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当提及内蒙古广袤无垠的草原,人们总会联想到马头琴声和奔腾的骏马,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孕育着神秘而独特的艺术形式一一呼麦。</b></p> <p class="ql-block"><b> 内蒙古的长调,马头琴,呼麦被誉为“草原三宝”,呼麦是内蒙古特有的一种单人发出多种声部唱法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独特的“喉音”艺术。</b></p><p class="ql-block"><b> 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呼麦演唱艺术形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1日,中国蒙古族呼麦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p> <p class="ql-block"><b> 呼麦的历史可追溯到匈奴时期,蒙古高原的先民在狩猎和游牧中,模拟大自然的声音,一人模仿高山,瀑布,森林,动物等声音时发出来的和声,渐渐的就产生了呼麦,他们主要是咏唱美丽的大自然,表现和模拟野生动物可爱形象,赞美草原和骏马。</b></p> <p class="ql-block"><b> 呼麦的特点是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表现形态,呼麦发声原理特殊,有时声带振动有时不振动,是用腔体内的气量产生共鸣。假声带也随之振动。巧妙的调节口腔共鸣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音的高音部,发出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b></p> <p class="ql-block"><b>呼麦的演唱种类和技巧有两种</b></p><p class="ql-block"><b> 一是“啸”性呼麦,它是指人的发声器官,靠气息的“憋,挤,顶”等运动来发声的特殊声音艺术形式,是指喉咙里发出沙哑浑厚声音为基音的哨音旋律的呼麦。</b></p><p class="ql-block"><b> 二是“唱”性呼麦,呼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唱”性呼麦,是指用呼麦的基音挤压的沙哑声音,唱出来有词的唱段形式演唱的歌曲,这种唱法不强调哨音,主要的是把词唱好,但必须是用呼麦基音的发声方法演唱。</b></p><p class="ql-block"><b> 呼麦是蒙古族杰出的艺术创作,它是一种来自民族记忆深处的永久回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