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长青老年大学人物班和素描班的同学在陈广昌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李可染的写生画展,陈老师给我们认真讲解了如何欣赏李可染老先生的画作,大家受益颇丰!我把李可染的画作拍下来,以飨读者!</p> <p class="ql-block">李可染 </p><p class="ql-block">(1907--1989)</p><p class="ql-block">江苏徐州人。中国20 世纪重要的山水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p><p class="ql-block">李可染生于1907年3月,13岁开始学习传统中国画;1929年入杭州国立艺术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学习西画;1941 年提出中国画改造与复兴的明确态度,即"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最大的勇气打出来";1946 年任教于国立北平艺专(现中央美术学院),并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深入研究传统中国画;1949年起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4-1959年间,他连续行程数万里的写生创作,造就了山水画界深入自然和生活的新气象,直接促成了新山水画的建立,影响深远。他通过"精读大自然与传统二本书"确立的个人绘画语言,为中国画现代化之路提供了重要参照和不可替代的示范,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山水画发展方向,具有里程碑意义。</p><p class="ql-block">李可染于1989年12月5日在其北京师牛堂的画案前,因心脏病突发过世,享年82岁。</p> <p class="ql-block">这是李可染老先生写生用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 </p><p class="ql-block">20 世纪 40 年代之初,身在重庆的李可染对中国画传统提出了"用最大功力打进去,最大勇气打出来"之著名观点,可以视为他正式以中国画为主攻方向的标志。在之后的十多年间,李可染从白描到写意,从笔墨到立意,广涉传统各家,尤其在山水画、人物画以及牧牛题材方面初具面貌,反映了他对传统所用"功力"之大和'打进去"之深。这里的呈现虽数量有限,但却有实实在在的代表性。</p><p class="ql-block">-﹣华天雪</p> <p class="ql-block">精读大自然 </p><p class="ql-block">自 1949 年开始,中国画因无法表现现实而陷入画种被消灭的绝境中,"写生"成为创作出符合时代性作品的唯一路径。但对于写生这一西式手段,无所措足的中国画界迟至1954年才由李可染破局,他勇敢地背起画夹走进大自然,面对自然,直接落墨写生,又继而在 1956 年、1957 年和 1959 年持续深耕。更可贵的是,在行程数万里的写生中,李可染创造性地结合传统中国画"师法造化"的游观方式,在写生中做了"移山填海"式的大胆取舍,以精深的研读态度,兼顾写生与创作,实现了既从自然中总结新的笔墨方法,又从自然中攫取新的笔墨境界,为新山水画乃至整个中国画界做出了示范,树立了界碑,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华天雪</p> <p class="ql-block">李可染老先生给深圳美术馆题词</p> <p class="ql-block">画家正在写生,忽然下雨,给画作增添了水墨之趣!</p> <p class="ql-block">李可染写生之旅 </p><p class="ql-block">1954年,历时3个多月(暑假)</p><p class="ql-block">于北京写生</p><p class="ql-block">江南写生:先后去无锡、太湖、苏州、上海、杭州、富春江和黄山,作《家家都在画屏中》《雨亦奇》等作品</p><p class="ql-block">1955年</p><p class="ql-block">于北京写生</p><p class="ql-block">1956年3 月出发,11月回,历时8个月</p><p class="ql-block">3月,在学生黄润华陪同下赴江南、西南写生,历无锡、苏州、杭州、雁荡山、绍兴、宁波、上海、株洲、武汉、三峡、万县、奉节、重庆、成都、灌县、峨眉山、乐山、阳平关、略阳、宝鸡、嘉陵江、岷江,过栈道,越宝成铁路,行程两万余里,画了大量写生稿;11月回校后,在中央美术学院礼堂举办了山水写生画展,得到美术界的好评</p><p class="ql-block">1957年</p><p class="ql-block">于北京写生</p><p class="ql-block">访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p><p class="ql-block">1959年</p><p class="ql-block">于北京写生</p><p class="ql-block">赴桂林写生,创作了一批表现漓江山水的作品,从此,"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胜境成为李可染后来的重要创作题材</p><p class="ql-block">1960年</p><p class="ql-block">于北京写生</p><p class="ql-block">1962年5-7月</p><p class="ql-block">李可染带领中国画系学生到广西桂林市及兴坪、阳朔县进行写生教学三个月,邹佩珠、李行简、王超、张步、王振中、赵树松、齐军山同行</p><p class="ql-block">1963年</p><p class="ql-block">于广东惠州、罗山,从化写生</p><p class="ql-block">1977年</p><p class="ql-block">于井冈山写生</p><p class="ql-block">1978年</p><p class="ql-block">于黄山、九华山写生</p><p class="ql-block">1980年</p><p class="ql-block">于广西桂林市及阳朔县写生</p> <p class="ql-block">李可染老先生写生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看完李可染老先生的画展,我们又看了另一位大师徐文治老先生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写生铅笔小样</p> <p class="ql-block">看看我们这一群孜孜以求的小学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