是效仿他们,也打开电脑,写上几段所谓的诗词歌赋,消磨一下时光,打发漫长的黑夜。吃过晚饭,拿来笔墨,铺一张宣纸,打开一本帖,照葫芦画瓢,一会儿学学《九成宫》,再会儿描描《宣示表》,不亦乐乎。无数个夜晚,就这样度过。几年来,就在这书桌上,不见得字有长进,各种型号的毛笔、各种类型的宣纸摆满了书柜的最底层。</p><p class="ql-block"> 吃过晚饭,偶尔呆坐,心随着思绪,不着边际遐想。想爹娘,他们也许就在那闪闪的星光里眺望。几十年的雨雪风霜,早出晚归,辛辛苦苦育儿郎,福没得享。儿想尽孝,你们却说,一辈子不长,余下的路自己闯荡,我要去天堂。</p><p class="ql-block"> 两眼迷离,泪流成行。有人说,冬天的夜晚让人惆怅。不信你看,那些能诗善词的古人。要么因为时不得志,面对冷月孤星写下“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要么郁郁寡欢,对影三人写下“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要么眺望远方,思念家乡写下“睡觉寒炉酒半消,客情乡梦两遥遥。人为我磨心剑,割断愁肠一寸苗”……。</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想说,谁都想意气风发,谁都想扬鞭策马。但事事只能随缘,不可强求,人生不长,应删繁留简,任世事摇曳,心始终如莲,安静绽放,才能体会到人活一世,安享盛世;人都有孤灯长影,都有悲欢离合,但长路漫漫,应该聚则欢畅,分则常念,心怀情与爱,才能永恒不变,才会体会到人活在世,美好常在。</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当你在冬夜挣扎的时候,当你在冬夜孤独徘徊的时候,再坚持一会,幸福马上就会到来。不信,你抬头看,那闪耀的光,是春天的预兆,是幸福的预兆</p> <p class="ql-block">榆树钱</p><p class="ql-block"> 北国的五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粉红的桃花刚刚争奇斗艳过,白的耀眼的梨花也竞相绽放。紫色的丁香花一阵阵飘过来让你的呼吸都急促了,恨不得把香味都吸到肚子里!就这在五颜六色,香气弥漫的季节中,有一种翠绿,圆圆的翠绿,一串串的翠绿,映入你的眼帘,让你立刻快走几步,奔到她跟前,轻轻的摘几片,放到嘴里慢慢的咀嚼,那种清新的,淡淡的甜味,立刻激活你的脑细胞,带你回到那充满故事的童年时代!它就是榆树钱。</p><p class="ql-block"> 榆树钱是榆树的种子,榆树钱又名榆实、榆子、榆仁、榆荚仁,形状似钱而小,色翠绿成串,其形圆薄如古钱币,故而得名。清代的陈维崧曾这样描述榆钱“轻如蝶翅,小于钱样”。由于它是“余钱”的谐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钱可以有“余钱”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说起榆树钱,自然会想起故乡的老榆树。记得小时候,在我家后山上的水渠旁边,长着一排老榆树,它的枝干非常粗壮,褶皱的树皮,虬龙般的树干上沟壑纵横交错,裸露的树根像龙似蛇,形态各异,相互盘错。我钦佩榆树,不仅是因为对榆树钱有特别的感情,更是因为它敢于斗严寒,战酷暑,耐贫瘠,懂奉献。超强的生命力让它在荒漠里,田野间,沟壑边,庭院中,处处能看到它那高大的身影。每到春风吹过,细雨轻涤后,那一串串翠绿的榆树钱就挂满了枝条。一串串的榆树钱,串连着有趣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候,出了家门口就是成片的等待父辈们去耕种的土地。牛车、马车、毛驴车,一会儿一辆,车上拉着铁桶,铁桶里灌满了水,人们已经开始做水种地了。那时候的我,坐在爸爸旁边,大声的吆喝着—“驾驾……”到了地了,爸爸妈妈开始种地,我就到一边玩去了,这时候,我就回爬到地边的大榆树上,一把一把的撸着榆树钱,塞嘴里一把,顺手扬到空中一把,就这样肆无忌惮的吃着玩着。</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天下午,奶奶看我跟着爸爸拉水,就喊着:“大孙子,你给奶奶撸点榆树钱回来,奶奶给你做好吃的”。我远远的答应着“好的奶奶,下趟车回来我给您送去。”就这样,我跟着爸爸来到地里,用妈妈装水壶的袋子装了满满一袋子榆树钱,给奶奶送去,临走还不忘问了一句:“奶奶,你做什么好吃的?”,奶奶笑着说,晚上你来奶奶家吃,你就知道了。我连蹦带跳的答应着跑远了。</p><p class="ql-block"> “小孩子记吃不记打”。奶奶做好吃的事,到了吃晚饭的时候自然想起来。于是一溜烟跑到奶奶家,看到爷爷奶奶已经坐在饭桌旁了,我赶紧洗了把手,往衣服上擦了擦,爬上了炕。奶奶递给我筷子和羹匙,又端给我一碗粥,给我拿一个二合面的面团子。粥是苞米面掺着榆树钱熬的,喝起来甜滋滋,有一股清凉味,面团子是白面和苞米面混合,用榆树钱、荤油坛子里捞出来的几块油滋喽,再加上点腊肉做成馅,包成团,蒸熟了,吃起来,老香了。我也是第一次吃榆树钱粥,用榆树钱做馅的面团子,那个香啊,都赶上现在咱们吃的肉馅饺子了。现在回忆起来都想吧嗒吧嗒嘴。</p><p class="ql-block"> 说真话,那时候家家都不富裕,有余粮的不多,能吃到带馅的都是件很难得的事。就这样,每到新一年的五月份,我都会缠着奶奶做榆钱粥,面团子,直到我们奶奶离开我们。至今看到榆树钱,就会想起来,也常常会撸一串,跟自己的孩子学学过去的那个香甜!而孩子们听我讲完,都笑着对我说,你忆苦思甜吧!</p><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跟友人出去郊游,我又一次看到了老榆树,再一次撸了一串榆树钱,拿在手上,选了几片嫩嫩的榆树钱,放到嘴里,细细的咀嚼,那种甜味,那种清凉味依旧还在。也想撸一袋拿回来,学着奶奶做一次榆钱粥,包一次白面团。友人们笑我说,拉倒吧,心是那个心,嘴已经不是那个嘴了。</p><p class="ql-block"> “心是那个心,嘴已经不不是那个嘴了。”琢磨着友人的话,心理还在狡辩,要是有人做,我一定能吃出榆树钱的香甜!一定能!心里想着,抬起来手,迎着风,把那串榆树钱抛出去,那一片片翠绿,在阳光的映衬下,随风飘远,地上留下一个个圆圆的影子,空气中留下一股清香……。</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一直下着秋雨,秋天的味道也愈来愈浓厚。尤其昨晚在公园里跑步,跑道上不时落下的片片秋叶,在头上飞舞,不舍得落下。跑道旁的丛林里,偶尔会露出初秋的几片红叶,红的惹眼。</p><p class="ql-block"> 秋,真的在不经意间到来了!喜欢秋天。因为这个季节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场盛宴,那一片云、那一片树叶、那滴滴秋雨、那阵阵稻香,都充满了诗意与深情。秋,就这样不急不缓地走来,用那独有的韵味,将大地装扮得既高亢又绚烂、既喧闹又宁静。秋天的云,是大自然的魔术师。</p><p class="ql-block"> 秋天的天空,仿佛是大自然最得意的画布,而秋天的云,则是这幅画中最灵动的笔触。它们轻盈、飘逸,时而聚拢,时而散开,以千变万化的姿态,装点着这个收获的季节。它们时而像奔腾的骏马,在广阔的天空中驰骋;时而像温顺的绵羊,悠闲地躺在蓝天的怀抱中;时而又像巍峨的山峰,层层叠叠,连绵不绝。这些云朵在秋风的吹拂下,不断地变换着形状和姿态,仿佛是大自然最杰出的魔术师,在为我们上演着一场场精彩的表演。</p><p class="ql-block"> 秋叶微红,是时光的细腻笔触。初秋的林间,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散落零星落叶的跑道上,每一片落叶都像是被精心雕琢的艺术品。那些曾经翠绿的叶子,在秋风的轻抚下,渐渐染上了淡淡的红色,从叶尖开始,慢慢向叶柄蔓延,如同少女的脸颊上泛起了红晕。走在这样的小道上,每一步都踏出了时间的回响,那细微的沙沙声,是岁月在耳畔的低语,讲述着春夏的繁华与秋冬的沉寂。</p><p class="ql-block"> 秋雨婆娑,是情感的细腻编织。秋雨,总是带着几分忧郁与缠绵,它不像春雨那般细密如丝,也不像夏雨那般来势汹汹。秋雨更像是一位温婉的女子,用她那柔和的手指,轻轻拨弄着柳枝,也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雨丝在空中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江水,湖水,丛林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在这样的雨天里,奔跑在公园里,听着趴趴的跑步声,听着潺潺雨声,任雨水伴着汗水滑落,运动分泌的多巴胺在这如丝细雨中散发着快乐,心情无比欢畅!稻谷飘香,是大地的慷慨馈赠。</p><p class="ql-block"> 秋天的田野,是一幅金黄色的画卷,稻穗低垂,随风摇曳,仿佛在向大地母亲致谢。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稻香,那是一种混合了泥土、阳光和汗水的味道,它不仅仅是一种香气,更是一种生活的气息,一种收获的喜悦。虽是初秋,但稻谷已经微黄,稻香弥漫在林间,充盈我们的鼻孔!这稻香是丰收的预示!这稻香,承载着稻农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秋天,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季节。它用秋色、秋声,构建了一个五彩斑斓、情感丰富的世界。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转、情感的细腻以及生活的美好。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每一份美好,珍惜每一个当下。</p> <p class="ql-block">故乡的老屋</p><p class="ql-block"> 昨天偶然翻开相册,看到生我养我的老屋的照片,端详了许久。生活在老屋里的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一样在眼前浮现,一霎间眼竟然模糊了。</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离县城60公里左右的小村。村东头最北面有两间老屋,那是爸爸妈妈亲手打造的两间土坯房。我没有离开家之前,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小妹,一直生活在这老屋里。直到我考上中专,参加工作,才算离开了他,但是这栋老屋,他给予我的,不仅仅是温暖,有眷恋,有深爱,那是我这辈子也忘不掉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温暖的家</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里,参加工作之前,我一直居住在这栋老屋里。听爸爸妈妈告诉我,这栋老屋是我出生2年后买邻居家的旧房子翻建的。那时后家里不富裕,买不起砖瓦,只能建土坯房。</p><p class="ql-block"> 记得懂事以后,晚上没事跟爸爸妈妈唠嗑,他们说,为了建这栋房子,那可是挨了不少的累。单说脱坯这一项吧,爸爸妈妈就说把他们累惨了。现在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脱坯是什么。其实脱坯就像制砖一样。40年前,农村家家户户的仓房里都挂一个坯模子。坯模子长60公分,宽30公分,高10公分。脱坯的程序是先找一块平整的土地,然后把脱坯的土,羊鬏掺和搅拌好,(羊鬏一定要长短合适,量要大一些,拖出来的坯结实耐用),然后用水和好,放在那醒一宿,这样和好的泥粘度大,干了硬度也大。醒好的泥可以脱坯了。就这样,妈妈负责给爸爸送泥,爸爸负责装模脱坯。每次送泥量要适中,要差不多正好一块坯,这样爸爸做坯的速度就会快。而爸爸脱坯之前一定要摔几下,放到模里压实,尤其四个角,要按实,不留空隙。这样拖出来的坯方正,结实。用这样的坯磊出来的墙即平整又有棱角。脱好的坯三四天还要立起来,继续晾晒,直到干透为止,然后拉家去就可以砌墙了。就这样,在爸妈的努力下,在左邻右舍叔叔大爷的帮助下,才有了这个老屋。就是这个老屋,一年四季,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生活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儿时乐园</p><p class="ql-block"> 老屋里装满我儿时的快乐。咿呀学语的我,老屋的炕上地下,就是我的襁褓。那时候,爸爸下地干活,妈妈在家照顾我们,没事的时候,陪我和妹妹在炕上玩耍,炕头爬到炕梢,炕梢爬到炕头。夏天扣墙缝里的土坷垃,冬天扣窗上的冰碴子,满嘴泥还笑哈哈。妈妈忙的时候怕我们摔了,就把我和妹妹放在地下,门一关,随便爬来爬去,爬累了,就在地上睡着了。</p><p class="ql-block"> 会走了,能跑了,老屋的房前屋后都是我们的运动场,暖和的时候陪着妈妈喂猪喂鸭,或者跟着爸爸割草喂马。爸爸高兴了,还可以把我们放到马背上,在院子里溜达溜达,甭提多潇洒。</p><p class="ql-block"> 天冷了,爸爸在外面用水给我浇了一个小冰场,用泥土给我们做个爬犁,拴个绳拉着我们跑圈圈,院里充满笑声,一旁的妈妈嘴角离开了下巴。</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春天刚来,爸爸发粪堆,我就骑在墙头上陪着他,送粪时,我也跟着坐在车板上,小脸蛋冻的通红也不回家。就这样,从咿呀学语到上小学,读初中,一直住在老屋里,跟着爸爸妈妈。不说贫富,粗茶淡饭,但吃的饱,睡的暖,过的愉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离开老屋</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那是92年,那是我第一次长时间离开老屋。那时因为我不好好学习,而爸爸为了我,把我送到城里读书,那是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离开老屋。也是在那一年,自己才懂事,才知道好好学习。也是在那一年,37分的英语中考时候考到了98。93年,为了不辜负爸爸妈妈,终于考上了,录取的那天,我们在老屋里,邀请了全村的叔叔阿姨婶子大爷,来老屋里祝贺。那时的老屋,邻居们说风水好啊,孩子出息了!可在我考中之前,他们却说我爸爸,别让孩子糟蹋钱了,回家种地攒点钱,娶个媳妇过日子,在老屋里延续香火,不也挺好吗!说真的,我真的感谢老爸老妈,没有他们的坚持,可能至今我还生活在老屋里,我的孩子还在老屋里爬上爬下,嘴角挂满泥巴。上学了,毕业了,参加工作了,离开老屋了。老屋也成我了日夜的牵挂。终于有一天,因为爸爸出现意外,爸爸妈妈搬到了城里,老屋也就成了老屋,没有了往日的炊烟,失去了鸡鸭鹅的嘎嘎呱呱,喧闹的老屋变得宁静,但依然能一样迎接朝阳晚霞。只是在年头岁尾,回乡看望亲友,到老屋看看它,它也像老人一样,日渐颓废,墙皮掉了,露出了爸爸妈妈亲手脱出来的坯胎。用手一滑,粉了的坯,土沫随手落下,在夕阳的照射下,飘入了大地母亲的怀抱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怀念老屋</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2017年,那是精准扶贫的第二年。那年春天,七叔来电话,问我村里要把老屋扒倒重建,这次建砖瓦房。我听了,只说了一句,叔,可以。但是我得回去看看他。于是第二天,我开车回去,50多公里,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站在老屋的房前屋后,望着他。那时候我想到了妈妈,她已经已经离开我和爸爸有几年了。如今,老屋要完成一个时期的使命,要焕发生机,变得更加英俊潇洒,可是我的妈妈却不能回家了。摸着老屋的墙壁,看着挂在墙角的坯模子,眼睛里充满了泪花。</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老屋,让你的过去去陪着妈妈吧。而在去年,爸爸又去陪你们了!这些年来,每次我都会回去几次,都会站在老屋那里,想象着他的样子,想着墙角挂着的坯模子。想着炕上地下,屋里屋外,想着爸爸妈妈!</p><p class="ql-block"> 老屋,永远的老屋,永远埋在心底,永远会出现在梦里!</p> <p class="ql-block">感受北马</p><p class="ql-block">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当国歌唱响的一刹那,我的突然跳的加快了。国歌不止一次的唱过,那种心跳加速的感觉,还是自己入党时有过一次。但这次不一样,两万人,在天安门广场同时唱起,那种雄壮,那种震撼,是从来没有的感觉。而这种感觉的产生就是一种幸运——参加北京半程马拉松比赛。一次尝试,一次幸运,让自己利用双休日,千里迢迢,往返北京,参加一次半程马拉松比赛。天安门广场鸣枪出发,奥体中心结束比赛,全程用时211,虽然没有跑出最好成绩,但小一年的间断,能够211平安完赛,已经心满意足。</p><p class="ql-block"> 跑步是自己平常锻炼身体的一个爱好,跑马那就是跑步的另一种锻炼方式。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来北京跑马拉松。</p><p class="ql-block"> 说起来跑马拉松,自己也不过三次。第一次跑马,是长春马拉松比赛,第二次是吉林市马拉松比赛,再就是今天的北京半程马拉松比赛。</p><p class="ql-block"> 参加长跑锻炼,也就三年多。最开始,100米跑不到的我,跟着跑友们在运动场,嫩江湾,滨江大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能跑2公里了,能跑5公里了,能跑10公里。配速也由8分配,7分配,6分配,甚至530配速了。终于在2022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在跑友的带跑下,第一次在运动场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半程马拉松。激动,兴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隔一周两周就跑个半程,截止到目前,自己已经跑了35个半程马拉松了。自己最长跑步距离也达到了一次30公里距离。有机会也尝试一下全程,看看如何!三年跑步,算下来了也跑了692.5小时,5342.45公里。</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2021—2023年疫情期间,尤其是居家办公那段时间,不能跑步,兴致使然,也是无机六受导致的必然,自己竟然在家里客厅完成了一个室内半马,自己都觉得好笑。也是在那段时间,自己去学校的操场,七天跑了3个半马。那也是自己跑步比较高超时期。</p><p class="ql-block"> 说起跑北京半程马拉松,是个幸运。那是因为在赛事报名开启那天,一个跑友把报名app发到群里,我随便的把名字就报了,根本没想到会中签,当时我记得还开玩笑说,我报名了,你们不试试运气吗?结果没人响应。都说北马中签难,报名了也不可能中。然后我就把这事忘了,直到赛事官方发布通知,自己手机收到中签短信,才想起来报名一事。然后报名缴费,自己弄不明白,杨大哥,庆祥老弟都纷纷帮我,告诉如何缴费。一顿忙活,才算搞定,然后又网上订宾馆,订车票。因为开年工作任务较重,不能因为玩耽误工作,只能利用双休日往返北京,周五晚上走,周一下午返回,不耽误上班,不耽误工作,尽管这样,但累并快乐着!</p><p class="ql-block"> 北半马的起点是天安门广场发枪,经由天安门城楼向东,经建国门桥—东十四条桥—小街桥—安定桥—安贞桥—奥体中路西口—奥体东门路口—国家体育场奥体中心结束,总计21.0975公里。</p><p class="ql-block"> 早上四点半钟起床,简单洗漱,然后吃一盒方便面,一个鸡蛋,一个苹果,都是家里带的。早餐结束,5点多准时从宾馆出发,骑自行车前往前门,5点半安检集结。跑前热身都有官方组织,靓女帅哥带着做运动,现场热闹非凡。6点50分,全场唱响国歌,场面瞬间燃爆,达到高潮。七点准时发枪出发。一路上警察叔叔,志愿者,安保人员全程保护。摄影师,呐喊助威的群众,全程保护,每隔2.5公里补给站矿泉水,饮料,能量胶,蛋糕补给供应,赛事组织者可以说想的非常周全,为我们跑者提供了很好的服务。这里,真诚感谢那些警察叔叔、志愿者,医护人员、安保人员!</p><p class="ql-block"> 比赛结束了,三天往返北京。累,一定累。但是也是一种享受,中签的幸运,期望中的等待,唱响国歌中的激动,奔跑中的兴奋,结束后的成就感,让自己的辛苦付都出得到了回报。</p><p class="ql-block"> 跑步给我健康,跑步给我快乐!让我们一起跑步吧。</p> <p class="ql-block">拍鸟是自己一直想做的事</p><p class="ql-block"> 摄影是自己的一个爱好。拍鸟也是自己一直想做的事,不是想玩得多么好,只是想去探究一下鸟的世界里那种想念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去年,自己买了一支60-600镜头,想利用周末或闲暇时间跟着市里那些老师们学拍鸟。可因工作较忙,只能在家摆弄。今年开春才利用几天闲暇,跟着几位老师学拍,也有幸,几位老师不吝赐教。</p><p class="ql-block"> 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本以为学书法就已经够寂寞的了,但是与拍鸟比起来那可谓是小巫见大巫。拍鸟,一坐一整天。更可怜的也许你什么都没拍到。更更可怜的是鸟来了,动作也有了,但是因为你技术不到位,跟踪不及时或者对焦不准,拍成了烂片。而这是我前几天司空见惯的事。可怜可悲。</p><p class="ql-block"> 几天下来,经过跟老师们不断探讨,通过跟着网络平台上的学习,阅读有关鸟的习性及自己的观察实践,慢慢有了点领悟。拍片的成功率逐渐有了提高。多少有那么一两张可以让自己认为还算可以的片子了。</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利用中午休息或者是周末出去拍凤头鸊鷉。自己真正体会到了那些水鸟们的欢乐!热恋中的一对对鸊鷉,互表爱慕之情,翩翩起舞。水中搔首弄姿,或引颈高歌,或追逐嬉戏,或共筑爱巢,或为爱冲锋。爱之深,情之切,从它们的动作中一览无余。我们也从镜头中体会颇深。</p><p class="ql-block"> 说起凤头鸊鷉,那就简单科普一下。凤头鸊鷉亦称冠鸊鷉、浪里白,是鸊鷉科鸊鷉属下的一种鸟类,体长50厘米以上,体重0.5-1千克。颈部修长,有显著的黑色羽冠。下体近乎白色而具光泽,上体灰褐色。凤头鸊鷉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夏候鸟,春季到达我们嫩江边的胡泽泡沼湿地之中,夏季繁殖,秋季离开。现在,在南湖,湿地公园里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 春天来临,各种候鸟相继来到湿地,让我们一起真爱环境,保护湿地,爱护鸟类。让我们与它们和谐共生,共创美好环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