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乌拉尔山纵贯俄罗斯南北,一山分割亚洲和欧洲。两条并行的公路,横穿乌拉尔山,矗立了南北两个欧亚分界线标志。叶卡捷琳堡附近的欧亚大陆分界线标志是北线标志,因为去莫斯科方向走北线人多而出名。车里雅宾斯克附近的南线,走的人少,是小众留念标志。</p> <p class="ql-block">车里雅宾斯克位于乌拉尔山东麓南坡,气候相对西伯利亚温和许多,向西30多公里过了乌拉尔山就是欧洲了,欧亚大陆分界线标志矗立在路边。</p> <p class="ql-block">车里雅宾斯克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起点,5条铁路汇集于此。</p> <p class="ql-block">为运出棉花和运进粮食,沙俄政府开始研究将铁路修到中亚的方案:1888年外里海铁路延伸到布哈拉和撒马尔罕、1898年修到塔什干与安集延,1899-1905年,俄国政府修建了奥伦堡至塔什干的铁路。1910年代,中亚铁路与西伯利亚铁路连接。自此沙皇俄国建立了稳固的统治。</p> <p class="ql-block">七河流域,指的是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地区。这个称呼是俄国人起的,理由是这地方有七条河流向巴尔喀什湖,所以叫七河流域。</p><p class="ql-block">至于是哪七条河,实际上众说纷纭。目前多数人认可的一种说法,指的是如下七条河:</p><p class="ql-block">伊犁河、库尔乌苏河(卡拉塔尔河)、勒布什河(列普瑟河)、爱古斯河(阿亚古兹河)、阿克苏河、萨尔坎德河、巴斯坎河。</p> <p class="ql-block">车里雅宾斯克,阿斯塔纳,塞米伊。</p> <p class="ql-block">塞米巴拉金斯克-阿亚古兹-阿拉木图</p> <p class="ql-block">自此,沙俄便形成了一条新西伯利亚堡垒线,这是一条专门用来入侵新疆的军事堡垒线:北边是俄国的塞米巴拉金斯克,位于阿拉木图以北800公里左右。后来苏联便长期在这里进行各种核试验。中部是阿亚古斯、科帕尔堡,南部则是阿拉木图。这条线上,每隔20到25俄里,都会设立一个俄军的驿站,以此确保这条线不会被对手所攻破。</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这一招太厉害。这么干,沙俄不仅可以入侵大量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新疆地区,还能切断清朝边防力量,前往这条线以西巡逻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突厥斯坦—西伯利亚铁路旧称土西铁路,是从卢戈瓦亚经阿拉木图到塞米巴拉金斯克的一段铁路,全长1452公里,于1931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根据民族分布在1924年对突厥斯坦进行了进一步划分,形成了今天的中亚五国格局。在划定自治共和国边界的时候,说是彰显“公平”,其实为了防止加盟共和国闹独立。苏联解体以来,中亚国家的边境冲突、民族矛盾、部落政治残余这些问题都较为突出。在独立转型期间,要么是独立前的第一书记转职,要么是凭武力上位,建立的都是威权统治。</p> <p class="ql-block">中亚五国的首都都离边境很近。</p> <p class="ql-block">1960年土西铁路支线从阿克斗卡修至中苏边境德鲁日巴,因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境内兰新铁路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段被搁置,直到1990年9月兰新铁路北疆段建成,与土西铁路在阿拉山口-德鲁日巴接轨,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p> <p class="ql-block">塞米巴拉金斯克,位于额尔齐斯河畔。 1718年开埠,建于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的遗址上。由于寺院原来有七座建筑物,这是城名的由来 (俄语的“七座楼房”)。塞米巴拉金斯克地当蒙-俄与土-西两条商路的交叉点上。1906年西伯利亚铁路修至此地,1931年土耳其斯坦一西伯利亚铁路通此,促进了城市发展。于是,塞米巴拉金斯克既是铁路枢纽,又在额尔齐斯河岸有港口。</p><p class="ql-block">2007年6月21日,塞米巴拉金斯克市改名为“塞米伊(谢米,谢梅)”,以淡化后人对苏联时期核试验场的负面联想</p> <p class="ql-block">与俄罗斯征服中亚相关的三个重要城市:奥伦堡、鄂木斯克、阿克莫拉(今名阿斯塔纳,哈国新都)</p> <p class="ql-block">阿克莫棱斯克离伊希姆河发源地较近,当它还是一个小镇的时候以吉尔吉斯人和塔塔尔人为主体,也就一千人,住宅主要是破烂的木造房屋、圆顶小毡房。</p> <p class="ql-block">阿斯塔纳,旧称阿克莫林斯克(或译阿克莫拉,也就是白色坟墓之意),最早是哥萨克军队在1824年于伊希姆河河岸建立的堡垒;在苏联前期是发配犯人的集中营所在地,索尔仁尼琴就曾在附近劳动过。1997年哈萨克斯坦将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这里,阿克莫拉改名为“阿斯塔纳”,意思是“首都”。</p> <p class="ql-block">塞米巴拉金斯克,在额尔齐斯河上流,座落在阿尔泰山脉的山脚,是西伯利亚商业中心城市鄂木斯克的东南门户。</p> <p class="ql-block">蒙古自然环境:地垒,地堑</p><p class="ql-block">蒙古地处蒙古高原北部。</p><p class="ql-block">西部,中部和北部是阿尔泰山脉、杭爱山脉、唐努乌拉山、东萨彦岭、戈璧阿尔泰山脉、肯特山脉等地垒构成的山地,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山地之间是地堑形成的内流水系和湖泊、盆地。在阿尔泰山脉、杭爱山脉、唐努山和肯特山脉之间,有蒙古最大的盆地和谷地群。</p><p class="ql-block">东部和东南部是比较平坦的高原。高原上分布着低缓的丘陵,在各低丘之间形成浅盆地,当地称“塔拉”,其中有局部的向心状水系潴成的内陆湖泊,当地称“诺尔”。</p> <p class="ql-block">“敖包”是一个蒙古语,意思是“堆子”。也称“脑包”或“鄂博”,就是由人工堆砌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是“木块堆”。</p><p class="ql-block">古代,它们遍布于辽阔草原上,是蒙古族各部落用以标示牧地界限的石堆,后来演变成了祭山神,路神,祈祷丰收与家人平安幸福的象征。</p><p class="ql-block">今天,这些“堆子”的数量,越来越少。</p> <p class="ql-block">1728年6月25日,清俄缔结《恰克图条约》。《恰克图条约》是继《尼布楚条约》之后清俄两国最重要的条约,奠定了清朝蒙古地区和沙俄的乃至今天蒙古国和俄罗斯两国的疆界。</p> <p class="ql-block">外蒙(也称喀尔喀蒙古),原来是三汗部七和硕,清初划分为四汗部八十六和硕,再加上科布多地区的十九和硕,共为一百零五个和硕。</p> <p class="ql-block">哈巴河,</p><p class="ql-block">阿拉套山,阿拉山口,</p><p class="ql-block">塔尔巴哈台山,塔城</p><p class="ql-block">依连哈比尕尔山,乌鲁木齐</p><p class="ql-block">科布多,吉尔吉斯湖,哈尔乌斯湖,大湖盆地</p> <p class="ql-block">国人只知阿勒泰,谁还记得科布多?</p><p class="ql-block">1731年,清廷在科布多建城,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监视准噶尔汗国,此地也成了后来清朝指挥清准战争的大本营。</p><p class="ql-block">曾完全归属中国如今却一分为四</p> <p class="ql-block">张库大道。</p> <p class="ql-block">阿尔泰山脉,中国与俄、蒙、哈的界山。</p> <p class="ql-block">哈尔和林一度曾是幅员辽阔的蒙古帝国的政治中心。当时商贾云集,各国使节时来朝觐。直到忽必烈即位,首都南迁为止。</p> <p class="ql-block">狠居胥今称肯特山脉⛰️</p> <p class="ql-block">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我们熟悉的历史名城,都在大湖盆地。这个盆地地处蒙古国大西北,就象我们的塔里木盆地。</p><p class="ql-block">乌里雅苏台位于杭爱山西南麓</p> <p class="ql-block">清王朝选择杭爱山脉西南麓作为乌里雅苏台将军的驻地,形成外蒙古的政治中心,而没有选择外蒙古传统的鄂尔浑河-色楞格河流域作为政治中心,除了大湖盆地更接近准噶尔汗国对抗的前沿外,还有崛起于东北地区的满人对来自蒙古高原威胁的顾忌。</p> <p class="ql-block">鄂尔浑河-色楞格河流域</p> <p class="ql-block">阿拉坦布拉格,历史上著名的买卖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