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井冈山高速就见“井冈山工农红军军旗”,革命气息浓烈。 胜利号角吹响 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塑像 <font color="#b06fbb"><b>《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毛泽东</b></font><br><font color="#167efb">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br>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br>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br>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br>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br>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br>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br>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font> 街景和挹翠湖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b><font color="#39b54a">井冈山大会堂</font></b><div>晚上有《星火》演出</div>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b><font color="#39b54a">天街</font></b><br><font color="#167efb">革命摇篮红色故地卓越功勋昭日月<br>旅游胜景绿茵桃源崇高事业耀神州</font> 天街吃个井冈山农家菜 -- 竹笋炒腊肉、红军菜 <h1><font color="#b06fbb"><b>井冈山旅游线路景点图</b></font></h1> <b><font color="#39b54a">在茨坪服务中心坐游览车,到各个景点。</font></b><div><font color="#167efb">A线:小井、龙潭、百竹园、黄洋界(专车可去:龙江学院、朱毛会师广场、茅坪八角楼、红四军军部、象山庵)。 </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线:大井、水口</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C线:主峰</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茨坪环线(免费):中心马路、南山革命陵园、革命博物馆、旧居、车站、北山火炬广场、服务中心。</font></div> <h1><font color="#ed2308"><b># 南山火炬广场</b></font></h1> <font color="#167efb"><b>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b></font> 火炬高34米,寓意毛泽东1927年34岁时引兵井冈,开创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br><b><font color="#b06fb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font></b> 山下和北山陵园看南山火炬广场 <h1><b><font color="#ed2308"># 茨坪革命旧址群</font></b></h1> 1927年10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茨坪,在这里居住。1928年7月至1929年1月,这里是井冈山重命根地党、政、军重要机关的驻地。中央井冈山前委、中国红军第四年军部、军械处、军官教导队、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乓政府公卖处先后设在这里。朱德、陈毅、彭德怀等也曾在此办公和居住。 毛泽东旧居 朱德旧居 陈毅、滕代远住房 <font color="#39b54a">餐室</font><div>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div> 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 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旧址 小妹送郎上战场 红军第四军军械处 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政府公卖处旧址 <h1><font color="#ed2308" style=""><b># 北山烈士陵园</b></font></h1> 革命烈士之墓 革命烈士纪念展厅 死难烈士万岁! 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英名录(共15744名) 井冈山革命摇篮,共和国将帅从这里走出。 讲解员在介绍井冈山英雄烈士事迹 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井冈山雕塑园 井冈山战士雕塑 井冈山碑林 北山顶看茨坪镇全貌 <h1><b><font color="#ed2308"># 黄洋界</font></b></h1> 黄洋界展示厅 <font color="#39b54a"><b>《黄洋界保卫战》油画</b></font><div>长15米,宽8米,是迄今亚洲最大的单幅油画。它反映了1928年8月30日黄洋界保卫战的战斗场景。人物形象翃翃如生,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div> 毛主席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手稿《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1965年5月,毛泽东在黄洋界与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合影 1962年3月,朱德在黄洋界,千里寻故地。 黄洋界油画 <b><font color="#39b54a">中国红军第四军黄洋界哨口</font></b><br>黄洋界位于井冈山西北面,海拔1343米,是井冈山著名的五大哨口之一。 黄洋界哨口位于江西省原宁冈、遂川和湖南省炎陵三县边界的结合部。黄洋界上山峰似剑,绝壁悬崖,四周群峰起伏,地势极为险峻。 红军利用黄洋界的天然地势,建立了三个防御工事,互为犄角,相互呼应,分别控制茨坪通往茅坪、大陇的小路,阻击江西永新和湖南炎陵方向来的敌人。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b><font color="#b06fbb">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font></b><br>1928年8月30日,湖南国民党军吴尚部四个团从山下向黄洋界发起进攻。红军以不足一营的兵力,凭险抵抗,勇敢顽强,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卫了井冈山根据地。 纪念碑背面刻着毛主席手书“<font color="#b06fbb"><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font>” <b><font color="#39b54a">《西江月·井冈山》毛泽东</font></b><br><font color="#167efb">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font> 这是当年毛泽东、朱德率领井冈山军民从宁网大陇等地挑粮上山时走过的小路。小学语文课本的《朱德的扁担》里有详细说明。 <b><font color="#39b54a">黄洋界哨口营房</font></b><br>1928年8月营房建成后,红四军平时有1个排驻守。战士们睡地铺,盖稻草,吃红米饭、南瓜汤,坚守哨口。 黄洋界认识的这位上海老先生,80多岁了,精神抖擞、谈笑风生、耳聪目明、手脚麻利,经常带老伴自驾出游,说他连续开车10小时不带累的,这是他第二次上井冈山了,让人佩服 ! <h1><font color="#ed2308" style=""><b># 龙江书院(会师广场)</b></font></h1> <p class="ql-block">龙江书院背依五虎岭、面临龙江河,1840年建成,为原宁冈、酃县、茶陵当年三县客籍人的最高学府。</p> 龙江书院由前后三进,左中右三组,以中轴线对称布局而成的一个建筑组群。屋宇参差,天井错落,回廊串通。<div>中轴线上依次排列门厅、明道堂、文星阁。</div> 两侧分别设有启秀斋、珍席斋、锦心斋、报功祠、漱芳斋、梯云斋、步月斋、崇义祠等。 <font color="#b06fbb"><b>毛泽东、朱德第一次会见就在这书院里!</b></font> 1928年4月26日,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由朱德、陈毅率领来到了宁冈龙市。4月28日,毛泽东听说朱德等人住在龙江书院,立即带着军政干部赶来会面。<b><font color="#ed2308">在龙江书院门口,从未见过面的朱毛两位伟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篇章。</font></b> <b><font color="#b06fbb">文星阁</font></b><br>当年毛泽东、朱德在这里召开两军会师后的首次会议。朱德部队有陈毅、王尔琢、王展程;毛泽东部队有张子清、何挺颖、袁文才。<font color="#39b54a">大家讨论了两军会师后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重大事项。</font> 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军长朱德,军委书记陈毅 世界革命导师像 朱德伍若兰住房 陈毅住房 警卫室 <b><font color="#39b54a">三大任务:</font></b><font color="#167efb">1.打仗消灭敌人;2.打土豪筹款子;3.武装群众建立革命政权。</font> 打土豪分田地 <font color="#39b54a" style="font-weight: bold;">《三大纪律六项注意》</font><font color="#333333" style="">和</font><font color="#39b54a" style="font-weight: bold;">《三不八能》</font> 讲解员在明道堂给大家讲当年毛泽东朱德在龙江书院的故事。游客认真听讲笔记。 <font color="#b06fbb"><b>红军教导队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font>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在龙江书院开办了军官教导队培训班,以培养部队和地方武装的基层干部。 <b><font color="#39b54a">中国国防大学起源</font></b>:1927.11月底江西井冈山,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 中国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队旗和《步兵操练政纲》、《教官士兵注意事项》 陈士榘,上将,井冈山时期,红四军教导队区队长。<br>张令彬,中将,井冈山时期,红四军教导队区队长。 <b><font color="#39b54a">学员房</font></b><br>从1927年12月初至1928年2月底,军队和地方选派来的120余名学员,分为4个区小队,住在书院两侧的房间内,集中学习和生活。 军械库 饭堂 教导队学员上课笔记 学员们每天三操两讲,进行军事操练,又学习政治、文化,同时深入边界乡村开展社会调查,发动群众等实践活动。 毛泽东亲自给教导队学员讲课 来龙江书院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同学们 <b><font color="#39b54a">井冈山龙市“朱毛会师广场”</font></b><br><font color="#ed2308">朱毛握手,中国革命进入新篇章 !</font> <h1><b><font color="#ed2308"># 象山庵(毛泽东贺子珍结婚地)</font></b></h1> 象山庵位于井冈山茅坪乡,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至清康熙年间,成为湘赣边界的佛教名庵。 佛光普照 毛泽东贺子珍同志旧居 1928年5月28日,在袁文才、王佐等人见证下,毛泽东和贺子珍在这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b><font color="#b06fbb">毛泽东贺子珍婚房</font></b><br>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共井冈山前委在茅坪办公。红军女战士贺子珍根据工作需要调任前委担任机要秘书,经常和前委书记毛泽东一起探讨革命道理,在工作中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两人由相识相知到相恋相爱,从革命友情升华为真挚爱情。 毛泽东与贺子珍在井冈山缔结的这段情缘,体现了一对革命伴侣真挚的战友情感,值得铭记。 <h1><font color="#ed2308"><b># 茅坪(八角楼-革命旧址群)</b></font></h1> 最美红色小镇,茅坪欢迎您!-- 茅坪景区入口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毛泽东与贺子珍雕像</b></p><p class="ql-block">1927年11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驻茅坪。袁文才领着包括贺子珍在内的农民自卫军前来迎接。初次见面,毛泽东和贺子珍彼此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p> 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战斗生活使毛泽东与贺子珍产生了真挚的感情。1923年5月,毛泽东贺子珍在象山庵举行了婚礼。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茅坪毛主席旧居</b></p><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在茅坪期间,在这里居住和办公。他经常在此召开军民座谈会,整理调查报告。陈列的床架、办公桌、茶几、靠椅均是原物。</p> 八角屋顶 <font color="#167efb">消灭国民党的头子代表土豪的走狗,共产党是与无产阶级谋生活的,工农暴动起来消灭一切反革命。</font> 在这间房里,毛泽东写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著名文章。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指引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方向。 <font color="#39b54a">毛泽东的挑夫龙开富、马夫黄住房。</font><br>新中国后,龙开富任沈阳军区后勤部政委授少将军衔,黄达为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处书记。 厨房、饭桌 警卫人员住房 毛泽东经常在这棵大树下看书、思考问题和找群众访问情况。由于这棵枫树生长的环境奇异,毛泽东借此打比喻说“这棵枫树,长在石缝里,长大后,竟把石头撑开了。我们闹革命,现在力量虽然弱小,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撑破蒋介石反动政府这块大石头。” 攀龙书院(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委员会旧址) 茅坪红四军三十一团团部旧址 茅坪红军交通站 茅坪红军粮库 红军染布坊 当年墙上的革命标语 朱德与伍若兰住房 <b><font color="#39b54a">红四军军需处</font></b><br>负责军中的物资供应,即收缴、分配对敌作战及打土豪缴获物资,调剂地方支援物资,分配军需生产物资。由于战争的残酷,当年军需供应异常困苦,每人每天只有五分钱的油、盐、米柴、菜钱,从军长到伙夫一律平等。当时口号“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可见条件艰苦。 <b><font color="#39b54a">红四军士兵委员会旧址</font></b><br>1928年5月建立,陈毅为主任。既是红军中的民主组织,又是群众性的监督机构,保证军队内部民主制度的实行。陈毅在茅坪期间,在这里办公和居住,接待来访的士兵。 1958年2月,陈毅回到当年自己的房间,感慨写诗。 <b><font color="#b06fbb">谢氏慎公祠(湘赣边界党的“一大”会址)</font></b><br>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28年5月20日至22日在谢氏慎公祠召开,到会代表60余人。由毛泽东主持会议,总结了7个月来井冈山斗争经验,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别委员会。 感受“井冈山一大”会议场景 <b><font color="#b06fbb">慎德书屋(中国红四军军委旧址)</font></b><br>这里是当年红四军军委办公的地方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接见了红军后代和先进模范 <b><font color="#39b54a">习近平说:</font></b><font color="#167efb">井冈山这块土地是中国革命的圣山,每一次来都觉得很受教育、接受洗礼、升华精神、净化心灵。第一个我们的红色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这里走出。</font> 当年的“茅坪红军井” <b><font color="#b06fbb">井冈山第一个女红军--贺子珍展</font></b><br>贺子珍伴随毛泽东在井冈山,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战斗岁月。 <b><font color="#39b54a">贺子珍一家</font></b><br>父亲贺焕文,母亲温吐秀。<br>哥哥贺敏学,1928年加入红军,新中国后福建省副省长。<br>贺子珍,16岁投身革命,成为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br>妹妹贺怡,与哥姐同时参加革命。 <b><font color="#39b54a">《贺子珍自述》</font></b><br>那时候,我才16岁,一面读书,一面工作。经常下乡宣传反封建、反迷信,还为巩固民主政权筹粮筹款。1927年4月,永新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临时县委,我和哥哥贺敏学、妹妹贺怡,都当选为县委委员。 1928年5月,毛泽东与贺子珍在井冈山结为夫妻。 1931年7月20日,贺怡与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结为伉俪。 朱毛会师后,一批巾帼英豪上了井冈山。贺子珍先后与伍若兰、曾志、彭儒、康克清等并肩战斗。 长征途中,贺子珍怀着身孕随军来到贵州白苗村,在这里生下了第四个孩子。敌人前堵后追,贺子珍再一次忍痛割爱,把孩子留在老乡家。 毛泽东与贺子珍在延安 <font color="#39b54a">贺子珍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前排右二。</font><br>1937年冬,她拒绝了毛泽东的挽留,离开了延安,去莫斯科治病和学习。从此,开始了她十年艰苦的异国生活。 <b><font color="#39b54a">朱仲丽回忆(1992年12月18日)</font></b><br>我和王稼祥到苏联后,了解到贺子珍被关在苏联的一所精神病院,娇娇(李敏)也在里面。王稼祥就和罗荣桓商量,要把她接回国去,具体手续由王稼祥办理。共产国际及苏联的有关部门同意我们送贺子珍回国。稼祥立即以他和罗荣桓两人的名义打了个电报给毛主席,电报的内容大概是:我们准备送贺子珍回国,中央同意不同意?毛主席立即回电说:“完全同意”。 <b><font color="#39b54a">回国后的日子</font></b><br>贺子珍从苏联回国后,她迫切要求工作,但由于历史原因及身体不好,她大部分时间只能在治病和休养中度过。这期间,她有和亲人们在一起的欢乐。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听曾志告诉说贺子珍在南昌,毛泽东即吩咐汪东兴、杨尚奎安排贺子珍上庐山见面。贺子珍在杨尚奎夫人水静、方志纯夫人朱三华陪同下于 1959年7月8日到庐山见毛主席。 1979年9月,贺子珍和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在毛主席纪念堂。 <h1><font color="#ed2308" style=""><b># 小井(红军医院)</b></font></h1> 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 进门群雕 <div><b><font color="#39b54a">师长献盐</font></b><br></div>红军师长张子清不顾个人安危,将分发给他用于伤口消毒的一点食盐节省下来,献给了因伤感染、生命垂危的战友。战友得救了,而张子清却因伤口感染,献出了年仅28岁的生命。 1928年红军官兵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在小井建造了这所医院,取名“红光医院”。 医院有中医、西医,条件简陋,医生很少,药品奇缺。医务人员自己上山采集草药,并用竹片、木板制作一些简单的医疗器具。战斗十分频繁和物质生活异常艰苦,伤病员不断增多,医院承受了很大困难。 药房、器械室 红军战士在这里看病住院 <b><font color="#39b54a">师长张子清病房</font></b><br>红军时期文武双全的军事将领。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井冈山时期任师长、军参谋长。1930年5月病逝于此,时年28岁。 <b><font color="#b06fbb">红军医院院长、党支书记 -- 曾志</font></b><br>她为了红军医院的建设、解除伤病员的痛切,想尽一切办法,呕心沥血。 曾志一生都前进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15岁进入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湘南暴动、上井冈山、驰骋闽东,转战延安,奋战东北,建设新中国。 与毛泽东一起 曾志三次婚姻。第一任丈夫:夏明震(夏明翰的弟弟);第二任丈夫:蔡协民(福建省军委书记);第三任丈夫:陶铸(国务院副总理)。<br>女儿:陶斯亮(中国市长协会顾问、女市长分会名誉会长)。 <b><font color="#39b54a">《赠曾志》--陶铸</font></b><br><font color="#167efb">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br>无情白发催寒暑,含垢余生抑苦酸。<br>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br>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font> 1928年12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三次“会剿”。反动派在叛徒带领下,将130多位来不及转移的重伤员全部活活枪杀。 小井现在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h1><font color="#ed2308"><b># 上井(红军造币厂旧址)</b></font></h1> 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解决红军的部分军费来源,1928年5月,中国红军第四军在这里因陋就简,创办了红军第一个造币厂。 造币厂由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主任王佐负责,聘请谢火龙、谢荣光、谢荣珍等为师傅,利用打土豪缴来的银器、首饰等为原料铸造墨西哥版银元,并凿上“工”字。这种“工”字银元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内流通。 <b><font color="#39b54a">墨西哥银圆又叫做“墨银”或“鹰洋”</font></b><br>作为红军“工”字银元母本的墨西哥鹰洋,正面图案鹰与蛇,背面是自由之帽放光芒。象征着墨西哥人民勇敢、忠诚、自由奋斗的独立共和国形象。 红军造币厂遗址出土的银元、铜板。 井冈山时任连党代表的罗荣桓在一次战斗中,突然感到胸前被打了一拳。战斗结束后,罗帅发现上衣口袋里的工字银元上有一个凹坑,这枚工字银元救了罗帅的命。现在这枚银元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里。 当今的钱币 90版100元人民币背面的“井冈山五指峰 ” <h1><font color="#ed2308"><b># 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b></font></h1> 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大井。<br>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部来到井冈山,曾驻扎大井。<br>1928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部来到井冈山,曾驻扎大井。 <b><font color="#b06fbb">毛泽东办公住宿旧址</font></b><br>大井原是王佐部队的驻地。毛泽东来后常与王佐促膝谈心,讲革命道理,并派干部到王佐部队进行政治工作和军事训练。 <b><font color="#39b54a">彭德怀</font></b>(1898-1974),湖南省湘潭县人。1928年12月,率领红五军一部上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后,在修筑红军哨口、挑粮、修筑红军医院期间,他经常在此居住。 <b><font color="#39b54a">滕代远</font></b>(1904-1974),湖南省麻阳县人。1928年12月,和彭德怀率红五军一部上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任红四军副党代表兼三十团团党代表。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后,滕代远也在此屋居住和办公,和彭德怀一起指挥第三次反“会剿”的守山战斗。 <b><font color="#39b54a">王佐</font></b>(1898-1930),井冈山下庄人。原为“绿林”武装首领,在毛泽东的教导下,参加革命,给予工农革命军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为工农革命军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毛泽东、彭德怀、滕代远、何长工住的白墙房一瞥 <b><font color="#39b54a">残墙:</font></b>这是1929年2月井冈山第三次反“会剿”失利后,国民党军队将这栋房屋烧毁剩下的残墙。1960年当地人民政府修复这栋房屋时,将此残墙嵌在了新墙之中,让后人永远铭记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艰难岁月。 1962年3月,朱德重上井冈山,在大井旧居残墙处与井冈山当地老百姓谈话聊天。 1928年4月以后,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从原宁冈茅坪迁上井冈山。军长朱德、军士兵委员会主任陈毅同志经常在这幢黄墙屋中工作居住。 <b><font color="#39b54a">朱德</font></b>(1886-1976),四用省仪陇县人。湘南起文后,率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部会师。 <p class="ql-block">朱德纸影,中国人民解放军朱总司令。</p> <b><font color="#39b54a">陈毅</font></b>(1901-1972),四川省乐至县人。湘南起义后,随朱德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部会师,成立红四军,他任师长、军委书记等职。 <b><font color="#39b54a">大井红军医务所</font></b><br>工农革命军进驻大井之后,在大井白屋中厅设立红军医务所,医务所条件简陋,药材主要靠医务人员上山采集草药和打仗缴获。 <h1><b><font color="#ed2308"># 主峰</font></b></h1> 主峰隧道 坐游览车过主峰隧道视频 沿途风景 90版100元人民币背面的“井冈山五指峰 ” <h1><b><font color="#ed2308"># 井冈山的夜晚</font></b></h1> 晚上的天街 夜晚的挹翠湖 <p class="ql-block">火炬光亮夜空,井冈山的星星之火⭐️</p> 晚上有些冷,4 度 挹翠湖上的文创中心,喝杯咖啡。 <p class="ql-block">文创中心听小帅哥kala-Ok,有点意境!</p> <p class="ql-block">挹翠湖上的水幕电影</p> <font color="#b06fbb"><b>《喜读主席词重上井冈山》-- 朱德90岁,1976年1月</b></font><br><font color="#167efb">昔上井冈山,革命得摇篮。千流归大海,奔腾卷巨澜。罗霄大旗举,红透半边天。路线成众志,工农有政权。无产者必胜,领袖砥柱坚。几度危难急,赖之转为安。布下星星火,南北东西燃。而今势更旺,能不忆当年。风雷兴未艾,快马再加鞭。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font> <p class="ql-block">来自井冈山的2025新年祝福 !</p> <p class="ql-block">相关链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x9get9"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24秋--南昌:英雄之城</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2ir2vc"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24秋-婺源</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