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梦》长篇小说连载191.192.193.

袁龙民

<p class="ql-block">《清徐报导》长篇小说连载191</p><p class="ql-block">工作有感:</p><p class="ql-block">“林贼余孽在,四害流毒深,</p><p class="ql-block">  至今桃花峪,派性猖狂行;</p><p class="ql-block">  革命遭破坏,生产亦受损,</p><p class="ql-block">  群众被分裂,是非搞不清,</p><p class="ql-block">  春耕催人急,两派斗未停。</p><p class="ql-block">  念我工作队,劳力复劳神,</p><p class="ql-block">  犹鼠入风箱,两头夹气攻;</p><p class="ql-block">  此乃为小事,人民生计重,</p><p class="ql-block">  党恩不普泽,夜宿难安枕。</p><p class="ql-block">  何以申正气,良苦挽人心,</p><p class="ql-block">  万众团结紧,并肩向前进,</p><p class="ql-block">  若得偿此愿,万死酬平生。”</p><p class="ql-block">  小姑娘看毕,叹口气说:“主任之诗果然风骨俊爽,情怀敦厚,读来此话,也很感人。表面平凡普通,而字里行间,给人一种意味深长的感觉。工作队为我村呕心沥血,我们永远也不会忘了。”</p><p class="ql-block">“是呀,回想初进村时的艰难,确也叫人感慨万千。不过,这不是我写的,是老马写的。”</p><p class="ql-block">“老马写的?”永红惊得合不拢嘴。</p><p class="ql-block">“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物感于心,心发之于言,言之不足,故咏之叹之。别说刘邦项羽,就是汉武帝也算不得是什么诗人,但《秋风辞》却是诗中龙马,在《古诗源》里占着很重要的一席,被历代文人推崇备至,称为《离骚》遗响。”</p><p class="ql-block">  永红笑了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想来老马常和你们在一起,习染所至,也就稍具风骚,略增文采了。”</p><p class="ql-block">  我也笑了说:“你的一张小嘴也会说奉承话了。人相处时间长了,互有影响,也是事实,但感慨之至,发自肺腑,自然感人。”</p><p class="ql-block">“我明白了,只要能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就可以感动人,就可以成为一首好诗。”</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一贯主张,平仄韵律等形式,只是辅助,可以讲究,但不能看的太重要。你看过《红楼梦》吗?”</p><p class="ql-block">  永红脸一红,迟疑半天说:“大略看了一下,觉得看不进去。”</p><p class="ql-block">  一提《红楼梦》,自然联想到谈情说爱,故小姑娘有点羞涩。我笑了说:“是的,《红楼梦》写的虽然以少男少女为主,过来人却比较爱看,年轻人除了看一些卿卿我我,其他方面反而看不进去。其实,这部书的内容很广泛,也很现实。里面关于香菱学诗一段,那三首诗代表了初学诗的三个阶段,你可以看一看,或许能有什么启发。</p><p class="ql-block">  过了几天,我正和老马躺在大队部里闲话,永红又拿一首诗让我看,我就坐起来,让她坐在床边,接过来一看:</p><p class="ql-block">  “因为有了你,</p><p class="ql-block">  生命才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因为有了你,</p><p class="ql-block">  生活才更美丽;</p><p class="ql-block">  如果没有你,</p><p class="ql-block">  生命和生活淡如水,</p><p class="ql-block">  哪怕给我千万次,</p><p class="ql-block">  我也要抛弃。”</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清徐报导》长篇小说连载192</p><p class="ql-block"> 我一思索,立刻明白了这首诗的用意。这样不伦不类的东西,要说也符合我诗创作的理论,不过要作为诗来讲,就不好恭维了。肯定是永红把我说的话说给小敔,小敔借题来讽刺我,因为你也能感觉到,永红是不可能写出这种东西的。</p><p class="ql-block">我皱起眉头说:“这可把师父难住了。”</p><p class="ql-block">“真的?把你也难住了?”</p><p class="ql-block">“是呀,我恐怕也达不到这个水平。”</p><p class="ql-block">  永红笑了笑,却没说什么,坐到办公桌前拿起一本书,随便翻了几下就走了。更使我坚定了自己的猜想。</p><p class="ql-block">  老马坐起身问我:“这小姑娘的水平现在真的很高吗?”</p><p class="ql-block">  我笑了说:“你没看,当然不清楚。这是小敔写的,我岂敢乱说?”</p><p class="ql-block">  老马可能不相信,笑了笑,摇摇头,随手拿起本书来看。我顾不上给他解释,盘算着如何报复小敔。</p><p class="ql-block">  果然,不一会儿,小敔来了,看老马一眼,笑着对我说:“你这个人真狡猾。”</p><p class="ql-block">  我也笑了说:“这也是心有灵犀嘛。”</p><p class="ql-block">  小敔把嘴一撇说:“看把你能的。”</p><p class="ql-block">  我装模作样考虑一番说:“不过,一个人的经验很难对另一个人说清楚。”“为什么?”</p><p class="ql-block">  “因为经验是一种直觉的体验,往往有不可言传的地方。谁会想到,伯乐的儿子,按他父亲《相马经》上相千里马的要求,找到的不过是一只青蛙而已。”</p><p class="ql-block">  小敔顿时满面通红,放下脸来。</p><p class="ql-block">  我一看说得有点太过分,赶紧解释说:“其实,我也不太清楚,是你提醒了我,使我明白过去道听途说的一些道理,似是而非,似懂非懂,不仅为害自己,还遗害别人。”</p><p class="ql-block">  小敔脸色少有缓和,“哼”了一声说:“刘勰说过,妙识所难,其易也将至;忽之为易,其难也方来。小心误人子弟,罪过难赦。”</p><p class="ql-block">  我立刻诚心诚意表示说:“承蒙教诲,定当三思。”</p><p class="ql-block">  这位大慈大悲的菩萨才露出点笑意。</p><p class="ql-block">  老马听我俩说完,看看我,又看看小敔,用笔敲敲自己的脑门说:“现在的年轻人,真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  确实不可思议,永红也许受我所影响,她对建安诗文比较注重,写出来的诗也大多是五言诗,并偏向于现实主义,能把桃花峪的现实反映出来,使我十分欣慰,从深山老岭的土壤中,能闻到文学的芳香,而且是无产阶级的文学之香,社会主义的文学之香。</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清徐报导》长篇小说连载193</p><p class="ql-block"> 但县委闻到的气味与我不同,是由大乱到大治的气味,认为这里的工作经验很值得推广,决定在桃花峪召开农村工作现场会,而且市委也派一位副书记参加,因而会议的规模比上次大的多。桃花峪的干部群众高兴地说:“咱桃花峪也成大寨村啦,伙计们,好好的干吧!”</p><p class="ql-block">  高兴归高兴,麻烦却不小,上次现场会是各大队团支书参加,大家是骑自行车,这次是各大队主要领导参加,人数是上次的五倍,除本公社,其他十个公社都是解放牌大卡车。从天门口到桃花峪的栈道比较窄,大卡车很难走,但不能把车停在天门口,让干部们走好几里路来参加会议吧?因此,公社决定把天门口到桃花峪的栈道进行修整和加宽。好在当时晚上有月亮,就白天生产,晚上修路。恰巧国家要在桃花峪一带进行地矿勘探,因钻井设备庞大,需大型汽车运输,上边拨下三千元,做为加宽道路的开支。老马十分高兴,全部划拨到桃花峪,并提出一部分,作为修路补贴费,每个工人补助五毛钱,大家的干劲更大了。</p><p class="ql-block">  谁知老天不作美,下起连阴雨,温度骤降,虽是初秋,却有点寒意逼人。地里泥呼呼的进不去,有人提出冒雨修路,干部们也认为地里不能干活,修路也不错,修整的地段都是砂子和石头,雨水也不影响,于是,雨势一小,大家就出去修路。</p><p class="ql-block">  顶风冒雨修路,辛苦非常,有陶永红《雨中修路诗》为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秋雨似呻吟,凉风吹更冷,山畔修路者,迎风忙雨中。‘何不向火坐,更饮一杯酒?’‘只缘上级命,勘探到山中,加宽云间栈,重车驰大道。道长五华里,拨款三千元,领导知辛苦,每工加五毛。阴雨农作闲,修路却正好。’</p><p class="ql-block">  言罢继续干,挥镐臂如飞。衣外雨似冰,衣内汗如雨,寒风不知苦,直刺湿衣里,若无血如沸,岂不伤筋骨?</p><p class="ql-block">  观此心感慨,农民何如此?解放三十载,生活大提高,现实距理想,仍差万里遥。我辈负重任,立志驱穷神,愿将血与汗,贡献吾乡里,萤光虽然微,众蚁山可移。</p><p class="ql-block">  心动情亦动,片诗落玉纸,高楼美餐者,观此何所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永红此诗,不敢妄加评论,但其内心,对民生问题耿耿于怀,莫非有追随建安之意?桃花峪确也叫人感到神奇,看了这首诗,我总要想起桃花庵里老和尚的那篇诗序,几百年前的一个老和尚与几百年后的一个小姑娘,虽然思想境界不同,而观点却有些含含糊糊的相似。不管如何评价吧,一个深山沟里的小姑娘,如此也很不容易了。</p><p class="ql-block">  在我离别桃花峪后,也收到她的几首诗,其中一首是这么写的:</p><p class="ql-block">  《暮归》</p><p class="ql-block">  落日避秋空,西山霞半沉,千村暮色里,万户灯火中;</p><p class="ql-block">  庭树生绿烟,巷犬吠远声,谁家炊刀急?几处闹稚童。</p><p class="ql-block">  归牛思幼犊,喇叭曲翻新,农夫收工回,远近相呼应。</p><p class="ql-block">  辛苦何足道,自在娱我心。</p><p class="ql-block">  或许她对农村虽未实现机械化,但生产队解体后,农民分田到户,自由自在有所感触吧。说实在的,集体化劳动成群结队,受时间和制度的约束,多少带点强制性;单干,可就自由多了,也不再受队长的气,也不必为长远和将来劳神,其之欢愉,自然情不自禁而流露出来。</p><p class="ql-block">  又隔几年后,永红给我寄来的诗,却大出意外。比如其中一首:</p><p class="ql-block">  《山菊花》</p><p class="ql-block">  暮霞咏西风,孤芳寒山中,丽质有谁知?高标自玲珑。</p><p class="ql-block">  秋怀随雁断,寂寞忆旧梦,诗绕秀霜姿,对月漫沉吟。</p><p class="ql-block">  对人生,谁能理解的更深?在桃花峪,我也曾写过一首《山菊花》,虽然正处在感情危机之中,也没有如此的消沉。读几遍她的这首诗,回想回想那个满脸稚气,积极要求加入青年突击队,在深山沟里滚爬跌打还想着做诗的小姑娘,心里真不是滋味。论说永红年龄不大,所谓“豆蔻花开二三月”,本应充满理想朝气蓬勃,而情绪如此低落,是个人遭遇呢?还是其他原因?难道真像桃花峪一些读书不多的姑娘所说,读书越多,想的越高,落的就越低吗?这位可爱的姑娘,为什么没从山村里飞出来,是没条件,还是不愿意?</p><p class="ql-block">  唉,扯的离题太远了,我们还是看看那次现场会开的如何吧。</p><p class="ql-block">  因为有上次现场会的经历,大家心里都有底,一点也不慌乱,很快就准备好了。进村的道路修得平坦宽敞,便利了眼前,也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p><p class="ql-block">  我把上次用的经验介绍拿出来,根据老马的意见进行了修改,把青年工作为重点,改为党委重视,正确决策,保护干部,发动群众,由乱到治,大见成效为重点,内容也进行了充实,把我在鸳鸯峰上对小敔所说的设想也加进去。这个设想包括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实行住房和劳动工具公有化,实行教育、医疗、养老的免费,粮果菜的定量分配和免费等。</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